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埃利亚学派

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埃利亚学派


埃利亚(Elea)位于今天的萨莱诺(Salerno)以南的意大利西海岸,这里是古希腊在意大利的殖民地,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同时,在这里也形成了一个哲学学派,人们按其发源地称之为埃利亚学派。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以下三位,较后面的哲学家都相继继承并发展了较前面的哲学家的思想。

1.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或许出生于公元前570年,他的出生地位于被希腊人占据的小亚细亚西海岸。作为一名游吟诗人和歌手,他走遍了希腊的许多城市,数十年后,他在埃利亚定居下来并成为了那里的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留存下来的著作残篇都是一些哲理教育诗的片断。

色诺芬尼揭开了利用哲学对古希腊宗教展开大胆的猛烈攻击的序幕,他那个时代许多人性化了的——或许太人性化了的——神灵的名字在他看来都不值得尊敬。他指责荷马和赫西俄德,因为他们把人类所认为的一些偷盗、欺骗和通奸之类的可耻行为毫无根据地硬加在了那些神灵的身上。在他写的部分保留下来的教育诗中,他取笑那种把神人格化(anthropomorphe)的观念:人把神想象成和人一样,需要出生,具有人的形体,要穿衣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等等。但是,如果牛、马和狮子也有手并且也能够用手制作它们的神的画像和塑像的话,那毫无疑问也会把它们的神塑造成牛、马和狮子的形象,这就像人类把自己的神塑造成人的形象一样。黑人把他们的神的形象塑造成黑色并且是仰鼻子,色雷斯人则把他们的神的形象塑造为红头发和蓝眼睛。事实上,人类从来也不知道而且永远也不会知道神到底是什么样子。对色诺芬尼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存在众多的神,因此也不会存在一种神统治另一种神的情况。至高至善者是唯一的,神是无所不在的,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不可与尘世的人做比较。在色诺芬尼看来,至高无上的神与宇宙整体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他的学说称为泛神论。不过他保留下来的断简残编也允许人们作其他的解释。

如此看来,色诺芬尼或许是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位具有理性的逻辑头脑并与既有的形形色色的宗教迷信进行斗争的人。他将至高无限者与宇宙整体等同划一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个学说的创始人,这个学说认为,在五彩缤纷的现象世界背后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一思想在他的后继者那里不断地完善。

2.巴门尼德

约公元前525年,巴门尼德出生于埃利亚并且后来成为那里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公民,或许他曾经是色诺芬尼的学生。他是埃利亚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在古代,他是最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之一。他继承了色诺芬尼关于永恒不变存在物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发展。我们不能确定的是,在巴门尼德的思想中,哪些是从色诺芬尼那里继承下来的,哪些或许是后人错误地加到他头上的。柏拉图给他的一篇对话取名为《巴门尼德篇》。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让已经年老的巴门尼德与他的学生芝诺(当时约四十岁)和少年苏格拉底展开了讨论。

在一篇保留下来的教育诗的片断(约150行六音步诗)中,描写了巴门尼德从黑夜王国前往光明之国(真理之国)去拜见一位女神的旅行。真理和知识与现象和纯粹的观念之间形成了对照。真正的知识只有通过纯粹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诗中认为,只会存在存在物,而不会存在非存在物(只会有物存在,而不会无物存在)。既存在存在者又存在非存在者(即有物存在又无物存在)是不可想象的。所谓存在物就是一种填补空间的东西(Raumerfuellendes),他否认存在一种空无的空间的可能性。若设想一种运动,那么其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存在非存在物——因为若一个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只有当那另一个地方在这之前是空无的空间即无物存在时才有可能。若设想一种发展和变化,其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在“生成”某物之前,必须首先“无物存在”。由此,巴门尼德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他认为,既不存在变化也不存在运动,而只有一种恒久不变的东西存在。因为存在物充满了一切空间,所以也不会存在独立于存在物之外的思想。毋宁说,思想和存在物是同一的。我们觉得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这实际上只是一种错觉;这是一切错误的根源。——在这里和在所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那里一样,对断简残篇的各种解释都是不可靠的和容易引起争议的。

3.埃利亚的芝诺

巴门尼德否定变化的学说很容易遭人攻击,而且针对他的这一学说的攻击从一开始就不缺少。不管怎么说,他的学生芝诺(约出生于公元前490年)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他的老师巴门尼德的学说免遭非议。为此,他发展出一种机敏但又有些过火的论证艺术,因而他被认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后来辩证法在希腊达到了相当的繁荣。芝诺也只给我们留下很少的著作残篇,关于芝诺的其他知识如前述的芝诺悖论,我们大都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的。有人对巴门尼德所持的否定多样性和变化的观点提出批评,针对这些批评,芝诺拿出了反驳的证据。他认为,正是那种认为存在事物多样性和运动的观点才导致难以解决的矛盾。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看看他是如何拿出证据来否定事物运动的:

1.假设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当比赛开始时,先让乌龟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后,再先让乌龟爬一段路程。如此下去,以至无穷,这样,阿基里斯就永远赶不上乌龟。因为,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所在的A点时,乌龟这时又已经向B点爬去。当阿基里斯到达B点时,乌龟又离开这里向C点爬去。这一领先距离虽然不大,但是却永远超越不过去。

2.飞行在空中的箭矢在空间中的某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飞行的这段时间可被划分为无数的时刻,在每一个时刻,它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静止不动。如果它在各个单独的时刻是静止不动的,那么,整个来说,它也是静止不动的。这就是说,飞行的箭矢其实是静止的,结论是:运动是不存在的。

当然,我们不要以为,芝诺真的会相信阿基里斯永远都赶不上乌龟。他的这一著名论证的真正意图在于,他想告诉那些巴门尼德的反对者们,要证明他们的观点的自相矛盾也是很容易的。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被芝诺的敏锐洞察力所蒙骗,因为他的论证也是有破绽的。如果我们把箭矢飞行的那一段时间分割成无数的时刻,那么箭矢在那一时刻看上去可能是静止不动的。但是,事实上时间并不是由一系列的时刻组成的,时间的本质恰恰在于它时刻不停的流动性。把时间分割为单个的时间点并不是时间本身所为,而是我们人的主观意志!不过,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我们刚刚认为芝诺的论证有悖于人类健康的理性,这时一个相反的声音又会说,芝诺使一个真正的辩证过程从此开始了。

毫不夸张地说,芝诺的论证(许多代的逻辑学家和数学家曾经对此争论不休)对后世哲学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这些论证增强了我们的认知能力,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可能就会发现,一些显而易见和理所当然的观点和见解是值得怀疑的、陈腐的和自相矛盾的。比如,当我们考察一个诸如“无限”之类的概念时便会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