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住格律诗的格律表?

冀栎若羽


回答悟空兄:

我认为,在我们讨论怎么记住格律的时候,应该先弄明白一个问题,格律值不值得下大功夫记住?

我认为不值得,宋词的出现,是对唐诗的颠覆,比格律更灵活。

平仄是文字发音的抑扬,有抑扬变化才有韵律,这就是古诗可吟可歌的韵律美。

感情丶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平仄毕竟是形式、是躯壳,都完美更好,不可两全时,果断舍弃形式。你自己拿不准合不合格律,别写七律,只写标题,不会让高手笑话。

中国的七律,发现了音乐的七个音阶:斗、来、咪、发、骚、拉、西,但我们祖先没深入研究下去,让洋鬼子把格律变成音乐了。

中国的憾事太多了!


匹夫有择762


死记格律诗格律表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行为。如果不掌握格律基本规律和基本规则,就算你将所有格律表背得滚瓜烂熟,也毫无用处。因为写诗是一种思维创造,而不是简单填空。

基本规律和规则:

一、替

所有律句都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而行规则,即所谓“马蹄韵”。

二、对

两句为联,上下句或上下联,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三、粘

两联构成一首绝句,联与联之间平仄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即一三(五言)或一三五(七言)可以有差异,但二四六必须完全相同。

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粘,)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便能组成四句有不同韵味的基本单元,通过“粘”的基本原理,可将绝句无限延长,成为八句的律诗,或十韵二十韵以上的长律或排律。

以上是首联无韵式的第一式。再将以上三四句和一二句调换一下位置,便得首联无韵式的第二式:

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想首联入韵,只需将五言的第三与第五,七言的第七和第五字调换一下位置,便得到首联入韵的两式,不再列表。

明白了上面几条,只要记住五绝第一式,所有格律表都能非常轻松推出。

以上列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人不古板,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中二四六分明是无条件的,必须严格执行;一三五不论却是有条件的,必须保证不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为避免孤平,在保证二四六不乱打情况下,可将平仄稍作调整,仍是基本律句。如:

一、句内调整

仄平仄仄平,是个孤平句,可在第三位补个平声字:仄平平仄平,仍是基本律句。

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在第五位补一平声字,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二、下句调整。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那就只好下句在第三位多补一个平声,也叫拗救: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值得注意的是,句内调整是无害的,下句调整补好了也是个疤,不是万不得已,尽量少用。

三仄尾相对于三平尾(三平调),为害较轻,律诗中也常见,三平尾一般难让古人容忍,一经发现,即打入古体诗范畴。


云卷飞山


好多人都在教读者学习平仄表,一看就头疼,根本没必要这么学、这么记。我一直担任这方面的讲座,有一个简便的方法。

请记住三个秘密,基本格律就全明白了。第一个秘密是平仄。大致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入门了再学习平水韵。第二个秘密是押韵。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第一句可以不押,第三句必须押仄声韵。现代汉语韵与古典韵有很大差异,入门后再学习。第三个秘密是句中平仄,以七言绝句为例,记住中国的语言是双音节为主的语言,第二四六字为音节关键,为读出抑扬顿挫、气息连贯,古人规定任何一句中双数字平仄相反,自己验证一下。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朝辞白帝彩云间,辞帝云分别是平仄平。刚才是一句中,接下来要明白句与句之间有规定:一二句对应的双数字平仄是相反的,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里陵日分别是仄平仄。不同点是二三句又是相同的,如两岸猿声啼不住,岸声不分别是仄平仄。三四又相反的。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舟过重分别是平仄平。

每句中双数字平仄、句与句双数字平仄,再加上押韵的字平仄,格律基本解决。深入一点再解决孤平三连同等问题。

可平可仄的单数字直接标书,那么该绝句的格律为:

朝平白仄彩平平,

千仄江平一仄平。

两仄猿平啼仄仄,

轻平已仄万平平。

看明白了吗?


莫林经略


这个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记。以七言为例。

我们知道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偶数位置的句一定要押平声韵的。

有四个基本的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两个律句,在保证句中有两个平声字相连的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位置上平仄不论。

后两个律句,一、三位置上可以平仄不论。第五个字位置上要论。

所谓的格律表,就是把这四个基本律句,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例如七绝,以每个句子的第二个字为标准,只有两种排列方法

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明月汉时关,

长征人未还。   

使龙城飞将在,

胡马度阴山。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时、里、使、教,平仄仄平

匈奴不顾身,

貂锦丧胡尘。

无定河边骨,

春闺梦里人!

每句的第二个字分别是:扫、千、怜、是,仄平平仄


如果七律,只要把上面的排列重复一次就可以了: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般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对仗。

初学者只要知道这种排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理解什么叫“粘”,什么叫“对”及其它专业的术语,随着兴趣的不断深厚,自然就慢慢地熟悉了。


湍水钓叟


格律诗主要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这几种基本形式,以及依此发展出的排律。

格律诗的格律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往律句的四句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的组合,便可得出律、绝的各种格式。

一、两对基本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1、中是指该字可平可仄。

2、五言去掉开头两字即可。

3、平声尾必定为押韵句。



二、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三、组合方式

1、任何一句基本句式均可作为起句。平声尾的称为首句入韵式,仄声尾的称为首句不入韵式。

由于第一个字基本上都是可平可仄,因此要看第二个字,是平声的称为平起,仄声的称为仄起。

例如: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入韵式。以“中平中仄平平仄”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不入韵式。

2、习惯上我们将诗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如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绝句在格律上也可看成两联。每联的对句一定是平尾,(押韵)。

3、除首句入韵式的首联外,每一联的平仄都要相对(因部分字可平可仄。主要看二、四、六字)相对的意思是起句是平的,对句必须为庂,实质上,如基本句式所列,只有两种形式。

4、联与联之间(如二、三句)平仄要相粘,相粘的意思与上句的平仄相同。上句是平的,粘句必须也是平,(还是看二、四、六字)。例如: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5、首句入韵的(平收),第二句必定是另一句平收的基本句式,实际上也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基于以上要点,只要记住两对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进行组合,便可得出格律诗的各种格律表,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诗词书院


教你一个搞懂平仄的窍门!

这方法真是高度概括,逻辑严密,说理清楚,废话最少😄😄😄😄

五律与五绝,只需记住一句“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就行,后面各句全从它变化而来。

变化的方式很简单,凡偶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反,凡奇数句与上句平仄相同。

但是有一个例外情况:偶数句尾字若为仄声或者奇数句尾字是平声,那么尾字与倒数第3字平仄一定要互换。

写到这儿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第1句也是可以押韵的,如果你愿意押韵的话,也可像上面这么整,就是尾字和倒数第3字平仄换一下。

七律或七绝也一样,就是每句多了俩字,所以只需要记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即可,后面的变化与五律相同。

完了吗?就这么简单?!好象完了😃😃😃

不过古人的格律更宽松一些,他们有一个口诀:135不论,246分明(五言为13不论,24分明),也就是说对于七言而言,每句的第1个字、第3个字、第5个字平仄可以乱来,可平可仄。对于五言来说,就是第1个字和第3个字可以乱来😄

是不是觉得,一下子让你轻松了好多?

那么下面再说两个规则,最后两个😄😄

一定要记住哦,最后5个字一定不能出现“仄平仄仄平”!这就是所谓的孤平!每句后三字不要全平或全仄。

这回真是讲完了,大家马上就可以做试验了!


神吔


说实话,背格律表是最笨的办法!我刚学写诗时嫌平仄两字写起来麻烦,不好标记,自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练熟,不只是写诗,练词牌时也可以用。现在拿来分享一下。

其实很简单,把平仄改成加减号。平为减号,仄为加号,可平可仄的就在加减号外面画个圈。这样很好标记。

1、先把第一句的平仄写出来,就那么几种格式,百度就有。平尾的必须押韵,仄尾的不能押韵。

2、第二句2.4.6字平仄和第一句相反,为“替”,尾字为平。(如果上句平尾,这句尾字和第一句要押韵。)

3、第三句2.4.6字平仄和第二句相同,为“粘”,尾字为仄,不能押韵。

4、第四句2.4.6字平仄和第三句相反,尾字平,押韵。

5、每一句的2.4.6字平仄要交替。

6、写诗要注意起承转合,这个百度有详细说明。

没事拿加减号多试几次,练熟了格律,再写诗就简单了。

格律熟悉后,一定要甩掉加减号,在心里默想,再练几天就可以了。

先练新韵,练的很熟练了,再学旧韵,否则会顾此失彼,做成夹生饭。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爱上诗词,学会写诗词,诗词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喜欢我的观点或是喜欢诗词对联的朋友,可以关注 ,让我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雕月堂有佳点


本人拟以一顺口诀,一句定格。不知对友诗爱好者,有没有帮助!即一句为句,二句为联。135﹤不论>246对粘。

句相对,

联相粘,

格律在其间。

平三尾,

改平用仄颠。

莫孤平,

135字调平换。

对仗吟韵莫忘记,

规范自成篇。

字有义,句有理,

成章意自现。

典故画龙睛,

字字能接连。

识性善用记心间!

山野居士、心得

这次不再删掉!

无论排律有多长,该无仿!

一句定格!

哪管什么平平仄,仄仄平句式。


山野1963


学习创作旧体诗词,格律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有不少人有志于旧体诗,但在看似繁复的格律面前无从入手,因而采取敬而远之、避而不用的态度,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像旧体诗。

其实,掌握旧体诗的格律并不难,也不一定要生记硬背格律表,除了多读多写以外,只要记住几点基本规律就可以。

(一)熟记基本平仄句型

(1)五言诗律

    五绝是最简单结构,其两联句子(四句)的平仄音律,是一切格律平仄的基础,必须熟读牢记。

以五绝正体仄起为例,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基本句型,可以分别作为诗的首句,然后续以其它三句型,从而构成了以下的四种五绝的体式:

        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

        平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起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

我们分析一下五绝的平仄结构,可以发现四句基本句子组成了上下两联,遵循格律诗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规则~粘对。

“对”就是在一联中,上下句(习惯上称为出对句)对应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反;

“粘”,就是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与上联对句第二字相同(其余类推)。

律诗为八句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下面以仄起首句入韵五律为例(其余类推):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颔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尾联)

对照分析可见,各联上下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句;颔联出句(即第三句)第二字为平音,与首联对句(即第二句)第二字相同;

颈联出句(即第五句)第二字为仄音,与颔联对句(即第四句)第二字相同;尾联出句与颈联对句,也是如此。这就是粘句。

所以,记住五绝四句基本句型,掌握粘对原理,五律平仄也就没有问题。

(3)七言诗律

掌握五言格律平仄后,七言也就迎刃而解。

实际上,七言格律诗增加字数,原为便于扩展诗词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后五字。七言格律的平仄也一样,只不过在五言的四种基本句式前,分别添加两个相同的音节,而且此音节与原来的五言前面的两字相反而已。

举平起七绝为例(其余类推),它是由仄起五绝扩展而来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括号内,是加在仄起五绝句式前的两个字,于是变成平起七绝。

同五绝一样,七绝的这四句平仄句型,是所有的七言律诗的基本句型。由此起句可以分别构成各种平起、平起入韵、仄起、仄起入韵等七言诗体。

与五言诗同理,运用粘对可以从七绝扩展为七律,此处不再赘言。

(二)记住某些要点

(1)格律的放松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格律要求,有时会令诗人难以兼顾意境(内涵)与音律,影响创作质量与推广普及。所以,从古代开始就有所放松,对音韵影响较小的音节,平仄不加约束。一般而言,对于单数位置的音节可以不拘,双数位置则严谨,即俗称135不论,246分明。

(2)某些必须严格遵守

并非所有的诗句都可以135不论,有几种情况,必须硬背牢记,严格遵守格律:

a,五言诗中,只有13可以不论平仄,245不能改动。

b,基本格式中,凡遇到平平仄仄平,则不能改动一音。

c,七言诗中各句的后四字,均不能违反原有平仄格律,若其中有平平仄仄平,则后五字不能动。

e,略谈押韵

俗话说无韵不成诗。律诗的双数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押同一个韵,还要是平音。是否入韵,一般用《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作参考,亦可以用字典发音为准。单数句除首句入韵诗体外,其余一般不需押韵。

凡是首句以平音收尾,此诗必为首句入韵诗体;这种诗体的首句与其余双数句都应押韵。

以上所述,只是最简单的平仄韵律。旧体诗格律还有许多内容,但作为普及,不在这次讨论的范围。

(配图取自网络)





施亦南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其实就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

乍看起来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还有五七言排律,每体四种平仄格式,那不就二十多种了吗?怎么记啊?其实没那么麻烦,我们只须记住七律四种格式首句的平仄,按照律诗平仄的特点往下推就可以了。

那么律诗有哪些特点呢?就四点:一是入韵句末字肯定平声,不入韵句末字肯定仄声;二是开头二字平仄相同;三是三字同平同仄只会在第三四五字;四是单独平声或仄声字只会在末尾。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律诗的粘对格律,律诗的各种格式就能了然于胸。(粘说白了就是下联的岀句首二字和上联对句的首二字平仄相同)。

具体的方法:我们只要记住上面说的七言律诗四种格式的第一句,按照律诗的四种特点,粘对格律往下推就可以了。五律等于七律去掉首二字,七绝等于七律去掉中间两联,五绝等于五律去掉中间两联,五七言排律除首尾联外中间必须粘对。

至于可平可仄的位置,我们只要记住不入韵句一三五字不论,入韵句一三五字的平仄以不犯孤平和三平调即可。(孤平和三平调是指入韵句末三字出现单独平声字或三字同平)。

以上浅见,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