英语书上的英语,在英国真的能用上吗?

辣家军2111376329


看了有些回答,很多说不能用的。

你以为编写英语书的人都是闭门造车?还是什么都不会,凭借臆想乱写的?就像外国人学习中文一样,肯定要学习中文书。

所以。是有用的,至少你能停的懂,知道自己如何表达一件事情。就像中国有很多种方言,有些地方虽然说的是方言,但都能听懂普通话。

英语书是语法的基础,难道中国这些会英语的人都是去英国学习的吗?肯定也是通过英语书学习,然后才能跟英国人熟练的交流。

最好的方法其实是看英语电影,就像很多中国电影,英语电影其实最接近英国语言环境的了。

最后一点,说英语书学会了也不能交流的,中国那些学会英语交流的难道是自学成才?


手游小飞


杨澜采访黄西的时候说,她大学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但到了美国去超市买东西却根本听不懂人家说什么。

杨澜说的是实情。

但是不论怎么样,英语还得学。有了基础,适应一段时间,过去学的英语就会起作用。就像我去印度人的小店买东西,他们说的英语,也是英语,但是刚开始我很难听懂,适应一会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我到了美国南方,坐旅游马车,干马车的的人说的英语,我只能听懂40%,但是我相信如果住下来两天,也会渐渐适应的。

一句话,国内学的英语,还是纸面上的语言,而英语国家日常会话是活的语言。甫抵英美,一定有一个适应过程。


USA知道


我们在英语书上学的英语,叫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而在英国用的英语,种类就比较多了,俚语,俗语,双关语,方言,听不听得懂,就看平时积累了。



打个比方。

外国人要学习汉语,也要选课本,教材。这些教材里写的,也会是standard Chinese,等学了教材以后,看中文写的小说,报纸,电视,也是能看得懂的。

有人会说,在国外,别人说的英语几乎和我们书本上的都不一样,听不懂。



肯定会这样。我们学英语的主要渠道是教材,学校,BBC,VOA这些标准化的英语。去了当地,根据他们的口音,文化程度,行业,英语又是另外的样子。

不管怎样,语言有很多对应之处,你听到的到底policeman还是cop,能不能理解,那就靠自己的词汇量和英语水平了。

一种东西有没有用,就看怎么用了。




英语老师Minnie


这个问题,各位答主请用你们的脑子,仔细好好分析!!!!

1.误人子弟不至于,因为我们学的都是标准话都是客套话,所以会让别人听着尴尬,举个栗子,两个好兄弟之间骂人,你个狗东西,这句话两个好兄弟没问题,但是我们不可能国家同意让我们学这一句话,哪怕它是特别实用的一句话,懂吗?所以误人子弟?实用不实用无非就是俚语的问题,难道以后让人国际交流大会上说方言??

2.外国人学普通话,肯定也很别扭,听着也尴尬,如果一个外国人在我们村儿,说着一楼普通话,跟我们一口山西话交流,难道我们就说外国人学错了??麻烦用点脑子!!!

3.国家教育部天天研究教育,外研社天天研究,合着还不如不研究是吧,最后得了个误人子弟的名头,那你来说,外国人学中文,应该学普通话还是山西话还是山东话?因为山西话在山西实用啊!!

4.水平问题,英语书上的英语,是给谁学的,简单的主谓宾定状补就够了,又不是没有专业教授英语的机构,可以在学啊,难道要几岁的小学生就学各地不同的英语和不同的用法?高中生都不一定吧!!你这不就相当于一个外国人又要学普通话的标准?还要学山西话的精髓???

4.说话请用点脑子,然后分析局势,港澳台怎么样?能比?你这叫形而上学,就得出结论,知道不?还误人子弟,笑话,合着国家教育部天天在误人子弟?你说的情况人家没考虑到?


八子1999


不太实用。

不懂我们大陆的英文教材为啥和其他三地不同。港,奥,台。

大陆版的莫名其妙基础吃喝拉撒都没教会,就开始学习科学了。不实用的多。还喜欢饶,把人头脑绕昏了。

回头再学第二遍,用英文学习英文语法。你会被大陆版活活气死。

误人子弟的


尤婆姨lilly


当然用得上!

一个中国人掉井里了,一个英国人经过,问:How are you?

中国人脱口而出:Fine! Thank you,and you?

英国人就走了。



老喧云课


作为过来人,谈谈体会吧。事实上任何一门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应用技能,外加词汇和语法两个基础。我们在国内学的英语课本,总的来说,偏重的是词汇和语法基础,外加有限的阅读、听力和写作,说非常少,除非去参加英语演讲或者辩论比赛。另外有几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是语言环境受限。作为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国内学习几乎没有课外用得到英语的地方,所以学多少就只能会多少,或者有些学了很久不用就忘了。而听说读写作为应用技能,需要练习的,越用越熟,越不用越差。所以在国内要练出很棒的英语水平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难。

第二是国内英语课授课还是以中文为主,即以中文为工具在教英文。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英文思维能力,到一定程度英文会遇到瓶颈的。你想,遇到英文要先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再思考,思考的结果再翻译成英文来作答,这效率得多低。或者就是照葫芦画瓢,只能用书本上学过的对话来讲。然后中文的语法和英文的语法是不一样的,中文里对单复数、时态、动词对应不同人称都不敏感,所以习惯中文思维的人对于名词加不加s、动词加不加ed或者ing或者s也会不敏感只能硬记,只有习惯了英文思维,才会在这些点上形成习惯。

这里还涉及到咱们用的什么教材,如果不原汁原味或者与时俱进,生搬硬套的学的对话到英语国家去用就会突兀。像很有名的How are you?我们就学了Fine, thank you. And you? 那要是不fine呢?还有没有别的回答方式呢?再比如早先我们学到厕所是water closet简称WC,现在很多地方还标着WC,但出去一看人家几乎不这么叫,可以叫toilet也可以叫bathroom也可以叫restroom就是不叫WC。我曾经跟人说我要去WC,对方一头雾水,我好心的解释是water closet,人家还是没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该下结论了,英语书上学到的英语,在国外(不限于英国)能用上吗?单词肯定能用上,语法肯定也是有用的,短语估计不够,听说读写都大大的不够用,需要强化训练后才能跟得上。像当年我们去新加坡留学,就是花了半年时间集中强化英文,进了大学才能跟得上全英文的课程。


江南渔夫


单纯就口语而言,学校课本上的知识不是很实用 。但我认为,教学课本的知识不是直接面向口语设计的,而是帮助学生学英语打基础的,比如,扩充单词,精讲语法,搭配,句式,固定结构等等。根据知识点设计课文文章,或引用科技类文章。课文也许对日常口语不能直接适用,但这些基础知识正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说好口语的根本。

但基础打的好,也要理论结合实践才行,否则就学成了哑巴英语了。中国很多学生都是英语文法语法好,考试杠杠滴,就是说不出。这不能完全归罪于课本,毕竟课本知识是要为考试筛选人才准备的,不能只教些没有深度都日常用语。要想出国不成哑巴,还要从多方面学习英语,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不够的。特别是在提高口语方面,看原版电影,读原版书,听英语新闻等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德意小堂姐


这样的疑惑可能每个学生都曾经想过,英语书上那些对话在国外真的用得上吗?答案是:绝大多数可以。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么是绝大多数可以。

英语书上可不止有对话,在这之前还有一些

单词,语法以及固定搭配需要大家记牢。这些知识在国外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你想说“桌子的上方有一盏灯”,那么“在上方”这个介词应该使用on,还是用over,或是用above呢?答案是正上方用over,斜上方用above。这些知识点在英语书中讲的一清二楚,并且是生活中经常能够使用的。

说到课文中的对话,书上的英语对话设计得都比较简单易懂,比如“How are you?”回答是“Fine,thank you.”。但实际和外国人的交流中, “How are you?”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你可以按照书本上的对话回答,虽然死板,但是不会错。等到你多一点口语实践经验之后,你会发现简单的回复一个形容词“fantastic(棒极了)”等等也是可以的。

英语书上的英语通常都比较简单易懂,适合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学习,但是口语中的英语其实更加灵活多变,这需要通过实践去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是总体来说英语书上的英语绝大多数还是用得上的,所以放心大胆地去学吧!

好啦,上面就是我今天的答案啦,希望能够帮到你。喜欢的话可以

点击关注艾伦英语部落哦!


艾伦英语部落


英语书上的英语,能不能用得上,应该是看个人吧。有人对英语书上的英文是否有用提出质疑,这是很好的,尤其是一直以书本为主的、以专注考试为重点的书本学习,是否真的有用?


之前接触过一个在英国留下的男生,他在国内以不算低的分数(记得好像是7分)过了雅思,在英国一个不算top的学校读硕。刚到英国时,他都蒙了,因为初到国外的他根本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就连日常的沟通都要很吃力才能跟上。

他当时说,这是每一个初到国外的孩子都会经历的,从听得懂到顺利沟通,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在国内学到的英文,尤其是留学的,很多是偏学术类的,也许能看得懂学术文章,但是日常交流的语言却很匮乏,遭遇困难和笑话并不奇怪。

这题有两个很关键的点,一是“英语书上”所涉及范围很大,英语书的种类繁多,日常我们使用的教材,生活中的英语学习指导书,还有一些考证的书。不管是哪一种,如果都能让人有所裨益,都是可以说“有用的”。

第二个关键点是“能用上吗?”其实就是我们争吵了很多年的“有用”“无用”论。不管是语言,还是其他知识,有用无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以产生多少效益、具有多少实用性来评价。

就题主所说的,“在英国”是定居英国,留学英国,还是短暂地去英国旅行一段时间?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目标和目的,这样才能根据预设的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譬如仅是去英国旅行或旅居一段时日,可以多了解一些生活用语,旅游话语。

而这些类似的对话、描述,在英文教材里都有出现,只不过教材也许过于正规,显得呆板,可以学习一个有利于沟通的有趣话语、俚语等等,一些简单的表达,比一些正正经经的,沟通起来更让人舒服。

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所用,其实是一种能力。有的人就很具备这样的能力,学习一门语言,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就能很快的融入其中。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往往比大人更容易使用他们学过的东西。

我本科的一个老师,带着儿子去剑桥大学进行一年的访学,她有时分享儿子的学习动态,很惊讶10多岁小儿子的学习和融入新环境的能力,称儿子比曾经的她留学德国的时候,有更好的学习事物的能力。


以上,谢谢阅读。

我是当归,与你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