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類似北郵、上財和央財這樣錄取分數很高的學校不是985院校?

Irene_haha


什麼是好大學,大家都知道,好大學就是211、985,最好的是985,很多人都說寧上985爛專業,不上211好專業,這個觀點是比較偏頗的,不過一些211分數非常高,比如北京郵電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分數是超過大多數985院校的,那麼為何這些大學沒有進入985呢?

網上最多吵架的就是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其實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電子科技大學是985,而西電是211。

為何西電和成電之間吵架呢?就是為了掙一個985的問題,除了985這個帽子外,兩所學校沒有本質的差別。咱先來說985的問題。

985的歷史

咱先說211的問題,當年386看到國外名校眾多國內還不行,就要在21世紀搞一百所重點大學,及211工程。

後來,覺得太多了,想優中擇優,就是985,是領導為了搞世界一流大學。當初就想扶持清華北大,入圍的也只有清華北大。

後來其他學校一鬧,就加了幾所,就是c9。

再後來,都來了:

再後來,都來了:

這裡面有一個例外,西北農林,沒進211先985,後211,嚴重壞了規矩。也是情況比較特殊,因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併時候不是211,但是合併後被列為中管高校,而當時所有的中管高校都是985,所以就先進了985,後來211擴充時候再進211.

到現在又流行,其實是985的新版本。

言歸正傳,為何這些收分高的沒進985。

其實這些分高的院校本質都是行業院校,實力其實一般般。

本質和地質大學,石油大學,農業大學一樣,屬於專科型院校,綜合實力都不咋樣。

只是專業熱門,就業比較好,所以收分高。站在國家的角度,是所有行業都要有,都要均衡發展。不能因為誰分高就誰985,那搞農林牧副漁的都得弄成專科,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報考。

另外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其實實力也就二本檔次,完全是爹厲害。

北郵西電的沒進985問題

北郵西電都很厲害,分數也很高,為何沒進985呢,因為當時985也涉及到一個地域平衡問題,不可能,四川照顧兩所,而陝西已經有兩所了,所以西電機會渺茫了,而北郵的問題是,有了電子科大,北郵就沒戲了。郵電只是個很小的行業,電子科技是個大行業,電子工業部比郵電部重要的多。本質三個高校其實是沒啥本質群的。

這裡面有點委屈的是西電,畢竟西電當時實力比成電強點,而且比成電先進重點大學目錄,前身還是軍校,不過因為陝西太窮了,所以西電受點委屈。

央財,上財,外經貿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都是分數特別高,主要是專業熱門,不過這些大學的綜合實力其實並不強央財實力以前不咋樣,現在主要在北京上海,專業熱乎,所以厲害。

而且他們的專業再厲害,現在也比不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些頂級高校。

所以來說,財經類完全沒必要實力985重點大學。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你提的這個問題相當好,有不少人在對高校的綜合實力的評價和院校層級的研判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認為分數越高,院校的層級越高,院校的綜合實力越強大,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我們不能把在高考錄取的過程中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判一所大學質量高低的標準。譬如北京郵電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包括華東政法大學等院校儘管不是985工程大學,有的甚至不是211工程大學,但是它錄取的分數卻長期在高位運行超過了有的985工程大學,我的雙非大學的錄取分數超過了,不少211工程大學譬如中國民航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海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

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這些院校有著比較鮮明的專業特色和絕對強大的專業實力。譬如北京郵電大學的電子信息類,郵電管理類的相關專業;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相關財經類專業的綜合實力極其強大;而且這些專業目前的就業和待具有強勁的發展空間和絕對的競爭力,成為廣大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選擇過程中的熱門院校,因此,才導致了這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錄取的分數不斷飆升,一路高歌猛進,超過了有的985工程大學,這就是他們錄取分數非常高,綜合實力不如985工程大學強大的原因。

所以,有的外行在評價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高低時,動不動說拿錄取分數看,這絕對是一個荒唐和膚淺的認識。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首先你要清楚一個事實:不論是從目前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來看,還是從十幾年前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來看,像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一直都非常高,高過不少已經入選的985高校。



從這些學校的辦學特色來看,無一不是自己領域內的領跑者,外交學院為國家培養大量的外交工作人員;北京外國語和上海外國語培養了大量精通外語的人才;中國政法大學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央財、上財是高水平的財經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是信息與通信領域的霸主。進入上述任何一個本身實力就很強大的院校,自然是需要非常高的分數。

哪些學校入選985高校呢?基於什麼評選的呢?




我國的985工程大學的評選在官方表述中是這樣說的:
“國家通過對若干所高等學校和已經接近並有條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進行重點建設,爭取使我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進入世界一流水平”

從985高校都入選時間也能印證這一點,最先確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只有北大和清華,隨後緊接著又加入7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C9高校聯盟”。再後來隨著985工程的擴大,又陸陸續續新加入了32所高校。

從985工程大學的地域分佈來看,一共有18個省市擁有985工程高校,剩下的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山西省、寧夏、新疆、西藏、青海、河南、江西、廣西、海南、雲南和貴州共計13個省或自治區沒有985高校,而且除了河北省和海南省其它都屬於中西部省份,屬於在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展滯後的地區。

2016年6月,國家教育部宣佈《985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一批規範性文件失效,現在到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科的時代。


學習源動力


985工程大學,並不是以高考錄取分數的高低來確定的。北京郵電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高考錄取分數極高,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學校的211工程大學背景或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背景。這三所學校錄取的分數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三所學校高水平的熱門專業、和位於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985工程大學,在上個世紀1998年5月,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先後進入985工程的大學,共有39所。

這些學校大多數是綜合性大學,而且他們在理工醫農等學科具有優勢。科教舉國,理工醫農等學科,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更大,國家更重視這些學科的發展。除了中國人民大學之外,其他高校如果僅僅是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學科和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強勢的大學,其他沒有一所學校能夠進入985工程大學。

因此,財經類高校儘管專業非常熱門,卻沒有一所學校能夠成為985工程大學。五所最最著名211財經院校,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都只能面對985工程無可奈何不得其門而入。

與財經類高校類似,還有政法類院校的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外語類高校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藝術類院校的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

至於北京郵電大學,應該是同行競爭的原因,受名額限制未能進入985工程。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稱為“兩電一郵”。在2000年左右時,這三所學校應該是實力比較接近的電子信息類行業院校。電子信息類行業高校,應該是隻有一個名額。這三所學校在多方面比較之後,綜合多方面原因,最後電子科技大學勝出,在

行業性院校中,成為為數不多的985大學

類似的行業性院校中的985工程大學還有: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這些院校與他們所在的行業有關,也與中國當時發展的戰略有關。理工醫農想關的院校更受國家重視,而中央民族大學則是受到國家民族政策的影響。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行業性強校,雖然他們只是211工程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但是學校的主幹專業熱門、專業水平頂級、學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極佳,多個方面的有利因素讓他們在高考中的錄取分數仍然極高,超過了多數985工程大學的高考錄取分數。當然,以超過多數985工程大學的錄取到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也是非常值得的。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願諮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不同意見。關注交流更多高考志願問題。


高考第一志願


為什麼類似北郵、上財和央財這樣錄取分數很高的學校不是985院校?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要討論一下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教育改革。上世紀末的教育事件主要是擴招、調整、合併,再輔以211和985工程的建設。


大學擴招

大學擴招是1999年開始。1998年,大學還只招108萬人,到1999年,就招了160萬人。到現在,高校的招生人數已經超過800萬了。擴招對整個社會發生了重大影響。


調整和合並

大學的調整是指大學行政關係的調整,原先很多大學隸屬於各部委,跟地方院校不同直屬領導,條塊分割,重複建設,所以,2000年以後,很多部委院校劃歸地方,由地方統一管理、計劃。


合併跟調整屬於同一件事。因為隸屬於各部委,部委只盯著自己的部缺乏什麼專業,所以搞得學校專業狹窄,小而全。這種模式一方面特別浪費人力物力,一方面也不利於學校發展。


所以,在上世紀末,大學的調整和合並浪潮四起,尤其合併事件,涉及的學校之多、之廣,跟上世紀50年代的院校調整可以一拼。

應該說,院校合併就是院系調整的一個恢復,院系調整有多轟轟烈烈,院校合併就有多轟轟烈烈。這兩件事對大學和老師影響非常大。


在50年代,院系調整就是一個行政命令。像上海的交通大學搬到西安也就是一個命令,大家就開始搬了。雖然困難很多,西安那時連房子都沒有,交大的人過去還要造房子,但大家克服重重困難,把學校都搬過去了。

但現在就困難了,靠命令可能不管用了,最好是學校自發合併。學校自發合併哪這麼容易?兩個學校的校長,合併之後只有一個校長,原來的校長怎麼辦?老師也麻煩,原來是學科帶頭人,現在一合併,可能就不是了。最煩的是行政人員,行政人員肯定要裁撤掉一部分。總之,合併的難度比分拆還難。


211、985工程和合並

那時,教育部在搞211工程。211工程是在全國建100所左右的高水平大學,國家在財政上給予支持。我看過一篇文章,在當年這個支持力度非常大。211大學和非211大學的人均科研經費比例超過10:1。而且,那時候各省也沒有太多的教育投入,社會上對教育的投入也不多,主要是靠中央的撥款。人人都想著要進211。


在這種形勢下,大學展開了合併浪潮,浙大是4校合併,川大合併了3個學校,吉大是6校合併。合併的成果很直接,很多合併後的學校就進入了211大學序列。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水平很高的行業性大學都沒有進入211中,像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原因就是專業面狹窄,不是綜合性大學。不過211大學還是有口子的,各行業最好的大學基本進入了。


985大學相當於是211大學中的,優中選優,更是要求綜合性大學。985大學一共39所大學,除了少數幾所大學,其他都是學科門類齊全的大學。

在985大學中,入選了電子科技大學,而不是北京郵電大學。這兩所學校都是專業特點比較明顯,要全部進入985肯定不合適,因為不符合綜合性大學的要求。


至於上海財經和中央財經大學也是很不錯的財經類學校,不過它們第一不是綜合性院校,第二從財經學科水平來說,人大、北大等985大學的學科水平非常高,而且也符合教育部的導向,學科專業設置要多樣化,要多個學科協同發展,這麼一比,這些財經類大學遠遠比不上其他學校,落選是順理成章的。

只不過,對於學生來說,兩財一貿,兩電一郵專業好,學科水平高,比很多985大學都要好,所以還是追捧這些學校。


我也覺得這幾所學校非常值得報考,大家覺得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985工程是於1998年被提出的,當時與現在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包括國家對各大學的資金投入比例,各大學的專業強度,師資力量,各地區對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完善和推進,部分985可以保持輝煌,也難免會有部分985沒落。主要因素是

A北上廣等地區發展較快,對學子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同時對大學教授,老師等資源也是一種吸引,這些都會導致大學的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的變化。

B專業需求和受歡迎度在急劇改變,大部分考生選擇專業為的是好的就業前景。有些大學的王牌專業曾經很受歡迎,但時代改變導致供求改變,也就不會像原來一樣受追捧了。相反,有的大學會憑藉其某些專業優勢而脫穎而出,成為搶手的熱門。

C國家需要統籌綜合諸多因素,其決策同樣會影響大學實力,有的大學會遭拆分或搬遷,有的大學會增大資金投入或合併等,同樣是985反轉現象的一個巨大原因。

分析多種因素,當時不是985的大學如今錄取分數卻高於部分985大學的情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如今的北郵,央財等大學分數高於許多985正是地域吸引力變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說明了目前我國社會對網絡電信,金融會計等行業的重視和肯定。

然而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只要大學好好幹,不荒廢時光,不管是末流985還是其他普通大學找到滿意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

最後祝廣大學子學業有成,實現理想!

若筆者見解有哪些地方與大家有不同,歡迎提出,如有不適必更正!





在大工


給我們北郵打個廣告,超高性價比🌹






pocket皮皮鱔


首先,我們來看下985高校提出的時間背景及目的。1998年5月4日當時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主席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上提出,為了提高整個國家競爭力,我國要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研究大學!

同年,北大和清華成為最先入選高校,第二年也就是99年,復旦、南大、上交大、中科大、西交大、浙大和哈工大入選,這九所學校組成C9聯盟,代表著當時我國高校的最高水平,威震高校圈。然後北理、南開、人大等相繼全選,共計34所,這裡面除了中國海洋,現在全屬於具有研究生招生自主劃線的高校,另一所是985二期的中國農業大學。985一期於03年9月結束。

在一期的基礎上,04到06年又進行了二期,一期基本上全都是綜合性大學,而且實力不俗,二期國防科大實力出眾,但屬於軍工院校,其它的有兩所農業,一所師範,一所民族院校,都不是綜合性大學。

有了對985高校的一個具體理解,現在可以試著回答一個問題了,那就是為什麼上財中財北外上外北郵等學校明明實力不俗,卻沒能入選985呢?

第一,985尤其是一期,幾乎全是綜合性大學。北外上外是外語類的頂尖高校,北郵是通信的霸主,上財中財是最好的財經類高校,這都沒有問題,但他們只在某個領域稱雄,只專注某個領域,並不是綜合性高校,所以沒有入選。

第二,985的入選距今一有15二十年了,時移世易,高校的實力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有的985高校沒落了,而有的非985高校卻崛起了,像上海大學,背靠上海,現在發展的很不錯,還有當時沒有的中科院大學、南方科大和西湖大學現在都很不錯或者將來前途很光明。而像蘭州大學,可能是衰落最快的985了,可能還會繼續衰落下去。所以,不能以現在高校的水平去評價當時高校的水平。

第三,可能和高校所處地區有關。北郵上財中財雖然實力不錯,但北京上海本身已經有很多高校入選了,要適當的給其他省份一些機會。就像211高校一樣,因為要考慮每個省至少有一個211,所以有些211實力並不出眾,和211的身份並不匹配!

第四,和學校的學科性質有關。入選高校不是綜合性大學就是理工科大學,而上外北外中財上財偏文科。985得目的最終是要教育帶動科技,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理工科高校更合適些。就像當年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的211之爭,一是因為太理工省裡有人,二也是因為太理工是理工科高校,更能助力山西經濟的發展。

所以,985高校尤其是一期,以當時高校的實力來說,他們當之無愧,即使現在,他們的絕大部分仍然是我國最好的高校!必須可見!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以目前高等教育實踐來看,眾多高考考生及研究生考生都期待著自己能進入985工程高校就讀,畢竟如今國內頂尖高校都在這個團體內,在985工程範圍內的高校在綜合實力上處於國內第一方陣,成為國內考生們夢寐以求的高校,也是國內大學紛紛追趕的目標。

從當前985工程高校的招生錄取中,我們發現有不少高校的部分專業錄取分數比較高,甚至超過了985工程大學,但是為什麼他們卻無法進入985工程大學名單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我們首先要明確985工程大學的評選標準,在國家確定985工程大學名單時,並不是按照高校招生錄取的分數線來確定的,在確定985工程大學名單時,國家教育部門進行了綜合各種因素在內,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並非只是對單一的考慮了招生錄取分數。

我們先來看看國家給出的985工程大學評選標準:"985"工程即國家通過對若干所高等學校和已經接近並有條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進行重點建設,爭取使我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進入世界一流水平。

其實,在985工程大學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學校,而且他們在部分學科也處於國內頂尖水平,甚至超過了985工程大學,比如:北京郵電大學在信息與通信專業領域處於國內首位,北京外交學校成為國內外交官的謠言,北外、廣外等成為國內外語人才輸送地,而且成為外交部的招錄職工的首選,上財、央財等高校成為國內財經類、金融類人才的輸出地。

雖然在評選985工程大學時,國家教育部門給出了明確的評選標準,但是我們似乎並不能避開一個重要命題,就是985工程大學的地域分佈,從目前39所985工程大學的分佈來看,主要分佈在18省級區域,也就說我們的985工程大學還是兼顧了當前教育發達省份的建設需求。

同時,我們從官方標準中也可以看出,985工程大學除了是高水平大學,也是國家在未來重點支持建設的高校,學校的綜合實力屬於其中重要參考因素,但絕對不是唯一因素,顯然進入985工程大學的高校,並不一定在全方位都是完美的,也有其一定的侷限性。


東愛雨小公


搞會計專業也進九八五?那一流人才豈不可惜了。即使在財經類大學招研分數線,什麼中央財經大學彔取分數線還比不上南京審計大字,南京財經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