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楚云飞被李云龙劫走了一个营的军火,为何阎长官没有生气?

超级无敌小狒狒self


阎锡山:我不知道啊!

楚云飞这次面子丢大发了,自己的主力营营长钱伯钧竟然要带着2000人马叛变投敌!甚至,连楚云飞自己都差点被叛变的营长给杀了。带兵无方的罪名,楚云飞是坐实了。

万幸的是,李云龙帮他收服了叛变的主力营。可是,2000人的装备被李云龙当“工钱”拿走了。那时候,一个团才2000人马。楚云飞丢的可是一团的装备,这可是杀头的罪名啊!阎锡山要是知道了,就算不枪毙楚云飞,也要派宪兵抓楚云飞到军法处审讯一番。总之,楚云飞晋绥军358团团长的位子算是不保了。

不过,楚云飞身边有聪明人。参谋长方立功为楚云飞出主意,在上报战损时多报一些,也就解决了这批武器的空缺。而李云龙自己得了友军的便宜,(楚云飞吃了哑巴亏),为了维护统一战线,肯定也不会到处显摆。所以,这件事只有独立团和358团知道,其他人就算知道一点消息,当事人也不会承认的。

而对于钱伯钧部叛变的事,楚云飞为了面子(也怕担责任),肯定会将此事往小了说。但是,毕竟钱伯钧没了,肯定要对上面解释一下。我估计,楚云飞会对对阎锡山说只是钱伯钧几个人想叛变,都被他楚云飞自己解决了。部队情绪很稳定,战斗士气依然高昂。

而国军出几个叛徒很正常,抗战时有上百万国军当了伪军。所以,只要阎锡山不知道丢装备的事,也就不会因为钱伯钧的事生气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如果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会毙了楚云飞,这里有两条死罪,其一是楚云飞带兵不力,一个2000人的主力营差点反水投敌,居然还需要八路军帮忙平叛。其二是如此数量之多的一批武器装备,竟然落到了李云龙的手里。



抗战时期阎锡山和八路军的关系非常微妙,在1939年之前,阎老西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撵走日本侵略者,一度破天荒地同意中央军和八路军入晋协同作战,因此八路军才能顺利的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也才有了“忻口会战”联合抗日的典范战例。

《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的相识,就发生在这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还曾组织中央军、晋绥军的军官们去观摩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法,所以楚云飞去独立团参观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亮剑》在重大历史问题上倒是没有杜撰。



问题发生在1939年底,受“山西新军”事件、日本人的拉拢和蒋介石的诱使等因素的影响,阎锡山对八路军态度大变,“12月事变”中甚至兵戈相向。随着八路军在山西地区的不断壮大,双方矛盾日趋加重,用358团参谋长方立功的话总结就是:“只是理论上的友军”。

晋绥军358团一营的“李家镇兵变”,发生在1942年以后(以日军大扫荡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牺牲为时间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楚云飞被“劫走”2000人的武器装备和军火弹药,并且落入了八路军独立团之手,用最笨的脑袋想想,楚云飞敢上报战区长官部吗?



抛开剧情的演绎成分,当时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一个主力步兵团也就是2000人上下,等于说晋绥军被八路军缴了一个团的械,这绝对是个天大的事。假使楚云飞如实上报,不仅阎锡山会暴跳如雷,事件也足以惊动重庆方面,对楚云飞上校的惩罚会非常之严重。

就算楚云飞是阎锡山的爱将,在重庆方面的巨大压力下,晋绥军系统也轻饶不了他,轻则撤职查办,重则就地正法。战争期间枪决个把团长根本不足为奇,中央军和晋绥军的军长、师长被枪毙也时有发生,李服膺、陈牧农、张德能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部下出了反水的叛逆,又被八路军弄走大批武器弹药,传扬出去,不仅在晋绥军内部抬不起头来,还很有可能遭到重庆军事委员会的严历处分,聪明如楚云飞者,还能据实上报?什么与李云龙惺惺相惜,什么赞助八路军打鬼子,那都是扯淡,楚云飞压下事情,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前程。

既然阎锡山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报告,自然也就无从“生气”,最多看见358团的战斗损失报表后骂两句废物,晋绥军除了傅作义在绥远对日作战有些出彩之外,其它部队的战绩完全一塌糊涂,“阎长官”也都习惯了。剧中楚云飞私下里跟方参谋长交代的很清楚:“多报些战损罢了”。



实际上,李云龙之所以敢运走叛军的大批武器,并且始终找各种理由拒不归还,也是摸透了楚云飞“哑巴吃黄连”的命门,算准了楚云飞不敢声张,这才是李云龙真正的狡猾可怕之处,而并非是什么“黑心商人”的死皮赖脸。

如果楚云飞果真敢报,二战区长官部向八路军总部发难,上级命令下来,李云龙敢不还枪?借他个胆子。


度度狼gg


《亮剑》里楚云飞被李云龙劫走一个营的军火,阎锡山之所以没生气,是因为这批军火跟晋绥军没关系。

楚云飞358团出场时隶属于晋绥军,为何他们的装备和阎锡山没关系呢?

其实细心的朋友在观看《亮剑》时,都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358团武器装备很好;二是楚云飞后来突然成了中央军的师长。

这两点明显不符合晋绥军的现状,而且山西一直是阎老西的独立地盘,晋绥军也是他的私家军队,他也不可能把楚云飞这么优秀的将领交给中央军。

要弄清这些谜团,先了解一下晋绥军抗战时期的处境和军队的变化。

抗战爆发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因为国民政府许诺将承担晋绥军的军费,所以前期晋绥军抗战还是很积极的。

在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中,晋绥军损失很大,两次大战后,晋绥军虽然还保留了68个团的编制,但每个团平均不足2000人。

更为要命的是辖区缩小了不少,军费成了大问题。而二战区领到的军饷不足标准的1/4,阎老西的抗战态度出现了变化,不过军费、武器装备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按以上所述,358团5000多人编制、优良的武器装备,根本不太现实,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这个阶段晋绥军内部出现了变化。

1937年底,晋绥军调到后方临汾一带,积极抗日的傅作义将军非常不满,他独自带着的两个旅奔赴太原前线。

傅将军积极和八路军配合一起抗日,血战一年部队减员近一半。阎老西十分不满,就以敏感问题投诉傅将军。


而此举正好合老蒋分化晋绥军的心意,于是傅将军被调往第八战区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的部队获得了两个军的编制,所有扩军费用及以后军费由政府承担。

此后傅将军带着主力部队转战千里,参加过长沙会战、五原战役等,并战绩不俗。傅将军更加被重用,他的部队装备和给养也大大改善。

从358团的编制、武器装备以及和独立团默契配合来看,它应该是属于傅将军的部队。正因为如此,楚云飞才很豪爽地答应把一个营的装备,送给李云龙做“辛苦费”。



花木童说史


原因很简单,楚云飞没有上报,压了下来。

楚云飞和李云龙装备之争源于钱伯钧的反水。

当时皇协军第四混成旅第三团闯入了楚云飞的地盘,楚云飞计划吃掉第三团,但是一直联系不上钱伯钧所在的一营,楚云飞前去探查,结果钱伯钧投降了日军做了汉奸,一时间双方交火,楚云飞被围困在钱伯钧的指挥部,预先受到消息的李云龙立刻组织部队解救了楚云飞,但是作为利息李云龙收缴了钱伯钧一个营的装备。


后来在平安县城会面的时候楚云飞向李云龙讨要这一个营的装备,并阐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搞不好楚云飞就要上军法处,但是李云龙死活不给,始终觉得自己为楚云飞打工了就得付工钱。

从平安县城回来了之后楚云飞想了想李云龙的话,绝对也对,自己还欠着李云龙一个人情,况且现在是抗日时期,八路军的日子不好过,装备不好,索性就将装备借给李云龙先使用使用,而对上头(阎锡山绰号阎老西)是,多报点战斗损失。


所以阎老西没有生气,主要就是因为楚云飞将这件事黑压就下来。



汤里放药


这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情节,是否遵循原著本人不予评价,因为本人也没有细看过原著。单就电视剧的情节而言,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那一个营的装备是李云龙乘楚云飞部钱伯钧兵变时协同楚云飞平息内乱时缴获的,说白了,李云龙并不是明抢。那么,在扯皮时李云龙就有了扯皮的本钱——我是在帮你楚云飞的忙平息内乱,装备只是顺带缴获的,算是我帮忙的工钱,并不触及国共摩擦的高压线。就算官司打到“阎长官”那里,“阎长官”似乎也不太好上纲上线,最多也只能指责李云龙无赖。李云龙也的确这么做了。



其次,楚云飞也并不是真心想要回这批装备,只是有点咽不下这口气。李云龙借帮忙之名,抢了楚云飞整整一个加强营的装备,楚云飞心中肯定是不爽的,搁谁心里都别扭。自然要拉下脸讨要,倒不是为这点装备,而是为的了脸面,为了敲打敲打李云龙,让他别太过分。如果不吭声,那也就不是楚云飞了。但是,楚云飞是一个党派矛盾和民族大义分得很清的人,当前联合抗日和从前以及日后刀兵相见不是一回事,一码归一码。他可以跟李云龙拉下脸扯皮,但绝对不会将矛盾升级,让日本人占便宜。因此,楚云飞低调处理了这件事,并没有公开或者上报,而且自己向上报战争损耗,大事化小,毕竟这批装备还是用来抗日的。



接下来就涉及到楚云飞为什么敢这么做而“阎长官”也没有追究的问题了。众所周知,在国军方面,国共合作只是名义上的,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协同作战,是必须要得到高层同意的。那么,楚云飞为什么敢将这一个营的装备白送李云龙而不向上级报备?



首先,战争时期,部队分散且战事不断,装备损耗是巨大的。作为战区最高长官的“阎长官”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过问到一个团的具体装备损耗问题。因为作战频繁,甚至团的直接上级旅或者师都很难具体过问到各作战单位的装备损耗问题。因此,楚云飞上报作战损失一个营的装备非常正常,并不会引起太多质疑,或许楚云飞还可能分次上报,那就更不明显了,“阎长官”自然无从知晓。再者,从楚云飞到任前,李云龙忽悠代理团长的团副倒卖军火给他也可以看得出,战争时期的装备损耗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



其次,楚云飞是黄埔出身,对于“阎长官”却有着特殊的感情。穿着黄埔出身的“黄马褂”,却甘心屈就杂牌军,足可见楚云飞对“阎长官”的特殊感情。从他自己可以觉得“阎长官”某些方面做得不行,却不允许李云龙指责老长官也能看得出,楚云飞心里是拿“阎长官”当家长看的,这一点精明的“阎长官”不可能不知道。敢重用蒋某人的弟子,足以证明“阎长官”是非常信任楚云飞的。这也是楚云飞敢这么“欺上瞒下”的原因之一。即便传到“阎长官”耳朵里,自己也绝对和“通共”扯不上关系。而且,楚云飞的作战指挥能力是非常强的,“阎长官”因为这点小事就追究楚云飞无异于自断臂膀,精明的“阎长官”绝对不会这么干。



再者,楚云飞毕竟是黄埔出身,和蒋某人有着师生之宜,和很多中央军将领都能攀上师生、师兄弟关系。这可能也是“阎长官”重用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很好地协调晋绥系和中央军的关系。从后来楚云飞被从晋绥系调入嫡系部队也可以看得出,楚云飞在老师、师兄弟中的人缘还是很好的。同时,楚云飞是个有战略眼光的人而且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他很早就预言抗战之后国共必有一战,但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方面却又是积极的。也就是说,他有自己的政治标准,内心是反共的,但是,却不热衷搞摩擦损耗抗日力量,一切都要等收拾完小鬼子再说。有了内心反共的大前提,无论蒋某人还是“阎长官”都是放心的。否则,蒋某人后来也不可能将楚云飞调入嫡系部队,开赴徐蚌前线,再后来更不可能让这个阎系将领去守金门岛。因此,楚云飞才敢于将一个营的装备拱手相送李云龙。正因为楚云飞不会“通共”,而且蒋某人和“阎长官”也相信他不会“通共”,自然也就不会追究这些细枝末节,更何况,一个营的装备而已,在高层眼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更加不太可能去深究了。



个人觉得,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当然,毕竟是虚构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诸位看看就行,不必深究。如有不足,敬请指正。


农民工歪说历史


楚云飞358团的营长钱伯钧率部准备叛变,楚云飞亲身经历这支部队的叛变过程,。事先已经得到情报的李云龙在关键时刻用一个骑兵连把钱伯钧一个营给端了,救了楚云飞,顺便也把武器都给带回独立团了。

楚云飞是不会容忍自己的手下有如此变节行为发生的。即使李云龙不顺手牵羊,也会被楚云飞收拾得差不多。楚云飞最看不起的就是当汉奸的人,而且还是自己的部下当汉奸,所以一怒之下就打死了钱伯钧的副手。事后,他也不敢上报,一是怕阎长官追责,二是怕这支部队投敌叛变消息一经上报,定会引起蒋委员长动怒,加剧对阎长官的不信任。

战争期间,损失一个营的兵力和武器是很正常的,只要往上面多报些损失就是了。所以,阎长官实际上并不知晓楚云飞已经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及武器装备,哪来生气?

楚云飞敬重李云龙,佩服八路军队伍的军事素养和打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对靠打鬼子自力更生式生存的李云龙的八路军独立团,他有心想支援却怕上峰怪罪。所以,几次催问李云龙都被他混了过去,楚云飞也就不再过问了。

楚云飞的军事见识和军事素养极高,他也曾经在独立团考察参观一段日子,亲身经历独立团全歼鬼子精英观摩团的全过程,更加深了对李云龙的了解,楚云飞对李云龙及独立团的战斗力深为佩服。晋绥军358团属于精锐部队,装备级别高,也不缺这些军火,与其被闲置,不如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加强李云龙的战斗力。这些武器对李云龙独立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民族的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批武器就当还李云龙一个人情,反正也是用于抗日!”楚云飞如是说。


青山红豆心


粉碎了李家镇兵变之后,李云龙的话说得很好。他李云龙是给楚云飞打短工来了,楚云飞是大户人家出身,工资是日结。将358团一营的装备运回去,算是李云龙的跑腿钱了。二人再次相遇的时候,楚云飞向李云龙要回这一个营的装备,李云龙却说,若是还了这一个营的装备,李云龙的部队就要用扁担去作战了。这个时候的李云龙耍起了泼皮无赖,让阎老西来找李云龙要装备。阎锡山这么大的官怎么会向一个小小的团长要东西呢?加之李云龙的独立团是连正式番号都没有的部队,阎老西也根本查不到。


电视剧中已经提过,楚云飞说这批武器装备放在李云龙哪里他比较放心。参谋长方立功说,他上报的时候多报一些战损就是了,因此,阎锡山是根本不知道这丢失的一个营的装备的。在退一步讲,楚云飞的部下出现了叛乱导致丢失了一个营的装备,聪明的楚云飞不会傻到把这么一件小事让自己的长官知道。


历史军魂


在了《亮剑》剧情中首先是楚云飞的部下一营长和副营长密谋投靠日本人,八路军李云龙部通过情报网得知这一消息,对358团一营提高了警惕,并且骑兵连和两个营都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当李云龙得知楚云飞去了一营后,李云龙知道情况不妙,命令骑兵连突袭李家镇,一营和二营左右包抄,解救了楚云飞被困之险,也就是说李云龙救了楚云飞一条命。

之后李云龙将一营的装备据为己有,闫长官为什么没有生气?剧中的解释是,第一楚云飞为了报答李云龙的救命之恩,第二是楚云飞认为八路军不容易,李云龙和他关系挺好,所以没有及时上报闫长官并不知道全部实情。 这是剧中表面上的原因,还有就是剧中没有讲的原因,当时的政治背景时,日本入侵中国,国共合作抵抗日本侵略,那个时代背景,闫长官就算是知道实情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和八路军闹翻。再有闫长官对当时八路军有敬畏之心,因为之前国共开战时,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闫长官也给自己留条后路,还有就是楚云飞是他的爱将,用一个营的装备换自己爱将的命很值得,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闫长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生气。要说他不知道实情那时骗人的当时是战争时期,自己的部队损失了一个营的装备,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闫长官不生气有他自己的原因。


咖飞娱乐


楚云飞是黄埔系,是天子门生,阎老西不看僧面看佛面。再者,黄埔系出身的人到晋绥军效力,简直是宝贝,阎老西怎么会舍得处理楚云飞呢,招来当女婿还来不及呢。谁不背后骂皇帝?《亮剑》剧中的楚云飞人后都那么尊敬阎老西,说明他们肯定有惺惺相惜的地方,甚至有私交。


游圣


小恩小惠,收拢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