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學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學歷,而他卻可以考上清華北大?

愛學習的小新


初中學歷的父母,孩子一樣可以考北大清華。孩子能不能考上北大清華和父母的學歷沒有絕對的關係。

01

孩子的父母雖然是初中學歷,這是和中國教育歷史相關,年紀稍大一點的都知道,我們經歷了十年內亂,撥亂反正之後才恢復了高考,這十年當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上山下鄉,他們沒有考大學的機會,並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那段特殊的歷史造就了這樣的結局。

但是他們的下一代正好趕上了恢復高考、中國的改革開放,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所以再加上自己的個人努力,考上北大清華也是很正常的。



02

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都是有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有著堅強的毅力,他們也許並不是十分的聰明,但是一定會非常的用功。

我認識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還出生於農村,他的父母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父親還常年臥病,這個孩子並不算是太聰明,但是特別的努力。

努力到什麼程度?幹農活壓水的時候在看書,幫媽媽燒火做飯的時候在看書,火燒出來把褲腳都燒著了,都沒有感覺。當年所讀的學校還不是什麼重點高中,就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人家依然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後來自學法律在北京又開了律師事務所。學中文的,後來能考過律師證,然後自己開律師事務所又出書,這需要多大的毅力!



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不一定父母有多大的背景,也不一定父母有多高的學歷,但是這個孩子本身一定有特別優秀的東西!

03

相反我還見過這樣的父母,父親是985的博士,母親是211的碩士,但是兩個孩子依然是班級的倒數第一和第二,從遺傳基因上來講,這兩個孩子也應該非常聰明,而且父母都是高學歷的人,在輔導孩子、教育孩子這一塊,也應該做的很好,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所以,父母的學歷真的不能決定孩子成績的好壞。

父母的學歷不能決定成績的好壞、家庭條件、學校的好壞,還有其他的影響都不能決定成績的好壞,最終決定成績好壞的在於孩子自身。



是不是有非常強的求學慾望,是不是有堅定的夢想,是不是有好的學習方法,是不是有極強的毅力,是不是有責任有擔當為國家富強而學習的高度。

在這樣一個國富民強的時代,需要更多的有知識,有文化,有夢想的孩子去參與更偉大的國家建設當中,成就自己,胸懷天下,志存高遠!


雲夢談教育


是“智力”因素,智商確實是存在的!

世界上只有一個牛頓,只有一個愛因斯坦,只有一個霍金…………

此外,還有環境條件,自身的努力等原因。

我在高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高中坐在前面的同學,是少年班的,比班級同學都小2歲,上課常常看見他看課桌裡的卡通書,或者打瞌睡。

高考成績出來,5門科比我多30分,少年班高考考5門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考取了中科大少年班。

而我們天天背單詞、背語文、刷數學題,還是考不過他,感覺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考爸考媽幫幫幫


我說一下我身邊的例子,小學年級120多人,最後上大學的有10來人,這些人的家長都是普通工人,只有一個體育教師的孩子。但是基本家長都有一個聰明的,例如高中學歷。基本沒有家長都笨的。也就是他們父母的普通基本都是歷史原因。


感知新模式


很高興受到邀請,這個問題正好是我的研究領域。父母初中學歷,孩子考上清華、北大這種現象,涉及到如何正確認識遺傳因素(天賦)的作用問題,作為大學老師,在給學生上課時經常討論這樣的問題。下面與各位網友分享自己的體會。

首先,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有相似和不相似的現象。相似的表現為遺傳,而不相似的表現為變異。有些孩子無論從外貌到內在心理特徵與父母都有些相似,而有些孩子則與父母差異較大。例如,有些大學教授的孩子連大學都考不上,而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孩子卻能考上重點大學。

對於一些天賦普通父母生養聰明孩子的現象,有人做過相關研究。他們提出一個概念:生命週期節律歷。該研究指出,人的智力、體力、情緒都呈正弦曲線狀週期變化,其中體力週期23天,智力週期28天,情緒週期33天。如果受孕過程中, 夫妻雙方的智力、體力、情緒都處於高峰值,出生的孩子一般非常聰明。

另外,即便是遺傳現象,也有親子代遺傳(父母和子女)和隔代遺傳(祖父母和孫子女)兩種情況。孩子在某方面很有天賦,不一定隨父母,也有可能繼承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先天特徵。

其次,從教育學角度來說,遺傳因素只是個體發展的基礎,對人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遺傳素質對人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生理基礎和朝某個方面發展的可能性。例如,身體素質好的人,當運動員更容易出成績;嗓子好的人,更有可能當歌唱家;抽象思維能力強的人,學數學和物理效率更高,形象思維能力強的人,更適合從事文學藝術工作。

二是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人發展的上限。一些成就突出的人不但非常努力,而且非常有天賦。籃協主席姚明在談到周琦時認為:“以後你會越來越明白,巨星身上有些東西是練不出來的。”

在客觀承認遺傳素質作用的同時,也不能片面誇大。因為個體的發展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還同時受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一個孩子即使很聰明,如果自己不努力,同時也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很難取得突出成就。例如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提到的仲永。

雙胞胎孩子遺傳素質相似度非常高,生活環境、學校教育等各方面條件是相同的,如果主觀努力程度不同,發展成就也會不同。例如,我家親戚有雙胞胎孩子,老大比較貪玩,成績中下游,老二學習很用心,在班內名列前茅。

綜上所述,既要承認先天素質的重要性,又不能將其片面誇大。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不管其父母出身如何,孩子本身應該是既聰明又勤奮的。孩子即便出身高知家庭,如果自己不愛學,也照樣考不上理想的大學。


陶遠明


我所在的學校每年都有十人左右能錄取清華和北大。

從學生的家庭情況來看,一半以上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但仍有不少出生普通人家,還有的是特困生。

貧寒人家的孩子照樣可以錄取清華北大,原因何在?

據我觀察,這些孩子除了自身的因素外,還有家長的因素和學校社會的因素。

一,最重要的是家長

父母是知識分子的話,孩子耳濡目染,從小經受過文化的薰陶和啟蒙,入門容易,學習也輕鬆些。

那些貧寒人家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就是;為人樸實,文化不高,情商較高。

別以為官宦人家的孩子和福貴人家的孩子情商一定更高,那些貧寒人家的父母雖不懂文化,不會講道理,卻將人生的基本道理滲透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

某學生王同學,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沒文化,但到了長假,父親就帶孩子一起打工,在上海的工地上揮汗如雨。

他們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汗流浹背,臉被曬得通紅,低頭幹活,抬頭看到的是上海延至天邊的高樓大廈和一眼望不到頭的寬闊馬路,長龍般錯綜複雜的立交橋,下班後,當一對對身著時裝的情侶出入西餐廳時,父子倆只能去十元的小飯館,與那些打工仔一起胡亂地混一頓。

眼頭的景象給王同學強烈的對比,將來,自己是重蹈父親的命運,繼續窩居在工棚裡?還是努力在大城市裡擁有自己的一張辦公桌、一間房?

父親不會說教,但他用活生生的現實在引導著孩子。

還有個學生楊同學,上初中的時候,每到週末就騎著自行車陪同父母往菜市場送自家培養的豆芽菜,路上遇見老師同學,從來沒有自卑的樣子,反而非常大方地打招呼,人小老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考取了清華。

還有一個女生顧同學,在父母的建議下,利用暑假到輔導班授課,掙的錢作下學期的學費。

有一個學生李同學的爺爺奶奶,沒有文化,每個節日,都挑些家裡種植的紅薯、大米等送給老師,面對這樣的“厚禮”,老師們無法拒絕,也很感動,平時對孩子更關心了。我親耳聽奶奶說過:雖然我們貧窮,但我家從來不會忽視老師的培養,我不能讓孩子在學校受人歧視,要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

話很樸實,但比那些喜歡對學校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家長明白一些道理。

這些家長身體力行,引導孩子要懂事,要尊重他人,要發奮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二,孩子的因素

這些孩子有個共同的品質,就是從不迷戀物質生活,從不貪圖眼前的虛榮,目光高遠,自控力特強。

王同學對我說過,我現在的貧困是上帝對我的厚愛,他讓我懂得自小吃苦,將來才能成人成才。

楊同學的學習生活特別有規律,午睡只有二十分鐘,一分鐘也不肯多,當別人中午都在家午睡後到校時,他午飯一吃就到教室靜靜地學習,中午人少特別安靜,能靜靜地思考,然後就趴在桌子上休息。放學時,別人在校門口長長的隊伍中緩緩出門,他卻比別人晚走十分鐘,這十分鐘很安靜,能把半天所學的內容在大腦中過濾一遍。

李同學一到課間,就不見了,原來她躲在走廊的頂頭悄悄地背書,直到高考後她才告訴我真正的原因:課間周圍的同學習慣拿出牛奶麵包等食品分享,以補充能量,而她由於家境貧困從不帶食品,吃了別人的自己總要還個人情,但條件不允許,所以只好躲出去,另外她還怕美食的香味誘惑了自己,只好眼不見心不煩。

這些同學很強的自控力,不僅對勤奮學習有利,我想也必定對將來事業有成更有利。

三,老師學校和社會的幫助

老師們最敬佩的學生就是這類學生,學校有各種方式的困難補助,社會團體也有各種各樣的扶貧途徑。

但是,我發現,這些學生和家長都很有骨氣,不會追求這些補助。

有位考上北大的同學,政府要他協助辦理相關證明手續,好申請政府補助。

他卻不願辦理,說,我還能活著就行,接受補助只能讓自己習慣別人的同情,我要自立自強。

他的父親聽說要提供五保戶和鄉政府的證明,就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理由是,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家庭的貧困,我也不想為了一點錢,求爺爺告奶奶(找政府有關部門),我不想讓孩子老是想著自己是貧困生,我們需要的不是憐憫和幫助,我們需要的是孩子的努力與勤奮!

當時我還有點不高興,但聽了他們的話,我不由得更加敬佩!

總之,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是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強不息的,他們的父母也是家窮志不窮,他們懂得高考是打破出身和門第,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僅令我敬佩,也讓另一些學生膽寒。

他們的優良品質令人尊敬,作為老師,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文史夜貓


答:初中學歷的父母一般因為嚐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果,便更加重視教育,希望將來能夠考好點的大學。於是再苦再累他們也要把孩子們供供出來,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其次父母是初中學歷,相對來說也不能找到什麼省力的工作。省力的工作賺錢多,吃苦的工作反而賺錢少。那麼除了累,他們還節約。正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中孩子肯定都會將這些看在眼裡,孩子將會從父母身上看到堅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值得他們學習的。

當然除了父母的教育,更多的是他們自己的努力,才能考上這麼好的大學。父母從小把孩子習慣養好了,孩子肯吃苦,遇到困難不退縮,為了省錢,人家補課他自己鑽研。在成績上一點一滴都是他付出的血汗,強烈的求學慾望和堅定的毅力,好的學習方法,以及考個好大學便是他夢寐以求的目標。

因此,父母的學歷不高並不能決定孩子成績的好壞,關鍵是父母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了,後天決定成績的應該是自己。



冬子148406920


其次就是後天的勤奮和努力,再聰明的孩子不學習不上進也沒有大出息;而稟賦平常的人如果非常勤奮努力結果一定不會太差,至少能達到一般水平,但是這樣的人想要拔尖似乎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如果天生聰明又異常努力,那麼想要拔尖成績優異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而大概率的講,聰明是可以遺傳的,父母文化低也許有各種原因造成的,可能是他們沒有機會讀下去或者受政治原因影響不允許讀書,也可能是太窮了等等。但不代表他們就不適合讀書讀不好書。

另一方面,父母的品質和教育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擁有勤奮努力的品質和追求,那麼自然就給孩子很好的示範,孩子大概率也會傳承這種優秀品質。

至於其他方面,現在這個開明的社會,幾乎都不可能成為阻撓,比如沒錢讀書,可只要成績好學校都會爭著要,費用不是問題甚至還有獎金。比如課後輔導問題,只要你足夠優秀又積極主動,在學校裡找任何老師他們都願意幫助!

所以父母和家庭能夠成為孩子的助力,也能成為阻力,但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良好的品質終究是讓孩子走的更遠的前提。


聰明的家長愛學習


清華北大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一是天賦,當然天賦要求不是特別高,比較聰明就可以了,其次就是願意學,自己願意學永遠比什麼都重要,興趣是最重要,最最重要的老師,試想一下,牛頓如果討厭物理,討厭機械,他還有可能成為物理學家嗎?當然,憑他的智商,就算不成為物理學家,也會是頂尖的數學家[淚奔][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讀歷史明未來


基因突變。


江油附片607


初中畢業,並非遺傳基因不好,有很多初中甚至小學未畢業的人,並非不聰明,是由於各種因素未能成為“成功人士",但並不影響他們給後代遺傳聰明基因。從學習的角度,聰明孩子靜下心來學習,把聰明用在學習上,成為清華北大學生,完全有可能。成為特尖人才,順理成章,不會太多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