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文|许家公子

2020/01/30


稍等稍等,各位客官,且慢。



今天我们的确是讨论“网红”这个话题,但是此“网红”非彼网红。


我们这里的“网红”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创作优质媒体内容从而被大家熟知的那些人物和事物。


比如“罗辑思维”和罗振宇,比如马东和他的米未传媒以及人们熟悉的《奇葩说》、《饭局的诱惑》、《乐队的夏天》等等,比如李诞和他的笑果文化以及《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等,再比如在国内外收割粉丝无数、人气爆棚的李子柒……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如果说他们的成功仅仅是努力加上好运气,我想大家打死都不信。


我在这里总结了三点原因供大家讨论:资源、眼光和定位。


1. 资源


现在科技发展多快呀,互联网行业更是一日千里,大把大把的人靠着互联网红利脱贫致富,奔上小康。


前几年,阿里巴巴刚刚崛起,京东也不逞多让,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做微商的潮流。“微商”两个字,就意味着你可以坐等钱来,你有机会“一月暴富”。后来,流行自媒体运营,又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嗅觉敏锐的人率先抢占市场,吃到第一波红利;再之后,到现在,自媒体行业劲头依旧十足,短视频吸粉、网红商店、直播带货等新颖的变现模式层出不穷……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两点:

1.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机会。

2.要想混得开,必须捕捉信息抓住机会,吸引流量赢得资源。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当然,无论在哪个年代,硬核实力都是很重要的。但你要明白一件事情,你之所以把谁谁谁看成你的竞争对手,就说明他(她)能够对你产生威胁,就说明你们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是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流量就是实力的附加值。

流量意味着影响力,意味着话语权,意味着机遇。


罗振宇在一次分享会中,提起当初创微信公众号、在优酷上线讲课视频,说那时候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自己出去讲课的讲课费炒高一点。


为什么这样就能把讲课费炒高呢?因为一旦你的内容被大众所接受,所喜爱,所追捧,你就成了自带流量的IP主,你拥有了更大的传播平台,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拥有了更权威的影响力。


这就是流量带给一个人的附加值和福利。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2. 眼光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一句话:创业,就是要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风口站对了,猪也可以飞起来。


当然,这句话有很多前提。但不可否认,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抓住趋势很重要,找到风口很重要。


你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


拿马东和他的《奇葩说》举例。


·《奇葩说》:一档收敛天下“奇葩”,汇聚各行人才,以辩论为主要表现形式兼顾喜剧搞怪效果的文化语言类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是马东。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事后想来,当初马东决定跳出央视,试水网络媒体并非一时脑热,他一定是看到了未来媒体的发展走向,而且他一定敏锐地意识了到这块蛋糕还没被多少人发现。


而且切这块蛋糕的人只能是媒体内容生产者。


于是他果断出手。


·2013年,马东辞职央视,出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一手打造现象级网综娱乐节目《奇葩说》,名利双收。


·2015年,马东卸任爱奇艺,成立米未传媒并出任CEO,专注于媒体优质内容的生产。先后推出《奇葩说》《奇葩大会》《饭局的诱惑》《乐队的夏天》等一系列原创网络综艺节目。


马东聪明就聪明在这里:新晋崛起的网络媒体正在威胁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地位,但再怎么威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只不过是信息的传播方式罢了,二者都需要优质、原创的内容填充才能完成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


你们争你们的去吧,反正我的利益是不被触及的。任你风雨飘摇,我自巍然不动。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内容创作就是媒体传播的生产端。


生产端是刚需。


马东懂行,直接做起了媒体的生产端服务。


将来不论信息的传播方式怎么改变,是电视媒体逐渐没落也好,网络媒体百家争鸣也罢,内容是传媒的刚需,优质、原创的媒体内容更是香饽饽。做生产端,很难被淘汰。


同时,他的米未传媒明显更懂得年轻受众的内容需求,因此米未逐渐成长为新媒领域的实力大咖。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


再比如李诞和他的笑果文化。


·笑果文化:2014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打造中国喜剧类脱口秀这个品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闭环。公司旨在培育新的脱口秀艺人并孵化新的更高势能的喜剧脱口秀类节目,激活喜剧脱口秀的消费生活场景,创造更大的价值。


出品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超级故事会》等一系列综艺节目。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经济学上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放牛放羊属于第一产业,杀牛、宰羊就属于第二产业,吃牛肉、喝羊汤属于第三产业,到了最后,吹牛皮、出洋相就成了第四产业。


随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期待。


我认为精神需求有两种:精神修炼和精神放松。


人们有精神修炼的欲望,渴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得到陶冶和治愈,得到升华和提高,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主打心灵治愈,培养人文情怀的精品文化类节目。比如《朗读者》、《十三邀》、《中国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圆桌派》等等,以此来满足大家对于自我价值认知和提高的需要。


但说实话,观看、欣赏此类型的节目有时候还是比较费脑子的,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增加自己的焦虑,人们更期待高质量的娱乐休闲类综艺出现。


说白了,大家平时又忙又累,需要放松。


高质量的精品文化综艺只能说是饭后甜点,在精不在多;

有创意、有脑洞、有槽点的娱乐休闲类综艺才是饭桌上的主食,拥有庞大的受众和市场需求。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李诞和他的笑果文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打了一手好牌。


他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垃圾情绪回收站,把人们的精神世界撕开了个口子。


然后自己来当守门员。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想看,为什么前些年有人呼吁“让这个社会少一点戾气”,为什么“我太难了”会成为2019年的热词?


·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作节奏在加快,生活压力在增加,人们每天都在生产无数的垃圾情绪。而人所能承载的垃圾情绪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我们就会表现出一些反常规的行为举止:乖张、暴躁、戾气十足等等。程度较轻伤害自身,程度重了还会殃及无辜。


生活中的垃圾有清洁员来处理,那情绪上的垃圾谁来负责?


李诞告诉大家:我来!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李诞和笑果文化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们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垃圾情绪回收站,然后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撕开一个口子,把里头的垃圾情绪引导出来然后给处理掉。


显然,他们做的很成功。


《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一系列节目,既有笑点槽点,也有明星八卦,既可以在玩笑中上一点价值,也可以在价值中开一点玩笑。节目播完,观众感到轻松愉快,垃圾情绪一扫而光,第二天能量满满再去工作,皆大欢喜。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


马东,他想别人所不能想,做起媒体的生产端服务。


李诞,他察别人所不能察,搞起了垃圾情绪的回收站。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啊,眼光很重要。


3. 定位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弄明白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只有明白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发展下一步;


只有做出独特的定位,才能建立竞争优势。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


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李子柒是谁?


近几年大红大紫的古风博主。


到底能火到什么程度,这里给你扒一份相对全面的数据:


今日头条粉丝:3681万


抖音粉丝:2249万


微博粉丝:1956万


B站粉丝:220万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而且人家不仅在国内火,而且在国外很火。


李子柒在国外到底有多火?


·截止到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数是735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


735万什么概念?


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可能也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CNN,在Youtube上的粉丝也不过792万。


而且要注意,李子柒达到735万粉丝只发了104个视频,而CNN却发了14万条视频。


李子柒发布的每一条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


问题来了,Youtube上中国的官营私营账号那么多,为何单单李子柒这么火?


这就是一个关于定位的问题了。


李子柒的内容定位很清晰:走的是古风,归属于乡村田园生活派,主打美食类,也兼顾手工。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其实李子柒一路走来也是非常辛苦,很不容易。不过我们今天暂时不讨论这些,先去看看她的IP后面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吧。


·国内:李子柒内容定位清晰,走田园风,慢节奏的生活给现代人带来治愈


如今很多被提及的词汇,无非就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买房难、工作压力大、交通堵塞、吃“霾”……这些词汇的背后透漏着人们对于都市生活的厌倦,对于城市的审美疲劳,对于高压生活的反叛。


蓝天绿水、乡村田野、古树古村、就地采集的食材、原始的美食做工……李子柒的内容,刚好给我们带来了治愈和抚慰。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国外火爆:呈现给世界更加多元立体的中国文化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喜欢李子柒?


很简单,她做的内容脱离了所有欧美人生活边界所能接触到的由科技与发达的社会所构建起来的“工业化”语境。


一直以来,我们总以自己近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引以为傲。涉及到推广中国的话题时,大家总免不了提起高铁、5G、移动支付等等。但从国外受众的反馈来看,大家似乎并不买账。


“哦,好像还不错!”


“也就这样吧。”


要知道,西方人经历了超过300年的工业革命变迁,他们已经在这样的“工业化”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即使我们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端,但永远在他们的认知边界之内。


在被工业化和服务业充斥的今天,我们都处在高压力和高期待的生活环境当中,而且没有逃离的可能。李子柒的视频恰如一场春雨,及时地灌溉了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灵。她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让我们体会到另一种生活的审美愉悦。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央视如此评价李子柒:


·李子柒就是余光中,拍得出乡愁,是“料理鼠王”,拍得出乡愁,做得出“妈妈的味道”。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超越物质主义,以一种前现代的、去工业化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中国文化,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4. 写在最后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网红”的思考,不知道各位客官还满意否?


细细盘算下来,想当一个“网红”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啊!


其实,我们在分析事物背后逻辑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资源、眼光、定位,看似简简单单的三个词汇,也会包含许许多多的脑洞和干货。这就提醒我们平时不仅要会看热闹,还要学着去看门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


“网红”的孵化器:资源、眼光和定位

作者|许家公子

自由撰稿人,性痴,爱文字。以设计师、自由撰稿人、媒体工作爱好者自居。

在这里,陪伴大家度过那些不为人知的成长和岁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广大朋友点赞、转发、收藏,到留言区评论提建议,喜欢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无厘头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这里是百万年轻人的成长交流社区平台,欢迎你的入驻,让我们一同经历,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