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纳入中考,请问体育课的目的是考试分数还是强身健体?

红土圣地育苗人


这个问题明显是担心小孩身体不好,拿不到体育分,那就加强锻炼吧,通过锻炼拿分没问题,甚至是高分~

文化课这么难,通过多年锻炼,补习班,课外优陪,不都门门过关啊~

现在没个好身体,就算毕业到社会上,能适应得了996吗?[酷拽]


源大萌


说实话,曾经我也是很忧心体育纳入中考的。

我娃初二了,小学跑的还蛮快的,也爱玩。初中后,体育课上就全班统一跑会儿,大部分体育课都是自由活动。女孩子们喜欢三三两两堆在草坪上聊天。上初中一年多来,从没参加过运动会,也不爱各类健身活动。不爱跑,不爱跳的。

最近看今年我们县上的中考状元,也是平凉地区中考状元,总分805分。我就纳闷了,怎么那么高。才研究的中考科目和总分。

原来语数外每门150分,生地初二已经会考,共100分,理化150分,政史100分,还有体育达标测试满分50分,这样下来中考总分850分。

本来还想着,孩子努力点,能不能向这个厉害的学姐学习也考个状元。一看有体育,我也泄气了。

咨询了多个初中体育老师,说只是达标测试,测试项目就是孩子们体育课上常练的。既然是达标测试,不是选拔赛,那么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过。

首先,我们不应该质疑,体育纳入中考。九年义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纳入中考,进行的是达标测试,又不是笔试。我觉得这样做是科学合理的。

孩子还小,若果过于怕动,导致体能下降,连可以达标的百分之八十都达不到。那么即使学习再好,我们做父母的才更应该忧心孩子的身体了。是否记得老话“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样,好身体是孩子学习的前提。

另外,为啥必须纳入中考分数?就是为了引起广大初中青少年及监护督促他们成长的父母老师的重视。近几年,手机电脑影响的相当一部分大人孩子都不爱运动了。孩子在家,整个家里没有运动的爱好!在校,体育本身一周只有两节,或者一节。大部分体育老师还没有文化课老师负责。体育课不像其它科目要在年终进行期末考试,并且全县排名奖罚,所以体育课上的乱七八糟,形同虚设。孩子的体能在最容易训练提升的青少年时代,得不到发展。

所以,必须考!只有考核,才能引起重视,才能落实。

我也是一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家长,我的孩子文化课遥遥领先,体育达标都有难度。初次听到体育参加中考,我比谁都担心,抵触。但深思之后,我还是觉得体育纳入中考有利无弊。

孩子最近在我的督促下,懒于运动状态有所改观了。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文静柔弱的学习型学生。不喜欢动,尤其初高中后一到体育课,想方设法的找理由请假。后来导致,体能差的一塌糊涂。

师范时,800米达标测试,都跑步下来,还晕倒,要同学救护。

若果从小就参与锻炼,拿出对待文化课的态度,不至于这么差啊。

另外,家长真不用这么惶恐,这是达标测试,记得,要求不会过高,还能促进我们孩子重视,加上锻炼身体,多好啊!

如果你是体育老师的话,就要加把劲了,比起我们每天早晚自习,课堂排的满满的文化课老师,你们已经很舒坦了!拿出当年你考体校的一点点儿认真劲,教教这些很需要锻炼的孩子们。体育中考达标测试,说到底,还是一次考试呢,使劲教,就不怕!


泾川胡老师


体育之所以课纳入中考,主要目的当然强身健体!

我教初中30年了,10年前,中考体育还没有纳入中考的时候,一般的乡镇初中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初中每周两节课,但是大多数时间都被“主科”老师占去了。尤其是到了每学期最后一个月,体育课干脆停下来了,分给了数学、英语、物理等“主科”。

现在好了,体育纳入了中考,分值由50分涨到60分,又由60分涨到了80分,除了语数外,就数体育的分值最大了!上面的“指挥棒”决定着下面的行动,各中小学近几年大量引进专职体育老师,每周体育课的课时数达到了3节(小学4节),每天都有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任何老师不得占用。

体育纳入中考目的是学生强身健体,中考只是手段罢了,我觉得体育纳入中考是好事情,分值的增加也是好事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平淡是真oymlq


我们那一代,大家都很喜欢体育课,可以打乒乓踢足球放松一下。但是现在的体育课早就变了味了,要么是自由活动要么就是狂练测试项目。现在孩子们都不喜欢体育课了,长跑引体向上都是痛苦回忆。小学至初中下课老师都只让在班级门口两根柱子前活动,平时的锻炼时间几乎没有,但是测试标准却要求这么高。为啥不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们在学校必需参加一至两项比如足球、排球之类体育兴趣小组,让孩子们真正喜欢擅长某项体育活动,而不是简单用分数来衡量。


风之灵111


体育课的释义:中小学必修课之一。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按班级授课制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其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释义来看,体育课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体育课只有和考试挂钩,老师和家长们才会更加重视体育课。

去年,我们这里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质测评,上下班的路上,发现操场上有了许多孩子锻炼身体的身影:打球、跑步、跳绳、玩单双杠等,这是以前很难见到的现象。

还是去年,家长们听说游泳纳入了中考考核项目,许多家长开始带着孩子练习游泳……

国家为何现在特别强调体育课呢?因为体育课除了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其他许多重要功能:

1、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系统功能,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3、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4、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把体育课和考试联系到一起,也许只是引起家长重视体育课的一种手段;可能过不了多久,家长思想观念转变,体育课就将恢复它本身的功能。


妈咪老师


关于体育在中考中分数提高的个人想法我1月2日写过一篇头条文《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可以理解,但是赋分太高不合理》,结果这被一通骂啊……不过还好,支持我的人也非常多。

在这里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初衷没问题,做法不合理!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并不反对在中考中加入体育成绩,我非常反对的是像某省一样把分值提高到跟语数英一个级别上的做法。

尽管有体育老师解释说其中60分是日常非常容易拿到的等等,但是我要说:既然都非常容易拿到了,你还加进去干嘛?难道我们的中考成绩还需要这60分的“水”吗?这些“水”是给谁看的?

我挨个说吧,也不分顺序了。

容易导致学生增负违背减负初衷

现如今中小学教育“减负”的呼声不可谓不小,各种政策不可谓不多吧?

全国上上下下都忙着给孩子们减负——尽管最终结果是导致父母增负,但是我们动动脚趾头也应该会想到,如果增加体育分值,那么必然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需要在原本已经够累的学习生活中再加一项“任务”,注意是“任务”而不是“健身”——没那么多时间搞那些没用的,最终结果一定是考什么就练什么,而且考虑到多数父母是没有这个专业知识的,那么最终还是会被推向社会,催生“体育教育经济”!

过去的小升初择校火了小学教育的奥数、英语机构,后来的语文考试改革火了语文教育市场,现在再来建设一个体育教育市场吗?

对于建设这东西我没太大的意见,只想说一句:能不让家长买单吗?

破坏教育公平

已经进入2020年了,在今年,中小学阶段的升学将会全面取消各种特长生,例如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长跑、短跑、游泳、书法、美术、各种乐器,包括各种获奖、专利、发明等等都统统取消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答——为了公平!

具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并不难打听(注意是“打听”,不是“猜”)不是吗?

说到这里,那我不得不腹黑一下了——为什么这么“巧”?

提高身体素质和“搞体育”是两个不同的事!

说这点之前我先说吐个槽——发展足球是某些人的事情,但是不要让全国的家长、孩子替你们埋单!不喜欢足球、不喜欢篮球……都不喜欢有关系吗?一辈子都不学有关系吗?

1000米、8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得100分的跟不及格的比较,你确定他们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更好?科学依据是什么?

“考试”成为了很多人解决问题的屡试不爽的手段!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多读书”,所以考试中明确告诉你我要考你那几本书,你们回去看吧。结果到了最后却发现,孩子们不过就是在背各种资料……

觉得“身体素质”重要了,又想起来“考试”这个利器,这支“指挥棒”了……

其实身体素质提高这个问题超级容易解决!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根本就谈不上任何公平可言的方式来解决:

1、我们的所有学校的体育设施、人才配备健全吗?

别的我不说,考察的那几个项目的专业体育老师、各种场地、教学方案等等弄好了吗?你要说在一些一线大城市这么高还可以接受,毕竟那里的很多学校建设即便是暂时不能满足,但是雄厚的财政支持绝对也可以短时间内就得到极大改变。但是作为全国贫困县最多(2018数据)的某省呢?如何确保那么多的学生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到最后怎么评分?走过场吗?

2、明明可以把“体育课”利用好就解决问题了,非要搞得那么复杂!

学生身体素质为什么变差了?

最主要的原因不就是一位运动量不够吗?为什么运动量不够?

  • 学业负担太重,孩子们没时间运动、活动;
  • 副科被各种占用、取消,连为数不多的活动时间都没了;
  • 也不都是学习累的,还有玩游戏、上网“累”的。

事实上只要修改一下教学计划——明确要求学校每天必须至少1节体育课,且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停课、调课、换课等等,而且是“校长责任制”,违反规定就严惩校长!

我认为这样做远比逼着学生们在学校玩命学,回家后继续玩命学的同时还得再抽空玩命练练体育——你真的相信这是为了孩子好?为何我觉得孩子会更累呢?

最后我想问一句:以上问题不解决,难道都让家长们自己去想办法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近年来,中考一直是中小学生热议的一个话题,除了每年的文化课让孩子们纠结以外,体育也令人咂舌,而且分数也由之前的30分上升到了50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于体育的重视也不亚于那些文化课。

“用脑”难还是“用四肢”难?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相对来说还算是一种公平的选拔方式,只不过学生们为了考高分,真的都化身为“拼命三郎”,尤其是在初三阶段,更是没日没夜的学习,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身体素质,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他们的学习能正常吗?很多人对于这个道理都还是挺明白的,只不过落地执行就困难了许多。

在备考阶段,很多孩子坐在课桌上一动不动只知道学习。即使下课也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考试还有体育,而且体育相对于文化课来说,用脑的环节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更需要的是四肢的活动,也就是需要全身的协调能力。

在我看来,体育其实真的很容易拿分的,只要你会支配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了,所以用脑难,还是用四肢难,大家心知肚明,分数要拿到,身体也要健康,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强身健体不是分数的傀儡,反而是一种约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意识已经脱离了基本的满足温饱,而是去追寻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我国正在实现对与素质教育的转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见体育纳入中考或者是其它考试中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在以后像这种实操性的课程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慢慢演变成一种趋势直到最后成为一种必要。

既然是考试就避免不了会以分数或者是评定等级来考察学生,所以分数的出现不是目的,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一种约束,约束学生自己要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也是在约束学校不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全民运动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话题,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学生,千万不要掉队!


教师育儿


近期云南省将体育成绩提高到100分,和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一样,并且将原有的只考一次,变成了每年一考,成绩都计入最后的中考成绩。一下子提高了“体育”的分量,由原来的“副科”变成了“主课”。当地教育局给出的解释是学生需要体育锻炼。

上体育课似乎就是为了考试分数

不得不说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成绩的这几年,上体育课的好像真的只是为了考试分数,快体育考试的一段时间,加强锻炼,体育考试结束后就不在上体育课。平时的体育老师也总是“生病”“有事”,似乎体育课就不应该出现在课表上,学生根本就不用上体育课。

体育课的目的应该是强身健体,其次才是考试分数。

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社会似乎更看重成绩,只是重视“智”,其他各项只好向后排,地位越来越低。这样真的好吗?肯定是不好的,往小的说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往大的说是对国家民族的不利。无奈之下提升体育成绩才能让体育得到重视。

结束语:体育纳入中考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在追求文化课的今天,体育变成了考试分数。


然规教育说


体育课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对于磨炼人的意志也非常有帮助。

一、应试教育让体育课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挤占体育课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期末考试之前,大约一个月的复习时间,体育课就被分给了文化课老师。各种复习资料、试卷纷纷登场,忙的师生连个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平时上体育课也害怕学生们摔着、碰着,基本上是自由活动,顶多做几个温柔的游戏。什么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基本与中国教育者丢弃。

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吃的肉类、还有含激素的食品多,因此都发育的很早、很快。个子都很高,但是身体非常单薄,胖子不少,但都是虚胖,跟强壮不沾边儿。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锻炼,跟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少年没法比,我们那个时候整天摸爬滚打、追逐打闹,每天来回上学都要跑很远的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既不怕冷、也不怕热。而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像温室里的花朵,并且懒得要命。

三、体育是强化人的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比如长跑能锻炼人的恒心、毅力,让学生变得更坚强、坚韧。踢足球、打篮球、排球能让学生学会交流、团结、协作等精神。打乒乓球能让学生变得乐观积极、机敏、睿智等。还有很多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热爱生活、锻炼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所有这些意志品质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严宽认为:体育是教育的灵魂之一,是塑造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的法宝。它与德、体、美、劳相辅相成,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根基,失去了牢固的根基,任何壮丽的大厦必将轰然倒塌。


严宽并济


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而“纳入中考,设定分数”实属无奈之举。

“体育课”面临着怎样的窘境?

  • “体育课”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课。
  • “体育课”被各“主科”老师拿来占用上课补习行为很常见。
  •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流行语也反应了体育老师的地位。
  • “体育课”的学生们其实并没有认真做体育活动,多半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甚至还有偷跑出去上网的…………

“体育课”纳入“中考”后,对于实现“强身健体”目的有何积极影响?

  • 通过设定中考分数,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运动起来,达到考试标准。
  • 提高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体育课正式纳入中考后,相信学校方面一定会对体育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建田径场,体育馆等等,方便学生进行运动。
  • 提高了体育老师的地位,以往体育课不受学生和老师重视,学生逃课上网,主课老师霸占体育课补习等事情屡见不鲜。将体育课纳入到中考以后,可以说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总之,希望学生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