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些農村裡的農民不願意種田,反而願意選擇出去打工,這是為什麼?

自由的晚風256


種五十畝風調雨順除去種子肥料農藥開支,剩餘4萬不到,還得給別人一些租金,在家種田人情多,一年下來不負債就不錯了,這還是風調雨順,如果有天災呢?而且沒有養老退休。


肯德基9396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喜歡到城市打工,也不願意在農村種地。

就以我的家鄉河北冀中平原為例來說明。

一、我熟悉的一個村子,人口約2000人,出外打工、經商的人員佔到一半多,目前村中只剩下約600餘人。留下的人員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還有約120餘人是30至59歲的男女青壯中年。70餘歲的老人最多隻種一、二畝地,保障一家口糧不用買。六十歲左右人員最多隻種自家承包的土地,保障口糧不用買,稍有結餘。剩餘的120餘名青壯中年人,則除種植自家土地外,還分別租賃外出人員的土地及其他人員土地(要付給田主每畝約百元的租賃費),大約每家種植30畝,最多的有60畝左右土地,可稱作為種糧專業戶。村中沒有荒廢土地現象。

二、村中人均耕地約2畝。按一家夫妻二人,帶兩個孩子,四口人計算,可承包8畝耕地。假如種一季麥子,每畝中、高等收成約800斤,8畝收穫麥子6400斤。人均口糧按每人每天1斤計算,家庭口糧為2880斤。剩餘麥子3520斤,若賣掉,每斤約1.2元,可得收入款4220元。再種第二季穀子,每畝可收穫約600斤,8畝地收穫4800斤,扣除一家口糧約400斤,還剩餘穀子4400斤。若賣掉,每斤約2元,可得收入款8800元。

全年兩季收入共計13020元。

三、扣除成本費用,包括機械耕地費、機械播種費、機械收割費、購買種子費、農藥費(目前購買種子和農藥價格高昂)、購買化肥費用、澆地水電費,農具費等,據農民講,全部費用加起來至少佔據收入的一半。

也就是說,農民兩季收穫,扣除全家口糧以外,一家4口人兩個勞動力的收入只有6510元(13020除以2)。家庭中還要扣除衣、住、行、傢俱、電器、水電費、油、鹽、醬、菜、副食品等,以及兩個子女的教育撫養費用(小學、初高中、大學)、贍養父母、人情往來費用等,顯然區區6510元的全年收入是不夠的。換句話說,農民正常情況下種地,解決不了家庭中的溫飽問題。

至於上述的種糧專業戶,因種植的土地較多,才能夠維持溫飽問題以至於接近小康水平。

四、如果一個家庭中,兩個壯勞力到外面打工,或者妻子在家帶著孩子,再種一點地,丈夫在外打工。丈夫的工資按每月約4000元計算,扣除租房費和生活費之外,每年能剩餘20000元左右。這樣,每年有20000元再補貼家用,生活就顯得寬裕了。

綜上所述,農村青年們在通過不斷地考慮、計算之後,還是認為外出打工或者經商比種地合算多了。所以,紛紛走出家門務工經商,而把土地交給其他願意種田的專業戶。


南宮外史


看你們回答的也是醉了

我本人農村出生,來總結下我自己家情況。

不種地是在高中開始的,很多年了。

第一,當初分田地的時候,我家只有我爸分到了3畝地,後來我爸結婚到我讀高中,中途沒有加過一次田的數量,而我家有四口人(我爸,我媽,我姐,我)。壩梯塌了,出維修費要算我們家口個人的錢。分魚的時候算我爸一個人的。村裡修路,又是按我家四個人算的,那是00年吧,分攤了380多塊錢。

第二,讀高中開始,鎮上規劃,大量建房子。被分掉了2畝多地,還沒有賠償。就剩下幾分地了。乾脆也不種了,就種點自己吃的菜。而且高中開始,很少會鎮上住了。

第三 考上大學了,記得07年開始,鎮上的初中搬去縣城了,而且還是全縣城所有初中遷到縣城。縣城開始劃分等級區域,教育資源分配。

08年開始很多人去縣城買房子。09年鎮上走了一大批的人,都去縣城住了。那年暑假,記憶猶新啊,沒地方去沒地方玩。街上全是老頭和幾歲的小孩子和小部分年輕人。

第四,大學畢業出來工作10年,這時候回老家結婚辦酒。那個街上啊,都沒什麼人氣,以前趕集當鬧人擠人,現在趕緊當鬧那個幾十米看見幾個子人。我們酒宴都不在宗祠辦了,直接到縣城婚慶酒店辦了。

第五,結婚後又到外地買了房子。鎮上人基本為了掙錢做生意遠離故土的一大堆,打工的也算在這裡面。教育資源全部在縣城。現在小學都全在縣城了。就剩下幼兒園。一所幼兒園只有8個人,還是鎮上的。因為我家就在幼兒園隔壁,不超過10米。

第六,今年開始遷移戶口了。以後回老家,除非什麼大事情,基本不用回去了。老家現在只是頭腦裡的記憶。未來估計鎮的要取消了吧,沒人了。去年過年回老家,聽說鎮下面很多鄉啊村啊的,幾大隊幾大隊的全部取消了。村委會也取消了。

第七。小時候滿山跑,現在荒山野嶺的,沒人去。

最後。不種地不能說只是為了打工什麼的。很多原因,和政策息息相關。


設計滬庚


農民不種地,紛紛外出打工,其實有很多原因的,就讓農村一味為大家解說一番吧。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我,因為家裡生活條件貧窮,所以老爸長年都在外打工,有時候過年都不回家,家裡有弟弟妹妹和我四人加上爺爺奶奶吃喝穿都需要老爸一個人去承擔。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如果只靠種地是沒法生活的,在逼迫之下農村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

其實現實中,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家庭是很普遍的。因為生活在農村就只有一畝三分地去種點麥子和農作物,但秋收後帶來的經濟效益只是微不足道,並且農村種地還是得看天吃飯。就農村老人說的一句話“遇到年成”那麼農村的莊稼就是顆粒無收,這樣的話家庭的一切開銷都要噶然而至,所以說這樣的生活基礎條件,不得不迫使農民朋友外出打工掙錢來養活家庭。

通過以上簡單的闡述,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說明為啥農民不種地,紛紛外出打工了。1,種地產出比收益小,2,看天吃飯,3,生活壓力大,4,農產品銷售困難等一些致命的因素迫使農民不種地,外出打工。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留言在下方的評論區,如果喜歡農村一味的回答,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關注下農村一味。


農村一味


種田已經讓這些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奔頭,更看不到過個好日子和過上美好生活。

他們所以選擇打工!種十畝地一年下來最好的收入一萬元銭,不好的情況下也就幾千元錢,一個四口人的家庭收入幾千元錢生活是個啥概念,如果去打工就幹苦累活一個月也有個幾千元的工資吧!比一比,種田與打工那方面更實惠呢?

所以,四十左右的農民以我個人觀點還是出去打工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選擇種地那就耽誤了你最好的時光。六十歲左右的人種地最合適,儘自已的能力種個啥程度算個啥程度,種好種壞反正也沒人管你,自由。

根據農村現實情況,農民選擇打工是正確的,拋開農村向城市發展也是正確的,因為有些事情盡折騰的是農民和農村,比如,我們這裡栽果樹,整整把農民折騰了六年時間,滿地到處是果樹和核桃樹,棗樹,到現在挖的挖,鏟的鏟,樹不見了,又種上了莊稼,這些東西農民就無法接受,可是農民又有啥辦法呢?

說實話,在農村發展農民是一種啥心情,與其在農村受這樣那樣折騰還不如出去打工而痛快呢!


用戶董永華


無奈的選擇。

教師執鞭在學堂,軍人威武守邊疆,

院士科研臺前思,農民田間地頭忙。

工人車間忙生產,商家公平買賣昌。

如今世事全變樣,農民背井又離鄉,

一生辛勞難養老,誰解農家心內傷?





董滿憲


這個我想說說自己的觀點,因為我就是個如假包換的農民,我家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而我們現在也選擇在城裡做工,雖然辛苦點但都是值得的,為什麼會外出做工,有幾點原因,第一農民在農村種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根本就沒多的餘錢,第二,外出做工如果有一技之長,只要人勤勞肯幹收入還是可以的,特別現在的工價是算高的了,第三為了小孩讀書能有個好的讀書環境,好的高質量的教育,農村與城市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農村父母外出做工是他們明智的選擇。


二孩他媽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2003年初中畢業後,在家種地,家裡只有一畝多土地,建了一個簡易大棚,種了一些蘑菇,空餘時間,再種一些應季蔬菜,雖然辛苦,一年下來也有個一萬多的收入,後來,村裡的小夥伴,一個個出去打工了,現在在工廠一個月賺個5000~8000元,很常見,夫妻兩個節省一下,一個月也能賺一萬多,很多夫妻在外打工,兩三年買一輛小汽車,雖然不太貴,但總能遮風擋雨了,一些在村裡留下來種地的人,一年辛辛苦苦,也不見得能剩口袋裡面3萬元,而且,在家種地,很多時候,人情世故,還要去專門去應酬,只要天上不下大雨,想休息一天都難,在外打工,睜開眼睛就是幹一樣事情,每週還能休息一天,回老家的時候,個個把自己包裝的和大款一樣,在家種地的,一年四季也不見得捨得給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一件棉襖,甚至穿幾年,偶爾買一件新棉襖,也就花個100多元,因為,土裡面種出來的東西,不值錢,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拖家帶口的去打工。


農村出來的銷售菜鳥


我是個70後的農民,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現在農資飛速上漲,農產品的價格卻原地踏步,有的還下滑,舉例說,玉米與小麥,2000年玉米還一塊二左右,現在已下滑到八毛錢左右,種一畝地的玉米還掙不上幾十塊錢,要是遇上天災,顆粒無收,今年我的桃園遇上了一場暴風,把我的硃砂桃全部刮掉了,說說心裡話,在家種三年地也不如出去打一年工






崔家櫻桃採摘園


是因為糧食價格太低。農民是看天吃飯,包括自然災害。還不一定有收成。還有就是化肥的價格太高。成本太高,一畝地收1000斤糧食,再加上所有的成本大概在800塊。包括施肥,割麥子,打藥,收麥子。原來收麥子可以一次性搞定,現在收麥子先把麥子收了,再把草打碎,然後再砍地。多出兩道工序。一道工序幾十塊錢一畝。雖然說現在是機械化,不錯是機械化。隨著機械化的進步。那老百姓的收入就退步。因為動不動就需要花錢。所以老百姓。寧願不種地到外面去打工。在外面打工多少一個月還有個幾千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