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的华野2师与楚云飞的国军89师单挑,谁能笑到最后?

独立团意大利山炮


《亮剑》在编制方面确实有点穿越了。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八十九师已经被歼灭一年多了,而且是在东北被东北民主联军歼灭的,和华野无关,和中野也无关。

八十九师是汤恩伯起家的部队,汤恩伯曾任该师师长。抗战开始的时候,该师就已经是国军中可以排到前十的主力部队了,虽然比不上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教导总队这种已经进行了德械化改造的一流主力部队,但是绝对算得上二流主力部队。

徐州会战期间,汤恩伯以二十军团军团长的身份参战,麾下两个军四个师,其中就包括关麟征的五十二军,下辖郑洞国任师长的第二,第二十五师(戴安澜在该师任旅长),十三军的第四师和八十九师,第四师师长陈大庆,八十九师师长张雪中。张轸率领的一一零师被编入十三军后,张轸任十三军军长。

按照当时山东地方官员所见,他当时分别接待过庞炳勋、张自忠和汤恩伯的部队,庞炳勋的四十军部队人数最少,装备最差,张自忠的部队人数在其次,装备也在其次,当时的主要装备是中正式步枪,炮的种类相对比较齐全,汤恩伯的部队装备最好,全部是捷克造,轻重机枪和炮也比较多。

十三军参加了南口会战,重创日军板垣师团,是在山西战场表现比较好的部队。到了徐州会战期间,汤恩伯军团和张自忠的五十九军是整个战区的主要打击兵团,也是整个战区的两个主要拳头,其他部队基本上是分别在各地固守待援,而一旦遭遇日军攻击,等待的援军,也主要就是汤恩伯军团和五十九军张自忠部。台儿庄大捷中,就是汤恩伯军团驰援孙连仲,内外夹击之下,再次重创了日军板垣师团。

国军开始接受美国援助之后,美国援助的武器装备,最早装备的是远征军的几个部队,之后分别装备了十三个军,三十个师,这其中就包括十三军以及该军下辖的八十九师。到抗战结束时,十三军虽然不是五大主力这个级别的国军主力部队,但装备水平和战斗力也不差,起码在国军排名六到十之间,仍然算是二流主力部队。

杜聿明进攻东北的时候,所辖部队主要就是石觉任军长的十三军和五十二军,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等部队是后来才逐步增调来参战的。不过,在四平之战前后,十三军就已经被调往热河,进攻晋察冀地区的解放军,后来八十九师也是在冀热辽地区被韩先楚任副司令员的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围攻,才被歼灭。而被歼灭的时候,解放军用了四个师。

而且,在三大之前,解放军基本上没有能力以同等兵力消灭敌人,除非敌人是在分进合击的态势下被分别歼灭,而且,必须要有其他部队协助阻援,才能分别吃掉三个团。如果是以遭遇战姿态相遇,或者是阵地战,以李云龙一个师就要去吃掉楚云飞的八十九师,也不可能。即便是淮海战役,也是分别吃掉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

如果用淮海战役的打法,让李云龙来对阵八十九师,而且要吃掉八十九师,那么需要像淮海战役一样,楚云飞的三个团分开行动,并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李云龙必须利用有利地形,至少以两个营兵力顶住楚云飞的另外两个团,然后才能集中两个团,来吃掉楚云飞的一个团,之后再转用兵力,分别吃掉楚云飞的两个团。

如果是楚云飞和李云龙各自率部队以正面迎战的姿态,各自占领好阵地,拉开架势对攻,不要其他部队协助,在淮海战场那种没有什么山地丘陵可资利用的地形条件下,李云龙可能会遭到重大损失。实际上,在赵庄阻击战中,李云龙是防御一方,阻击楚云飞的八十九师,也是很吃力的,伤亡惨重,到后来只能用五吨炮弹把他换下来,等到追击围歼楚云飞的时候,李云龙已经只能去求赵刚把俘虏拨给他了,说明赵庄之战楚云飞部给李云龙的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


萧武


看看现在的美帝就明白了: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战术都是浮云!

在说李云龙的华野2师能不能歼灭楚云飞的美械89师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孟良崮战役。

首先,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其实是占有兵力优势的。

虽然,当时,国军在山东地区有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45万人。而解放军只有27万人 。但是,具体到孟良崮战役,参与直接战斗的解放军有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共计约19万左右。

负责主攻的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

: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共计约15万人。

解放军主攻部队:第1纵队,司令叶飞(2.3万人);第4纵队,司令员陶勇(3万人);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3.5万人);第8纵队,司令员王建安(3.3万人 );第9纵队,司令员许世友(3.1万人)。

另外,解放军阻援兵团还有5个纵队:第2、第3、第7、第10纵队,(还有一个特种纵队:榴弹炮团、野炮团),共计约9.5万人。

而国民党虽然在山东地区兵力有四十多万。但是,赶到孟良崮地区的只有三个整编师:整编74师(3万人),整编83师和整编25师(4.9万人)。外围的其他部队(桂军:7军与整编第48师;川军:整编第28师;粤军:整编第65师;东北军:整编第57师)都不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他们看热闹可以,绝对不会玩命去救74师。真正玩命去救张灵甫的,只有黄百韬的整编25师,(伤亡近万人,也被打残了)。

蒋介石和顾祝同本想让74师固守待援,然后以10个整编师兵力从外围反包围华东野战军主力军。奈何,其他部队不使劲,张灵甫的整编74师虽然坚守了三天,也没等到援军。

也就是说,孟良崮战役,其实是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用15万人对阵国军8万人。最终取得了,歼灭74师及83师一个团的战果。

其次,孟良崮“易攻难守”。

孟良崮地区属于山地,漫山遍野的山石,根本无法挖战壕。而且,这些山石还阻碍了守军视野。为了上山,张灵甫把重炮和坦克都撤回了临沂。等上山以后,张灵甫就崩溃了,不仅物资缺,水更是一滴没有。没有水,那些水冷重机枪就发挥不了威力。

事后,张灵甫曾对毛森气愤地说:

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力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与张灵甫的困境相反,解放军拥有数十万民众支持,物资供应充裕。数以万计的大车、小车、担子和担架队川流不息地奢向前线,为解放军送物资、救伤员。在此战役中,光随军民工就有7万多人,二线民工有15万人,另外还有60多万的临时民工也参加支前。

李云龙的华野2师真要与楚云飞的国军89师单挑的话,赢面基本没有!

在赵庄一战中,已经说明了结果。

在解放战争中,一般的国军战斗意志很弱。而楚云飞的89师是个例外,楚云飞能组织出一支青年校尉军官为主力的一千多人的敢死队。这只敢死队只信仰三民主义,忠于党国。敢死队们冲锋时,脱去上衣,赤裸的上身挂满了手榴弹和弹夹,手上端着清一色的汤姆森式冲锋枪。最终,竟然全部死在了赵庄,无一人退后!

这样的部队,谁见了也会胆寒。也是因此,当有人找纵队司令告李云龙的黑状时,司令问他敢不敢替下李云龙二师,那个人不敢答话。

最终,虽然李云龙守住了阵地。但是,伤亡惨重,晋西北出来的老部下快打光了。部分团就剩下几百人。李云龙的二师原本上万人的部队,剩下的也就在两千人左右。而楚云飞的部队,还没有伤筋动骨。只要楚云飞再一个冲锋,基本上就能拿下赵庄了。

而此时,司令也知道李云龙的处境艰难,赶紧用四个炮兵团的火力,换下李云龙。李云龙也很识趣,(从来不做吃亏的买卖),赶紧带部队撤退。李云龙要是真觉得还能跟楚云飞对阵,以他的脾气,肯定要争一争的。甚至,还会反攻楚云飞。

而,在这次血站赵庄中,李云龙一直是以守住阵地为主。只是让段鹏带人出去“摸舌头”,并没有搞大规模反攻。可见,李云龙对楚云飞的实力很忌惮。李云龙处于防守方,已经比进攻方占有优势了,这都占不到便宜。更别说,让两支部队一对一单挑了。真要想让李云龙单挑获胜,只能给他开挂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真实的华野2师,其实是华野1纵第2师,后来改编为第20军第59师,第20军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全军第一。

真实的第89师是第13军所属第89师,这个师是第13军的主力师,也是一个美械师。第89师第一次遭遇打击,就是在1946年2月的,秀水河子战斗,当时,我军出动了7个团,进攻2天战斗,全歼了第89师的1个团又1个营1600多人。

缴获各种炮30余门、轻重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200余辆和其他军用物资。随后在四保临江战役,也就是1947年3月,集中4个师重创了第89师,歼敌7500人。

我军当时评价第89师的特点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宽大正面收缩,集中推进,一天只前进2公里。集中宿营,侦察警戒严密,经过骑兵和便衣严格搜索以后,才会向前推进。

非常重视控制左右侧翼,进攻时,喜欢使用两翼席卷战术。但是,遇到我军三面夹击和迂回阻击,就会造成溃乱。装备美械化,对轻重武器使用有相当的训练,军官大部队都是军校毕业生。

但是具体战斗发挥差,特别是重武器发挥不强,畏惧我军炮火,在我军炮火下容易溃乱。这个部队赌博风气很盛,士兵普遍厌战。

总体来看,第89师并不是华野2师的对手,华野2师所在的华野1纵是整个华野的头号主力部队。而第89师在美械部队里面,也只是二流部队。


历史救生圈


很多人都对《亮剑》这部剧记忆犹新,虽然这部电视剧已经开播很多年,但是剧中的人物形象还有故事情节依然被大众所议论。可以说在国内的抗战剧中《亮剑》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剧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自然也家喻户晓,他们就是李云龙和楚云飞。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敌友关系来判断,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因为要共同对抗日军所以达成了合作,这期间李云龙和楚云飞的关系很好,他们就如同兄弟一般,而且楚云飞还将自己心爱的勃朗宁送给了李云龙,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可是这段友谊比较短暂,因为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也面临着瓦解,在外敌被赶走之后,马上就陷入内战中。

当然按照当时的历史发展来看,内战是不能避免的,李云龙和楚云龙之间的关系也注定要走向破裂。后来李云龙各自站在自己的阵营中,他们也从兄弟变成了敌人。

这个时候的楚云飞已经成为了国军精锐第89师的师长,而李云龙就是中原野战军师师长,他们后来在淮海战役上碰到了,并马上展开了一场拼杀。这个时候的李云龙被划分到了华野2师,在和中原野战军对峙的过程中是处于劣势的,因为只有六十万兵力,而对方有八十万。在对战的过程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已经完全是敌人,所以只能在战场上拼实力,

可是从实力上来看,李云龙是毫无优势科可言的,这一点从89师一出场就足以证明。当时89师拥有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多都是美国进口的武器,这些武器一亮相让李云龙十分羡慕,而且也开始有些惧怕,毕竟打仗靠的就是武器,所以在这方面李云龙只能干瞪眼。虽然在这样的武器装备面前李云龙的华野2师很弱小,可是好在军队的组建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胜算。李云龙知道正面作战是不能取胜的,所以就派出士兵在夜间偷袭,就这样楚云飞的炮兵阵营算是交代了。到了第二天华野司令员动用了四个炮兵团来作战,
而李云龙的华野2师只能退出,楚云飞因为敌不过而选择撤退。如果真的让李云龙的华野2师和楚云飞作战到底,也许李云龙就会惨败。


尚武菌






李云龙的华野2师与楚云飞的89师对决可以笑到最后的肯定是李云龙的华野2师。理由:

1.两军对决拼的不仅仅是物质武器装备,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力量。

李与楚的部队装备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我军上下一心,视死如归。敌军除了楚云飞少数几个人其他人各有各的心思,军官想着怎么升官发财,士兵想着怎么活命。

2.当时的大环境,氛围对我军有利。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我军取得巨大胜利。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部队已无心打战,在做垂死挣扎。武器装备再好迟早都是李云龙的。


张学良晚年曾说过国民党必败的原因:张学良刚开始在陕北作战也是很积极的,可是他的官兵战死了,蒋介石不给发抚恤金,叫去户口所在地领取。东北当时已被日本占领,怎么领啊?张学良只好自己掏钱。往后张学良与我党成了朋友,打战双方做做样子。蒋介石是要其它部队灭亡,谁还愿意为他卖命。


A飞19


楚云飞生不逢时,李云龙战无不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人心所向彼无敌。



“亮剑”中有一段国军暂七师师长常乃超所述:我军尚未集结完毕,你方就从背后偷袭,致使阵脚大乱,从而全军覆没。



纵使楚云飞部武器如何精良,将士如何勇猛。但其所谓的战争不得人心,士兵的不知战争的意义何在!靠奖赏激励士气,是不长远的,士气将决定战争走向。楚云飞部在本质上已输掉了战争!



李云龙这个泥腿子领导的是为解放人民,争取自由贸易的部队。还有一个是用兵策略,从不按套路出牌,即使你楚云飞料到,但是战争走向可以让李云龙自由发挥。从不拘泥小节,这是楚云飞所不齿的!那么楚云飞还能胜吗?

主将对垒,云龙先胜一筹。

将士对战,信仰决定胜负!


郁闷的白开水


华野2师与楚云飞的89师,在历史中应该是华野的6师与国军74师,这两支劲旅曾经子啊孟良崮战役前就有过一场激烈的战役,华野想吃掉74师,战况激烈,此战后华野被迫转移山东。

熟悉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激烈的战斗,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面对精锐的王牌敌军师团,华野精锐全体出动,或者阻击援军,或者进攻孟良崮。但是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华野已经和74师有过交手,战争激烈的程度不比孟良崮战役要少。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在华东战场上,蒋几十万大军来势汹汹。粟裕将军凭着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坚定的作战意志,七战七捷,稳定了苏中的局势。但是在其他方向,敌军却占领了淮安和淮阴,大片解放区被占领,我军处于被动局面。敌军甚至认为苏北地区的战争马上就要结束,只要切断山东和江苏解放区的联系,新四军的主力便很快就能被歼灭。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占领的涟水、阜宁、盐城和沭阳四座县城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而此时敌军已经从两个方面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包围,形势更加严峻。

10月,内战急先锋74师向涟水城进攻。内战初期,张灵甫的74师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整个74师不仅武器装备极为先进,而且士兵的战斗力也很强悍,从淮南、淮阴到淮安,74师在江苏横行霸道,接连取胜。而守卫涟城的则是被称为“王老虎”的虎将王必成,粟裕将军的七战七捷,王必成参加了其中五次战役。涟水之战,注定是一场高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在第一次进攻涟水的战役中,74师其实已经由于长期作战没有及时休整而疲惫不堪,再加上进攻的过程中对地形不熟悉,74师的攻击并不顺利,多次被守城的我第六师打退。粟裕此时甚至调动华野其他部队,准备吃掉74师这支祸害我军的部队。不过张灵甫毕竟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果断下令撤出战斗,这才避免了在涟水就被全歼的命运。

12月,74师调整补充之后,和28师再次发动了对涟水的第二次攻击。这一战,74师战前得到了修整,全军装备了坦克、大炮、马祖卡等各种攻坚装备,而谭正林、王必成率领的部队同样丝毫不让。围绕涟水,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厮杀,鏖战十几个昼夜,最终华野不得不命令谭震林、王必成撤出涟水,并最终转战山东。

虽然74师占领了涟水,但是在这一战中,74师损失兵力在三分之一以上,很多基层指挥官在战斗中死亡,后来补充的兵员大都是新兵,这其实已经为后来74师在孟良崮战役的覆亡埋下了隐患。而粟裕将军并未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非常耐心地在孟良崮捕捉到战机,虎口拔牙,全歼74师。而攻上孟良崮、击毙张灵甫的(也有一说是张灵甫自杀),便是谭震林和王必成的第六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亮剑中战斗力强悍的国军89师,现实中也就张灵甫74师能与之媲美,而王必成、谭震林的华野6师同样是一支威武之师,最终6师战胜74师。


冰哥聊史论古今


只怕云飞兄要杯具!

这种比较,只能限定在电视剧中双方的综合比较,跟现实联系在一起就是乱配了。

为什么说楚云飞必败呢?

在不考虑外部因素下,从双方的对比就能够看出来:

第一,双方最大的差距是战斗意志

在平安县外围的阻击战中,独立团六连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全军覆没,却成功地阻击了敌吉野联队八个小时。这一幕震惊了楚云飞,也让楚云飞对独立团更加忌惮。

楚云飞自己也说了:晋绥军绝对没有这样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种战斗意志,跟军事主官、部队传统息息相关。并不会因为两个人“升职”成为师主官而有所改变。


第二、信仰是战斗力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客观来说,两支部队都是精锐部队,身经百战。技战术的差别并不大。双方都信心满满。“要拿下赵庄再吃饭!”这种信心是对自身战斗力的绝对自信,是对士气的信心。

双方都有必胜的信念,都已经杀红了眼。

然而,两支部队最根本的差别已经决定了胜败,那就是信仰。

信仰说来很虚,但是我举两个例子应该能够说明问题:

第一个例子:赵刚给俘虏兵上课,把俘虏兵感动得热泪盈眶。李云龙给俘虏兵上课,几句话把俘虏兵给弄得嗷嗷叫。

再看89师,假如89师俘虏了解放军,敢问:如果楚云飞的部队给俘虏兵上课,能否达到这种效果?为什么不能?


第二个例子:大战当前,李云龙视察前线,与战士们聊天鼓劲。而楚云飞部呢?组织了敢死队,挑来了银光闪闪的银元。而敢死队,把银元扔进了散发着硝烟味的泥土中。

试问:对于一支明知必死的敢死队,居然要靠发银元来壮士气!难道主官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想出更好的办法?

悲壮!却更让人觉得无奈!


一支没有信仰的部队,可得一时之胜,然下场必然败亡。纵观中华5000年文明史、战争史,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哪个不是有着坚强的信仰?

第三,指挥员的指挥才能是决定胜负的最重的砝码

楚云飞,黄埔高才生,他绝对是剧中首屈一指的指挥员,无论是358团还是89师,在楚云飞手里面,都能够炼成强兵。

如果是重兵面对面对决,楚云飞绝对跟李云龙打得旗鼓相当。赵庄一战即是如此。

然而也仅止于此了。


双方在战场上硬碰硬,在武器装备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双方都拼得损失惨重。李云龙晋西北的老底子都快打光了。这样打,即便是常乃超的暂七师,也是信心十足。

说白了,赵庄一战,李云龙是以己之短攻楚云飞之长。双方拉开阵势堂堂正正地打!

以自己不擅长的阵地战与敌对决,能打个平手,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那么,如果让李云龙发挥自己不走寻常路、突进如火的战术优势,89师能否抵抗得住?

当野司首长用5吨炮弹换个李云龙之后,要求“打乱编制”相机作战,李云龙一听就来了精神!立马后队变前队,他要干什么去?“捅楚云飞的腚眼去!”

通过迂回穿插,突出奇兵,分割包围,楚云飞能抵挡否?不乐观!

一旦给了李云龙自主权,就如同放虎归山、龙入大海,89师危矣!


脂肪故事


亮剑中李云龙所帅领的二师与楚云飞的国军八十九师单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胜利者一定是李云龙!这是因为:

其一,装备上李云龙部已不输楚云飞。解放战争中后期,特别是辽沈战役后,前苏联看到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军所向披靡,立即向我军大量的支援了新型武器装备,迅速的装备到各野战军,加上此前缴收的武器使李云龙部在武器装备上不占下风。而此时蒋介石与美国政府闹翻,美国政府停止向国军提供武器装备,所以电视中李云龙部与楚云飞部短兵相接,各自手中所持的武器不分上下。

其二,战役指挥上有粟裕大帅统领。李部从中野划入华野,直接归粟裕指挥,在大兵团作战指挥上粟总全军名列前茅,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指挥若定,强将手下,大树下面李云龙部既有靠山,又有方向,加之训练有数的部队,胜利的天秤向李云龙部倾斜。而楚云飞部上层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互不支援,指挥涣散,不力。靠一部单打独斗很难取得胜利。

其三,战争的形势部队的士气占上风。辽沈战役后我军从战略防守变为战略进攻,整个形势急转直下,我军捷报频传,国军积积败退,李云龙部同样军心振奋,士气高涨。解放区分田分地,送子参军,老百姓和士兵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而楚云飞部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失败,军心已至崩溃边缘,加上人民群众都站在解放军一边,后勤保障跟不上,武器弹药,吃饭睡觉,喝水尿尿都成问题,士兵哪有士气给你卖命?

更重要的是李云龙部所代表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全中国人民求解放,打的是正义的战争,人民的战争,所以李云龙一定是最后的胜者!哭的一定是楚云飞!


手机用户坭瓦匠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师单挑,真为云龙兄担心了,楚云飞是黄埔军校操典严格培养训练出来的职业军人,职业素养不是李云龙能比的了的。打日军观摩团的时候李云龙都佩服楚云飞的图上作业的水平比八路军总部的参谋都强,看看后来对付山本一木的特攻队,楚云飞命令士兵拉响手榴弹后等几秒钟再扔出去,把山本这帮鬼子炸的没脾气。李云龙没这个战术头脑,在山本手里吃过几次亏。再看看两人相遇的淮海战场,楚云飞率89师向要攻击的赵庄行军,路上问部下为什么不吃早饭?部下回答拿下赵庄吃早饭!够狠的吧?组织军官敢死队攻击赵庄,这帮军官把赏的大洋都扔了,而且还议论,猛烈的炮火把赵庄都轰平了,咱这敢死队上去不成收尸队了吗?由此可见,89师同样也是敢打敢拼不怕死的部队。这样的部队在国军里仅仅只是一部分,因为国民党的腐朽,国军里只为升官发财保存实力贪生怕死的人占了大部分,即使有那么些战斗力强的部队也挽救不了必然失败的命运。另外李云龙的2师和楚云飞的89师在武器装备上差距悬殊,89师隶属国军的第5军,第5军自抗战开始武器装备一直就是国军里最精良的,而且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支装甲机械化部队。解放战争时第5军早就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了。李云龙本来是中原野战军的,是被划拨到华东野战军的,中野穷的掉渣儿,没法儿跟打过济南战役缴获巨大的华野比,华野协助中野在双堆集围歼国军精锐的黄维兵团后,战利品一律补充给了中野。所以说,这两个战斗精神都凶悍的师级部队单挑,武器装备火力规模的明显差距决定了李云龙难以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