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

高枕隱士


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結論見本文最後一句話。

中國過去三四十年的玉米育種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從高杆到矮稈的過程。30年以前玉米的代表品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中單2號”和遼寧丹東農科所的“丹玉13號”,植株都是3米左右。後來是山東的李登海的“掖單”系列,將株高降下來二三十釐米。再後來是河南的“鄭單958”,大約二米二三。

矮稈玉米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種植較高的密度。30年以前,玉米種植密度每畝3000左右,現在是每畝4000株,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也有一些品種可以種到5000株,提高了60%。



矮稈玉米的另一個好處是抗倒伏。如果是都種植相同的密度,現在的品種明顯抗倒伏。但現在品種在4000株/畝和當年品種在3000密度下相比,倒伏程度差不多。現在的代表品種先玉335、鄭單958,都還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倒伏問題。但因為密度增加了,產量也增加了,這是無可爭議的。

矮稈玉米也有一個問題,畢竟玉米的產量來源於玉米的葉片的光合作用。所以要有一定量的葉面積,稱為“葉面積指數”。葉片需要空間,需要有植株支撐。植株太矮,不利於葉片在空間上的合理分佈,不利於形成很高的產量。我曾經看過內蒙一家育種單位,育成了“超矮稈品種”,大約一米六七,(約等於普通人的身高),而正常品種二米二三,(同姚明的身高)。最後這幾個品種也沒有成功:耐密的問題解決了,倒伏的問題解決了,就是不高產。另外一個例子,北京農林科學院的“京科968”,比鄭單958高20釐米,產量也比鄭單958高。

結論:玉米植株矮稈好,但不是越矮越好。


種田博士後


玉米植株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也是很多三農朋友比較關注的問題。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玉米苗株一定要粗壯高大,只有大玉米杆子才能掛上大玉米棒子;也有人說玉米要想長得好秸稈不能太高大,可以採用增加苗數的方法來增加玉米的產量。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從玉米抗倒伏能力來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

農民朋友都希望玉米棒子能夠長得籽粒飽滿而且果穗又粗又長,果穗粗長籽粒飽滿的玉米棒子也必然應對著粗壯的秸稈,從當前玉米秸稈的高度來看,幾乎沒有低於兩米高度的玉米秸稈存在。

雖然很多玉米種子都標明秸稈高度在多少範圍之內,實際種植時玉米秸稈高度基本上都要超出些,果穗質量好玉米秸稈又高,會導致玉米苗株的重心上升。

玉米重心升高雖然不是玉米倒伏的全部原因,但高重心玉米倒伏几率大。但如果遇到同樣級別的自然災害,那些秸稈細弱重心高的玉米最先出現倒伏,即便秸稈細弱但如果玉米秸稈高度低玉米果穗位置偏下,也就是玉米重心偏低,玉米也不容易倒伏。同樣道理即便秸稈高但果穗位置偏下,導致玉米苗株整體重心偏低,也不容易出現倒伏。

玉米苗株越低在同樣水肥條件下就容易秸稈粗壯,如果果穗位置在偏低就會形成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即便遇上風溜子出現倒伏也不一定多嚴重。但玉米苗株高度和品種有很大關係,和田間管理也有一定關係。有些玉米種植戶會給玉米蹲苗,在玉米苗期故意保持一定乾旱,也有種植戶給玉米噴施縮節胺或者矮壯素,都是在調控玉米植株高度。

敲個黑板:個人感覺玉米苗株高度越矮越好,但從實際種植經驗來看,種子市場上沒有高度太低的玉米品種,即便噴施了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玉米最終高度也相差不多。但蹲苗有利於提高玉米苗情,調控玉米植株高度。如果使用藥劑噴施的方式調控玉米苗株高度,必須注意縮節胺等藥劑的用量,防止出現藥劑超標一縮不長的問題發生。總之,玉米苗株越矮越好,抗倒伏。


海棠小醉


農村老人在子女搞對象時,常說的一句話:高矮、胖瘦、醜俊莫其害,只要能過日子就行。所以玉米植株高矮沒關係,只要有產量就行。

現在種植的玉米品種,大多植株高在2.65-2.80米之間。這是玉米最佳高度。也是制種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得出適合玉米生長的理想高度。

一、玉米植株過高,超過3.2-3.3米以上,玉米植株想必照正常玉米植株細,且接棒部位也要相對提高。這使本來支撐正常玉米植株的根部壓力過大,抗倒伏能力下降。就好像拳擊運動員 ,各越高的,底盤越不穩。很容易被打倒。再一個,玉米植株過高,產量也會下降。因為玉米根系所吸收的水分養分,大部分都供給瘋長的玉米植株了,那你想玉米棒能大嗎?

二、玉米植株過矮的話,玉米通風效果想必會差。也影響玉米產量。因為玉米植株過矮,正常水分養分的供應下,玉米植株會比正常的玉米植株粗,葉子長的又長又寬。會嚴重影響玉米通風。由於玉米不通風,光照不足。玉米產量就會下降。

總之,世界萬物都有它一定的生長規律。如果改變這種規律,那出現怎樣的後果,很難想象。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耕耘路上


玉米植株是越矮越好,還是越高越好,這個問題是要辯證的論,植株高矮是有品種加氣候所決定的,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玉米植株高矮是品種決定的,一般的情況下焦質糧就要矮一些,粉質糧就要高一些,但是就這兩種質地品種,不論那種品種在雨水充足的情況下,都會比正常情況下要長得高!

其次,至於說喜歡植株高矮,是根據需要來選擇種植植株高矮的品種,如果有是選擇做飼料,一般情況下都要選擇種粉焦質糧品種,如果選擇玉米深加工就要選擇焦質糧品種!

三,在農村有的人喜歡水分大,高產品種,那麼一般都是選擇大高杆,水分大高產的粉質糧的品種,這樣的品種,收割以後馬上出售,不在手裡存糧等價錢!這樣的農戶就喜歡植株高的!

四,有的農戶手裡不缺錢,玉米收割以後,不著急出售,等著看看價錢,那就必須種植矮杆的焦質糧品種,這種品種籽粒高,水分小,容易保管,但是它的單產是沒有粉質糧高的!

五,植株高的粉質糧品種一般都不抗倒扶,且生長期比較長,攤青!易早種晚收;植株矮點的焦質糧品種,相對比較抗倒扶,生長期較短,適宜晚種早收!

總之,種植玉米植株高矮,是由個人的需要,以及個人的習慣決定的,沒有單純的喜歡高與矮!

以上純屬個人經歷,如有不同觀點請來評論區評論!


風的浪漫gga1


玉米植株高和矮不是衡量玉米好壞的標準。

普通玉米的植株通常要高於甜玉米。那我說一下玉米植株矮的甜玉米種植的優點。


1.可以間作,間種是指同一塊地裡面成行或者是若干行間隔種植兩種以上作物,甜玉米的間作一般是和矮棵的菜類進行,優點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光氣熱資源。

2.套做,套做可以更充分發揮土地的利用效率,形成一塊地兩收或者是三收。晚熟的甜玉米與早熟的豌豆、花椰菜、甘藍、菠菜、馬鈴薯套做,早熟的甜玉米和晚熟甜玉米、菜豆、黃瓜等套做。


3.複種,是甜玉米生產中的主要種植形式之一。早熟甜玉米—白菜(蘿蔔)、早熟甜玉米—下茬甜玉米、早熟甜玉米—晚茬黃瓜、早熟甜玉米—晚茬菜豆;早甜瓜—下茬甜玉米、早西瓜—下茬甜玉米、早茬蔬菜等—下茬甜玉米。複種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4.周邊種,是指在花生地、豆類、薯類及水田、瓜菜等矮棵作物的地邊四周,種植甜玉米,見縫插針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但這種方式必須精心做好人工授粉的工作。



這只是矮生植株的好處,當然高的植株肯定也有它的好處,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利就有弊,合理安排,發揮長處,提高種植玉米的產量。


黃曉紅果果


說實話,不能太高,因為高了,“倒伏率”和“倒折率”就會大幅度提升,由此造成的減產是慘重的,特別是某些〔高杆紅軸品種〕的莖稈折斷問題,更是直接造成絕收。

同等條件下,矮稈品種的〔抗倒伏〕和〔抗倒折〕能力,是優越的。比如,你經常聽說〔高杆紅軸玉米品種〕的倒伏或倒折,應該很少聽到〔矮稈國產白軸玉米品種〕倒伏或倒折的問題吧。

這是一個〔大概率〕和〔小概率〕的問題。

中國農大著名育種家宋印明教授說——關於莖稈矮生物產量低,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說明矮稈品種由於生物產量的較低而使得產量水平不及高稈品種。

另外,品種的產量高低和“天氣”和“種植者的素質”有關,因為,真正好品種關鍵的關鍵在於綜合抗性。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玉米,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它是我國第二糧食作物,它含有維生素E、玉米黃質、以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脾胃虛弱等有一定功效。那麼種植玉米高杆好呢,還是矮杆好呢?

我們種植戶往往注重的是糧食產量高低,因此玉米種植也要看其產量如何。

玉米要想得到高產、品質好,首先我們要選擇有高產潛力、抗病性能強、抗倒伏、發芽率高的種子。並且為了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要使用玉米專用拌種劑拌種處理。

種植密度要合理,建議25公分株距,行距70公分左右。密度過大,透氣性差,植株光合作用受到影響。使玉米不能正常生長。過於稀疏,又浪費土地資源,也同樣相對來說減少了產量。

玉米地塊儘量多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做基肥,由於有機肥養分較全面且肥效持久,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產量,而且可以提高玉米品質。

在玉米開花、抽穗是玉米肥、水需求最多的時期,因此要做好玉米追肥工作,每畝可以追施50公斤左右的複合肥料,同時做好防旱,防澇。

在玉米田間管理中,防止玉米倒伏是最關鍵的一步。玉米整個生長期基本都處於高溫多雨時段,如果遇到大風,很容易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尤其是高杆玉米更容易傾倒,因此我們往往都選擇矮杆玉米來種植,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對於高杆玉米,我們可以噴施矮壯素等調節劑來控制其秸稈高度。矮壯素等調節劑不但可以防止秸稈過高,而且有利於玉米後期籽粒的飽滿,提高玉米產量。

對於你所提到的高杆好,還是矮杆好?依我看,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無論高杆還是矮杆,只要管理得當,都可以選擇!

以上是本人之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共同討論!謝謝大家!





農村宋大哥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1978

這個問題要看是在那個地方要看是平源還是丘陵了,還有也是根據各種種子是不同的高度的,如果我們四川宜賓筠連這個地方屬於坡型土地那就要種植玉米杆矮一點的因為矮一點的可以不怕大風,杆太高的我們這裡如果吹大風那高的玉米杆就會吹倒,所以大家種植玉米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地方是不同的種子,感謝大家與我分享如果喜歡的朋友多多點贊謝謝大家!






農村養殖1978


我們大家很多人應該都種植過玉米,但是玉米杆有長的高大的也有長得矮小的,那麼玉米植株是越高越好,還是越矮越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有這樣這樣的看法,因為我本人也是經常的種植玉米,對這個問題多少有點經驗!

首先玉米植株過大並不一定是好事,過矮了也不好!

玉米植株如果要是大了的話。也不是特別的好這樣以來反而會影響到玉米的生長髮育,因為正常的來講玉米杆是不要太高的,太高的話抗倒伏的能力就會特別的差,我們大家可以這樣想到“個子長的比較高”玉米其實在經歷大風大雨天氣的時候,抵抗能力是比較差的,很容易被大風颳倒,所以玉米杆太高的話也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如果玉米杆太矮的話也不怎樣,因為玉米杆太矮的話,它結的穗自然而然的就會少那麼一點點,並且在以後遇到收穫的時候,還特別的難收給農民老百姓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玉米有很多種品種,其中有一種品種就是矮玉米!

玉米的品種其實有很多,但是有一種玉米的品種就是特別的矮,這種玉米結出來的果實也不是黃色的,而且粉色的或者是多彩的,這種玉米一般來講不會進行大田種植,也就是小規模的進行種植,而種植這種玉米的選擇地,一般都是選擇在避風或者是自家的農家小院裡面,根本不用過多的去考慮大風的影響,這種小玉米現在十分的有市場,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食用它,是個可以種植的田種!

在平時的玉米管理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玉米的生長速度,不要盲目的進行施肥!

其實很多玉米之所以長的太高太大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管理當中,對其施肥過多,導致玉米生長速度過快,最終是光長玉米杆了,不長玉米了,所以我們大家在平時的日常管理當中一定要注意玉米的生長速度,不要因為過度的施肥導致玉米的生長速度太快了,這樣不僅僅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肥料,還耽誤了玉米的最佳生長髮育時間。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種植玉米當中,一點點微薄的經驗,如果大家贊同的話就多多給我點贊,如果大家不贊同的話就分享一下你的經驗謝謝大家!


農夫老四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矮化——作物的產量革命,帶你瞭解矮化育種歷程!

大家可能沒用見到過野生種的玉米、小麥,它們的株型都十分的高達,像野生玉米的株高同如今的高粱差不多,甚至還要更高一些,這種進化應該說是自然選擇的一個結果,在眾多野生草本植物以及樹木叢生的地帶,這些野生的農作物要生存下去的話,那些株高偏矮的資源由於無法汲取更多的陽光,也自然就被自然選擇淘汰掉了,剩下了那些株高能夠生存下來的野生種。因此在如今的自然界中這些矮化種植資源也是相當的稀缺。

在20世紀初育種學家已經開始根據孟德爾的遺傳規律加以對農作物進行育種選擇,但是對於高產作物的理想株形卻並沒有一個統一性的認識。育種的幾個理念:1、株高更高——分櫱更多(更少)——穗子更大——產量更高;2、株高更矮——分櫱更多——穗子更大更多——產量高,對於前者的思路我們可以說是將小麥選擇像樹木一般的進化方向,不僅牢靠堅固而且理想中能夠更加高產;而後者來說矮化是不是能夠更加的高產呢?這是一個疑問,而且現實中也並沒有很好的參考案例。

20世紀70年代在科學界以諾曼布勞格為首的科學家(育種學家、病理學家)發動了一場綠色革命,目標培育出抗病性好,肥料利用效率低、高產的小麥品種。在當時小麥株高普遍能夠達到2米的樣子,而這種小麥的缺點也相當明顯,對於小麥白粉病抗性很低,同時在遭遇大風之際,抗倒伏能力非常的差,而諾曼布勞格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小麥抗病、抗倒伏能力。他在日本得到一個矮化品種並進行了雜交,實現了小麥半矮化,並育成了品種。並將該品種以及矮化育種理念推向了全世界,其小麥品種在巴基斯坦、印度援助貢獻該品種後,迅速就取代了本土原有的小麥品種。

對於諾曼此人,我們稱其為科學家是因為其人在科學領域確確實實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樣的貢獻,比之於如今我國的袁隆平也絲毫不會遜色,然而諾曼其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更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家,但是又確實沒有什麼政治經歷的政治家,拼接他的執著,他順服了中東阿拉伯地區、非洲、亞洲等多個國家政要接受其小麥品種,比如說原本印度擔心諾曼的小麥的推廣會衝擊其他農作物,而且衝擊原本本地品種,但是依舊成功獲得了推廣,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具體案例大家有興趣可以具體查閱資料。諾曼在科學與政治政策之間的變革結合,使得全球小麥

產量上升了一個新臺階,使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洲及亞洲十幾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一半以上這算是歷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綠色革命。並由此諾曼成為了歷史上首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育種學家。當然在近兩年我國的袁隆平院士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呼聲也非常的高,有望成為第二位。

在上面的過程中我們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個用詞:半矮化,雖說如今人們稱之為矮化育種,但是實際卻是屬於半矮化,也就是並非純粹的矮化,實現了株高的降低,而且秸稈、穗子並不會受到影響。而我國水稻矮化育種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廣大的陳耀祥研究院最早開始進行水稻矮化育種,可以說我國水稻能夠取得如此進步離不開其努力。

而對於玉米而言,在擺脫野生種進行人工選擇之後,人們對於玉米育種的選擇就在不斷的努力,什麼株高才比較適合玉米高產?在早期育種學家對於玉米的高產重點放在了提高種植密度,不過隨著密度的增加,育種產量卻並沒能隨著肥料投入的增加而改善,也就是說耐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隨後轉而投向了株型,山東李登海研究員提出葉片夾角小的理念,提高田間玉米光合利用率。而在株高方面已經基本定型,從株高看基本上穩定在了1.7-2.5米的區間。而且這樣株高的玉米品種,不僅耐密性比較好,而且增產潛力非常的大。目前我國推廣面積較大的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都屬於這種類型。

對於農作物的合理株形也在育種科研工作者中不斷的探索,也許玉米繼續矮化可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但是就目前人們對其的認知看,還無法在更為矮化的地區取得更加高產的突破,而且也或許可以更高的地步選擇,能夠植株韌度堅挺,抗倒伏產量高。不過基於目前的認識以及現實情況,1.7-2.5米是當前玉米品種高產的合理株高區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