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去健身,有些人练得一身肌肉却抱不动百十斤的人?练的是啥?

f糖果


题目的本身就是伪命题,所以冷风用专业的论点回答你,通过力量训练得到了一身肌肉,抱起百十斤的东西就是玩!

把百十斤的重物抱起来需要三个过程:

1 抓起重物

经常健身的人握力远比一般人要强得多,前臂也比一般人粗得多,因为健身无论练哪里的肌肉,都离不开抓起重物,尤其是当练背部肌肉的时候,抓起两三百斤的重物都是家常便饭。

2 抱住重物

双手抓住重物的同时,我们还要抱住重物,这就需要用到胸部的力量,肌肉发达的人胸部力量也同样惊人,卧推100公斤以上也仅仅能算是中级的健身水平,所以抱住百十斤的重物,同样跟玩一样。

3 抓住重物抱住重物同时站起来

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到腿部的力量,经常健身的人深蹲100公斤以上是最低的标准,深蹲两倍以上体重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抱住百十斤的重物站起来如同儿戏。

健身需要做大量的复合动作,绝对力量,爆发力,肌肉协调性,肌肉稳定性都会比一般人强得多,所以肌肉发达的人别说是抱百十斤就是100斤以上也完全能够做到。



冷风谈健身


其实现在很多人去健身,都是为了健美,而健美的最终结果就是增长肌肉,但是增长肌肉真的不等于增长力量。我记得几年前看一期跑男,爱健身的肌肉男郑恺在拔河比赛中不就被肥肉男陈赫给吊打了吗?无论使出多大力,陈赫纹丝不动。

在我们国内,最有力量的男人,你真的以为是在健身房吗?不是的!最有力量的人应该是在工地。我老爸以前做过木工,即使很多年不做了,但是对于搬一些重量级别的大件,健身的我真的无能为力,使劲全身力气都不能使大件动弹那么一下,但是我老爸却能够轻轻松松地扛到自己的肩上。

其实无论是抱一个人,还是搬一个大件,除了力量大本身之外,对自己力量的使用,也是一个关键。我们这一代人,说实话都没怎么干过重活,当然是不懂得当中的巧劲儿存在的。但是对于我们的上一代人来说,无论是抱人,还是搬大件,都已经习以为常,对自己力量的运用已经非常灵活。所以对自己力量的不熟悉,也是现在的一些肌肉男不能说抱就抱起的一大原因。

另外,其实现在的肌肉男分两种,一种是真真实实练出来的,还有一种是配合着蛋白粉练出来的,我就属于后者。你让这两类人去对比一下力量,肯定是后者完败,因为我们只是为了型,为了外在的好看,至于力量大不大,说实话是没有进行完全实际的训练的。

但是,难道我们要因为即使健身也抱不动百十斤的人就放弃健身吗?当然不要。健身的确会存在这种重看不中用的现象,但是每个人的健身目的不同。大多数的男人健身,不就是为了肌肉好看吗,有哪个男人是需要每天抱百十斤的人来玩儿的呢?

另外仔细看题目,其实题主使有一点以偏概全的讽刺了。我们承认,即使练了肌肉,或许我也真的抱不起百八十斤的人,但是如果我没有练肌肉,那么肯定练五六十斤的人都抱不起。健身对每个人的力量增长其实还是蛮高的,只不过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而已。

所以,没有必要追问练的是啥,至少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力量上,都是会有增长的。


绅潮星少


一个事实:肌肉男们的力量一定大于普通人。
一个原则:健身专门性原则。想提高搬砖能力就得多练搬砖,想深蹲力量更大,就得多练深蹲。
一个问题:肌肉男会抱不动百十斤的人?

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健身房肌肉男身上的肌肉是“死肌肉”,而体力工作者身上的肌肉才是“活肌肉”。其依据是,肌肉男搬砖搬不过搬砖工人,打拳也打不过拳击手。肌肉男们虽然看上去孔威有力、一身发达的肌肉,但有些肌肉男却抱不动百十斤的人。于是结论,中看不中用。肌肉男真的中看不中用吗?

一个事实:肌肉男们的力量一定大于普通人的平均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训练后达到一定水准的肌肉男,他们的身体素质一定好于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身体素质主要通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机能表现出来。长期坚持力量训练的人,至少在力量、速度、耐力三方面远超同龄人,也好于许多不运动的年轻人。事实上,为了获得更好的减脂效果,肌肉男们会在减脂期安排大量的诸如跑步之类的有氧运动,而不仅仅是力量训练。为了消除肌肉僵硬和酸痛,让肌肉保持弹性,确保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们也大量地进行拉伸训练,柔韧性也远好于普通人。

2017年,一位叫陈龙兴的65岁苏州老人,在当年举行的香港卧推举锦标赛上以107.5公斤的成绩获得74公斤级别的冠军。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有兴趣的朋友只要去健身房的力量训练区走一圈就会知道,能被视为肌肉男的男性,不锻炼的普通人根本无法在力量方面与他们相比,无论是上拉、卧推、深蹲等等。也就是说,肌肉男的力量小于普通人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纯属意外,而不是普遍现象。

一个原则:专门性原则

既然如此,为何肌肉男搬砖搬不过体力工人、打拳打不过拳击手?

实际上在提出“肌肉男、搬砖工人、拳击手”擅长不同运动项目者之间比较的时候,涉及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健身原则,叫做“专门性原则”。这条原则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要想获得一个特定的训练(某种运动)结果,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以获得专门的身体变化或相应的结果。

用这条原则反观肌肉男、搬砖工人、拳击手,可以获得这样的认知:

肌肉男,为了获得优秀的体形,必须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训练,来获得肌肉与力量的均衡发展,因此肌肉的饱满度、美观度最好,力量也远好于普通人。

搬砖工人,为了更好地完成搬砖任务,必须长时间进行搬砖工作,体形多偏瘦,双臂和腰腹用于发挥搬动力量的肌群相对更发达一些,比如肱二头肌。

拳击手,强调灵活性、敏捷度以及四肢的爆发力,体形较匀称,腰腹力量强,挥拳、踢腿等力量、速度惊人。

显然,你想获得哪种体能表现上的优势,你就得专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肌肉男们的训练就是以各种力量训练为主,也进行有氧、拉伸、柔韧、爆发力等方面的训练。其中可能涉及一些与“搬砖”动作相类似的动作,但肯定不会为了提高搬砖能力而进行针对性训练。所以单单比较搬砖能力,肌肉男处于弱势,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肌肉男打拳打不过拳击手,也是同样的道理。

反之,如果比较深蹲的力量或者其他某种肌肉男的强项,那么搬砖工人和拳击手落败,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实际上想让肌肉男超过搬砖工人也很简单,让肌肉男们进行一段时间的搬砖训练就行了。

一个具体问题:肌肉男为什么抱不动百十斤的人?

以硬拉动作为例,75公斤体重的男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初级水平也能够拉起115公斤的重量。以卧推为例,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公布的数据是,美国16至18岁橄榄球运动员超过一半以上可以推起98公斤以上的重量。

100斤体重(即50kg),这差不多是一个中等身高约1米6左右中国女性的普遍体重。即便是不进行力量训练的普通男性,大多数也能够抱起来,只是费力程度的差别。对于训练有素的肌肉男来说,公主抱50公斤体重的女性更不在话下。因此“抱不动”的说法,可能只是个案。

具体到“公主抱”这个动作,它的发力主要是起始阶段的腰腹部和腿部的力量,以及整个过程中二头持续的发力。如果男性的腰腹、腿部、二头的力量不够的话,那么抱起确实会有困难。反之,就会轻而易举。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专门性原则”的作用,如果你想公主抱水平高,能抱起更大的重量,那么你就必须经常练习公主抱,并且针对腰、腹、腿、手臂进行针对性训练。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和哑铃、杠铃这一些死的物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当人昏迷后,想要抬动昏迷者会感到特别的沉重、困难,因为身体并不像普通物件有专门的把手供人发力。在抱起一个大活人时,具体姿势的不同(公主抱或者拥抱)以及身体的晃动,也会增加抱起的难度。

讨论:肌肉就是肌肉,不存在“死”或“活”的区别。仅仅因为肌肉男搬砖搬不过工人或打拳打不过拳手,就说肌肉男身上的肌肉是“死肌肉”。那么,众多普通人肯定更比不过搬砖工人和拳手,是不是普通人身上的肌肉也都是“死肌肉”呢?

当搬砖工人和拳手卧推的力量比不过肌肉男时,他们身上的肌肉是“死肌肉”还是“活肌肉”呢?

健身的目标,决定了的训练方式,从而影响训练的结果。拳击手的目标是获得更好的灵敏度和更大的攻击性,搬砖工人的目标是能够搬更多的砖。而肌肉男的目标是提高体能水平和均衡发展肌肉,让自己的体型更加健美。而我们却喜欢将不同的运动类型的人放在一起,进行某个指标的单一比较,不仅让人莞尔。思维正常的人是不会指望乒乓球运动员在举重比赛中拿个冠军的!


御行健身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去健身,有些人练得一身肌肉却抱不动百十斤的人?练的是啥?

健身锻炼是为了健康,为了形体,为了过得更好。练得一身肌肉抱动百十斤的人是没问题的,除非不是肌肉。


一.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去健身,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阐释。

1. 为了健康。

健康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患于未然,凡是健身的人,都是认识到了健康重要性的人。健康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免受一些疾病的侵袭,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去工作、生活。


2. 拥有好的身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健身可以让健身者在健康的基础上,拥有更好看的身材。减肥者,通过快走、慢跑、健身操、跳绳、游泳等有氧训练,可以减脂瘦身,拥有更好看的身材。增肌者,通过深蹲、硬拉、卧推、卷腹、引体向上等不同的力量训练可以增肌塑形,使形体更美。

3. 为了生活得更有质量。

健身的意义,不仅在于拥有健康,也不仅在于拥有好的身材,健身是积极的生活方式。

健身放松人的身心,会给健身者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会让人活得更有激情、更有活力,也会让健身者一直享受其中。不健身的人,自然无法感受到健身的好处,

二. 健身不是为了“抱动百十斤的人”。

1. 不同的健身训练,有着不同的意义。

有氧训练可以提高心肺能力,可以减脂瘦身,力量训练可以强化骨骼,可以增肌塑形。两者都可以提高力量,尤其是力量训练。

2. 体重和肌肉是力量的基础,一个真正练出一身肌肉的人,抱起百十斤的人是没有问题的。除非是误把脂肪当作肌肉,或者说分不清什么是脂肪,什么是肌肉。


沧海人间


一身肌肉抱不动一百多斤的人?那这人是有恶心啊?锻炼一段时间后普通人硬拉100kg轻轻松松地事,优秀点的150kg以上,一百斤的人,一只手一夹就可以让他(她)双脚离地。抱不起只是不想抱,不信给他一百多斤人民币试试,他可以抱着钱奔跑。



猪妖刚打了个喷嚏


首先,练得一身肌肉却抱不动百十斤的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空说无凭,我打完这行字,就起身把躺在床上的老婆给抱了起来……嗯,还是比较轻松的。

所以,这里就以我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我也经常健身,不是很勤快的那种,所以肌肉倒不是很大块,但依然有着许多的好处。

1、力量增长。

力气虽然比不过健身房那些高手,但是比未健身前增长了许多。最初卧推50公斤,现在90公斤,6-8下。平时家里搬个重物什么的,比以前自信多了,轻松多了。

2、体质、免疫力大幅增强。

以前感冒至少一周,又是鼻塞,又是鼻涕,苦不堪言。现在,感冒对于我的概念就是:晚上鼻子有些塞。啊,我感冒了!然后,一觉睡醒,好了。没感觉!

和同事一起上四楼,同事气喘吁吁,我感觉都没有。

3、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以前,我一天到晚恹恹的,提不起精神,总觉得懒洋洋。健身后,每天好像有使不完力气,夫妻关系也更和谐了,你懂的。

4、看问题更积极乐观了

健身后,由外而内的,影响到了精神,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外向了,做事也主动了。

看,我也经常健身,虽没有一身肌肉,但练出了这些东西。


花拖鞋1189


只是不想抱级别大的,你以为真抱不动啊,硬拉一百公斤以上,深蹲一百公斤,其实我这个重量都不好意思说我练很久了,



健身阿旺达VLOG


练的是身体表面的肌肉,这些人只是想让胸更大、胳膊更粗,肩膀更宽,所以他们去健身房,只喜欢用固定器械对单块肌肉进行训练而忽略了各个肌肉之间的配合,那么抱起一个人是在不同的肌肉同时发生作用力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这些肌肉各自为政,不能共同合作,力气再大也很难把人抱起。

除此以外,健身房健身与街头健身不同,健身房的器械大部分都是形状规则的,容易找到重心的器械,而街头健身是以自身为负荷,重心会随时的变,所以街头健身的人适应不规则负荷的能力强,而且深层肌肉也比一般人强,那么习惯于健身房训练的人,突然面对形状不规则的人体会非常的不适应。

如果想把肌肉练的又大又有实用性,最好多以自由重量为负荷进行训练,还要以三分化训练为主,在主要的训练结束之后再练练核心肌群和肩袖肌群。

原因分析

有肌肉但是没力气,在健身房里大部分人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常识里肌肉和力量是成正比的,而且在科学上也证实过,肌纤维越粗的人,他的力气也就越大,不过我们太过于关注肌肉和力气的关系了,把肌肉当做了影响力量的唯一因素,其实肌肉之间的互相配合、神经对于肌肉的调控、人体中负责平衡的一些器官也是影响力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而健身房的器械设计,以及健身房的大部分运动人群都忽视了对这种因素的培养。

原因一,被固定器械毒害

我敢说,别看有的人成天往健身房跑,但是他并不勤奋,因为他们到了健身房不喜欢练杠铃和哑铃,顶多是在跑步机上走一走,然后一屁股坐到固定器械上,虽然表面上看练的是龇牙咧嘴,但是他不累啊,也不可能累,因为固定器械设计的初衷就是在能练到目标肌肉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其他肌群的参与,比如深蹲和腿举这两个动作,同样是练腿,在深蹲时参与的肌肉除了股四头肌以外还有竖脊肌、核心肌群等等,其中竖脊肌负责帮助运动者挺直背部,核心肌群负责收紧腰腹减少腰椎的受力,他们都已等长收缩的形式参与到这个动作中,而在腿举机上则不同,运动者不需要考虑别的,只要单纯的做出腿的屈和伸就可以了,所以用固定器械训练参与的肌肉少,能量消耗的也就少,运动者不会感觉到太累,顶多是肌肉的酸痛,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健身要一味的追求累、追求苦,而是说,我们的训练动作要以杠铃和哑铃为主,这样的动作会有多个肌群的参与,会增强肌肉的相互配合能力,固定器械的训练是把肌肉零散的分成几块进行加工,到头来他们各自为政,影响运动者的力量发挥。

除此以外,固定器械还会影响运动者对平衡器官的训练,还是拿练腿举例,我们在刚开始练深蹲的时候会踉踉跄跄,怕杠铃会左右倾斜,或者怕身体会向前或者向后栽倒,而杠铃的行走路径也像是在画龙一样弯弯曲曲,而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平衡性会越来越强,到最后哪怕是用几百斤的杠铃训练也能做的稳如泰山,杠铃的行走路径会变成一条笔直的直线。

而在史密斯机上做深蹲则不同,在这种器械上训练不需要考虑别的,不用考虑杠铃会不会倾斜、身体会不会栽倒、行走的路径是不是直线等等,甚至你用单腿做深蹲也没什么问题,要知道,我们在用两条腿做自由深蹲的时候都站不稳,而史密斯这种器械安全是安全,但对运动者保护的太过分了,在自由深蹲的时候如果发现杠铃的运动轨迹出现了反常,我们会进行微调,这种对动作精细的调控是在小脑的作用下实现的,而对于动作的连贯、姿势的调整,脑干也在发挥着作用,除此以外,我们的前庭器官、大脑皮质等等都在自由重量的训练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在运动中的这种现象叫“感觉与运动的整合“,而固定器械破坏了动作与负责平衡的器官的连接,在健身房里大部分人都对固定器械情有独钟,但只会让我们的身体娇生惯养,一些在体育运动中应该被锻炼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锻炼。

原因二,深层肌肉不够强

虽然去健身房锻炼的人形形色色,但是锻炼的形式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挑几个器械做上几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迫切的想把身上表面的肌肉练强、练大,而经常忽视深层肌肉的锻炼,深层肌群的特点是体积小、肌肉紧、耐力强,所以这种肌群的作用有两种:

  1. 让关节归位

  2. 让身体更稳定

那么在自由重量的训练中深层肌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自由重量的训练在一组之内训练的次数太少,所以深层肌肉在这样的训练中并不会得到特别明显的强化,想强化深层肌肉需要以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作为负重,并且保持长时间的等长收缩,这种训练形式的典型例子就是自重训练,自重训练是以自己的身体为负重进行各种维持姿势的训练方式,由于自己的身体并不是形状规则的负荷,所以那些街头训练者的肌肉线条以及肌肉细节都特别明显,但是在健身房里的训练形式就不同了,健身房里的哑铃、杠铃等都是为了照顾到平衡性而设计的器械,所以在健身房训练的人,他们的深层肌肉不是特别强,那么习惯了形状规则的器械之后再去抱一个形状并不规则的人体,当然会找不准重心。

建议

我相信大部分人之所以走进健身房除了想改变身材之外,还想增强点自身的实用性,毕竟很多人只是把练肌肉当做业余爱好而已,他们并不想参加健美比赛,那么专注于固定器械,执着于某块肌肉是健美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于普通的健身爱好者,如果我们既想获得肌肉又想轻轻松松抱起一个人的话就要改变一下训练计划和训练动作,具体的改变有如下3个方面:

  1. 以自有重量训练为主,以器械训练为辅

  2. 把五分化训练改成三分化训练

  3. 注重深层肌群的训练

第一个方面不必细说,其实对于普通的健身来说,只练卧推、深蹲、硬拉这3大项就足够了,固定器械或者单关节的训练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是为了照顾到全身肌肉,少量的添加一些器械训练也是可以的。

再看第二个方面,五分化训练几乎风靡所有的健身房,但这种训练计划把身体拆的太细,而且每个肌肉在每一周只能训练一次,这会影响训练总量,所以我建议把训练计划改成“推“、“拉”、“腿”三分化训练,因为这种训练模式的每个动作都能照顾到大部分肌肉,适合于自由重量训练。而且每个周期为3天,一个星期可以循环两次,具体的训练计划如下表

深层肌肉主要指核心肌群以及肩袖肌群,当然除了这两个肌群其他的深层肌群也很重要,核心和肩袖是在健身中实用性最强的肌群,其中强大的核心肌群能够让我们的腰椎免于受伤,而肩袖肌群能够把我们的肱骨头向后拉,让上半身更挺拔,同时也能让肱骨头回归到合理的位置,核心肌群的训练我推荐平板支持。

肩袖肌群的训练我推荐绳索肩外旋


我是健身小瑀,一名专注于健身领域的创作者,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健身小瑀


练习的目标不同,结果不同。

健身练肌肉是为了美,只要美,只要有形,只要造型帅。

有些能抱动重物是因为工作需要,生活需要。

从现代体育学分析一个人的力量大小有四个因素;

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②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③杠杆(骨)的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内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质量增加,肌肉毛细胞管网增多,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糖无增加等,并伴随脂肪减少。

②神经调节的改善;神经调节的改善包括.

Ⅰ、动员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

Ⅱ、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应协调关系,对抗肌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杠杆(骨)的机械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肌肉中快肌纤维成分高,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福州禅武


一块三十斤的石头没人愿意抱半小时,一个三十斤的孩子会有人抱着,因为喜爱。肌肉男抱不动一个正常人,可以说就是不喜欢,如果这个人刚好就是题主您,那应该是您的颜值需要充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