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剑南风雨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唐朝雍绹《送蜀客》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唐朝雍绹题《情尽桥》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初衣解诗:雍绹何人,目前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唐朝成都的人。当然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做官的经历。但是他生于何时死于何时都不详尽,只知道他晚唐大中年间,露出了一个背影。通常在官僚体系当中,20多岁到40多岁,应该是官僚的主要的年龄阶层。所以我只看到这个背影。

但是有两首别离诗,却让这个背影分外的清晰,仿佛触手可及。

“剑南风雨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这是四川剑门关的残冬与初春,雍绹送友人出关。说实话,雍绹本来就是四川人,家门口送人,又缝着好山好水,一路清新,他送了又送。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朋友说不必送了,你回去吧,但雍绹执意要送。你不要怪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因为我也是想回家的人呀!

这首诗矛盾不?矛盾,但是一点都不矛盾。八山属水行路难。雍绹是四川成都人,但剑门关是位于四川省的广元,是出入四川的要道,这里悬崖峭壁,山重水复栈道相连。就算是雍绹想回家也要有足够的盘缠,时间,体力。

而我们应该知道,从古到今,富有的人都是极少数。我们的行程受经济受精力受外在环境的制约,不是想回就回的。无论雍绹离自己的家有多么近,但现在他在剑门关,并不能回家。

他送了朋友一程一程,朋友感谢他的厚意,他却说,这是我愿意的,因为我也想回家。我送你,只当是解了我的思家之渴,我用步行靠家近一点。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和人的交往,多少带着一点物质的利益,所谓领受和回馈,但雍绹的这首诗,却充分带入了自我的感情,我送你,是我愿意,不是要你领受,是因为我也想家,我们一路行过,你感谢我相送,我感谢你在送你的过程中,满足和缓解了我思乡的苦闷。

平等,真诚,让自己和对方都没有心理负担。和朋友在一起,我们我们往往耻于说是自己需要友谊,但雍绹直接,我需要你,我需要送你,因为友谊,因为我也是想家的人。

这一位朋友很可能是回四川成都,有可能会走往其它的地方。但在邵雍的心里,对方代表着家园,又或者自己愿意成为对方的驿路温暖。于是他竭力相送,同是天涯宦游人,让驿路的温暖点亮各自寂寞的人生行程。

我读了很多别离诗,被雍绹的这首深深的打动。因为我记得和同学少年相送相别,一程又一程的往事,只是我没有雍绹这么的清醒,我们贪念友谊的温暖,实际意味着我们正在漂泊。在没有家的少年青年岁月里,友谊代表着一种心灵的家,只是当时浑然不觉。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雍绹曾经做过雅州刺史,这是四川雅安地方官。那里依然,山水奇秀,民族众多,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有一座桥,叫做“情尽桥”,脑补一下,可能是少数民族山与山之间的一座桥,自然也会有关于这座桥的其他的传说。雍绹送友人到了这座桥边,感慨万千。

他提笔写下了”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这次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邵雍是一个有现实主义人间情怀的人。他承认人生的感情是没有尽头的,人的一生就是要承受感情,享受感情。这是人生的痛苦,也是人生的希望。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于是这座情尽桥,就有了深刻的绵延之意,无论是送别的还是分手的,都会念出这首诗。人生无论是怎样的痛苦,都是气在人生之上啊,哪怕离愁别恨。

我刚才说过雍绹,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但是当你读到他的这两首诗,你忽然发现这个背影是如此的可亲可近,你仿佛叫一声雍哥,他会忽然的回头,给你一个温暖的笑容。

雍绹的诗非常的鲜活,或者我们已经不再能够考证,他到底是怎样的生平,长得怎样的样子,但是在他的诗里,你总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是人生之外的永恒。


唐朝雍绹别离诗两首,别致真诚,感人肺腑


“剑南风雨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