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在豆瓣評分比前二部低,這個是什麼原因?

影中梗梗


《囧媽》這部電影相對來說在電影的整體風格方面沒有多大的改變,基本上沿用了前兩部電影的風格。給影迷們帶來的是視覺和期待兩方面的不滿意


95後小余


覺得大多數觀眾奔著笑點去的,覺得應該是所有囧系列笑到噴飯的套路!但是這次正好反了,笑點很少,卻多了家庭倫理和對五十年代學俄語響應毛主席號召下鄉插隊的知青們的緬懷!我覺得作為商業片還能照顧情懷我覺得難能可貴。可惜那一代人很少去電影院了我覺得至少能有八分以上,只可惜大家都覺得這是一部不算太成功的喜劇片。就像現在大多數人不明白爺爺奶奶輩的青春。其實整個影片做了一個婚姻對比,五十年代的婚姻和21世紀婚姻的對比。如何去愛一個人!

最後一幕盧小花的合唱!歌詞就是她那一代人年輕人時的寫照,把自己的青春留在自己插隊的地方!而且她如果不唱也就真的被人遺忘,像大幕一樣落下,誰還會記得起爺爺奶奶的青春!但她堅持唱,讓我們還記得那一代人把自己奉獻盜祖國的每一個角落!抱一抱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他們也年輕過,也有美好的青春和愛情,只是在時代和祖國的號召下,他們選擇了犧牲!






影視校園


《囧媽》在豆瓣評分比前二部低,是為什麼?

1.拍得確實不怎麼樣,笑點很少,你標榜是喜劇,但是卻沒什麼笑點。今年如果是在電影院上映的話,票房會很慘。預售被《唐3》虐得那個慘阿,不得不使出大年夜看電影的神招,又把影院的工作人員給得罪了。最後再來一招網播把電影界的人也給得罪了。其實他是沒有辦法,不賣網播就要賠死他,為什麼?因為《囧媽》是講過年的電影,按現在的病情其實過年這一兩個月都難穩定下來,你讓他一個講過年的電影放兒童節放?暑假放?

2.人設翻了,網上整天說徐崢請你免費看電影???明明是今日頭條的母公司買下來請全國網友看的,怎麼就成徐崢了?徐崢錢己經賺翻了,還博了個美名。但就是自己編劇跟導演的本領不怎麼樣。只要細心的網友就會發現只要是除崢導演編劇的《港囧》《囧媽》都是口碑很差的。沒辦法能力在那邊嘛,像《我是藥神》也不是他導的,《泰囧》還是剽竊的,官司還賠了五百萬。對於他一部《泰囧》個人賺了五億都不止,賠個五百萬,其實是毛毛雨。有能力的人一直能的,沒能力的人騙一次兩次可以,多了還是會被人看穿的

3.大家也知道過年徐崢這一波操作,得罪的電影圈人也是不少,也不排除被人故意弄的。但是,你本身電影質量過硬,怎麼會怕這種呢?還是自己不行,能力不夠。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


剪影魔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

《囧媽》作為囧途系列的電影,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其作品模式是很固定的。不管是笑點的構成也好,敘事的方式也好,都延續了前幾作的套路,雖然這一次套用了母子感情這一故事主線,但仍然是兩個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事情,遇到矛盾、激化矛盾、化解矛盾這一套。所以,在觀感上會出現審美疲勞,其豆瓣評分會相較於同系列電影的分數低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我大膽推斷這一部《囧媽》的最終評分會是囧系列電影中最低的那一個,下面說一說具體細節。

第一點:徐崢得罪了院線方。影片本該是在院線上映的,前期的宣發工作準備工作都已就位。如果沒有突然其他的提檔以及因疫情突如其來的下線,就萬事大吉了。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件事連到了一起,矛盾便激化了。恰逢抖音、頭條一類網絡媒體的流量需求,直接截胡了院線的電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顛覆傳統的行為,所以不論是水軍也好,院線方也罷。用抗議反對的方式來評價這部影片是正常的。不過,這僅僅是一個外部因素,如果電影本身的質量過硬,水軍的力量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第二點原因就出現了。

第二點:人物構成問題。熟悉《人在囧途》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王寶強扮演的是一個大大咧咧、口無遮攔的打工仔,徐崢扮演的是一箇中年危機、古板保守的企業老闆。這樣的人物構成就像說相聲一個負責逗哏、一個負責捧哏一樣。笑點多集中在王寶強的身上,徐崢的人物負責推動笑果、帶動劇情的。而《囧媽》則完全沒有這種一陰一陽、一靜一動、一攻一守的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會讓人覺得看著累的原因。囧媽鬧騰、兒子比囧媽更鬧騰!所以在母子兩人車中因為生活習慣和行為做法不合而對吼的時候,觀眾會覺得這確實是母子在吵架,而且我跟我媽也有過這種時候,很真實但也真的很吵。2個小時的電影裡,男主角和媽媽從上車開始吵到了俄羅斯。這種消極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直都是下坡俯衝一樣,一直往下衝沖沖,卻不給人留有足夠的緩衝時間。所以,在觀看初期覺得這個媽媽算是囧媽,越往後看越覺得這是瘋媽,還帶一個瘋兒子。而其餘的演員,不管是袁泉也好,郭京飛也好,都沒能撼動主線人物的崩壞,其餘龍套演員黃景瑜、沈騰等,對故事推動也無作用,也談不到影響,沒有一個人物可以中途讓人喘口氣。這是本片的人物構成方面的問題。這種結構也影響到了故事本身的敘述,所以第三點說說敘事的處理。

第三:敘事處理問題。電影分為了兩條敘事線,第一條為主線是囧媽帶著兒子去莫斯科唱歌,第二條為支線是離婚的太太帶著技術去美國做生意,兩條線交織的紐帶是男主角徐伊萬。我在觀影的時候就在想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影片的標題是囧媽,而兩條線的交匯點卻是囧媽的兒子呢?莫非美國的劇情會影響到囧媽麼?也沒有!所以會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部影片到底是在突出媽媽,還是在突出一個“回頭是岸”的兒子呢?而這種莫名其妙的故事敘述,卻又有很多。俄羅斯美女的事為了表達什麼,豔遇還是外國女人的價值觀?囧媽為啥中途下車還坐公交車瞎繞,不是說不參加合唱會死麼?射殺大熊的一家人邀請婚禮是幹什麼的,囧媽為啥不怕耽誤時間呢?為啥在冰河上走半道又怕趕不上又不想去了呢?通篇看下來的時候,沒有一個個的釋然,只有一個加一個的疑惑。而每件事的發生,不論是偶然還是必然,徐崢都會給你來段人生哲理式畫外音,給你講這個心態是對的,以前是錯的,這個有誤解,那個有疙瘩。所以後來一個一個都解掉了,就釋然了。這樣的敘事方式,以前的囧系列也都存在,但有一種越來越強行釋懷的感覺。並不是說“說教式的敘事”不好,而是太頻繁了,乾點什麼都要被說教,都要悟到什麼新的人生哲理,又昇華了什麼,這樣的敘事是很乏味的。可以寓教於樂,但教的東西太多,不太容易讓人樂出來。賀歲片嘛,大家都希望開開心心樂呵一下,但是全篇下來,男主角喪著一個臉,一邊跟妻子離婚,一邊跟囧媽吵架,另一邊跟郭貼搗亂,不是在捱揍就是在吵架。最後該離的婚還是離了,不是個大團圓結局。鬧騰有餘,賀歲不足。這也是《囧媽》作為一款賀歲電影,並不算及格的主要因素。

說了這麼多缺點,還是要說一說影片的優點。《囧媽》這部影片題材材選得很好,在最近的國產電影中,以媽媽為題材的電影為數並不多。《囧媽》算是徐崢導演第一次對母子幽默風格的嘗試,雖然笑點的深度不及囧系列的幾個前作,但勝在真實。不管劇情多荒誕 人物刻畫多誇張,母子之情是貫穿於全電影的,所以很容易令大家想起自己的母親也是這樣子,強迫你幹這個、幹那個,雖然經常會吵架,但一旦有危險會第一時間關心的是下一代人。這也是影片催淚了很多人的原因。說到底電影承載的是感情。如果一個電影的感情是真實的,那麼它的世界不論多荒誕就也是真實的。而正因有了這一份真實感,《囧媽》可以作為一個合格線水準的賀歲電影。

當然了,以上純屬一家之言。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優秀的電影也是不盡相同的。











俊熙影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認為拉低評分的原因有四點:

第一點:片名不討喜,囧媽一點都不囧,囧的應該是兒子而不是媽

在沒有看電影之前,我一直以為《囧媽》是講一位媽媽如何囧,如何艱難,當我看完整部電影才發現,囧的根本不是媽,而是徐伊萬這個中年男人。

這種愛,本身是沒有錯的,但錯在處理方式上,她不懂得兒子並不需要這樣的愛,也不想媽媽過分地管束自己的生活,也不該設想兒子的人生軌跡。

所以母子之間產生了嚴重的代溝,無法溝通。

影片中有許許多多地方都在控訴媽媽如何“作”,如何難以溝通,但,溝通是兩個人的事情,徐伊萬如果能有話好好說,能夠站在媽媽的立場想問題,能夠理解媽媽,就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衝著媽媽大吼大叫。

相反,徐伊萬一邊在控訴媽媽對他管太多,自己卻反過來管媽媽,非得讓她坐飛機,不要坐火車,為什麼非要去演出。

雙方都沒有意識到:我除了是你媽,我還是我自己,我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我除了是你兒子,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不是你幻想出來的兒子。

所以說,囧的不是媽,而是這個兒子,他才應該是最囧的那個人。一邊要處理母子關係,一邊要處理夫妻關係,另一邊還要處理焦頭爛額的生意。

很顯然,他哪個都處理不好。

第二點:作為親子關係和婚姻探討,卻抓不住重點,隔靴搔癢

相比起其他囧系列,《囧媽》將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當成核心去探討,將大眾常見的家庭矛盾搬上熒幕,無疑是大膽地試探,也是成功的第一步,畢竟,家庭問題最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所以,這部劇,有的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很正常,越是貼近生活的藝術,就越能打動人心。

但,問題就在這裡。

影片對母子間的關係和夫妻問題,只是流於形式,只突出了矛盾,卻抓不住重點,就好比丟給你一個西瓜,告訴你很好吃,但沒有教你怎麼切出來嘗一口一樣的道理。

沒有告訴別人,為什麼盧小花會變成“控制狂”,為什麼會婚姻不幸福,講得很隱晦,需要觀眾去猜。

其中觀眾覺得最難理解的是:為什麼盧小花還沒到站就下車了?

當然,作為一個情感作者,將情感作為研究對象的我,是能夠理解為什麼盧小花會一聲不吭就走了。

盧小花與徐伊萬在車廂裡不斷爭吵,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甚至動手打了兒子。徐伊萬覺得媽媽不可理喻,逼死了他父親,但盧小花卻認為,這段失敗的婚姻,並不是她一個人的錯,自己為了家庭,為了兒子付出那麼多,換來的卻是兒子的不理解和指責,那種壓抑和苦悶,只有女人才能懂。

假如將車廂看做是家裡,無論是母子還是夫妻爭吵,往往摔門而出去外面透氣的,都是女人,擰著行李回孃家的,也是女人。

這樣想,你就能明白,為什麼盧小花要提前下火車。只因為車廂也讓她覺得窒息,和兒子相處,也讓她不快樂。

但影片在表現手法上,不夠細膩,在盧小花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刻畫上,不夠力度,所以,才會讓人覺得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好像撓到了痛點癢點,但又缺了點什麼的感覺。

第三點:母子和解部分,太過突兀,本該深挖,卻輕描淡寫

盧小花下了火車,一個人傻傻地來到熊出沒的雪地裡,只想一個人靜一靜。徐伊萬找到了媽媽,盧小花跟他坦露了當年跟徐翔的婚姻狀況。

徐伊萬一直誤解媽媽,認為她對父親管得太過,管他吃飯睡覺調工作交朋友,才會喝酒,盧小花告訴他,自己被他父親家暴,卻捨不得離開這個不幸福的家。

徐伊萬才開始理解媽媽。

這裡本該是深挖的重點,將盧小花與徐翔的婚姻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會造成後來的局面,捋清楚,卻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轉而突然來了一隻熊,母子倆跟黑熊戰鬥,盧小花護犢子,讓黑熊吃自己,不要吃她的兒子,來體現自己的母愛。

全劇已經不缺母愛,不差這一點,反而親子關係的探討,母子之間如何和解,和解的時候徐伊萬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缺少筆墨。

卻讓觀眾誤認為,母子間和解是因為一隻熊?難道媽媽從生下兒子,到被家暴捨不得離開家,到火車上給兒子各種吃的,就不是愛了嗎?

母子間的和解,本應該是徐伊萬深刻體會到一個女人的不易,理解媽媽為什麼會不幸福,再聯想到自己的婚姻,為什麼張璐要拼了命離婚,猛然發現自己犯了錯誤時,瞬間醍醐灌頂,才應該是重點,而絕不是因為戰勝一隻熊。

第四點:後半部分情節設定過於虛幻,難以服眾

電影前半部分還不錯,合情合理,讓人感同身受,但到了後半部分,情節設定就過於虛幻,說不好聽一點就是胡扯,難以讓觀眾信服。

徐伊萬揹著媽媽過冰河,眼看就趕不上去莫斯科的火車了,怎麼辦呢?突然天空飛來一隻熱氣球,還說什麼為國爭光,這裡,是做夢吧。

設想一下,在茫茫的冰川上,又怎麼會剛好有一個熱氣球飛過來,難道是看神話嗎?顯然不是。

假設在冰河上無助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群人在冰河上滑冰玩耍,徐伊萬跟他們借了冰鞋滑到莫斯科,又或者剛好有汽車開過冰河,去往莫斯科辦什麼事,順道一起去了,這樣的情節都會讓人覺得合情合理,說服力強一點。

我想全劇低分的關鍵,就在這裡,大部分觀眾表示不能接受這樣的情節設定。

總結:

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觀眾關注的點都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今的觀眾,不再只是片面地評價一部電影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能夠看到電影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卻是電影剛好缺乏的,所以,評分相對低了一些。


峰山紫薇


“囧系列”的三部電影評分:《人在囧途》7.7分,《人再囧途之泰囧》7.4分,《港囧》5.7分。《囧媽》6.0分,超過一半的觀眾給了三星的評價,“還行”確實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評價。

《囧媽》在豆瓣評分比前二部低,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囧媽》不是真正意義省的“囧系列”電影,不夠好笑。

二是徐崢導演努力為孩子與父母找到一個化解矛盾的方法,雖然很努力,但是效果不佳。

徐崢導演、字節跳動等各方的“慷慨解囊”讓我們能夠在家免費看電影,很多人抱著感謝與期待的情感觀看後,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沒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家地期待,而對電影地感謝也難以平復失望地情感,對這部電影最貼切的評價只能是“還行”。

這不是一部真正的“囧系列”電影

延續“囧系列”電影的歡笑與喜劇,應該是人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期待:在春節這樣的日子,全家在團圓的日子看一部“快樂”的電影,排解壓力,放鬆身心。

《人在囧途》將公路喜劇片帶入觀眾的視野,徐崢和王寶強的這對搭檔也被大家所熟悉,《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這個系列的巔峰之作,儘管《港囧》由於更換王寶強的原因略顯尷尬,但看完《囧媽》,仔細回想起來,幾乎沒有被逗得捧腹大笑的時候,也沒有發出過“鵝叫”,這更像一部“故事片”。

觀看完影片後,能夠回憶起的笑點大多是關於臺詞,包括拗口的話、用錯的巧用的成語。

用繞口令的形式說出這樣的“髒話”,確實需要一點時間反應過了這句話的意思。

“興風作浪”“甕中捉鱉”“萍水相逢”“一丘之貉”,俄羅斯姑娘娜塔莎用東北話說成語,這個奇怪的搭配本就好笑,再加上自己狗血的未婚夫、淘寶買的火車鑰匙、豪飲之後差點與徐崢親在一起,娜塔莎撐起來影評前半部分很多的笑點。

沈騰在影片裡出演一位乘客,出演的時間不長,但也確實好笑,這些年“沈叔叔”已經長在了每個人的笑點上,看著就好笑。

愛真的不是可以解決一切矛盾的“鑰匙”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求,愛是接納和尊重。”

這是徐崢導演在影評最後給全國觀眾倒了一碗“雞湯”,這句話確實是值得肯定的和推崇的,但得出這句話的過程還需推敲。

影片主要有三個故事線:伊萬(徐崢)和母親的莫斯科火車之旅,伊萬和妻子張璐(袁泉)的離婚糾紛,伊萬、郭貼及張璐的暖霸專利糾紛。

前兩條故事線為主,伊萬和母親間的矛盾、爭吵、誤解等等真實的發生在中國的每一個家庭中,兩代人間缺少溝通所帶來的隔閡與誤解,社會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生活差異,無論是生活中還是思想上都存在很多問題。

父母之間的不和諧會轉化成孩子的不安全感,母親極強的控制慾對孩子的生活不斷地造成影響和傷害。

劇中伊萬地父母因為文化、家庭背景差異在結婚後不斷爭吵,母親極強的控制慾帶來給了父親不幸福地生活,而伊萬也厭倦母親地控制和干涉,這是母子兩人最大的矛盾,儘管在經過莫斯科之旅後,母子二人關係和解,但真正解決矛盾的辦法還是孩子的讓步,而不是母子兩人在溝通之後彼此的和解。

“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個道歉。”這是在90後慢慢長大後,對自己父母的控訴。無論是影片還是現實中,父母從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他們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愛,都是愛孩子,都是為孩子好。

以“愛”知名,父母不直面夫妻關係的問題,而將堅持下原因歸咎於孩子;父母可以控制、干涉你的生活;父母不接受社會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孩子的意見,因為孩子愛他們,自然會包容接納父母…

有些事情,就是父母做錯了,可他們不會認錯和道歉。愛不是解決孩子與父母間矛盾的“萬能鑰匙”,用愛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繼續掩蓋問題,繼續消耗著彼此間的親情。

“中國式”的家庭缺少溝通、羞於表達,因此產生的問題還是需要通過真誠的溝通與表達去解決,而不是用愛去感化。

總而言之,大年初一,還是看了一部“還行”的電影,歡笑之餘,也帶給了觀眾一些關於家庭和婚姻關係的思考。


SOUNDING


《囧媽》作為囧途ip系列的電影,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其作品模式是很固定的。不管是笑點的構成也好,敘事的方式也好,都延續了前幾作的套路,雖然這一次套用了母子感情這一故事主線,但仍然是兩個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事情,遇到矛盾、激化矛盾、化解矛盾這一套。所以,在觀感上會出現審美疲勞,其豆瓣評分會相較於同系列電影的分數低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我大膽推斷這一部《囧媽》的最終評分會是囧系列電影中最低的那一個,下面說一說具體細節。

第一點:徐崢得罪了院線方。影片本該是在院線上映的,前期的宣發工作準備工作都已就位。如果沒有突然其他的提檔以及因疫情突如其來的下線,就萬事大吉了。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件事連到了一起,矛盾便激化了。恰逢抖音、頭條一類網絡媒體的流量需求,直接截胡了院線的電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顛覆傳統的行為,所以不論是水軍也好,院線方也罷。用抗議反對的方式來評價這部影片是正常的。不過,這僅僅是一個外部因素,如果電影本身的質量過硬,水軍的力量其實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第二點原因就出現了。

第二點:人物構成問題。熟悉《人在囧途》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王寶強扮演的是一個大大咧咧、口無遮攔的打工仔,徐崢扮演的是一箇中年危機、古板保守的企業老闆。這樣的人物構成就像說相聲一個負責逗哏、一個負責捧哏一樣。笑點多集中在王寶強的身上,徐崢的人物負責推動笑果、帶動劇情的。而《囧媽》則完全沒有這種一陰一陽、一靜一動、一攻一守的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會讓人覺得看著累的原因。囧媽鬧騰、兒子比囧媽更鬧騰!所以在母子兩人車中因為生活習慣和行為做法不合而對吼的時候,觀眾會覺得這確實是母子在吵架,而且我跟我媽也有過這種時候,很真實但也真的很吵。2個小時的電影裡,男主角和媽媽從上車開始吵到了俄羅斯。這種消極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直都是下坡俯衝一樣,一直往下衝沖沖,卻不給人留有足夠的緩衝時間。所以,在觀看初期覺得這個媽媽算是囧媽,越往後看越覺得這是瘋媽,還帶一個瘋兒子。而其餘的演員,不管是袁泉也好,郭京飛也好,都沒能撼動主線人物的崩壞,其餘龍套演員黃景瑜、沈騰等,對故事推動也無作用,也談不到影響,沒有一個人物可以中途讓人喘口氣。這是本片的人物構成方面的問題。這種結構也影響到了故事本身的敘述,所以第三點說說敘事的處理。

第三:敘事處理問題。電影分為了兩條敘事線,第一條為主線是囧媽帶著兒子去莫斯科唱歌,第二條為支線是離婚的太太帶著技術去美國做生意,兩條線交織的紐帶是男主角徐伊萬。我在觀影的時候就在想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影片的標題是囧媽,而兩條線的交匯點卻是囧媽的兒子呢?莫非美國的劇情會影響到囧媽麼?也沒有!所以會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部影片到底是在突出媽媽,還是在突出一個“回頭是岸”的兒子呢?而這種莫名其妙的故事敘述,卻又有很多。俄羅斯美女的事為了表達什麼,豔遇還是外國女人的價值觀?囧媽為啥中途下車還坐公交車瞎繞,不是說不參加合唱會死麼?射殺大熊的一家人邀請婚禮是幹什麼的,囧媽為啥不怕耽誤時間呢?為啥在冰河上走半道又怕趕不上又不想去了呢?通篇看下來的時候,沒有一個個的釋然,只有一個加一個的疑惑。而每件事的發生,不論是偶然還是必然,徐崢都會給你來段人生哲理式畫外音,給你講這個心態是對的,以前是錯的,這個有誤解,那個有疙瘩。所以後來一個一個都解掉了,就釋然了。這樣的敘事方式,以前的囧系列也都存在,但有一種越來越強行釋懷的感覺。並不是說“說教式的敘事”不好,而是太頻繁了,乾點什麼都要被說教,都要悟到什麼新的人生哲理,又昇華了什麼,這樣的敘事是很乏味的。可以寓教於樂,但教的東西太多,不太容易讓人樂出來。賀歲片嘛,大家都希望開開心心樂呵一下,但是全篇下來,男主角喪著一個臉,一邊跟妻子離婚,一邊跟囧媽吵架,另一邊跟郭貼搗亂,不是在捱揍就是在吵架。最後該離的婚還是離了,不是個大團圓結局。鬧騰有餘,賀歲不足。這也是《囧媽》作為一款賀歲電影,並不算及格的主要因素。

說了這麼多缺點,還是要說一說影片的優點。《囧媽》這部影片題材材選得很好,在最近的國產電影中,以媽媽為題材的電影為數並不多。《囧媽》算是徐崢導演第一次對母子幽默風格的嘗試,雖然笑點的深度不及囧系列的幾個前作,但勝在真實。不管劇情多荒誕 人物刻畫多誇張,母子之情是貫穿於全電影的,所以很容易令大家想起自己的母親也是這樣子,強迫你幹這個、幹那個,雖然經常會吵架,但一旦有危險會第一時間關心的是下一代人。這也是影片催淚了很多人的原因。說到底電影承載的是感情。如果一個電影的感情是真實的,那麼它的世界不論多荒誕就也是真實的。而正因有了這一份真實感,《囧媽》可以作為一個合格線水準的賀歲電影。

當然了,以上純屬一家之言。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優秀的電影也是不盡相同的。






怪趣客棧


我認為《囧媽》這部電影的評分較前兩部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笑點不夠密集

徐崢的“囧”系列電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爆笑”的喜劇片,前兩部電影都是笑點比較密集,而且還有黃渤、王寶強這樣強勁的搭檔,所以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囧媽》這部電影徐導似乎是想深化電影的主題,以母子的感情線為主線,而喜劇內容偏少,讓人看後就會感覺比較平常,沒有太大的亮點。

2、不夠誇張和荒誕

喜劇的魅力就在於用誇張和和荒誕的方式來放大生活中的細節,引起人們的共鳴;但是《囧媽》這部電影中最荒誕的事似乎只是“扒火車”這件事,而且還用了兩次,其他的笑點似乎都是集中在語言臺詞上,沒辦法給觀眾留下太深的印象,因為這不是脫口秀。

3、觀眾期望過高

由於前兩部“囧”系列電影上映後影響力很大,所以我們都對這部投資和宣傳力度都比較大的《囧媽》懷有比較高的“喜劇”期待,到看完之後發現並沒有想象中的好笑,而更多的是表達親情和愛情的內容。

我認為作為一部喜劇片,應該以喜劇為主,從喜劇的側面或者是隱身含義上表達親情和愛情,讓觀眾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而不是看到的感情,《囧媽》表達的似乎有點直接了。

以上3點就是我認為《囧媽》不如前兩部評分高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江湖不歸客


覺得大多數觀眾奔著笑點去的,覺得應該是所有囧系列笑到噴飯的套路!但是這次正好反了,笑點很少,卻多了家庭倫理和對五十年代學俄語響應毛主席號召下鄉插隊的知青們的緬懷!

我覺得作為商業片還能照顧情懷我覺得難能可貴。可惜那一代人很少去電影院了我覺得至少能有八分以上,只可惜大家都覺得這是一部不算太成功的喜劇片。就像現在大多數人不明白爺爺奶奶輩的青春。

其實整個影片做了一個婚姻對比,五十年代的婚姻和21世紀婚姻的對比。如何去愛一個人!


小茹吖


原因有很多方面,下面我來說幾點:

第一,囧媽和以前徐崢的電影套路差不多,可能觀眾有些審美疲憊

第二,互聯網上播出和電影院看肯定有很大區別,不可否認在電影院更加有感覺

第三,徐崢這次網上觀看電影觸碰了許多人的利益,因此遭遇其他人的打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