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心阅读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

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现在在家,务农是一种简单快乐,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我们那里是山区,但是离县城特别的近,我们村很多人都是,早上去上班,利用下午下班时间干农活,虽然在老家上班,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很满足,在老家可以照顾老人,孩子上学,陪伴在他们身边,很是开心,一家人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二》在家务农是一种简单而充实的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工作上的压力,日子过得平淡,但农村有着清新的空气,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吃着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对身体很是健康,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所羡慕的农村生活。

《三》特别是农村的春天很美,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很是惹人爱,还有田间地头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使整个农村充满着生机,到下午傍晚时分走在宽敞的马路上散步,一阵微风吹过那油菜花的香味,让人沁入心脾,忘记一天的疲惫,心情特别愉悦。

《四》现在的农村生活,跟以前的农村生活相比,那是有很大的变化,日子过得很是惬意,很是喜欢农村的生活。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请关注《田间脚印》



田间脚印


我亲身体验过的农夫生活,就是到了农忙季节会定期的出去给那些忙不过来的人家打工帮忙,赚些养家糊口的费用。在我小的时候,还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个农民,到了农忙时节,他就会结队一起的出去找活干。也都是干的辛苦活,十分的劳累。这些农活不只是那些庄稼,还有一些木匠、泥瓦匠等等。如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一群匠人,他们凭手艺吃饭,只是活跃在农村这样的一个舞台里,没有被更多的人关注。

如今的农村已经远远好于从前,就拿我们北方(山东)这里的农村来讲,以前的时候我们这里是种小麦玉米居多,一到了秋收、过麦(mei)时节,家家户户都忙得不行。那时候机械化还远,没有那么发达。往往秋收、过麦,这两个时节都要占用一个月的时间。而如今全部都是机械化,有专门儿开收割机,播种机,耕地机有这样一群人。一到了秋收、过麦(mei)这两个时节,他们都会出来打工。通过机器机械化的手段,很短的时间就会收割完毕,大大的节省了劳工,而这样一群人也就是新时代的“农夫”吧。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当地对于种植传统粮食面积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种植温室蔬菜,就是那种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在冬天种植西葫芦,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可以种植一个100米左右的大棚。一年的经济作物收入远高于粮食收入,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蔬菜种植。但毕竟这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虽然也算是农民,也算是在家务农,但是每天都要在大棚里,悉心照顾蔬菜,要定期的施肥打药,看着他们一天天的生长。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还要定期的采摘也非常的劳累。

久而久之这样种植蔬菜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形成了当地的蔬菜市场,家家户户都会在凌晨很早就把自己采摘的蔬菜卖到市场里。但毕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西葫芦结果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收入。与种植庄稼粮食作物来讲,收入相对高一些,对于整个家庭的开销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再家务农,农民收入生活也高一些,很多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去学驾照,然后也开始买车,然后整个农村的生活面貌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比起很多外出务工打工的一些农民工来讲,在家种植蔬菜,虽然劳累一些,但毕竟收入稳定。作为农民来讲,如果在农村的生活,那只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的苦多,耕种的土地多,然后自己的农民的一家日子才会越来越幸福。


养蜂能手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在家务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很荣幸你能看到我的回答,我认为现在当然还有专职的农民,在家务农有快乐、有喜悦、有辛酸、有泪水,比如我本人,就是一个专职的农民,对于农村生活,感受至深,也感触多多。

有人说,一个纯粹的农村人到了60岁以后,会更加的艰难。我看这话不假,我如今也是50出头了,也真的感受到农村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具体。


1、年轻时的农村生活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我从小就在土地上风里来雨里去的耕耘着农活。那时候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完善,交通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更谈不上通讯设施了,能够接触到电视还是我20岁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带着早餐6点就出门,走过一座桥,越过一条沟,翻过一道小山坡,来到3公里外的田地里,或淋菜、或除草、或点玉米、或翻土。。。

一直到下午3点左右才回家吃饭,饭后就在家清理一下与农活有关的家伙什,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农用物资。每天都是如此,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记得那时候由于长期的肩挑背磨和缺衣少食,我从小肩上就有了厚厚的一道老茧,腰上磨出了两个硬硬的肉疙瘩,手上布满了伤疤,脚上满是冻疮。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像我这样,年轻时候对农村生活就有着如此强烈的体验呢?

那时候的思想也很单纯,头脑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念想,仿佛做农活就是自己的天职,做不好农活就是愚蠢,就会被人耻笑。所以那时候我们的心思都是放在了如何做好庄稼上面,根本就没有其它异样的想法。



二、中年时候的农村生活

老实说,到了中年时候,感觉生活要好过了一些。虽然农活还是哪些农活,事情也还是哪些事情,但是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里有了更多的劳力;农村的基础建设也比过去好了一些,泥石结的公路也多了起来,肩挑背磨的事情明显少了很多。

我更多的是指挥孩子们干活,教孩子们如何抓住节气时令及时的播种,如何去收割和储藏农作物产品,然后结合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思考着如何增加经济收入,来给孩子们娶媳妇成家立业。

不过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烦恼,比如家里孩子多了,难免分配不均,引起兄弟之间不和睦;孩子成家立业了就要分家,多了一个媳妇的口舌,就会增加太多的争吵和怨气;作为全家的“掌门人”,我得处理好这些事情,不让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睦团结,真的是很难哟,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

三、现在的农村生活

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农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土地因为被征收或者被荒芜,农活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多了;孩子的孩子们也会时常围绕在爷爷奶奶身旁,要买这样、要买那样,有时候心里感觉还是挺开心的!

不过不知道为何,虽然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穿住行”不再是困扰农村人生活的问题了,可是总是感觉在精神上、思想上没有过去充实和幸福。

因为年龄在一天天增加,身体素质在一天天降低,身边经常有亲朋好友在离去,不知不觉间心里就会冒出很多的感慨和担忧。

一要担忧孩子们是否都能尽孝;二要担忧会不会成为孩子们的累赘;三要担忧生大病时该不该打肿脸充胖子勉强去医院接受治疗等等,总之脑子里就是没有一刻的空闲。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专职的农村人,肯定是会经历很多的艰辛和磨练,但是我认为,既然生活在了农村,那就只能正视现实,坚定生活的信心,苦多不怕,地多不愁,努力做好庄稼,耕耘好土地,才能让生活越来越好,才能得到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

大家说是这样的吗?你有什么补充,欢迎写在下面!最后也请各位条友为我这个老农民点个赞吧,老夫会记住各位的哟!


洒脱农人


感谢豫东小农的提问,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椒乡帽子哥。

作者在这里说到现在有职业的农夫吗?我可以明确的回答:有!因为我就是一个专职的农夫。本人自2013年12月份退伍以来,因为学问不高,工作又不好找。就去了工地干了两三年,在2016年的时候和父亲大人经过一番谈话,决定在家以种地为职业,很快我和父亲的思想达到一致!


在2016年11月份的时候在我们当地的大力支持,在我们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我父亲成立了我们自己的合作社:柘城县康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土地流转了1000余亩!



主要种植农作物有:西瓜.辣椒.小麦等农作物!其中我合作社辣椒分别在17年和18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县辣椒种植大户的第一名!种植的西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一些大城市!并先后带领附近300余名群众在我合作社参加劳动,并得到我们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




经过这两年的种地心得总结,自己感觉种地没有什么丢人之处!反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以上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教!喜欢椒乡帽子哥的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


椒乡豫弟


这个必须有!娘家哥哥高业毕业以后就留在了村子里,务农至今。

三十多年来,他种庄稼、干农活成了精,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村里面的农业推广技术员,村里人买种子、施化肥、防止病虫时有个疑难杂症的都爱找他咨询,后来他开了一个农资服务店,方便村里人购买,自己也多了一份收入。



我家兄妹四个,只有哥哥留在了村子里。其他人都随父亲办了农转非,哥哥当年因为已超18岁无法办理,只好一个人留了下来。后因为怯场高考失利,最终还是留在了村里。为此,父母愧疚了好多年!

两条进城之路被斩断之后,哥哥死心塌地留在了村里面结婚成家生孩子,成为了村里边高学历农民。现在五十多岁的他在村子里面可算是最年轻的农民,比他年轻的七零后、八零后以及他的儿子九零后们大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在村里面的尽是些3869队伍(妇女老人和儿童),哥哥一直以他的年轻和知识帮助和带动着周围农家人。



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现在的哥哥,多次接受了县里面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关知识培训,还有各个农资厂家的专业培训,种起地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今年开春,县里边一个农业托管合作社找他合作,一起为我们村外出打工的农家人办理土地托管业务,进行规模化种植,从推广省农科院高新技术成果,使用农业机器人,以及在农资优惠供应和粮食收购高于市场价三个方面让农家人增收得实惠。

可见,行行出状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像哥哥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专业的农夫之路应该会越来越宽广。


村姑说村事


现在还有专职农夫吗?有!

在家务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辛苦又自由,收入不稳定!


我老家斜对面的邻居是一对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夫妇,他们夫妻就是在我们村子和附近相邻的几个村子包了六百亩的田地,专职在家种地。


他们家里有犁地播种机,收割机,每到收种庄稼的时候,我都能看到他们夫妻是开着农机日夜不停,两人互相倒班的抢收抢种。

去年收玉米的时候我回老家,那段时间经常看到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他们夫妻还在忙着打玉米,机器的轰鸣声吵的人无法休息。


虽然现在有农机他们种地省力不少,但是他们还是要高价请人帮忙,却请不到几个人,毕竟农忙的时候真的是花钱也难请的到人。

所以那个把月他们夫妻是累的又黑又瘦,十分辛苦。


虽然农忙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平时除草防虫害打农药也都是辛苦的活计。


而他们一年到头忙下来,除去了每亩五百块钱租金、工人工资和种子化肥等那些东西,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年一亩地他们也就是赚个三百块钱左右,一年就是二十万左右。如果遇到去年的大雨淹田地的情况,那他们就是半季度白忙活了。


所以当农民真不容易,当一个专职农夫更是不容易。如果你亲自体验一下,你绝对终身难忘。



贫农希蒂


今天三姐分几个阶段来跟大家说说,做农夫的真正体验。

第一个阶段是15岁到30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人民公社到83年包产到户之间的体验

众所周知,那个阶段是吃大锅饭的阶段。

那个阶段的农夫心里边很简单,每天早早的吃完早饭等待生产队的敲钟声音,我这个人是个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在敲钟之前,把家里的一切事物打理好,钟声一响马上带着工具到生产队聚齐。

每天早上规定到地头的时间是早晨五点半,超过这个时间不但要扣工分还会被队长大声的骂。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经商和打工的这一说法,大家也不会去想别的,每天只跟着队长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

那时候的人非常团结,无论是铲地还是割地,如果你因为某种情况,落到后边了,只要你不是刻意的,前边到头的人都会主动回来帮你

那个时候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天天出勤希望自己多挣几个工分。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在年末结算开支的时候,除分到一年的口粮之外还分到600多块钱,我父亲拿回钱的时候我们全家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分到这600块钱是由我们四个人参加劳动所得,其中有我父亲,我弟弟,我妹妹,我,母亲有时也参加

我们家的钱全部由我父亲转交给母亲掌管,我们姐弟几个从来不会伸手管爸爸妈妈要钱,每天劳动并快乐着。

第二个阶段是我结婚以后。

到了80年代的初期,国家已进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农村也时兴了分田到户

作为第二个阶段农夫的我,心里边也开始涌动起来,但从来没有放弃土地的想法

因为长辈都有特殊情况不能帮我照顾孩子,我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选择小打小闹,在种好自己承包地之余,做过扛大包走家串巷卖服装和鞋子,开过小卖部,服装裁剪部等等。

虽然每天特别辛苦,但我对生活一直都是充满信心,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农夫这个职业

不想离开农村的原因是,我觉得农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土地更是我的命,我只有在种好地的同时,才能兼顾其他别的副业。

这个阶段做农夫的我觉得

虽然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觉得那是插曲,在我们人生这部大戏的里边,如果没有几段插曲,就不会有回归主题的重要性

第三个阶段是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农夫

我的儿女现都已成家,而且在城市里打拼的也小有成就,看到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我还是觉得做农夫好

做农夫的好处是,我们每天面对着我们的土地,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的对待它,对它精心呵护,给它足够的营养,他就会义无反顾的给我们回报,并让我们在和土地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产生谁也离不开谁的乐趣。

总结。

做了一辈子农夫的体验是,农夫的责任是多打各种优质的粮食

农夫的好处是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

农夫的快乐是,土地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只要你诚心对她好,它就会毫无保留的给你回报

农夫的烦恼是,土地,你如果对他苛刻,他会让你一整年都白干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做了一辈子农夫的总结和体验

希望大家热爱土地,爱护土地,希望对土地有热爱情节的年轻人不要离开土地,让土地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手里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财富做新时代的农夫。


三姐118农家三姐


现在还有专职的农夫吗?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首先我就是农村的,我姨夫他就是专职的农夫,他没有出去打工常年就在家里种田种地,早年我们的田地都是他给我们种的,只是现在年龄大了种的田地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每次回去我问他种了一辈子的田地感想是什么?他说有什么感想哦,就是为了吃饭,为了生活。

种田地是很累的,春节一过完就要去弄田育秧苗,那段时间是很冷的,秧苗弄完又要弄玉米苗,玉米弄了又要种红薯,反正一年到头干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在家务农有个好处就是自由,不像在外面工厂,工人就像是机器一样转动着,必须要按规定和标准来做事,很多在家里务农习惯了的人出来外面工厂里上班的话很多都是受不了的。

他们还是喜欢在家里,像现在什么都在用机器了,农民的活减轻了很多,农活做完后每天都大家都要在一起打下麻将呀,斗小地主什么的。

总体来说在家里务农要找到一定的门路,这样收入才比较理想,比外面打工都强,当然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连家里周转都困难了,亲戚办事连一个红包都给不 了的话,是很容易遭人看不起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多提意见


90后小李


我是农村人,也住在农村,专职务农的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不多,主要还是兼职做的比较多,就是种一点够自己家人吃就好了,然后我们这边很多人的主业都是养殖为主,种地为辅。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自己承包了几十上百亩的山地或者田地,用来种植水果等,这个他们就是专职务农了。而我自己在农村也种植了几亩水稻、还有一些蔬菜等等,也就是够自家吃就可以了。说说自己的体验吧。在家务农的工作除非你是大范围种植或者养殖,如果只是种植一些够自己吃的,那还是很闲的,一天最多也就干活三四个小时,比如施肥、除草、灌溉等等,小面积的话不会花很多人工,但是大面积的话还是很累的,那种大面积搞主业的话,真的是起早贪黑,等你休息的时候真的会累趴,而且收成还不一定好,运气不好的话分分钟让你亏本的。但是如果你作为一种副业来做,那就是一种享受,享受一些乡村气息,自己种种地浇浇菜,也不需要花很多精力,然后能吃到自己亲手种出来的饭菜,这种生活还是挺不错的。


农村珊珊姐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湖北京山农家人。

我是农村人,家里就是种田种地的,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田边玩耍,看着他们打田,插秧劳作。

随着年龄的增加,时代的进步,出现了打工潮,很多人不愿意呆在农村了,因为农村挣不到钱,而且太累太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当地每家平均2到3亩田地,玉米今年均价0.95元一斤,稻谷今年均价1.1元一斤。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也挣不到2万,所以根本就留不住新一代的年轻农人。

湖北是鱼米之乡,但是真正的农夫日益老年化,年轻的一代的农夫为数不多,我父母今年承包了30亩稻田,10亩干地。虽然都是半机械化操作,但是看到他们日渐弯曲的腰背,逐渐变白的黑发,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朱自清的《背景》一文对我影响颇深。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每当看到在家务农父母蹉跎的背景总会泪眼婆娑。

在家务农没什么不好的,我也亲身体验过,打田,施肥,抽水,插秧,割稻谷,扯花生等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民会把种下去的每一颗种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培养。等长大成才。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希望。

那种丰收的喜悦,其中的乐趣只有体验过的人才懂得。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的汗水。我是地道的湖北京山农家人,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一代深入民间助力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