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農民工”這個詞的用法正確嗎?有沒有不尊重人的意思?

用戶2254414117518


只要是農村處來打工賺錢的都應該稱為農民工,這跟棄視沒關係,農村孩子稱呼自己的父,母時叫爹孃,覺得有點土氣就跟城裡人學叫爸媽,叫爹孃也好,叫爸媽也罷,只不過是個稱呼,城裡人農村人都是人,人分三六九等誰的出身也不是自己選擇的,只是別忘記了自己吃奶水長大的,別忘了生你養你的人!


曾氏七十七代


過去,農村人稱城市的工人為老大哥,城裡人稱農村人種地的農民為兄弟。現在全社會都稱進城打工的農村人為“農民工兄弟,”我感到很親切。

其實,稱謂並不重要,最主要的還是要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不論到任何地方,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與當地的市民融為一體,爭做文明、守法的公民,為“農民工”這個團隊爭光添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工”的社會地位。

現在“農民工”已成為城鄉建設的主力軍,希望農民工兄弟不要有自卑感,請不要忘記,城市文明建設的軍功章裡面也有你們的一半功勞。

只要你們把城市當做你們的自己的家鄉來建設,將這座城市融化在你們的血液裡,你們就是最受人尊敬建設者!



天老大11


這樣稱呼還可以吧。目前還沒有發現更確切的名字,比如叫“農民”,叫“工人”,叫“臨時工”等,都不合適,因為他們畢竟是出來打工掙錢的農民!

我覺得,任何職業的名稱並不重要,主要的還是要引起我們內心的思考,這就是:農民真的不容易!他們本身收入就少,也要養活一家老小,他們舍家拋業出來就是為了掙錢!他們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吃飯穿衣要靠他們,高樓大廈少不了他們,城市美容、環境衛生還要靠他們,當兵保國也有他們的份,他們就是咱們的衣食父母!他們是最偉大的勞動者,是最值得我們尊重的人!

這,才是最重要的!

勞動創造了世界!

勞動者是世界真正的主人!

向所有流汗流淚的農民工們致敬!


早春記憶


我覺得農民工這個稱呼沒問題。我也是一個從農村出去打工的人。農民打工稱農民工最合理。有些人想把這種稱呼改得高大上,那才是對農民工不尊重。我遇到一次城裡人稱我們農民工為修地球的,當時在兩千零六年,聽著很不是滋味,。後來,逐漸感覺到對我們農民工也沒有這種味道了,證明我們地位在提高了。雖然是最基層,我們也是憑本事掙錢吃飯。


活在月光下的人


強烈的認為用詞不當,記得有這樣一次親身經歷,我騎自行車從縣城一街道經過,路邊有民工在幹活,這時有一個女人,應該是管他們的,這個女人騎在車上喊:農民工,往這邊來。當時我聽著特別的不舒服,有一種歧視的感覺。所以說,農民工這個詞應該換了。


hgx321123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農民到建築,煤礦,金礦等領域幹活,都叫民工,那時不叫打工,統一由大隊開證明叫(出門)搞副業。一些有關係的農民被介紹到機關事業單位或工廠的都叫臨時工。

80年代中期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一些家庭剩餘勞動力到附近工廠幹活,當時上海xx 大學教授首次把這些人稱為農民工。

90年代中期國企大改革,很多國企倒閉,鄉鎮企業也未能倖免。那時農民負擔很重,一些人不得不進城謀生,當時專家把這些戶口在農村進城打工的人統稱農民工。

2003年為了確保進城農民工資有所保障,兩會上正式出現“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的豪言壯語。至此,農民工正式被官方定性下來。同年秋季,很多省份不再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大中專院校新生入學不再強制遷戶口。以前農民工與非農民工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是農業戶口沒有固定工作,後者是非農業戶口由國家分配工作。由於1995年全國陸續廢除大中專院校畢業分配製度,2003年秋季戶口不再分農與非,這時我認為農民工很難定義。

同一個村出生,同一個大學畢業,一個進工地下苦我們叫農民工,一個進民辦學校當老師,我們叫農民工還是不該叫農民工呢?

很多保潔員是農村來的,大家都叫農民工,而很多城裡有房有城市戶口的人一樣在幹保潔,和農村來的幹一樣的活,我們該叫農民工還是不該叫農民工呢?

凡是下苦出力的很多人都會叫農民工,首先想到的是建築工地幹活的,其實以前很多下崗工人城裡有房,也有城市戶口,一樣在工地下苦出力,我們說他們是農民工正確嗎?也有很多農村孩子初中畢業,在工地幹大家叫農民工,在機關單位幹廚師當保安也沒有社保,我們又怎麼稱謂這些人呢,是農民工嗎?

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農民工與非農民工最大區別是,前者在非全日制單位(就是大家常說的按天算工錢),後者主要在全日制單位有社保,有休假。其實很多全日制單位也不繳社保,也沒有休假,還是幹一天算一天錢的,特別是民(私)企。

由此看來“農民工”與戶口,學歷,單位沒有必然聯繫,“農民工”的稱謂應該退出歷史舞臺,因為沒有合理的詮釋。


洛水情歌


尊重與否又如何?

掙錢不多苦累多。

一身汗水人皆厭,

怎比當年老大哥。











費玉山905


這有啥?

農民工→就是農民身份出來打工的意思。

工人→就是城鎮身份出來打工的意思。

現在的工人→又理解為在【城→鄉】的公廠/公司【不管它是私人或是國家】打工的人。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說【農民工】是帶有歧視性的字眼?

無稽之談!【農民工】就是個【稱謂】而已嘛


手機用戶22297612229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工就成了改革開放出現的新名詞,新稱呼,就詞的本身沒有什麼褒貶意義,而是一箇中性詞。就是農村實行土地承包之後,農民剩餘勞動力打量湧入城裡,尋找第二職業,掙點小錢,給家庭增加點收入,乾的都是城裡人不願意乾的髒活、重活、體力活,因為這些人本身身份就是農民,所以叫“農民工”,當時是帶有一些歧視的色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工隊伍越來越壯大,已經成為一支不可缺少的城市的建設大軍了,目前“農民工”已經沒有貶義了,也不依為奇了,更談不上不尊重這一說法!

一句話!

雖然社會大改變,

農民還是最可憐。

工作不挑也不撿,

起早貪黑忙到晚。

含辛茹苦任勞怨,

披星戴月從不嫌。

收完莊稼城裡趕,

舍家離妻為家圓。

千辛萬苦為哪般,

只為日月新從前!

為天下所有的農民工敬以最崇高的敬禮,你們辛苦了!


穩穩的幸福251547663


農民工,叫的現實,實載。

新農民的一個職業。

花麗堂皇的名子解決不了農民辛苦,當下農民工好象是第二產業,實際上己成為主業,而種田產糧卻成了第二產業:即付業。

種糧只能解決溫保吃飯穿衣問題,並不能解決貧窮落後。要向工業化邁進才是唯一的出路j,所以農民工的這個“工”字從不程度上體顯了農民向工業化邁進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