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C919有哪些優勢?

用戶107764424163


C919最主要的優勢更安全,其次帶動了我國整個航空產業鏈,讓我國製造業首次站上全球分工最高端的位置。C919還創新應用了諸多新材料,例如第一次在航空製造端實現了主承力結構、高溫區、增壓區使用複合材料,並且首次在民機中應用T800級高強碳纖維,這些都會增強C919在客機運營中的競爭力。

C919總師曾提到,C919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首先在質量和安全性上,全面對標國際最新的適航標準和安全標準。但對標絕非易事,僅C919的設計類標準就超過2千項。C919在設計之處便廣泛徵詢用戶的意見,並從市場角度研發機型。

新材料的應用也是C919的優勢之一。C919的雷達罩、機翼前後緣、活動翼面、翼梢小翼、翼身整流罩、後機身、尾翼等主承力和次承力結構上都應用了複合材料。民機第一代復材是T300,它的樹脂基體是未增韌的脆性環氧樹脂基體,拉伸強度為3.5GPa,拉伸模量為230GPa。而T800則使用增韌環氧樹脂基體,其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相比T300能提高50%!C919的客艙門和客貨艙底板還使用了芳綸蜂窩材料,它採用酚醛樹脂浸漬的芳綸紙,類似於蜂巢設計,具有穩定、輕質的結構。

C919不包括機載系統的零件就超過100萬個,這其中每一塊芯片,每一根螺絲都不能有瑕疵。尤其在飛行控制系統中,每個設備都需要經過四五十項測試。可以說安全是C919的基石。伴隨著C919成長的,還有整條航空製造業的產業鏈,這些都不僅僅成為C919的優勢,還成為我們航空工業的優勢。


航空之家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勢必會引發一波爭論了。

C919客機是我國在民航大飛機研發歷程中的第二次嘗試(第一次的運10算是中途下馬了),由新成立的中國商飛操刀負責,在其完成ARJ-21支線客機之後的2008年啟動這個客機項目。當時的設計目標時商載160座,航程5500km,是一款標準的中近程窄體客機。

在中近程窄體客機市場上,波音的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算是最為成功也是最為暢銷的產品,兩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這一市場的貨源供應。以波音737為例,2008年時主打的就是第三代波音737系列,即737-600/700/800/900四個子型號,其中600是縮短型,商載能力110人,航程5600km;700型是標準型,商載能力130座,航程6200km;800型是加長型,商載能力160座,航程6000km;900型是加長增程型,商載能力190座,航程6000km。

對應之下,C919商載能力相當於波音737-800型,但是航程能力卻只有737-600的水平,算是一款比較混合性能的產品

而當時第四代737產品,也就是737MAX系列其實研究啟動時間要比C919晚一年,也就是2009年才開始正式設計工作的。

在C919項目研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以737max系列為設計競爭目標,從而使得C919超越了第三代737客機的技術水平,而帶有第四代737的技術特徵。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發動機選型方面,C919並未選擇第三代737所使用的CFM-56系列渦扇發動機,而是直接使用了737MAX系列一樣的LEAP-1型大涵道民用渦扇發動機,只不過C919使用的是LEAP-1C,737MAX使用的LEAP-1B,320使用的是LEAP-1A。

可是在商載能力方面,737MAX7型在130-150座,MAX8型在162-178座,MAX9型在178-193座,MAX10型在188-204座,MAX全系列航程基本上在6000-7000km之間。

和737MAX系列對比來看,C919商載能力和MAX8接近,航程能力則要差500-1000km。油耗方面由於都是採用同一種發動機,也都配置了翼尖小翼,空氣動力學性能方面不會有太大差異,

可以認為C919和737MAX之間的油耗經濟性接近

在這種情形之下,C919的優勢估計就剩下一項了——零售價格。

737MAX系列售價基本上在1-1.2億美元,A320neo系列維持在8000萬美元,C919的零售價格根據媒體公開資料顯示,可能維持在6000萬美元左右。

這一價格優勢,對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中亞國家而言還是極具吸引力的,畢竟買一架波音737MAX的資金,就可以買兩架C919,只要C919獲得FAA的適航證,安全可靠,維修簡單,那麼就可以慢慢的贏得市場口碑。

所以,總的來說,C919要想打入737和A320霸佔的全球市場,前進並不樂觀,但是還是有希望的。前提是還要繼續不斷的努力。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除了攤派和打愛國牌以外 沒有任何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