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孩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付加苗子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做父母有“有效期”,最不该偷懒那十年》一文中写了一个孩子。

  1. 龙应台初见这个女孩时,孩子8岁,跟她孩子一样大。而这个8岁的小女孩在从未受过任何绘画训练的情况下,就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樱花,三两下就轻松地描绘出来。
  2. 龙应台惊讶于孩子的天赋,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孩子拜师学艺。然而她的父母永远都是找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搪塞过去,但一边搪塞又一边炫耀着孩子的天赋。


  3. 等龙应台再次见到小女孩,女孩已经18岁了。初次见面,龙应台对女孩是这样描述的:
  4. 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5. 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龙应台顿生感慨:父母和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女孩的父母现在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

现在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内也没有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父母完全依靠,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等孩子一到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到了。“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真的,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1. 堂弟媳妇儿嫁到我们这已是三婚,但几次的婚姻并没有让她从中学到什么而做出改变。依然我行我素,大不了不过了的心态。
  2. 咎其原因,是小时候家庭的影响造成了她现在一副“我是谁?谁能把我怎么样?”的心理状态。



  3. 因为上面有个姐姐,对重男轻女的父母来说,她的出生是遭全家人嫌弃的。父母想再生个儿子,为躲避计划生育,只好把只有几个月不受待见的她送到姥姥家,让姥姥来喂养她。
  4. 从此,父母像没生过她一样。只有偶尔去姥姥家才跟她见一面,说上几句她听来可有可无漠不关心的话。因为老人的娇惯和父母的不作为,等12岁她回到父母身边,已成为一个叛逆十足无法管教的孩子。


  5. 不用说学也上不好,15岁就辍学打工离开这个让她厌恶的家。18岁没经家里人同意的情况下,已在外面跟人结婚生子。可想而知,这样叛逆不服软的性格走进婚姻生活,会遇到什么状况。甜蜜期一过,琐碎的生活里矛盾重重。切,老娘何时受过这等气。结婚不给家人说,离婚更不用通知他们,抱着孩子就回来了。
  6. 家里人让她把孩子送去,因为不带孩子还可以找个好人家。“为什么要送去?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的孩子要从小跟着妈妈!”她一句话怼得没人敢吭声。


  7. 父母气得干瞪眼,气归气还是得操心。赶紧张罗给她找个婆家,眼不见心不烦。糊里糊涂找了一个,没过几个月又离婚了。
  8. 到我堂弟,已经是三婚了。这样的脾气这样的性格,跟谁都合不来,看谁都不顺眼。一幅“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样子。

真的,父母要像龙应台发的感叹一样: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千万不要在孩子需要你教育引导的时候不作为。否则,真的将来就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峰华晨诺。希望我的解答对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一点启发。欢迎评论十关注!

峰华晨诺


关于这方面我不是专家学者,我的回答也不是某些观点和相关经验。我只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我身边有一个小男生,93年出生,一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父母又各自成家,然后又各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小男生就在伯伯家生活,偶尔去姥姥家住几天,伯伯家有两个哥哥,好吃好穿的自然轮不到他。

十五岁时他就辍学了,来到城里打工,最开始在饭店做服务员,后来去做地产经理。期间边工作边自考了大学本科文凭,学广告设计。19岁时候就在一家公司负责市场营销,月薪2万多。

20岁的时候,买了第一套房,开办了广告设计公司。今年23岁,买了两套房。

我并不是要表述他赚钱能力,而是通过这些现状,想表达他虽然小时候没和父母在一起,但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他本人心态积极,性格阳光,把幼时的磨难当做宝贵经历,现在遇到困难都可以扛得动。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这样幸运成长,做为局外人,唯有祝福那些幼年忍受过艰辛的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玄合堂风水


我是那个小时候没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孩。



中学以前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中学以后寄宿。一路寄宿生活从初中高中到大学。

大学毕业后结婚怀孕,直到进产房,我远在洛阳的父母才回来扬州。

某小孩出生后,因为需要人照料,我妈留了下来,那一年我26岁,开始正式和自己的妈妈朝夕相处,但因为彼此不了解,沟通不到位,三观不合,没少拌嘴。

虽然血浓于水,但我们之间总像隔着什么,并不亲密。

因为总是和父母意见不合,不被理解,失望过很多次了,现在遇到什么难事不会想到和他们商量。

我妈带有大多数妈妈都会有的挑剔眼光,常常让我觉得不舒服,而我因为当女儿的经验不足,也总是横冲直撞。

等到某小孩上幼儿园,我们就单独生活了。住在对面小区,一碗汤的距离,父母总归是爱孩子的,三餐上会给予照顾,也会时常感到幸福,但其实是没有太多依赖的。

题主问,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自认独立坚强的我扪心自问,心里像是空出了一块怎么也填不满,很遗憾,错过的陪伴再也补不回来了,难过的是,我的父母并不觉得缺席是伤害,因为那个年代的留守儿童很多,包括现在也有。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精神营养是什么,但我知道我需要。

所以,我再忙再累,也一定要陪在某小孩身边,要跟上他成长的步伐,要努力懂他,给他饱满的回忆和爱,只因为不想要同样的空洞和遗憾,在他的身上延续。


天天陪伴


我来说的话,叛逆不喜欢上学,出身社会比较早,没学历,没经历,从一个脾气暴躁如雷,到现在的有忍耐有限度的……中间经历了很多,才让我体会到爸妈的辛苦,也知道了他们的迫不得已。现在的我就好好上班,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休息的时候就去看看风景……



深圳新房雷经理


首先声明我不是情感,育儿,职业规划类专家,所得经验完全来自周围所见所闻,回答仅供消遣。

我出生农村,70年代尾巴出生,过不惑之年。在80年代初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前往沿海打工,比我小几岁的人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人比比皆是,这些隔代养育长大的人可能是以下几个结局:

1.因为较少得到应有的细致入微的照顾,从小自理能力非常强,长大后即使没成大才,但也是打理生活的一把好手,这种情况占50%以上,少数人5%成为栋梁之才。

2.缺乏父爱母爱,爷爷奶奶的约束管教对他们作用甚微,本身很聪明的人却学业耽误,性格自由自在,自制力较低,过早踏入社会,生存本领较少,多在一线艰苦岗位从业。

3.因为长期留守,父母回家团聚少,缺乏心理慰藉,感觉被父母抛弃,漫长的思念得不到弥补,心里渐生怨恨,长大后家庭观念淡薄。

纯属个人所见所闻,正确与否欢迎交流,请勿污言秽语相向![啤酒][啤酒]



Louis9137895305


是否成材与这个无关,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就更出色吗,不见得。只能从性格方面说一下。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大部分性格会更独立,但是也更加孤僻、寡言。因为时间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没有人可以撒娇、依靠,他们更早明白只有靠自己。

看到喜欢的东西只有羡慕却保持沉默,因为不觉得自己可以得到。被人欺负时也默不作声,因为并没有人可以诉说。

习惯一个人之后,就不大会与人交流,会过多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希望父母多关心一下孩子,也许你出门赚钱是为了孩子,但也许在孩子心里你已经把他丢了。


微臣略知一二


在父母身边长大只能说给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甚至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对他完整的人格及良好的的性格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能与他的未来完全联系起来,或者说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块璞玉,即使没有被人工雕琢任然价值不菲,一块顽石,即使经过大师精心雕琢,价值又有几何?!


浮山剑客


应该来说会有两个方面:一是非常的坚强,自信、不依靠人,因为从小没有父母的照看和关心!二是十分的自卑和无助,因为从小也是没有父母的照看和照顾!


新郑果可网络科技


大部分人更加独立,更懂得生活的不易,珍惜亲情友情,能够成功!少部分人则变得跟社会脱轨,孤僻,不懂得感恩!


用户9116071981090


和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有很大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