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內蒙古看到草原上有很多馬匹在吃草,問下現在養馬的用途是什麼?

笑看人生不迷路


我是內蒙古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能夠看到成群的馬匹,可能只能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才可以看到。以前馬做為農民的役用家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殖的,因為馬比牛吃得少,走路快,所以做為役用家畜馬比牛更多一些。記得小時候,家裡養的馬就有三匹,可以拉車、種地,馬也是很通人性的,小時候可是經常騎馬,由於個子小,只好把馬牽到有石頭或者木墩的地方,然後踩著石頭或木墩騎到馬身上,這馬就老老實實的等你騎穩了它才會走。後來隨著機械化的普及,馬在農村就退出來役用作用,現在也有少數養馬的人家,那麼這些人現在養馬用來做什麼呢?

〔做為肉用〕

馬肉營養豐富,味道和驢肉差不多,很多人甚至分辨不出馬肉和驢肉,現在有些飯店是專門經營馬肉的,烤馬肉據說特別好吃,只是我還沒有吃過呢。每年用於屠宰賣肉的馬數量還是相當大的,馬肉價格每斤達到30元,前幾年一匹馬要賣到一萬塊錢,當然了不是用來屠宰的,說的是用來養殖的母馬。


〔做為比賽用馬〕

內蒙古每年都要舉報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的一場盛會,會上有騎術表演和騎馬比賽,這些馬是需要專門的訓練才可以的,所以要在馬群裡進行挑選,然後再經過訓練,合格的才能被錄用。


〔零星用於使役〕

雖然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了,但是還有極少部分人喜歡使用馬車拉一些東西,主要都是那些歲數比較大的農民。

〔旅遊景點〕

我們大草原的旅遊景點都有騎馬項目,遊客到了草原必須要體驗一下騎馬的感覺,這樣才不枉來大草原一次,所以旅遊景點都是要養一些拱遊客騎乘的馬,這些馬必須性情溫順,不能像賽馬那樣。


馬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養殖歷史,雖然現在農民不用它做為役用家畜,但還是具有其它用途的。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草原話三農


我是內蒙古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能夠看到成群的馬匹,可能只能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才可以看到。以前馬做為農民的役用家畜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殖的,因為馬比牛吃得少,走路快,所以做為役用家畜馬比牛更多一些。記得小時候,家裡養的馬就有三匹,可以拉車、種地,馬也是很通人性的,小時候可是經常騎馬,由於個子小,只好把馬牽到有石頭或者木墩的地方,然後踩著石頭或木墩騎到馬身上,這馬就老老實實的等你騎穩了它才會走。後來隨著機械化的普及,馬在農村就退出來役用作用,現在也有少數養馬的人家,那麼這些人現在養馬用來做什麼呢?

〔做為肉用〕

馬肉營養豐富,味道和驢肉差不多,很多人甚至分辨不出馬肉和驢肉,現在有些飯店是專門經營馬肉的,烤馬肉據說特別好吃,只是我還沒有吃過呢。每年用於屠宰賣肉的馬數量還是相當大的,馬肉價格每斤達到30元,前幾年一匹馬要賣到一萬塊錢,當然了不是用來屠宰的,說的是用來養殖的母馬。

〔做為比賽用馬〕

內蒙古每年都要舉報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的一場盛會,會上有騎術表演和騎馬比賽,這些馬是需要專門的訓練才可以的,所以要在馬群裡進行挑選,然後再經過訓練,合格的才能被錄用。

〔零星用於使役〕

雖然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了,但是還有極少部分人喜歡使用馬車拉一些東西,主要都是那些歲數比較大的農民。

〔旅遊景點〕

我們大草原的旅遊景點都有騎馬項目,遊客到了草原必須要體驗一下騎馬的感覺,這樣才不枉來大草原一次,所以旅遊景點都是要養一些拱遊客騎乘的馬,這些馬必須性情溫順,不能像賽馬那樣。

馬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養殖歷史,雖然現在農民不用它做為役用家畜,但還是具有其它用途的。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遊戲人超超


說到馬,不禁讓人想起很多,比如說小時候看西遊記裡面的印象深刻的白龍馬,武俠小說裡面的汗血寶馬,千里馬等可都是千載難逢的寶座。古人亦有千里馬常有,伯樂難尋的感慨。

豔陽小時候在農村,生產隊裡也有養過馬,生產隊裡的馬每天都有馬車伕趕著去山裡拉石頭,很是辛苦。有一次我趕大集半路遇見,很是喜歡,還拔過路邊的青草餵過它,摸過它光滑的皮毛,馬睜著善良的大眼睛,溫順的任我撫摸。如今的農村早就不再養馬,真是幾十年沒有見過馬了。只是偶爾網絡上看到,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裡有人在曬,兩匹棗紅馬抬著一頂小轎子主人坐在當中。招搖過市。引來一片羨慕嫉妒恨。說這可真是牛啊,真正的寶馬車,汗血寶馬阿!現在人,為了博眼球,啥招都能想得到。



以前交通不發達,主要是靠馬匹來做運輸工具,如今大家都以車代步了。馬作為交通運輸逐漸被淘汰出局。生活中,馬這種動物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只有內蒙古和新疆還有少量的景點,有馬匹飼養。那內蒙古草原上的馬的用途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一參加賽馬比賽。

優良馬種非常昂貴,尤其是馬群中發現一匹千里馬。就發財了,可以參加一些草原上的賽馬比賽,獎金優厚。

二 出售馬奶。

馬奶一斤要10來元,稀少,比牛奶羊奶貴,現在人基本還喝不到。當地有加工成馬奶酒供遊客品嚐。

三馬肉很貴。

屬於地方特產。馬肉營養價值很高,脂肪量少,保護肝臟還預防貧血。去年冬天,朋友捎來了幾斤馬肉馬腸,還耐心的教授煮熟的方法,很是感謝。

四旅遊景點,作為掙錢的道具。

人們到了節假日都要出去組團旅遊,內蒙古大草原七日遊就比較熱門,去年圈裡的朋友就去旅遊過,在大草原上騎騎馬,滿足和體驗遊牧名族的生活。滿足一下好奇心,也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朋友們,馬還有那些用途?歡迎留言關注支持。


豔陽之美


說實話,內蒙的馬已經失去大規模養殖的意義了,在冷兵器時代,馬是決定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主要因素,劉邦敗於匈奴,從此發奮實行馬政,大規模鼓勵國家和民間養馬,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到了武帝時代才有了跟匈奴決戰的資本,宋朝因為喪失了所有的產馬地區,整個國家都裝備不起騎兵,所以,有宋一代的320年中,一直都是落後捱打。

到了熱兵器時代,由於速射連發武器,炮火的普及,特別是汽車,坦克的普遍應用,那些騎在馬上揮舞馬刀,還在沿用中世紀戰術的騎兵就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至此,馬的軍用價值就基本上消失了。從此以後,馬匹被普遍應用於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我小的時候,母親在一家農資公司工作,公司每年都派人到內蒙採購一批馬,用悶罐車運回來,關在倉庫大院裡,等各村各鄉(公社)來購買,幾天時間就賣完了。但是隨著農業機械和交通運輸工具的普及,馬匹在這些領域的作用也消失了,時至今日,馬匹的作用除了賽馬,表演之外,已經很難發揮其他作用了。而我國主要的馬匹是以蒙古馬為主,這種馬體型矮小,速度慢,很難在比賽中獲勝,所以它們的前途就更加渺茫了,國家以前在西北建立了大型的山丹軍馬場,用來繁育改良馬匹,隨著騎兵這個兵種的消失,軍馬場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目前,我國只有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一些民間的馬術比賽需要養殖馬匹,在非牧業區除了用於給遊客娛樂之外已經基本上看不到馬匹了,即使是在牧區,過去需要馬匹作為騎乘和交通工具的現在也廣泛的使用汽車,摩托車了,甚至很多牧民都開汽車或者騎摩托車放牧了。在軍隊系統,除了在一些高海拔山區的邊防哨所還配備了一些軍用馬匹用於巡邏之外,全軍就只有內蒙軍區的巴彥淖爾還保留了一個騎兵營,主要用於表演,沒有什麼實際的軍事用途了。











狼的影子716


養馬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幾點:

1,草原上有傳統,蒙古族喜歡馬,俗稱馬背上的民族,有很多牧民會養馬做為賽馬,因為夏天有會有很多地方舉辦那達慕或者一些地方的節日,只要有重大節日都會有賽馬,還會有豐富的獎勵,這些重要的節日他們都會去參加。

2,大量繁殖還是很有經濟價值的,可以買賣,從中獲取經濟收入,繁殖過程中出現優良品種的馬價格會非常的昂貴

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馬、賞馬、玩馬已經倍受人們青睞,馬業已經成為除汽車消費外,繼高爾夫、遊艇娛樂之後又一項高雅的體育休閒運動項目,近幾年呈現出快速增長、迅猛發展的趨勢。

4,馬術表演、旅遊、休閒娛樂等行業,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一般到有旅遊的草原,都會看到一群馬,從城市緊張的工作狀態來到草原休閒,難免會有人想嘗試放鬆心情,嘗試騎馬賽馬的樂趣,還可以看看馬術表演或者草原的漢子怎麼套馬。

這就是現在養馬的主要用途。





生活在草原


現在的馬,主要供應跑馬場,其次是做醬牛肉。


讀心讀世界


你們吃的挺多的內蒙古風乾牛肉就是風乾馬肉


烏拉特前旗斑馬倉裝飾


過去馬是農村牧區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今其作用完全被現代交通運輸工具取代了,所以除了用來訓練賽馬或所謂園林獵場用來吸引遊客外,基本沒什麼用途了,這也是養馬的越來越少的原因。特別是草原牧區,現在已經鮮少見到奔跑的馬群了,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想看馬可能只有到動物園去了。


zhm18


優良馬種訓練賽馬🐎,普通馬匹旅遊季節掙錢,蒙古族不吃馬肉。


青城大青山


可以擠馬奶出售,一斤馬奶起價10元;出售,一匹三歲馬8000元以上;有條件的訓出的跑馬,一夏天趕場那達慕賽馬拿獎金,另外就是景點,騎一圈幾十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