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用什么测光模式?

魏王6


夜景用什么测光模式?

测光模式?不用,真的不用。

因为拍摄夜景基本上应当用M档拍摄,所有的操作全部应当用手动拍摄。

随着年底的到来,各地的夜景亮化工程大都开启,美丽的夜景是我们摄影人很喜欢拍摄的一个题材。

那么夜景应当怎样拍摄呢?下面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前提:M档手动拍摄。

夜景的拍摄基本设置:

虽说夜晚相对来说光线较暗,但是我们拍摄时尽量用小光圈来拍摄,这样可以延长曝光时间,可以拍摄到流动的车轨、闪耀的烟化……这样我们可以拍摄出流动感的夜景,格外漂亮,比如光圈我们可以设置在8-16或更小,时间可以设置在5秒以上甚至是更长时间或B门拍摄,对焦用手动。感光度一定要设置到小一些,这样长时间曝光不易产生更多的噪点。

例外:

星空拍摄,星空摄影是夜景中独特的一个题材,它需要我们用广角或是超广角拍摄,光圈用镜头最大光圈(至少2.8起步),速度15-20多秒,感光度要调高,基本上应当在5000左右。

其实,夜景拍摄不要考虑用哪一种测光模式(A档下考虑),因为我们得用M档拍摄。

只要细心,多拍几次,你一定会掌握拍摄技巧的,最后祝你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朋友补充或评论。


剑舞影像


如果是夜景人像,那么可以中央测光或者点测光,以人物脸为中心测,如果是纯风景的夜景,那么矩阵测光(或者称为多区测光),如果想拍突出部分的照片,比如突出天空颜色或是地面景物的,对着相应要表现的部分中心测光。

夜间摄影的测光

(1)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调至f11~f22,随时注意曝光补偿 (也可以使用M手动模式)。

(2) 测光原则「白加黑减」规则还是不变,只是夜间摄影注意强光的测光,碰到测光的范围内有强光一般是要减EV值的。黑色背景记得是要减光。

(3) 使用小光圈拍F11~F22—小光圈才好表现出影像的流光溢影。

(4) 建议包围式曝光上下曝光补偿分别多拍一张…因为夜间摄影曝光正确不见得就是效果最好的照片…。

(5) 一般的数码相机测光快门最多就是30秒,超过30秒以上的测光就要运用调高ISO值,测好光之后再用正常的ISO值换算回来,再不然就要用经验法则了譬如拍星星轨迹大概就是光圈F11,快门2小时(视现场的光度而有小调整)。

此外,拍摄夜景时,主要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测光,并且不宜使用自动挡拍摄,这是因为夜景往往包含着大片的黑暗区域,而明亮的灯光所占面积却比较小,使用相机的自动挡拍摄时,相机就会“误”把位于取景中心的大面积黑暗区当做需要正常曝光的“灰色”区域,于是就要加大曝光量,最终使胶片曝光过度。

第二,必须稳住相机,拍摄夜景时,快门的曝光时间往往比较长,要想拍摄出比较清晰的画面,就需要使用牢固的三脚架稳住相机,尽量避免手持拍摄。

对室外的夜景进行测光可能很棘手,因为通常面前是大块很暗的区域和很小的明亮区域。例如,如果拍摄时代广场,就会发现要面对大量的车灯光线、霓虹灯光线、照亮的建筑物和大块的黑暗区域。通常我会先进行矩阵测光,在画面中包括中等亮度的光线,如霓虹灯标牌,但是不会包括任何直射的光线,如车的前灯或暴露出来的街灯灯泡,然后试拍几张,看看测光读数是否正确。在LCD上有时无法判断得到的效果如何,但是在很多夜景中,LCD上显示的画面是您最佳的指导。直方图很有用,可以显示出照片中是否出现了过度的高光,但是在有车前灯和街灯的情况下,无论照片的总体曝光多么出色,都可能会得到一些发白的高光区域。

对于夜间的车流和较亮场景而言,最大的曝光危险在于让太多的光线进人相机(这非常奇怪),因为这会让较亮的区域曝光过度,不会显示任何细节,而正是在这些明亮的区域中才能找到最有趣的色彩。关于测光并曝光这些场景的一件好事是:实际上不必完全准确地使用测光读数进行拍摄,我们需要的曝光是能够出色地捕捉到各种色彩,同时又不会让高光区域发白。通常可以不必注意较暗的区域,可在拍摄期间或在以后的编辑期间将这些区域去掉。

提示:

拍摄夜景时可携带一个小手电筒这样读取相机上的控制项和找到相机包中的附件很容易)矿工用的头灯也不错,因为这样可以让您腾出手来,并且始终可以照亮您所看的地万。











落时的记忆


我拍摄夜景的体会是,夜景的测光模式,没有固定不变的测光摸式,真正要拍出好的夜景作品来,最为关键的是如何选择使用什么档位来进行拍摄,通俗地讲就是选择M档还是TⅤ档之类的。

夜景的拍摄与测光模式关系不大,可以参照白天的测光模式进行拍摄。本人拍摄的这组夜景图,使用的是M档,IS0为100,小光圈F9一F10,快门为20“以上,测光模式为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夜景拍摄在选择拍摄档位模式后,一定要使用三角架,并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


木老定石


拍摄夜景时,测光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准确测光,并且不宜使用自动挡拍摄,这是因为夜景往往包含着大片的黑暗区域,而明亮的灯光所占面积却比较小,使用相机的自动挡拍摄时,相机就会“误”把位于取景中心的大面积黑暗区当做需要正常曝光的“灰色”区域,于是就要加大曝光量,最终使曝光过度。

1.对室外的夜景进行测光可能很棘手,因为通常面前是大块很暗的区域和很小的明亮区域。例如,如果拍摄时代广场,就会发现要面对大量的车灯光线、霓虹灯光线、照亮的建筑物和大块的黑暗区域。通常我会先进行矩阵测光,在画面中包括中等亮度的光线,如霓虹灯标牌,但是不会包括任何直射的光线,如车的前灯或暴露出来的街灯灯泡,然后试拍几张,看看测光读数是否正确。在LCD上有时无法判断得到的效果如何,但是在很多夜景中,LCD上显示的画面是您最佳的指导。直方图很有用,可以显示出照片中是否出现了过度的高光,但是在有车前灯和街灯的情况下,无论照片的总体曝光多么出色,都可能会得到一些发白的高光区域。

2.对于夜间的车流和较亮场景而言,最大的曝光危险在于让太多的光线进人相机(这非常奇怪),因为这会让较亮的区域曝光过度,不会显示任何细节,而正是在这些明亮的区域中才能找到最有趣的色彩。关于测光并曝光这些场景的一件好事是:实际上不必完全准确地使用测光读数进行拍摄,我们需要的曝光是能够出色地捕捉到各种色彩,同时又不会让高光区域发白。通常可以不必注意较暗的区域,可在拍摄期间或在以后的编辑期间将这些区域去掉。

3.如果是夜景人像,那么可以中央测光或者点测光,以人物脸为中心测,如果是纯风景的夜景,那么矩阵测光(或者称为多区测光),如果想拍突出部分的照片,比如突出天空颜色或是地面景物的,对着相应要表现的部分中心测光。


水沐溪清


数码时代了,还在大量的谈论测光模式,很累了。那用什么测光?不谈测光了,谈曝光。。。

曝光分为:

准确测光,就是相机基准测光(点测,局部等测光模式)给的曝光值,那么这个是不是你想要的画面感?

正确曝光才是我们主观意识所想要的。低调?中间调?暗调?M档直接控制不就好了?以中间调为基准,加减曝光就好。至于想要拿到一张好的数码底片,直方图给你的信息远远大于相机所判断的。

说到夜景,看你需求吧,个人还是挺喜欢柔和些的无过爆,无死黑的片子,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天还没完全黑的时候去拍摄。至于天黑了,怎么办?包围曝光,从最亮的灯的细节开始,逐级拍到最暗的地方给拍出细节层次为止,当然,最少也得拍到没有光照的房子之类的层次。











行走在镜头后的S


东方明珠夜景!

夜景测光?什么矩阵、平均、重点测光,还有点测光,哪一种都不靠谱,因为互易律在这种情况下失效。用眼睛测光,手动曝光最可靠。信不信由你!

如拍焰火,MF档对焦,M档曝光,光圈8——11,快门1——2秒,ISO200——400试拍一张,再调快门。然后就是按快门线了。

拍日出日落也可如此,只不过快门设在1/125,1/30秒之间试拍。

如果你用RAW格式拍夜景,找画面中近端1/3处较亮的物体对焦,别管测光模式,设置好光圈、快门和ISO,然后你就放心拍吧,除了手动对焦,其它一晚上不用调整。



猎豹敞篷跑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城市夜景是多彩的人工照明灯光,色温非常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书本的理论是无法完整做出判断的,现场试拍较为恰当的办法。通常夜间的光线也是多个光源混合形成的,如果对其中的一个设置白平衡,那么可能会错误地记录其他光源的光线。人们都喜欢夜间复杂的光线,五彩缤纷,在混合光源下调节不同色温值去获取你喜欢的色调,或者干脆就设置自动白平衡,之后再后期中去调整你所喜欢的。

2# 使用相机Raw格式

现在的相机基本都有Raw格式,并且拥有可以打开并编辑此类照片的软件,这对夜间拍摄很有用,可以在拍摄后调整照片的色温和总体的色调(包括白平衡),或者选择其他的白平衡预设值。在白天时通常拍摄Raw和高质量JPEG格式的照片,但是在夜间尽量使用Raw格式的拍摄较有优势(如果你是不懂后期的就乖乖的放弃这个选项),Raw格式拍摄夜景时可以调整多级曝光(实际上是在改变ISO速度),这非常有用,因为在夜间进行测光是一天中最难的工作。在AdobePhotoshop Raw界面中,还可以分别调整阴影和亮度控制项,这让对比度的控制更容易,而夜间本身就具有高对比度特性。

3# 有效果可使用闪光灯

如果拍摄城市广阔的夜景,那么闪光灯可能没什么用处。由于闪光的距离相对于广阔的环境差距太大了,在较大的室外夜景中使用闪光灯没有任何意义。但有时要拍摄的对象其环境照明不佳,并且唯一可用的光源是闪光灯。如果效果不错,可以大胆使用闪光灯。

环境光线太暗,闪光灯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4# 对夜景进行测光

对室外的夜景进行测光是一件最纠结的工作,环境区域中明暗是错综复杂,通常面前是大块很暗的区域和很小的明亮区域。例如拍摄外滩,就会发现要面对大量的车灯光线、霓虹灯光线、照亮的建筑物和大块的黑暗区域。可以试着对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多拍几张,选择一个测光读数较为兼顾的中间值。在LCD上有时无法判断得到的效果如何,但是在很多夜景中,LCD上显示的画面是您最佳的指导。直方图很有用,可以显示出照片中是否出现了过度的高光,但是在有车前灯和街灯的情况下,无论照片的总体曝光多么出色,都可能会得到一些发白的高光区域。

对于夜间的车流和较亮场景而言,最大的曝光危险在于让太多的光线进人相机,因为这会让较亮的区域曝光过度,不会显示任何细节,而正是在这些明亮的区域中才能找到最有趣的色彩。关于测光并曝光这些场景的一件好事是:实际上不必完全准确地使用测光读数进行拍摄,我们需要的曝光是能够出色地捕捉到各种色彩,同时又不会让高光区域发白。通常可以不必注意较暗的区域,可在拍摄期间或在以后的编辑期间将这些区域去掉。

5# 点光源的晕光

对夜景进行构图时包括了任何明亮的点光源,如街灯或其他点光源,通常会遇到像眩光一样的现象,这称为晕光,此时显得光线是从实际光源的边缘发散出去的,并会得到一种“发光”的感觉。晕光是由于强烈的光源在传感器上散射造成的,这会让发光区域变大。在夜景摄影中喜欢明亮光线那种“发光”的效果,除非这会让人很分心,否则没必要去掉它。如果不想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调整角度,利用环境中的遮挡物挡住光源。使用创意效果的滤光镜,曾经在胶片时代非常流行的“星光”滤光镜,它会让小型的点光源变成多点的星形,所以购买一个星光效果的镜头滤光镜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创意实现选项。

6# 使用慢门拍摄提升照片锐度

慢门拍摄必备工具三脚架与快门线。要想认真拍摄夜景,就必须拥有一款较为稳定的三脚架。虽然有很多夜景照片是在意外的情况下手持拍摄的,但是夜景下手持拍摄只能依赖高感才能保证手持稳定拍摄,高感是照片锐度的天敌。使用稳定三脚架与快门线才能拍出高锐度的夜景照片。

7#夜间的拍摄对象

如果从不在白天两次拍摄相同的对象,而是只在黑天和较暗的位置拍照,就会找到大量可以拍摄的不同对象,并且可能会得到最有趣的照片。如果您正好居住在乡村,可能不会找到很多明亮的霓虹灯和剧院标志,而在大城市这是很常见的景色,但是仍可在四周找到很有趣的拍摄对象。

8# 车流

车流是非常经典的夜间拍摄对象,很容易找到并且拍摄起来很有趣。需要的就是一个较暗的位置但是有一定的车经过,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和一个很好的拍摄位置。

拍摄汽车前灯和尾灯的图案只需要让快门打开较长的时间,从而记录您认为有趣的光线痕迹。当然,如果拍摄双向道路上的车流,可以同时获得前灯和尾灯的光线痕迹,并且通常前灯会让场景很亮。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拍摄位置,让车流都向远离您的方向驶去,就无需担心画面两侧会出现亮度不均衡的情况了。

9# 夜间拍摄相机设置

进行曝光时,要将相机设置为手动曝光模式(如果相机有该模式),然后将快门速度设置为B门。此时您按下并按住快门释放按钮后会让快门一直打开,直到您松开按钮为止。为此使用锁定快门线非常有用,这样就可以让快门打开所需的任意时间。如果相机没有手动曝光或B门模式,那么只能使用相机提供的最长快门速度,但是通常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曝光时间并不是最关键的,并且我通常设置小光圈(从f/8至f/22),从而获得很好的景深,然后让快门一直打开,直至捕捉到出色的车流照片。每次曝光后都在LCD上查看,就会知道是需要将光圈设大一点,还是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实际上最好在车流进人场景前就打开快门并保持一直打开,直到车流完全通过画面为止;否则照片中可能会有很多只显示了一部分的光带。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可爱小点


拍摄夜景的话有仅个人意见:1.(针对佳能或者尼康)建议用光圈优先模式,2.选择F8到F11之间的光圈,3.测光模式选平均.4.准备一根快门线,因为夜景拍摄需要长时间曝光,为避免抖动,建议用快门线!5.ISO感光度建议使用50到100,如果iso过高,出噪点,影响画质!下面就是在下拍的,可以参考下








王sir是个拍照的


其实拍夜景你是用微单就方便多了,M挡根据拍摄题材设置光圈,如果要拍灯光的光芒就设置8-11的光圈,如果拍星星就设置最大光圈。时间根据题材设置,30秒以内,是不需要用慢门的。ISO可以设为自动。


悟禅之人


拍摄夜景最好用手动曝光模式,这时候不需要选择测光模式,你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感光度,光圈,速度即可,有一个参考的曝光参数:感光度100-200,光圈F8-10,快门速度10-30s,基本上的夜景用这样的参数都可以搞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