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算是几线城市?

小蛙餐饮大学


这么说吧,我上海人 来青岛10年了。青岛土著第一理解错误的市区的感念,觉得市区只有市南 市北 原来的四方和崂山勉强算。青岛土著理解的市区将来只能称之为老市区,市区面积和概念将来肯定越来越扩大。另外一个重点是觉得房价贵,收入低,这个概念也有问题,青岛房价高吗?均价应该2万多吧。城市发展有自然规律,指望房价还不如指望自己的收入。土著只会越来越向外围搬迁,市内最好的地段永远是留个精英阶级的,任何城市都是如此。所以老想找有的地段房价6万多了甚至10多万了,这个不是你应该想的,你想了又能怎么样,有的是人买。青岛这个城市到底怎么样,在北方来说应该准一线城市了,但是市区人口不够,而且市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活力不够。所以很多时候去东部 感觉马路空荡荡的,人流明显不足。


花田看世界


青岛原本属于二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则只有北上广深,很多实力较强的城市,比如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苏州等,它们都是二线城市,但近年来出现了“新一线城市”的概念,而且经过这几年的炒作之后,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自“新一线城市”评选以来,青岛一直都入选,因此现在可以说青岛是新一线城市。



青岛是一座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实力雄厚。2018年青岛GDP达到了12001.52亿元,稳居山东全省第一。青岛经济发达,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知名度的企业,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英派斯、双星等。青岛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比较高,青岛的外籍人士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每年也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被GaWC组织评为世界二线城市。



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如今正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岛的经济发展也不快,与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青岛也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城市升级战,相信未来这座城市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锦绣中源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我和绝大多数青岛人一样,超级喜欢这个城市,但我并不自恋,清醒地知道这个城市的差距、不足和问题之所在。

经常去外地。但在外地呆的时间一超过10天,就会开始想家,想念这个五月芬芳满城飘香的城市。想念街头巷尾不加修饰的乡音。但是青岛的孩子们是不满足于在这个城呆着的,他们勇于外出闯荡,那么问题就来了。

问题就是让青岛的父母去外地的子女家带孩子,痛苦指数是无穷大的,我身边好几个“被迫”去北京给子女带孩子的老人患了抑郁症。

千好万好不如青岛,千难万难不离崂山。

青岛的好,早已载入梁实秋、老舍们的锦绣文章,载入了每一个在这儿生活的人的心是里,载入每一个了解它、熟悉它的人的口碑里。

夏天,青岛人会被外地来旅游的人裹挟,各种人流,各种涨价,各种乱七八糟,免不了的各种怨言,但是今年因为公干,我去东北某城流窜了几次,发现自己对青岛这个城市的热爱,更上了九层楼。

去时下飞机,我在那个城市的袖珍机场,看到整个机场停着的飞机就我坐的这一架;回来时看到青岛机场,停着满满的飞机,数都数不过来,那壮观的场景 ,一下子顿时有了两重天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我往返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所感受不到的。

是的,本人也常常往返于北京、上海这些板上钉钉的一线城市。不瞒您说,单从视觉上来看,看不出青岛与这些一线城市有多么大的差距。除了房价和GDP。

对于城市内核的差别,我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我护短,我不说。

青岛的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公交干净密集,道路四通八达,地铁开通了一条又一条。城市化进程也很快,城乡融合得很好,老百姓总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很高。

结论是,我认为青岛真的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了,是1.5线城市特大城市。


潘卫霞律师


我是青岛本地人,这个问题得从多维度来看,以下言论本着不吹不黑的原则:论吹牛逼这个项目,青岛在全国属于一线强这么个水平,具体请自行查资料,在这不展开讲,论消费,这个刚刚出了个数据,青岛是全球生活成本排41名的,可以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比肩,这在全国排准一线吧,仅次于北上广深,论城建水平,排在三线开外,你可以去青岛市北新CBD看一下,那道路、那规划,绝对百强县级别的,主干道只有十五米,不信拿尺子量!论城市自身自然风光,山海城一体,可以排在一线的水平吧,论平均工资水平,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全国排六线开外!


永远的小马哥123


以前叫强二线,现在叫新一线。

其实几线几线都是非权威机构排列的,甚至网友还搞出了民间版本。无非就是一个参考罢了。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数据如此透明,大概什么位置大家心里都清楚,无非是对于排名上的谁前谁后互相不服罢了。

以青岛目前的实力来看,排在新一线算是中规中矩吧。毕竟城市排名更看重综合实力,而不单单是收入。

很多人喜欢死掐青岛十几年前的两个弱点,一是“镶着金边的抹布”,二是“青岛一线物价三线收入”。

十几年前的青岛确实把城建集中于前海一线,但这十几年来的变化确实很大,黄岛、李沧、城阳以及崂山区东部几乎是成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绿化和交通是全方位对接,路也越修越宽。金家岭和唐岛湾公园西端放在多数二线城市都能当市中心了吧?如果因为五四广场沿线的形象工程过于突出就叫做金边抹布,那么上海外滩和老城区的对比怎么说?

收入问题是真的因人而异,青岛现在高薪岗位多得是,拿不到高薪怪城市,这不是可笑吗?在青岛搬砖羡慕人家深圳的程序员工资,有什么意义?同类型岗位是比一线低,但物价和房价比一线低多少?只看一线每月多赚三千,怎么不看买套房要多花三百万?

单从基层岗位来说,青岛至少不比广州低多少。同样核心区,广州在编幼师5000,青岛4500。广州大货司机8千-1万,青岛6千-8千。文员广州4-5千,青岛3-4千。对比生活成本来说,这个收入差距很大吗?

所谓差距,主要是行业差异,一线城市云集了绝大多数网络和科技类企业,用的就是高端人才,高薪占比当然高。

总体来说,青岛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北方第二,比天津还高,在南强北弱的今天,这个水平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虽然人均收入比南方一些民富型城市低,但综合实力却明显更强。相比于佛山、无锡、珠海、温州、金华这些收入高于青岛的城市,青岛在城建、医疗、教育、金融、旅游、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是全方位领先。因此如果看整体实力,青岛依然是稳坐内地所有城市前15名。


城市发展报告


网络巨头有BAT,一线有北上广深,名校有北大清华复旦,咱们的语境下都喜欢排排座次。

那么青岛是几线?二线、准一线还是三四线?

全国有294个地级市,4个直辖市。关于一线和二线有没有划定标准?一线的城市有几个?人口、面积、经济、文化都有哪些指标?

如果没有指标,那是根据约定俗成,还是行政评定?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严格的标准。

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一线城市只有4个,青岛毫无疑问是在一线之外。青岛长期处于二线城市之列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问题来了?青岛怎样才有机会成长为一线城市?最简单的,如果一线城市扩容,可以,本质上还是二线。

那么青岛有没有成为首都、直辖、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这样的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呢?

好像机会不大,认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心安理得的二线也是不错的。


青岛一条


青岛属于挂着准一线城市的二线三档城市,市区人收入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是牛逼程度和排外小市民思想,能甩北上广十条大街,另外还是十八线收入一线消费城市,物价直逼北上广,收入不如三线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能吹一辈子的城市,如今遍地水泥森林的城市


随波不逐流同流不合污


青岛目前是属于新一线城市。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2019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青岛今年在榜单里。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从13年到19年,青岛在每一次榜单中都出现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也有很多城市偶尔入选过。

虽然青岛入选新一线城市,但新一线城市这个称号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上广深无疑是一线城市,而现在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只能算二线城市,距离北上广深有很大差距,新一线城市看似是一线了但差距还是有的,所以说青岛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二线城市,二线中等偏上的水平,而济南则应该属于二线偏下的水平。


醉翁之意尽在不言中


划分几线城市的依据是什么?

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去无辐射力?

方方面面综合考虑的话,我认为青岛是一个二线强城市。

青岛市是山东第一大城市,全国最大计划单列市之一,副省级城市,中国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2019年出炉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青岛排第14位,上半年GDP总量达到6552.7亿元,仅次于杭州、南京等大市。

青岛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近年来的火热的旅游胜地,崂山风景区的尝试性开发,即墨温泉的开发,沿海一线风景区的改良以及城市容貌的改进,给青岛的旅游业带来勃勃生机。旅游业收入在青岛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青岛也是中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宴最多的城市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分会场均设于青岛,上合峰会,博鳌论坛等等大型的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均在青岛举办。

但就经济发展而言,青岛还算不上一线大都市,只能算二线头部城市。






热点象限


三线或四线城市定位较实际,这些年来只有跟在人家后面赶就看出来了,不信回头看看,一帮人上来就带队到别的城市取经,再来一帮还是如此,没有新意。还有青岛电视台到现在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除了卖货就是介绍医院、旅游、装修、卖保健品、介绍对象、介绍吃的…等等。定位四线比较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