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指的是哪些单位?

知足常乐81362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具有行政收费、罚没或者有一定经营能力事业单位,以医院、房管所、路政、科研院所为代表。



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三大类,采用自收自支形式事业单位一般为公益二类或者经营类事业单位。


所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指的是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经营类事业单位。这部分单位在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经营类事业单位面临去编制化,和财政剥离推向市场,转为企业自负盈亏。当然原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采用自然减员,新进人员为企业职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自收自支的医院和部分科研院所人员也面临去编制化,但不是简单粗暴推向市场,而是强化公益属性,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的房管所、公积金管理中心、路政、城管等被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些是行政单位或者参公),纳为全额也是迟早的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是指那些单位?

我所在原设计院本来就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也受编制限制,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在90年代时国家出台了有自收能力的事业单位可以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申请改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当时成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优惠政策是到年底收入利润可以自行分配并享受许多免税优惠,另一优惠政策是单位人员的事业编制额度适当放松(单位或科室认为的优秀人才可以不受编制额度影响适当调入),当时国家为了鼓励事业单位所作出改革决心每年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固定拨款(逐年减少),现在我单位已于07年1月(好像浙江省对市级统一进行的)进行了彻底改制,改为股份制企业退出了事业编制,改制前退休的职工(包括改制中退休的)仍按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享受,改制后退休的按现企业退休人员待遇享受。现在存在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我认为就目前来说主要是指医院和学校(指公办不包括9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医院,公办医院已经不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单位,但医院里正式职工还是事业单位编制。

以上回答希望有所帮助


手机用户3477297930


首先,可以明确告诉你,黑龙江、安徽等省已经明确了大概共有32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转为企业。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改革,国家给的政策是:改为企业。但是具体怎么改?哪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国家层面的政策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是,2018年,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改革有了明确规定,我想其他省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改革应该跟黑龙江省的大同小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



一、改革政策

2018年3月9日,黑龙江省印发的《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

1. 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别是已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要先期转企改制,人员转为企业员工。

2. 经济效益一般,但具有发展潜力、转制后能激发活力并正常经营的,要创造条件推进转企改制,人员也转为企业员工。

3. 人员、资产规模较小或无固定资产、转制后难以正常运转的,条件成熟的予以撤销,人员被辞退,可能给一些经济补偿。

4.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历史遗留问题多的,要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意思就是撤销,人员辞退。

二、共32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转为企业

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开发类科研,商业性地质勘査,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



三、人员安置

1.在职人员。取消事业编,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2.退休人员。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 休费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不过,虽然取消编制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待遇也降低了, 实际上对于很多经营效益比较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说,转为企业以后,企业职工的待遇反而提高不少,因为政府不再限制你发多少工资了。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自收自支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两大类事业单位。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各地一直在不同程度进行改革,数量正在逐步减少,目前其实已不多见。剩余没改的,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都将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改企。其在职在编人员除极少部分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外,其余全部剥离事业编制脱离体制,改为企业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工资待遇与企业效益挂钩。

具体来说,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

1、工程类机构: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

2、园艺类机构: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

3、中介类机构:技术开发类,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投融资,担保,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

4、宾馆类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机构;

5、后勤服务类机构: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部门文印机构;

6、文艺类机构: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80后小公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经过县级以上编制委员会以正式文件公布的,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经费收支为自收自支。人员性质和人数,为县级以上编委批准人数、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备案到具体人员,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其工资待遇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工资与职称挂钩。

工资的审批需要经过人事部门批准执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聘用其他工作人员,但这分人为编外人员,不受人事部门管理,其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聘用合同确定。



扩展资料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编制与其他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样都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进人一般也要像公务员一样进行统一招考审批。

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二到三年会随着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性质有所变化,一些明显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的单位,会转为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在将行政职能收归具执法职能的行政单位后,会转为国有企业。


至始至終947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只不过其承担的是生产经营职能,因而单位除正式职工以外,大量招聘使用临时合同工。由于自收自支编制属于自定备案制编制,不在控制数之内,因而合同工人也可以使用自收自支编制,不像全额、差额事业编制,只有正式职工才可以使用,而且由于基层编制紧张,正式职工都有超编人员,都不一定都能使用得上。在改革之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和其他全额、差额事业单位职工之间,也是可以自由调任的。那么,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是单位招聘的临时工、合同工等临时人员之间,是如何区分的呢?哪些人员是正式职工,哪些人员是临时合同工?

那么,哪些人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呢?首先就是组织部门任命的管理人员。自收自支单位虽然承担的是生产经营类职能,和企业职能相似,但其机构的成立,也是由机构编制部门通过《三定方案》正式成立的,有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正规规定,只不过其财政供给是自收自支而已。有机构级别,有领导职数核定,组织部门就可以依此配备领导干部。比如县区的执行所,一般会定为正科级或者副科级,其经理也就是科级干部,由组织部任命,其他班子成员中副科级以上干部,也是由组织部任命或者调动,这些人肯定就是正式职工无疑。

其次是其他全额或者差额事业单位调任的正式职工,这些人员虽然不是副科级以上干部,但多半都是中层管理人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通过调动到该单位任职或者工作。当然,前提是调动之前,就是全额或者差额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可以使用全额或者差额编制的哪种。

第三,是指人事改革之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或者招聘的全民工、集体工,或者退役军人安置的工人,这些人员也是属于正式职工。当然,退役军人安置,可以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也可以安置到国企工作,因而退役军人安置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到底是算安置到事业单位,还是按企业人员安置到国企,要看地方政府如何界定,或者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原单位人员是否会“一刀切”全部改企。

除以上三部分人员之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无论是地方政府人社部门统一招聘的人员,还是单位自行招聘的人员,都算是临时合同工,即使可以使用自收自支编制,也不算正式职工。这一点和全额差额事业单位不一样,全额、差额事业单位能使用编制的,肯定是正式职工,也只有正式职工,才可以使用编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临时合同工,包括当地政府人社部门统一招聘的临时工合同工,和单位自行招聘的临时工、合同工,以及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企,自收自支类编制撤销不再使用,这些临时合同工都是改企的对象。正式职工也许还可以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但临时合同工就只有随企改制一条道路。


职言管语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指一些事业单位能进行行政收费,生产等经营活动,取得收入后一部分上交给财政,另一部分留下来支付单位日常开支和人员工资支出。


如果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不够单位自身使用,需要财政拨款补贴,就称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公路,政府宾馆,电视台,报社等等。这些单位基本都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实跟企业差不多。


这次机构改革后,很大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改制为企业。一部分剥离生产经营,留下公益职能,得以保留事业单位编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是指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通过省市的事业单位联考进入事业单位。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随着单位转变,大部分跟着单位转企转为企业员工,或者取得一定的赔偿后自行寻找工作。另一部分因为单位保留得以保留事业编制。


广东华图教育


你的问题问的不清楚。不清楚你要问的是人还是单位。这边都回答一下。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指一些事业单位能进行行政收费,生产等经营活动,取得收入后一部分上交给财政,另一部分留下来支付单位日常开支和人员工资支出。

如果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不够单位自身使用,需要财政拨款补贴,就称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公路,政府宾馆,电视台,报社等等。这些单位基本都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实跟企业差不多。

这次机构改革后,很大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改制为企业。一部分剥离生产经营,留下公益职能,得以保留事业单位编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是指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通过省市的事业单位联考进入事业单位。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随着单位转变,大部分跟着单位转企转为企业员工,或者取得一定的赔偿后自行寻找工作。另一部分因为单位保留得以保留事业编制。


乙木说


国家计划经济安排的全民所有制职工。


捕快27


自收自支单位是不纳入财政预算的单位,工资来源全凭自已挣。目前已有一部分转企,一部分单位撤销人员分流。现存的也会照此进行。

单位在编在册人员,个人身份是干部的人事档案由人事局管理,工人身份的由单位自行管理(这里所说的干部工人不是聘用的管理岗或技工工勤岗)如果不清楚自已的个人身份,可以查看自己的编制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