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防控小麥赤黴病?

農村一山貨


近兩年,我國小麥赤黴病每年都有局部嚴重發生的區域。特別是小麥揚花期雨水充沛的淮河沿岸小麥種植區域,發病特別嚴重,給我國小麥生產也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今天我們就談一下小麥赤黴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措施。

一、發病症狀

其實,赤黴病在小麥整個生育期都可以發生,苗期發生會形成苗枯,生長成株期可形成莖基腐和枯穗,被害小穗發病初期可見水漬狀病斑,隨著病害的擴展,病斑失綠變為褐色小麥穎殼的合縫處生出一層粉紅色黴層,籽粒發病後會皺縮,表面不光澤,呈乾癟狀,籽粒變為紫紅色或者白色,發病重時籽粒表面也有粉紅色黴層。

二、多發原因

(一)品種抗病性差

我國小麥抗赤黴病品種很少,基本沒有產生真正高抗的品種。特別是小麥主產區黃淮麥區,高產穩產的品種都易感赤黴病。品種感病後擴展較快,發病後常造成多個小穗或全穗乾枯死亡。

(二)降雨量大或排水不良

陰雨天內小麥花期灌水過多,造成田間潮溫,赤黴病感病後往往在幾天內便可迅速擴展至整個麥穗。

上圖:楊花期遇連陰雨易發生赤黴病。圖片來自網絡

(三)偏施氮肥

我國農民種植小麥往往只注重施用氮肥,不施或少施磷肥、鉀肥或基肥,造成麥株出現生長過旺麥株群體大、通風透光性差,小麥貪青晚熟,加重赤黴病發生。氮肥追肥不能太晚,應在初春澆返青水時施入,有提苗的作用,氮肥施入過晚,會造成田間麥株長勢過旺生理生長過旺,而不利於生殖生長

(四)未清潔田園

小麥成熟收穫後,患病地塊麥糠往往隨機收遺留田間,為大量病殘體和菌源越冬提供條件,第二年發病較重。

(五)開花至乳熟期遇高溫天氣

開花至乳熟期遇到高溫天氣,小麥赤黴病會迅速擴展,不積極防治往往會在幾天內流行成災。所開花至乳熟期是小麥赤霜病防治的關鍵時期。

上圖:小麥楊花期,此時遇連陰雨易發生赤黴病。圖片來自網絡

(六)種子帶菌或土壤菌源量大

部分小麥品種種子含有從育種基地攜帶的赤黴病菌源,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發病侵染植株,多雨季節易造成流行。

(七)播前不拌種

有部分農戶沒有拌種習慣,隨買隨播,帶菌的種子在氣候和溫度、溼度適宜的情況下發病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

(八)地勢低窪地塊易發病

通過研究發現,小麥赤黴病往往在連續陰雨天,地勢低窪的田塊發病重,且往往短期內即可流行成災。連續陰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

(九)發病與揚花期吻合,易流行成災

小麥赤黴病為花期侵染,抽穗揚花期降雨量大、相對溼度高是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十)揚花期陰雨天多,日照不充足

小麥揚花期陰雨天多,日照不充足,也是造成赤黴病發病的因素之一,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連續3天以上陰雨天氣,連續降雨3d雨量在12mm以上,非常有利於赤黴菌子囊孢子的釋放和侵染。

三、防治措施


(一)推廣抗病品種

選用對赤黴病品種有一定抗性的品種,如揚麥系列、華麥6號等品種。

(二)加強種子檢疫

基地種子上菌源數量較多,通過引種或者調種到新的田塊,會將病原菌帶到新田塊繼續侵染。要從無病的種子基地引種和調種。

(三)適時冬灌

冬灌可以確保小麥不受凍害,安全越冬,又可促進根系發育,減少病原菌基數,也可以預防初春乾旱,也為春季反苗提供有利條件。

上圖:小麥苗期冬灌,可促進根系發育,減少赤黴病病原基數。圖片來自網絡

(四)播前拌種

可用拜耳公司的高巧+衛夫進行拌種,也可用50%多菌靈,每100kg種子拌藥100-200g進行溼拌,減少種子帶菌率,播種量不宜過大,適宜稀播,增加通風透光性。

上圖:小麥播種前拌種,可減少種子帶菌率。圖片來自網絡

(五)揚花期忌大水灌溉

在小麥揚花期,有條件的地區儘量使用噴灌和滴,忌大水漫灌並儘量減少灌溉次數,降低土壤含水量。

(六)地窪地塊雨後及時排水在地勢低窪地塊,播種前設置排水溝,雨後及時排水,可有效減少小麥赤黴病的發生。

(七)清潔田園、減少病源體小麥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麥糠、麥茬,減少病原菌越冬場所抑制小麥赤黴病發生。

(八)小麥成熟後及時收穫

小麥蠟熟末期是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要選擇晴朗的天氣及時搶收,快速脫粒晾曬,防止黴變。

上圖:小麥臘熟期適時收穫,防止黴變。圖片來自網絡

(九)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是小麥赤黴病防治的關鍵措施。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可用多菌靈,每100kg麥種用藥200g進行溼拌,可有效防治萌芽期和苗期病害。最佳時期為小麥齊穗到5%-10%揚花時開始噴藥,一般採用見花打花的原則,2次施藥要間隔7d,可用戊唑醇、氰烯菌酯等藥劑及其復配製劑施,也可選用拜耳公司的富力庫具有保護治療的作用,持效期長耐雨沖刷,發病輕的地塊可噴1遍藥,雨後及時二次施藥補教。對於出現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抗藥性的地區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機理藥劑進行噴施。防治小麥穗腐最佳防治時間為小麥齊穗期至盛花期,施藥越早越好。可用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交替施用。

上圖:小麥防治赤黴病口訣:見花打藥。圖片來自網絡


三農參謀


小麥赤黴病是對於小麥這個品種來說是最嚴重的一個病害。每年我都要在這個赤黴病發病的這個時期進行重點提前預防。


今天老劉講農技就重點說下,就從這個病害的發生時間以及如何防治這個病害一些關鍵的步驟給這個題主說一下。


一般每年的3月中旬,尤其是中下旬以後這個病害會容易產生,它發生的幾乎是沿著這個長江中下游以及一些重點的這個產糧區,比如說山東江蘇這些地方很容易發生一個很容易發生這種病害。小麥一旦得上這種病了他就會減產,這個非減產非常明顯,嗯,並且呢,食用起來對人體還是會有影響的,尤其是在小麥的楊花旗,這種病害的傳播是非常快的,它會快速的爆發,也就是在4-5月份就這個時間是最容易爆發的。對於小麥的這個品質產量都有非常明顯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做好前期的一個防控,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生病最嚴重的危害部位就是小麥的這個事兒,他是四兒子發福發爛嗯,這個明顯的這個病害。在傳播呢,一般是嗯,通過這種路邊的雜草啊,隨風傳播比較快。另外田間這種患病的這些小麥植株要及時的處理掉。意思就是在小麥楊花7歲的這個初七要進行提前用藥防治效果會好一些。

那就是在小麥開花授粉的這個時期,朋友啊,它可以有效的阻隔這種這種赤黴病病害的這個孢子傳播侵染對於小麥花歲的一個傳播赤黴病害相對應的就會得到一定的防治。

農藥防治就可以啊,一般到當地的農資店,你去問一下小麥赤黴病的防治病害的這個藥品有哪些他們都會賣給你。嗯,每個地方嗯,都不一樣,所以我這裡就不推薦具體的配方品種,它因為它根據不同的地區,還有不同的溫度時間來配置的。那就是在抽穗的時候,這個溫度較高的時候,嗯,就是小麥開始揚花的時候,這個時候開始噴藥效果最好。



養蜂能手


小麥赤黴病又稱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能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和稈腐,從幼苗到成株都能受害,最嚴重的是穗腐。那麼赤黴病發作時有什麼症狀呢?該如何防治呢?

一、發病症狀

1、苗枯

是由種子、土壤或者病殘體中的病菌侵染所致,首先是芽變為褐色,隨後根冠腐爛,輕則造成幼苗枯黃溼潤,重則死亡,枯死苗在溼度較大時還會產生粉紅色的黴狀物。

2、穗腐

在小麥楊花時,在穗上產生水浸狀的褐色辦,逐漸擴散至整個穗部,導致小穗枯黃,溼度較大時病斑出產生粉紅色的膠狀黴層。後期會出現面積的藍黑色小顆粒,用手觸摸有突起感,不能抹去,還會擴展至穗軸,使得病害以上穗形成枯白穗。

3、莖基腐

自幼苗出土只成熟皆可發病,莖基部受害後會變褐腐爛,直至全株枯死。

4、杆腐

一般發生在穗下1-2節,初期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或逐漸擴展為淡褐色或紅褐色的不規則形斑,病情嚴重時,會造成病部以上部位枯黃,有時不能及時抽穗或者抽出枯黃穗,在潮溼時病部出現粉紅色的黴層。

二、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

目前雖然沒有免疫品種,但是有一些耐病品種,種植戶可以因地制宜的選擇當地適合的品種。

2、農業防治

要合理排灌,溼地要開溝排水,收穫後要及時清田,減少菌源,適時播種,避免揚花期遇雨,合理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藥劑防治

在播種前用藥劑拌種,在揚花期噴灑多菌靈或甲黴靈預防,每5-7噴灑一次,也可以在後期噴灑毒死蜱、抗蚜威、抗蚜威以及磷酸二氫鉀溶液,防治效果較好。

以上是小麥赤黴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幫助到你


壽鄉小楊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小麥赤黴病防治的文章,有很多讀者或者麥農通過評論或私信問我,為什麼推薦的藥劑沒有畝使用劑量,他們恰恰就是關注這些。這幾年小麥赤黴病的流行,通過農業技術人員的宣傳,麥農都知道小麥赤黴病見花打藥,但是在使用劑量上把握不準,本文推薦幾種常見防治小麥赤黴病藥劑使用劑量,供大家參考。

1、25%氰烯菌酯懸浮劑,畝用製劑量100-200毫升/畝;

2、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畝用製劑量40-60毫升/畝;

3、20%氰烯·己唑醇懸浮劑,畝用製劑量110-140毫升/畝;

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畝用製劑量40-45毫升/畝;

5、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畝用製劑量30-50毫升/畝;

6、28%丙硫菌唑·多菌靈懸浮劑,畝用製劑量117-133毫升/畝;

7、40%戊唑·咪鮮胺懸浮劑,畝用製劑量25-35毫升/畝;

8、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畝用製劑量12-15毫升/畝;

9、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畝用製劑量15-20克/畝;

10、4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畝用製劑量60-70毫升/畝;

11、15%丙唑·戊唑醇懸浮劑,畝用製劑量40-60克/畝。


以上藥劑在具體用量時,可按推薦最高劑量來使用。如25%氰烯菌酯懸浮劑推薦用量是100–200毫升/畝,在防治時建議每畝地用200毫升。在噴霧器選擇上最好選擇電動噴霧器,而且是單個噴頭的,每畝用水量30公斤。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小麥赤黴病在春季小麥抽穗揚花期發生,發病後具有不可逆性,減產量輕則10-30%,重則50%以上,更甚者導致小麥絕收!

小麥赤黴病,在易染病病品種、播種遲的地塊、群體密度大的地塊、偏施氮肥地塊、土壤黏重積水地塊上以及沿海、沿江、近水的麥地區發病率比較高,揚花抽穗期持續陰雨天氣發病比較重。當麥田溫度高於20度、溼度超過80%以上時,即可導致小麥赤黴病的爆發流行。

小麥赤黴病主要危害苗株和穗部,導致小麥發生苗腐、莖腐、稈腐、穗腐,在高溼的環境下,受害部位會產生橘紅色或粉紅色的黴層,受害較重的麥穗病害部以上會出現白穗、枯穗現象。患有赤黴病的小麥籽粒超過4%就不可食用,對人畜都有危害,短期內會導致頭暈發熱、高燒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下降、腹痛腹脹等中毒現象。

今年春季雨水偏多,黃淮、江淮、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小麥赤黴病具有重發風險性,應當提前加強防控。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重在前期預防,藥物防控的最佳時機在抽穗到盛花期,當田間有5%以上的小麥開花時就應當立即打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花噴藥”,可以在齊穗後噴施1次,盛花期噴施1次。發病輕的地區,可以一次全面打藥,病發重的地區,最好在第一次用藥後隔5-7天再噴藥1次。

防治小麥要靈活用藥,天氣較好的麥田可以在齊穗後正常用藥,陰雨天氣多的地方可以在初花期用藥,降水多的地方可以在雨前或雨隙搶時打藥。

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物主要有多菌靈、氰烯菌酯、戊唑醇、福美雙、噻黴酮、丙硫菌、甲基硫菌靈、枯草芽孢桿菌、戊唑咪鮮胺、氰烯戊唑醇、吡唑氟環唑、丙硫戊唑醇、戊唑福美雙、唑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銅氟環唑、肟菌戊唑醇、甲硫戊唑醇、苯甲丙環唑、戊唑多菌靈、咪錳多菌靈、烯肟多菌靈、苯醚甲環唑等,對多菌靈產生抗性的地區不可使用多菌靈及復配藥物。


在用藥時,最好當地結合小麥重發的病害和蟲害的類型,選擇2-5種藥物進行復配使用,並加入有機硅等助藥物,以此達到提高藥液延展滲透性、一噴多防、兼治其他病蟲害的效果。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每日瞭解更多新鮮農業種植知識


農技小揹簍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中後期經常會發生的一種病害。防治小麥赤黴病應當提前預防,一旦產生危害,就會造成巨大的產量損失。下面我講一講赤黴病預防的一些思路。


首先建議農戶應當進行拌種,現在拌種已經非常普及了。農戶在拌種時一定不要進行單一的殺蟲劑拌種,還應當進行殺菌劑拌種,現在使用較多的都是一些復配成分如噻蟲嗪同苯醚甲環唑、咯菌腈三元復配、吡蟲啉同戊唑醇的兩元復配等!

第二,進行科學的管理,小麥赤黴病一般在揚花期以後遇連續陰雨天氣容易發病。因此,建議農戶要在揚花初期進行藥劑防治推薦用藥成分80%代森錳鋅1000倍、50%咪鮮胺1000~2000倍液、25%戊唑醇2500倍液、45%戊唑.咪鮮胺750倍、40%氟環唑.多菌靈1500倍、丙環唑.嘧菌酯等!



注意事項

  • 農戶在用藥時要根據天氣情況進行用藥,如果揚花初期有風雨天氣,可以適當的提前或者推遲用藥!
  • 如果農戶又要以後,遇到連續大雨天氣,建議在雨後進行適當的補噴。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請參考!
關注植保小貼士,獲取更多農業信息!

植保小貼士


這是2018年我在悟空問答回答過的一個答案,轉發在這裡,供農民朋友參考。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比較難以防治的小麥病害,你打了三遍藥,卻依然有40%的枯死穗,證明你的防治效果沒有達到防治要求,可能在以下幾點存在失誤。

一,品種不抗病。 很多小麥品種是易感赤黴病的,所以小麥品種的選擇非常重要,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品種對小麥赤黴病是免疫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小麥品種對赤黴病有較強的抗性,所以在播種時要注意選擇比較抗病的品種。

二,防治時機不對。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重點在防,要防治結合,小麥赤黴病主要是危害穗部,所以要在小麥抽穗養花以前既進行防治,防要重於治,切不可等到發現病穗才匆忙噴藥。

三,藥劑選擇不對。 雖然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很多,但是有明顯效果的藥劑不多,應該選擇耐雨水沖刷且持效期較長的農藥,以前的常規農藥已經產生了很大的抗性,所以應該選擇新的農藥成分,比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咪鮮胺,己唑醇,這幾種農藥可以每次選兩個混用,交替使用。

四,噴水量太少。小麥群體密度大,噴藥時一定要噴霧均勻,不留死角,噴透噴全,切不可只求速度不求質量。人工噴施,一般每畝地要噴到50―60公斤的水量,如果是飛機防治要降低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





人已醉夢難醒


小麥赤黴病是我們農戶在種植小麥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它一般是在溫暖溼潤的環境裡發病高,像現在這個季節,一旦遇上三天以上的陰雨綿綿天氣,小麥感染赤黴病的概率在六成以上。

我們湖北地區春季溫暖,雨水多發,是小麥赤黴病高發區。我遇到過赤黴病嚴重的有兩次,一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的赤黴病使受害嚴重的地方小麥減產達到50%,受害輕的地方也達到10%左右。二是2016年4月底的赤黴病使部分地區減產8%以下。這兩次發病都在小麥出穗以後處於灌漿期,藥物很難治物,而且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長,因而造成重大損失。另外,小麥赤黴病不僅使糧食減產,而且影響食用安全。感染赤黴病的小麥含有毒素,人畜都不能食用,若一旦誤食,輕則食物中毒,重則危及生命。

由此可知赤黴病對小麥危害巨大,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小麥赤黴帶來的危害呢?

根據我的經驗知道小麥發生赤黴病嚴重後很難控制,只有提前做好預防才能減少損失。

現在種地成本高,糧食價格低迷,有不少老百姓為了省錢,在種子處理和田間管理不投入,捨不得花錢買拌種劑拌種和對田地排水溝的修建。這樣做是不對的,只有對種子播種前進行殺毒處理和修建良好的排灌系統才能從源頭上減少赤黴病發生。

此外我們要根據天氣預報做好預防,並抓住治療時機合理施藥。惡劣天氣到來,赤黴病一旦發生,首先就是根據相關部門天氣預警先噴一次藥預防,過幾天后趁著天晴兒看見麥穗冒出來了就再打一次藥。現在氣象科技發達,預警一般都提前5~7天,時間上剛好夠上打第二次藥。若病情控制不理想,等幾天過後再搶在開花前再打一次。前兩次藥必打,後面一次做預備。這樣一來既使不能完全控制赤黴病,也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在藥物治療上推薦兩個藥效持續久,殺菌強的配方,第一個是戊唑醇+咪鮮胺2000倍混合液噴灑。另一個是戊噠醇+氰烯菌酯2000倍混合液噴灑。

最近,農村農業部又發出了防控小麥赤黴病的預警和指導意見,望大家積極做好準備,以防病害帶來小麥減產。

對於防控小麥赤黴病,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呢,歡迎交流。


鄖陽老五


很多地方提起來小麥的病害,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小麥的赤黴病。因為小麥的赤黴病是全國小麥非常重要的一種病害,甚至有些地方因為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對小麥的產量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發生赤黴病的小麥不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對小麥的商品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病菌的代謝物還含有毒素,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

小麥的赤黴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部位在小麥的穗部,在小麥開花期的時候,會出現水漬狀的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的擴散到小麥的全穗。在氣候潮溼的時候,感染病害的部位會出現像煤屑形狀的黑色的顆粒。

如果在小麥的抽穗和揚花期雨水比較多,土壤和空氣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就會經常性的發生小麥的赤黴病,如果出現持續性的陰雨天,就會大量的爆發小麥的赤黴病,在乾旱少雨的條件下會減少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溫度低的時候小麥赤黴病發生也很少。

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如果做好各項的預防工作,就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在小麥的施肥的同時,可以添加一些有機肥,這樣能夠很好的改善土壤的環境,使小麥的根系發達植株健壯,這樣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在小麥齊穗之後,可以使用吡唑醚菌酯加上苯醚甲環唑來噴霧,因為吡唑醚菌酯除了是很好的保護性殺菌劑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營養調節作用。防治小麥小麥赤黴病的同時,也對小麥的產量有一定的幫助。

一般整個生長期可以噴霧2次,這樣防病效果和增產效果會更好。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小麥赤黴病的特效藥:當前,在農業部獲得防治麥類及小麥赤黴病登記的藥劑共248個(截止2013年3月)。其中登記數量較多的為多菌靈(97個登記證)、甲基硫菌靈(50個登記證)、多。酮(35個登記證)、福美雙(21個登記證),佔到了總登記證數量的81.85%,登記防治藥劑涉及到14種成分,分別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低聚糖素、三唑酮、硫磺、福美雙、己唑醇、井岡黴素、咪鮮胺、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蠟芽菌、氟環唑。


防治誤區:

  • 誤區一:防治小麥赤黴病,不要只憑老經驗來解決
  • 誤區一:麥子赤黴病不要錯過最佳防治時間
  • 誤區一:防治小麥赤黴病選擇農藥要注意科學性
  • 誤區一:小麥赤黴病菌防治時要注意用水量
  • 誤區一:小麥赤黴病防治時一定要注意用藥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