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中,最为精彩的是哪一篇?为什么?

谁是逸光年


山水诗作为盛唐时期与边塞诗一起扛鼎诗坛的派别,留下的佳作数不胜数。彼时诗人皆有道心,入仕则心怀天下,离官则求仙问道。上承游仙诗、齐梁体,山水诗发展的精彩纷呈。

基本上每个大诗人都是山水诗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诗名,依然佳作不少。而个中高手就是王维和孟浩然。王维后期是个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诗境界空灵,禅机暗隐。而孟浩然作为一个庄园主,则更多地是田间地头的淳朴、纯粹的生活讴歌。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取舍。我们来看他们的作品,先看王维的: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山光水色,人闲月静之中,我们能感受到王维那种超然于世的心态,他的诗完全进入了“无我”的状态,我们甚至感受不到他内心的波动,只能靠他笔下的景色来感悟那份清净、淡泊。

再看孟浩然的诗: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我们可以看到,孟夫子的淡泊是真正的行为淡泊,他的诗文呈现出一种“有我”的状态,而他的“我”本身就是淡泊的,自然地在山水描写中传达出这种状态。

而王维的“无我”,我们是看不到他的状态的,他和我们一样是站在他自己的诗外面,审视着自己笔下的景色,自己笔下的自己。相比之下,王维这种表现方式在讲理的方面更加高妙,让读者自己悟,充满了禅意。

这也是他被称作“诗佛”的原因。

这两位大家,想必各位都很熟悉,作品千人千解,从山水诗的角度来看也没有高下之分。我们不如来讲一首大家不很熟悉的诗人的山水诗。

这个诗人也是唐朝人,叫做常建。我们今天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因为《唐诗三百首》仅仅收录了他两首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

可就是这几首诗,不但流传千古,还为我们创造了几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语。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常建在当时名声甚至不落李杜。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的山水诗不同于王维的高妙,也不同于孟浩然的平淡,而是别样一种闲雅清警。

诗意简单明白,无需多解。“曲径通幽”、“万籁俱寂”这些现在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都是从这里来的。常建写“曲径”、“禅房”、“鸟性”、“人心”、“俱寂”、“钟磬”,都是比较明白地写空灵优美坏境洗涤人心,让游人(诗人)摆脱尘世的烦恼,进入一种逍遥适世的状态。

这其实是“有我”的写法,但是不同于孟浩然的纯粹生活的平淡,而是融入了求佛问道这种思维的淡泊。和王维的“无我”的状态不同,但阐叙的义理确实相同的。

“有我”、“无我”只是写诗的两种境界,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这些大诗人都是高手,作品都是好诗,我们觉得哪一篇更好,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理解。

正所谓“文无第一”,诗人不同,读者不同,偏好不同。

仅此而已。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推荐一首李白的山水诗,李白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但他写的山水诗也是第一流的。

大家都知道,李白先生除了喝酒,最爱的就是寻仙人、采仙草、炼仙丹。所谓的仙人,其实就是在山中隐居的不世出之士,尤其是一些道士,是李白最爱打交道的。曾经,李白去寻找一个修仙的道士,却没有遇见他,但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真是绝美无比,这位仙人就是戴天山道士,这首诗就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鹿群出没,山林沉寂,野竹翠绿,泉水挂流。动中有静、色彩鲜艳,一幅清丽的深山幽林画卷活泼呈现,真实自然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天然生活情境。即便李白最后因访道士不遇而愁倚松树,但整首诗给人清新幽静、超尘拔俗的感觉,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溪流、桃花、露水、野鹿、竹石等一系列自然风物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经由李白的描写咏叹而得以诗意化和人文化。李白将自我主体与自然物象融为一体,获得了生命的欣悦,他欢喜地描写和咏叹自然山水及动植物情态,抒发了对自然的依恋、欣赏、赞美,从而营造人与自然的依存共生、适性自得的和谐画卷。

李白先生虽然现在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大自然也无私地回以李白厚报,激发了李白的灵感,培养了他的浪漫思维,进而促使诗人佳作纷涌。这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是李白先生描墓自然的杰作。


张家公子名无忌


古人写的山水诗很多,能够流传至今,说明每一首诗都有她的韵味独到的见解,都是精品。

你要说哪一篇山水诗最精彩,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最美的山水诗,每个人的答案也不一样。

我心中觉得最为精彩的山水诗是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近处两只黄鹂翠绿的柳条间歌唱,柳条翠绿应该是初春时候,柳刚发新芽,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一个冬季的荒芜,眼中的翠绿是多么有诗意,黄鹂的歌唱,让人心生欣喜。抬头远望,一行白鹭正向着蓝天飞去。近有黄鹂鸣翠柳,远望白鹭翔蓝天,色彩分明,远近有致,声闻入耳,好美的一幅春的诗画,在诗人廖廖两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迎面扑来的春天的气息。

透过窗,看见珉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来自江浙的万里航船。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定格在窗口里,门外停泊的航船将要万里远行。一门一窗,一静一动,千年不化的积雪,万里远行的航船。这一对比,不光有诗意还有哲理。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胸襟是多么博大,而将万里远行的航船载着诗人的抱负和希望。

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整体充满喜悦,希翼。虽然透过窗口还看见千年不化的积雪,但门泊东吴的万里船不正准备扬起喜望之帆远航吗。

诗人经安史乱,经颠沛流离,经亲人分散,而这首诗给人以无限美感,和希翼。

世界再大,在我眼中,风光无限,在我心中。生活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乏阳光,只是我们的心灵关闭了门窗。让阳光照进心灵,就处处有美景,处处有诗意和感动,希翼永在。我认为杜甫的这首诗是山水诗中最精彩的。

你们觉的呢?


走心的行客


闲情雅趣,只为娱乐,评鉴《黄鹤楼》

评鉴古人的诗应从原文入手,诗的好坏前人自有评说。本人首先声明,人丑而才疏学浅,对于学诗的体会不是很精道,但在此想写出一点,自己对于学诗的认识、见解和体会。纯粹娱乐,如有不对之处敬请诗家高人指出雅正,敬请诸位贤人对小的不才,虚心一点,原谅安的不是。

评赏《黄鹤楼》应从本诗原文开始,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作者见到黄鹤楼,而联想到它的过去,描写了它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至于本诗的四联八句我想在此就省略了,凡是有点文化的人都能背下来,现就只把它的白话译文书写在下面:

第一句就是说:过去的什么仙人子安,在此处乘驾黄鹤飞走,至于这个"昔人,仙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我想可能是过去得道的高人,或者比较有名气的人,才把他神化了在此修建一栋楼来记念他。不然那里来的什么仙人?书上说的都是民间传说,记载的都不可信。但作者借此典故传说而开头,也因此得出黄鹤楼这楼在此的原因,当然标题以《黄鹤楼》为题目,自然要以它为中心,不论你写什么?都要写与黄鹤楼有关的东西,或事,不然开头就不入题,首先以它的典故传说来写,进入题目,律诗章法上的起、承、转、合这就是说开头入题了,叫破题。

接着第二句说这个地方现在只有这一座楼在这里,而且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一座孤零零的搂,与上句合起来就是,过去的人己经驾鹤而去了,现在只有这一栋空楼在这里,到这里看不出什么来呀?说得明白如话,不怎么难。接着说黄鹤、仙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至于飞到什么地方这里没有作说明,我们不管他。只有天上的白云,千百年来,在此天上悠悠飘飞,幽闲自在。说明了这楼时间长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楼在这里很长时间了,悠久的古楼。这下联都是承接前面写。下面第三联就写所见到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下,进入眼帘的全是这山川平原,历历在目,清清楚楚汉阳的树,和鹦鹉洲上那茂密萋萋的芳香花草。最后一联说:此时已是日暮傍晚了,说明作者来得很早了,再不走天就要黑了,而日暮时分放眼望去,我的家乡在何处呢?在那里呢?下面烟波浩渺的江上的黄鹤楼只有我一个人,漂泊在外的我不禁失落惆怅。由于羁旅,漂洎在外,想到自己的苦衷或者说自己事业上的不顺,思念家乡,对时、对景所以说"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观全篇作者由写楼的由来开始,典故传说开头,启上承下到楼的千古,转到写景最后合到抒发愁情,结构上毫不含糊一路直下,一气呵成,非常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的痕迹。生发的非常好,而自然流畅,所以受到后人的好评。

评鉴《黄鹤楼》当然还要依据律诗的要求来解析,律诗的要求除结构、字数、四联八句外,重要的还有三大特点:庒韵、平仄、对仗。诗的好坏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心主旨。书中说的要新,要写出新意来,不能用词陈腐,堆砌成句,重点突出"新意"。旧文,过去的人写出象《黄鹤楼》这样的诗,都已经写得很好了。现在的人都把它作范本,标准来写。现在的人再写,能写出新意来吗?我想各个时期都能写出新意来,文以时而作,要依时进取,这是古人总结出的原因和结果。

此诗开头以楼名入笔,由楼名生发叙述承接,转折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写景开阔雄远,结尾生发愁情,是一首借物抒怀的经典之作,或吊古伤今之作品。前人把它评为律诗第一,是有一定道理的。虽前两联平铺直叙,只注重音律压韵,不讲究平仄,这属于创作中的"无形",人们说的散格,然后进入规范的律诗对仗,也就归正,律诗对仗的整饬之美,所以把它归入律诗之列。这属于创作中的章法,于章法无形,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形中进入有形,"有形"就是达到律诗的所有情况,平仄,压韵,对仗实虚结合这些全部吻合。古人评价已进入最高境界了。而有人说的对仗这句有缺陷,平仄不合律。我觉得再也不能因为一点瑕疵而淹没了诗的精髓。瑕不掩瑜,也就是说好玉有点瑕疵也不能掩没它,好玉还是好玉。

上面说的"陈腐",旧文就是陈文,他所用的词句,都是作者都独创出来的,别人再用他的词句,就是旧句,俗语,如用了就是陈腐,不新。所以说只能化用别人的句词,把别人用过的句词转化为自已的言语,叫化用。

此诗的立意上是借物抒怀,吊古伤今,怀念过去感叹眼前。作者写来自然生发,娓娓道来。书上说的"只要立意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都使得。"还说"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若果此处按平仄、对仗来写,我想可能就达不到这么好的境界。所以说格凋规矩是未事,或者说不重要,只要新奇为上。

李白到黄鹤楼,而搁下笔不敢作,留下一首诗就走了。一拳锤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然说是后人附会,但也说明此诗好的程度。李白写黄鹤楼的诗也有名句传下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说他不敢写呢,只是换一种方式写了。难道说他写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为了仿写崔颢的诗。虽有模仿的成份,但也有独创的成份,为什么说他写的又不及崔颢的诗呢?又说各有千秋。"古人的诗有对的极工,也有不对的,也有顺的,也有二、四、六上错的,难道是古人不懂律诗规矩?我想不是的,现代的人写出诗来,用搜韵网来对平仄,当然有时也能增长知识,词汇量。但有时改来改去,都把意思改变了,这就叫“不以词害意"。你把词句改了,原来的意思就变了,除非用相近的词,就是近义词有些表现的意义都不一样,皆有出入。这就叫意变了,或意趣不真了。本来你想抒发这样的感情,但为了合律把词改了,你表达的意就变了。但有时改变词意合平仄又比较好,这就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非要平仄相合虚实相对,不一定是好诗,只要律诗能够符合某些条件,就算有不对之处,只要意真了,也就是好诗,能够全对的,意又真,境界又高的,当然就更完美了。

《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它的第一联是仿崔颢诗的,但承接的第二联就变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写了两种"花草“"衣冠"情况,我觉得这种并列的写法,只要有两种情况,就属于堆砌词澡,这种对仗法,生发的不好,所以有的说,此诗没有崔诗好就在于此。其它两联就和崔诗一样,只是抒发情感不一样。有的说崔诗抒发的情感是愁情,而李白的诗,抒发的不仅有愁情而有爱国之情,所以李诗又比崔诗高,这不觉得是瞎扯淡。只能说此二诗的异同,他们都写了他们所要歌颂的事物,其抒感情层次不一样。

评诗注重三平头,三仄尾,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句子合乎语法,意真,感情真实,果有奇句应不论平仄这最特殊的一种,其写作要领要合律诗,总的写法,再看这首诗的质量。

损律取意,反过来合律无意的文章怎样,当然既合律意又好的,当然就更完美,有的不合律的但意又奇的,称为奇句佳联,传唱千古的名句也有。古人评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特点,"诗中有人,诗中有事,"比如巜黄鹤楼》写的是《黄鹤楼》有关的东西,比如写它的典故,景色。并没有叙述事件,而其中暗含人物、事件在里面,人物有作者本人,及思念的亲人,事件暗含作者登楼赏景拜访"黄鹤楼"的原因和结果,参观拜访黄楼楼也许还有同伴。其次诗背后还有的含义。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看像现在人,有的写诗,以某一事件作标题或题记,然后依据律诗平仄、压韵凑出一首诗来,还觉高妙,且不知已误入歧途。



枫莲凉都


论起山水诗。当然数王维诗作最佳,尤其是《山居秋暝》,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清新悠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王维诗作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每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总是设法到人迹罕至的山野,或是淙淙流淌的泉边,再高声的朗读这首诗,疲惫的身心,仿佛又回到了清新的大自然。

每当这时,我总是在心里暗暗的告诫自已,官场的勾心斗角,世间的尔虞我诈,你方唱罢我就登场,闹闹哄哄的,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唯有“山间之清风,水中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耳闻之者成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争斗,心安理得。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退休职工老于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朝历代都有大量诗歌涌现。诗歌体裁最成熟的当数五七言古今体诗。而唐诗是我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无疑在山水诗中,最高水准的应该是唐诗。唐代在安史之乱前的盛唐,诗人们在创作中都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这就是前人所讲的“盛唐气象”。

盛唐时以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为代表人物的山水诗。中唐时以韦应物、柳宗元等为代表人物的山水诗以及晚唐时以杜枚、温庭筠等为代表人物的山水诗,代表着唐代山水诗的高原俊峰。

山水田园诗是我国唐代诗歌流派。它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光、谢朓等山水诗。唐代山水田园诗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雄奇壮阔的景物。能够巧妙地捕捉适合于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唐代崇岭争秀的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当之无愧首推王维。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以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使他笔下的山水诗“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山居秋暝》可称一绝。诗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从结构和艺术及思想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一、音韵结构和体裁。

这首诗是五言诗,共八句。从平仄方面来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平仄结构,符合近体诗即格律诗中,起句平起仄收的平仄格式。

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句的最后一个字来看,它们都是平声字。分别是:秋、流、舟、留。在平水韵中《下平声十一尤》韵部。押的是平韵,并且一韵到底。

从四联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来看:颔联和颈联是对仗工整的两联。首联和尾联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平仄对立,四联都相粘。

通过以上句、言数字,平仄相对,押韵,粘对,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的情况看,《山居秋暝》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

二、写作手法。

以空山点出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万物一新,景色美妙。

以明月引出在皓月当空之夜,月光静射在青松如盖的林中。清冽的泉水淙淙地流在石上,像一条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描画出清幽明净的自然美。颔联写景如画,用照和流两字,以静带动,随意挥洒。自然流露出既动人又自然的写景手法。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能达到。

颈联用二个动词竹喧、莲动描绘出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此联给我们一种质感的画面:竹林里传出阵阵笑声,那是一群洗罢衣服的姑娘笑逐着回家了;河中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荷塘月色的宁静,使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掀翻了无数晶莹的水珠。一幅纯洁美好,沁人心脾的安静而又纯朴的生活场景力透纸背。

尾联用随意两字带出了诗人情不自禁的归隐想法。反映出诗人向往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王维出身高贵,诗中以王孙自喻,表达了其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就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的社会美。表面看来,这首诗是以赋的手法,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是用比兴手法,寄托诗人情怀,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艺术上还有一个妙处,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但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静带动。颈联侧重写人,以动带静。二者互为相补。青松、泉水、翠竹、碧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所以可以认为诗人在这两联中,以物明志,渴望人和政通。

《山居秋暝》这首诗无论是从格律诗的结构,对仗的工整清新来看,还是从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艺术手法来讲都可算得上是一篇最为精彩的山水诗。

图/网络



鸣响77181294


唐诗的山水诗每篇都是匠心独到的精彩。作者都是诗律好手,各具神韵。

我的看法:鉴篇之好,在句中动词的酌选。如“独钓寒江雪"的钓字,“飞流直下三干尺″飞;“若到江南赶上春″之赶;“竹喧归浣女″的归;“窗含西岭千秋雪″含;“绿柳更带朝烟″的带,“碧海蓝天一线牵″的牵,“十里江陵一日还″的还,“返景入森林″之返;“明月松间照"的照………如此等等,选对了动词,一句话,一首诗就活了,神妙矣!

每位作者,有自己钟爱的文路:

一.高远飘逸带仙灵的;

二.白字易句写实通俗的;

三.照镜式实录场景的;

四.入联写景为哲性铺开的:

五.借景物描写发泄个人喜怒哀乐的;

……

可以有许多分条。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认定佳作为喜欢的精彩,看你从什么角度去切入助题!

写物,看比拟的神放;

写景,看意切的宏远丶清晰或朦胧

写人,看特定环境的心态必然或应有的天时地利人和;

审诗,特定的思想性,时代性,跨越性

一茗茶,看各人的泡制;一勺米,看各人的煲法。

句取动词,物以比拟,联看心应,诗取境意!


印真1975


田园山水诗我还是喜欢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山客莺啼犹眠。

怎么独独喜欢这首?“诗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如是说。这首诗光看意境,已经是妙不可言。整首诗就是一副声光色的画卷,细细品味,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诗歌一定要代入感,能产生美感,同时也能带入情感,否则再好的词藻,也是一个华丽的新装。

姹紫嫣红的桃花瓣上覆着一层晨露,晶莹剔透。娇艳欲滴的柳叶围绕着青晨的雨雾,若隐若现。花落洒满的小路,不见家童的身影。只有空气中偶尔传来了几声布谷鸟的叫声,再提醒客人还在酣睡,请勿打搅。😊

多么美的画卷,寂静悠闲的田园风光。真是“身虽静,而心已远”

如此有意境的田园山水风光,舍王维而取何人?



咿丫丫263


列位大可不必厚古薄今,以下是老夫看图所写的山水诗,颇似有古韵。

七律,世外桃源

有诗为证:

一湖碧水泛兰舟,

两岸青山印缎绸。

乌桕千丈撑宇汉,

青篙几尺划清流。

渔夫撒网船舷后,

贱内梳妆镜泊头。

浊世红尘多痛苦,

青山绿水少忧愁!

注:贱内,是古代男人对自已老婆的称谓。


老张33553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