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从根部又长出一个茬是怎么回事?

香瓜之乡大棚妹


农村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知道:玉米在苗期、喇叭口期时最容易长杈,而且杈子主要生长的玉米根基部和腋节处,这些玉米侧杈实际上是玉米的分蘖。

下面和大家说一下玉米长杈的原因,以及告诉大家玉米到底该不该打杈,打杈又该注意哪些事项。

  • 玉米长侧杈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品种的原因,同时跟土壤墒情、水肥条件、播种时间、种植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土壤墒情好、播种时间较早、肥料用量较大(尤其是偏施氮肥)、降水或浇水过多、种植密度过于稀疏或者出苗率不齐、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玉米过度矮化、玉米发生粗缩病等地块,因为玉米苗株在空间、水肥养分等方面的竞争小,所以长杈现象发生就会比较多;此外,品种特性也决定着玉米的长杈情况,如果使用分蘖性和顶端优势强的杂交品种种植,玉米更容易长杈。正常情况下,在玉米前期时,土壤水肥供应越足,玉米长杈的概率越大、越多,甚至会出现一株长出多个杈子的现象。

对于玉米是否需要打杈,不仅很多人存在疑问,而且争议性也比较大。据田间试验表明:大部分的杈子在长到4-5叶时自然枯死,大约有95%的杈子会在玉米抽雄后逐渐枯萎死亡,但仍然有5-8%左右的玉米杈子会长成正常植株并抽穗结实,但这些由杈子长成的植株茎秆都比较纤细、分杈穗也都非常的小、空、瘪、秕。

  • 那么玉米究竟需不需要进行打杈管理呢?这需要看玉米杈子生长阶段以及肥力墒情和长势情况。

从杈子的生长期上来说,对于玉米苗期和拔节前长的杈子,因为它会与在主茎争夺养分、影响主茎生长结穗,建议应当及时掰除;对于玉米抽雄或者花穗后长出的杈子,对玉米主茎的生长和结穗影响不大,完全没有必要再专门费工费时的去掰除。

从墒情、肥力等方面来说,对于土壤肥沃、墒情好、水肥足、种植密度较大、主茎长势较差的地块,玉米株上的杈子最好及时掰除;而对于土壤贫瘠、墒情不足、水肥条件差、种植密度小、主茎长势较好的地块,玉米株上的杈子可以不必掰除。

此外,如果农民朋友种植的是青储玉米,便完全没有打杈的必要了!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玉米打杈不可在中午高温时或者阴雨天气时进行,否则容易加重杈口伤流或被病菌侵害,玉米最佳打杈时间是在晴天上午10点前、叶面水露风干后,或者在下午4点后到傍晚田间起潮前。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农技小背篓


玉米苗从根部又长出一个分叉到底回事哈?


玉米在苗期及大喇叭口期容易发生分叉,这些分叉一般是从玉米根部或腋节处长出来的,这种分叉实际上是玉米的分蘖。玉米分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玉米发生分蘖(长出分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因,看到底分蘖产生的杈该不该去掉?及注意事项!

一,发生分蘖的原因。


1:品种特性。分蘖是禾谷类作物的固有特性之一。在同样的条件及环境下,不同品种会表现出不同的分蘖特性。

2:密度影响。种植密度过小,容易发生分蘖现象。

3:水肥影响。虽然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及养分,但要注意用量。如果施肥过多的话,会导致营养过剩,玉米本身没有办法吸收这么多养分,从而导致分蘖现象产生。

4:病害影响。玉米遭受某些病害时,会发生分蘖现象

5:干旱影响。玉米生长周期内如果发生干旱,会造成主要茎杆上部生长发育暂缓或停滞,容易发生分蘖现象。

第二,对于分蘖产生的杈应不应该去掉?我们这里一般情况下不会打叉,因为有些杈子长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生长了,不会对玉米生长产生大的影响。再者,夏天玉米地里温度太高,如果再浪费人力物力去这个可有可无的工作,是得不偿失!

为了预防及减少玉米分蘖,我们应选择对分蘖特性不敏感的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浇水,预防治理病害,来达到减少分蘖的目的。

玉米分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遇到此类情况,不必着急,只要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就能解决问题!

【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云朵儿,】有不同意见,可留言,写评论给我!


云朵在乡村


玉米苗从根部又长出一个茬是玉米分蘖,有些地方管这个分蘖叫玉米芽子。有些时候是长出一个杈子,有时候是长出两个杈子,三两个的普遍再多的几乎没有见过。

分蘖是禾本科农作物通病,例如水稻和小麦的分蘖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是高粱和玉米的分蘖却能够降低产量,所以很多时候玉米的分蘖需要及时掰除掉,而且是越早越好。

影响玉米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玉米分蘖的多少和品种有关系。例如某些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不合理时特别是亩种苗数比较少就容易出现大量分蘖,想要避免玉米分蘖就要尽量选择分蘖少的玉米品种。

玉米分蘖和玉米田间管理也有很大关系,在玉米拔节期如果遇到干旱,玉米根系为了下扎吸收更多养分会促进根系分化,玉米田干旱严重就容易造成玉米分蘖。

敲个黑板:玉米苗从根部又长出一个茬是怎么回事?

玉米苗从根部又长出一个茬是玉米进行了分蘖,对于玉米分蘖有些玉米种植户认为玉米分蘖最终也会长个玉米,可以提高产量,或者后期会自己萎缩死株可以不用管理。

其实从玉米分蘖的生长特性来看,玉米分蘖的根系不完整,也就是玉米分蘖苗株的生长需要住根系提供养分,这样必然造成玉米苗株养分不足的现象导致减产。

但是玉米分蘖是否会造成减产并没有明显事实,牵强一点儿说玉米分蘖会造成主茎玉米的养分不足,致使主茎玉米果穗千粒重降低呗,但玉米分蘖毕竟是极个别现象。


海棠小醉


提要:玉米根部有杈子怎么回事?了解原因,再决定要不要掰除!

玉米苗期出现玉米杈子是非常常见的,杈子基本上都是发生在玉米根部或者腋节位处形成腋芽。从玉米的进化角度来说,作为禾本科植物的一员,有没有这个杈子同小麦、水稻有些许类似之处?没错这个杈子也就是分蘖了,只是玉米不像水稻、小麦那般分蘖那么多。但是由于玉米进化的不够那么彻底,生出分蘖的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剔除,也或者说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玉米还会生出分蘖出来。

为什么生出玉米杈子?

前面说了玉米生出玉米杈子属于禾本科植物的一种遗传特性,这种特性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同众多的环境因素有关。

1、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玉米杈子多发,这可能是由于逆境胁迫促使其更多的分蘖提高自身生存几率。

2、水肥过量。这种情况下生出玉米杈子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营养过剩了。

这两点是田间经常所碰到了,对于其余的因素像遗传因素则就是属于品种问题了,不同的品种出现玉米杈子的几率也会有些许区别,同时玉米种植环境密度、病虫害管理也会影响到玉米杈子的出现几率。

出现玉米杈子要不要剔除?

在这方面科学兴农查阅过文献资料,结论性的一点就是是否掰除玉米杈子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非常有限并没有如同大家所预想的一般能够达到极显著的差异。在传统的看法,玉米杈子的出现分流了植株的营养,也就是说如果掰除了玉米杈子的话,这部分营养用于玉米穗子的发育可能产量更高。但是事与愿违,玉米杈子其实在发育到4-5叶子的时候就开始逐渐的枯萎萎蔫,营养反而向主茎玉米回流。从田间玉米杈子的生长发育看,只有极少数的玉米杈子能够结籽,大约占到了5%的比例,其余的玉米杈子都在发育过程中逐渐的死亡了。因此在玉米抽雄雌穗发育阶段,这些杈子就已经死亡,并不会影响到玉米穗子的发育。

其次,科学兴农想说的是,夏日玉米田间温度也确实比较高,如果真的费力费时的去田间打杈的话,那么也会大大的浪费人力气,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我想大家还是不要做了,即便是当真增产了那么一点点,同花费的人力工时相比,您觉得哪个更划算呢?


科学兴农


玉米在根部长出根叉,我们一般叫做分叉,如果用学术语言应该叫做分蘖。

玉米分蘖是玉米的一种生理现象,这就如同我们种植的水稻分蘖一个道理。只不过现在玉米经过不断地培育改进,分蘖的概率还是相比以往低很多了。说到这里,那分蘖出来的分叉要不要掰掉呢?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个人认为这里得看具体情况来了决定要不要掰掉了。

比如说,玉米竹竿还比较矮小的时候就分蘖出来了,就如上面提到的只有半米就长出分枝了,这个时候是可以掰掉的。因为半米左右的玉米正是拔节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养份,分蘖出来的分叉肯定会抢掉不少的养份,从而影响竹竿的生长,所以,在这个时候分叉是可以掰掉的。

但是,如果玉米杆生长得比较高了,已经到了大喇叭口期,这个时候长出来的分叉是不需要掰掉的。因为这个时候走玉米主干生长得比较高了,这个时候主干能够吸收更多阳光,对分叉枝有遮蔽作用,所以分叉出来的小枝对竹竿的影响不大。而且这个时候掰分叉枝还容易导致掰掉的伤口被病菌感染,从而导致出现病害问题。

所以,对于分叉枝,个人认为应该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掰掉。


我是罗汉果


玉米苗从根部长出一个茬(叉子)多是品种及管理的原因

玉米,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棵植物,而且它天生就有分叉生长的生理特性。所以说玉米根部长出一个叉子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 玉米从根部长出叉子的原因也比较多。首先,品种原因,因为每种玉米都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矮化,比如易分叉等。

  • 种植因素。在同等环境下的玉米地,一般较早种植的地块的玉米容易从根部分叉。并且,密度越小的玉米地块中的玉米越容易分叉。

  • 管理原因。越是肥、水充足的玉米地块的玉米植株越容易从根部分叉,再者,如果玉米喷施过控旺药物、除草剂等一系列农药后也可能会导致玉米分叉生长。


最后,玉米分出来的叉子非常容易占用玉米地的营养,建议及时拨除即可。


农村王小霞


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玉米根部又长出一个小芽俗称分蘖,这个在禾谷类作物中是常见的!产生分蘖的原因如下:

1:第一点是与品种特性有关,顶端优势强的品种分蘖少些,弱的就多些。

2:种植密度过稀,如果种植密度相对提高就会减少分蘖的产生。

3:播种早晚和底肥的深浅也有影响,播种早,播种浅底肥浅的分蘖会多些,相反,播种晚,播种深,底肥深的分蘖会少些!

4:做好以下工作: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改善灌排水条件,防治病虫害能有效防止分蘖!

以下为个人经验,希望能帮到楼主,如果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布衣老农


长丫子学名叫分蘖,通俗的说法就是长丫子、分茬子。玉米分蘖有几种因素: 1、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研究表明: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了根系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 3、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4、削除顶端优势:凡是芽子多的玉米主茎形态上都是矮粗胖,芽子越多,主茎旺长的可能性就越小。植株矮粗胖才是丰产的标志! 5、生殖要素的回流:芽子在玉米抽雄后会逐渐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产物、生殖要素会回流到主茎,最后为玉米成熟提供养分。掰芽子的坏处:掰除芽子是对植株的一种伤害,在植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真菌感染的几率会加大。正确的做法是:芽子不要掰!芽子越多越好,越多越安全,当芽子超过3个时,哪一个芽子也不会长高。如果发现个别的芽子太高,可以掐去顶部,千万不从根掰掉。






一個人慢點


玉米苗分孽是正常的,去留必须人工管理,正常现象。


自在265082676


幼苗期没有拔净,又长了一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