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不僅有利息而且安全,為什麼使用微信支付的人還是這麼多?

我行我素1301437


更正一下,微信支付裡的零錢通也是有利息的,與支付寶的餘額寶兩者受益上看是差不多的。那為什麼微信還是有與支付寶一比高下的實力呢?

主要取決於微信有巨大的社交應用場景。

這一點作為電商巨頭的支付寶望塵莫及,支付寶曾經通過收集五福,試圖打開使用者的社交網絡,仍然收效甚微。原因一是qq作為與互聯網應用相伴相生的產物,早已經深入人心了,而在qq和手機號衍生出來的微信,可能方便快捷鎖定社交群體,建立社交群。原因二是支付寶是以第三方支付和電商起家的,人們固有的印象更像是一張活期銀行卡,相對微信金額大,私密性強。而微信里社交群活躍,發紅包收紅包方便省事,放著小錢也安心。

另外微信也能應用於京東商城,購買騰訊遊戲等特殊場景,如果微信裡沒點千兒百塊的,也是覺得不安心。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支付寶像是傳統意義的活期銀行卡,微信更像是放在口袋裡的零錢。仔細區別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應用場景的。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微信和支付寶的屬性不同。微信側重於社交,而支付寶側重於金融。2.微信和支付寶的使用便捷性不同。微信更易於每個人使用,而支付寶一般人玩轉不起來,這就導致微信的覆蓋人群更廣,你可以沒有支付寶,但是你肯定有微信,因為你要社交。3.微信和支付寶的零錢提現規則不同。微信免費額度終身才1000元,而支付寶可以通過消費換取積分,而積分可以兌換成免費提現額度。4.微信和支付寶的零錢額度不同。微信側重於小額高頻,因此微信裡都是小錢,而支付寶側重於大額低頻,餘額裡都是大錢,餘額寶的興起著實讓支付寶過了一把。5.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場景不同。微信與很多便利店,商店都有合作,但是都是停留在線下場景,而支付寶背靠淘寶和天貓這兩個線上商城,加上與線下很多商店和超市都有合作,所以支付寶的金融屬性更強,支付場景更豐富。微信覆蓋率很大,但是無法匹及支付寶在支付的地位,微信有些蚍蜉撼大樹的感覺。6.微信和支付寶裡的錢都可以去理財,但是微信若是將零錢理財後,無法用零錢理財的錢去支付,而支付寶的餘額寶則有很大的優勢,可以用來支付。


大河錦繡


支付寶和微信發展到今天,一個成了十足的支付工具,平時除了支付的時候,能夠想起來它,其他時間根本就不會去點開它,而另一個工具,不僅僅成為了聊天工具,而且還成為了支付工具,人們在聊天的同時,就輕鬆的支付了。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利用了人們對於社交軟件微信的一種依賴。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微信,甚至有的人還不止一個,微信每天的打開率在50以上,相當於平均每個小時都要打開兩次甚至多次,那麼自然也就形成了對微信的依賴,正好微信可以支付,索性就用微信支付吧!這是每個人用微信的基本心理活動。當然了,還有其他幾個原因:

1、記得我去一些商店裡買東西的時候,並不是所有店鋪都支持支付寶支付的,但是所有店鋪都支持微信支付,因為支付寶只是一個支付工具,而且註冊也比微信稍微複雜一些,所以,年級大點的人,用支付寶的就比較少,還是微信支付比較方便一些。這一點,跟市場的佔有率有關。


2、微信有群,群裡會經常有人發紅包,搶來的錢越來越多,就刺激了消費,消費久了,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這一點跟微信的使用習慣有關。


3、支付寶裡面理財項目比較多,功能可謂是應有盡有,APP設計也比微信要複雜很多,所以,很多人在支付寶裡面容易迷了路,而微信就比較簡單了,直接點擊右上角的加號就能掃碼支付了,如果有些人非要抬槓說:支付寶不也是直接點擊那個加號就能支付嗎?你可以去問一下老人們,就算你告訴他們怎樣支付,他們打開以後,看到那麼多功能,依然也會迷失方向。這一點,跟APP體驗度有關。


4、支付寶作為一個老牌支付工具,大多數80後都有比較強的依賴,但是對於那些新生代們來說,當他們學會使用手機的時候,微信出現了,所以,在他們眼中,只有微信支付才是最根深蒂固在自己的思想裡的。正是因為年代不同,對於事情的認知也不通,而他們認同的支付工具就是微信。


職場蘇先森


其實在商圈流傳這樣一句話,“大額支付用支付寶,小額支付用微信”。


這怎麼說了,就說是幾萬,幾十萬的交易,大家選擇用支付寶交易的非常多,畢竟支付寶還是安全嘛!

而小額紅包,比如幾元,幾十元的,或者幾百的等等還是用微信的非常多。兜裡幾百元或者幾千元放哪裡還是差不多,利息也就幾分幾毛而已,所以說大家不在乎,放微信或者支付寶都一樣嘍。

而支付寶起源淘寶,和網購掛鉤,基本以年輕人為主,以及三四十歲的商家為主。而微信風靡之後,把廣大老年人朋友佔光了,就是五六十年代的那批群眾,地球人都知道,“人多力量大”就是那個時候的事情,誕生了數億的人口,一下子把使用微信的使用比例提高了,而這批群眾主要以聊天為主,就主要用微信嘍,而且他們主要在群裡也是發發小紅包,娛樂開心為主。商用基本就少多了。


但支付寶有個保障險,都是百萬級別的,但微信目前沒有,所以就安全係數來說,還是支付寶更可靠一些,就目前爆出的新聞來說,也是微信詐騙的居多,支付寶被掃碼騙走錢,很快就破案的新聞倒是有不少。


所以說,微信支付雖然人數不少,但是總金額不見得比支付寶多,畢竟大家都是明白人,支付寶有利息還安全,大額都存支付寶了。雖然現在微信也開通了零錢通來攢點利息,但是提現要手續費呀。而支付寶提現到銀行就有積分取代,手續費沒有了,所以大額還是放支付寶(或者銀行)的多。


蕭子北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支付寶和微信已經成為移動支付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以說,微信和支付寶已經佔據了移動支付的95%市場,當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者的較量也一直存在。

第一,微信用戶超過8億,基數非常大。

眾所周知,微信已經成為現在用戶數量最多的社交APP,超過了騰訊自家的QQ,這樣給微信支付的普及和使用提供了海量的用戶基礎。同時微信有著很強的社交屬性,這樣每個人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微信,使得微信支付遍及全國各個角落。


微信支付使用場景非常多,大到生意轉賬,小到買菜發紅包,微信掃一掃就可以完成了,可以說十分便利,正常來說,每個人生活中基本上一起床就會開著微信,但是不一定開著支付寶,設想一下,同樣的支付,微信已經開著了,直接掃一掃就可以完成,而支付寶還要重新打開。人都是懶的,哪個方便用哪個。

這一點在生活上體現尤其明顯,比如小編天天去菜市場買菜,發現99%以上的賣菜阿姨都是用微信支付收款,而不是用支付寶,我很好奇,當時我猜想這是因為阿姨用微信的頻率比支付寶多,容易熟悉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微信支付用得不少,但是大部分人的微信零錢卻比支付寶少

因為支付寶提現不用手續費,微信提現是要收費的

誰也不願意放個幾十萬在微信裡面,一提現就是幾百元的手續費,因此大錢用支付寶,小錢用微信,基本上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網絡解說家


這都是軟件的底層邏輯差異造成的必然結果。

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這決定了微信是一個高頻使用的APP。

我觀察過身邊大多數人的手機,微信都會放在手機圖標的第一頁顯眼位置,不然叮的一聲來了消息,你還得找半天微信圖標。為了避免麻煩,所以微信一般都在第一頁。

而支付寶是一個支付和理財的軟件,典型的低頻使用APP。

很多人的支付寶都在手機圖標的第二頁,肯定沒有微信好找。

對比之下,用微信支付,在一堆圖標中更便於尋找,而且比支付寶付款少了一個翻頁的操作,這一小小的便利性就決定了微信支付必將在支付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微信作為一款社交軟件,高頻使用,這意味著,你每次打開微信,都是熱啟動,直接進入頁面,而不需要在啟動界面等幾秒。

支付寶就不一樣了,他是冷啟動,每次都要在進入的界面上停留。

我們付錢的時候,心理肯定是趕緊給錢走人,越快越好。

否則你望著老闆等待的眼神,總感覺自己像一個從塑料袋裡掏出一堆毛票開始數的窮人一樣。

微信多好,拿出來就付,有一種古代大少丟完銀子大喊一聲“不用找了”的暢快淋漓,就是這麼的猝不及防。

不破大錢的心理。

同學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同事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親戚群裡聊個天,發紅包。

跟老婆聊天,還特麼發紅包。

所以哪個人的微信裡沒有點“零錢”呢。

支付寶就不一樣了,有很多人的支付寶裡面是沒有餘額的,每次付款都從綁定的銀行賬戶扣,這感覺就像是一張百元大鈔被花出去了,心疼。

就好比你左手是零錢,右手是百元大鈔,你更願意用哪個?

肯定更願意用零錢啊。

所以每當你微信錢包裡有零錢的時候,你都會優先使用微信付款。

總而言之,到底是用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這場戰爭估計還得繼續打下去,最好打到天荒地老,這樣他們為了競爭,就會推出更好的服務來方便大眾的生活,多好呀。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實體店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支付率比例大概是10:1(本店),為什麼線下消費微信這麼高?也問過不少顧客為什不使用支付寶支付呢,原因是:

1.沒支付寶。這類人基本上是20歲以下35歲以上的人群。

2.很多小店都不用支付寶收費。很多上40歲以上的小老闆是拒絕使用支付寶收費的,我看了一下微信支付的賬單,去年六月份都很少人用微信支付寥寥無幾,而現在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使用微信支付,其他幾乎是現金,微信支付頻率這一年中大概增長了20倍,而支付寶頻率大概是漲4倍吧。

3.微信是零花錢錢包,支付寶是整錢小金庫。很多人基本上小錢用微信花,幾百上千的用支付寶花。

4.微信的粘性太強。對於很多人來說支付寶可有可無,微信可不行,但是想網購的話,沒支付寶在淘寶也交易不了,只能用其他購物網站。所以線下還是微信支付比較火。

支付寶這幾個月在推廣線下支付活動,感覺收穫一般,增長量不大,每次使用支付寶消費都能隨機減免0.5-1.8元,但是對於很多商家和消費者還是不太喜歡接受支付寶。


晨東社角


將資金存放在微信零錢通同樣有收益,目前七日年化收益在4%左右,而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只有3.6%左右,所以微信零錢通的收益比餘額寶要高一些。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從安全性而言相差並不是很大。目前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10億大關,基本是手機用戶必備的手機應用,因為微信支付應用場景較多,所以微信支付的用戶是比較多的。

微信的用戶數十分龐大,微信支付的普及率較高

目前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10億大關,對於手機用戶而言微信基本上是手機必備應用。很多手機用戶可能不安裝支付寶,但微信一般都會安裝的,正是因為手機用戶對於微信基本是剛需,因為微信用戶數十分龐大,所以使用微信支付的人也是非常多。

微信支付具有社交屬性,應用場景比較多

微信作為市場上最主流的社交軟件,微信支付也是具有更多的社交屬性,手機用戶更習慣於使用微信發送紅包、轉款和購物,正是由於微信支付的應用場景較多,手機用戶在消費時更偏好於微信支付,所以微信支付的用戶也是非常多。

目前很多商家都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但由於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和使用頻率更高,很多商家更偏向於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基本是商家的必備收款工具,而支付寶只是一個備選收款工具。

很多手機用戶更偏向於使用微信支付,主要還是因為個人偏好和習慣,由於人們使用微信是剛需,所以使用微信支付的人非常多。由於支付寶起步比微信支付更早,優惠力度更大,所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目前也是勢均力敵。


智慧新視界


用戶習慣導致。

日常使用,多是小額支付,這麼點利息根本不夠塞牙的,不會對用戶心理有太大的影響。

而就安全性來說,且不說這二者到底哪個更安全。先假設支付寶更安全吧,但日常使用中,額度小的話,安全性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安全性再高,其帶來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顯然應對日常使用,微信的安全性已經足夠了,而用戶更看重的是響應速度,已經碰上支付場景的時候,第一個想起來的是什麼。

這方面微信就很有優勢了,作為一個社交軟件,而且還是主打短信的,微信的使用頻率簡直高得不能再高了。

雖然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一直強調用完既走的概念,但是想想大部分用戶每天要在微信上花多少時間,打開多少次。

作為一個手機裡基本上是最高頻的應用,直接後果就是讓用戶變得非常的依賴,也非常的信任。

於是碰到支付場景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打開了微信,而不是相對來說使用頻率低得多的支付寶。

用戶習慣是非常難改變的一樣東西,當用戶習慣了某一個東西之後,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劣勢,用戶並不會克服自己的舒適區,而去使用一個在某方面稍微好那麼一些的服務,比如說安全性高一點或者有一點餘額寶的收入。

如果找幾個人的手機看一下的話,微信的位置可能是在第一屏最容易觸摸到的地方,而支付寶呢?可能連第一屏都不在。

這就是流量的重要性,也就是為什麼支付寶如此的想做社交服務。


鄒昕


記得之前瀏覽網頁,看到一個問題說,為啥美團不能用支付寶了?我才想起平日用美團都是微信支付,裡面確實沒看到支付寶選項


然後我試了一下,微信下面是更多支付方式,點開一看是支付寶!原來套路這麼深,這小小摺疊一下我就以為支付寶不能用了……

有一陣子京東微信支付寶都不行,現在京東是可以用微信了,支付寶估計不會被使用。不過支付寶有淘寶這個大戶,是人們避不開的套路。

現在街頭賣水果、鴨脖、煎餅果子啥的大叔大媽們,基本也都可以電子支付了。不過就我發現的範圍裡,有一部分是微信支付寶都行,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隻有微信。仔細想一想,微信首先是個通訊軟件,基本上有智能手機的人就有一個,直接支付起來很方便。而讓那些大叔大媽再去搞個支付寶,有部分人會覺得太複雜,搞不來。

更關鍵一點,一般人如果做網上理財,拋開那些高利率的機構,大額資金基本都會放支付寶的餘額寶中。微信基本是一些小錢,有時候別人轉賬,發個紅包啥的。在裡面的錢作為儲蓄或理財都太少,不如趁早花掉的好。所以會優先微信支付。

現在,存入餘額寶的錢只有十萬算利息,微信如果有什麼更有利的政策,估計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和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