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如盲人摸象,你该如何建立和完善自已的书法系统?

华莲生


所谓的书法的完整的系统,我觉得包括书法5种书体的临摹和创作,同时还要精通书法史以及文字学。

在学习书法之前,我们都没有也不知道书法有这么庞大的系统,即使老师当时给讲了,我们也未必能够理解,直到我们自己亲身体验了,才知道书法的深奥,初学书法,我们都如盲人摸象,一点一点的尝试。


随着我们的学习,知识面总会不断的扩大,尤其是通读了书法史以后,会对书法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时候也越来越清晰自己该怎么走书法这条路,接下来该向哪一个方向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书法老师要求学习书法必须读书法史的原因。

最难解决的还是五种书体的临摹和创作问题,如果没有机会去大学书法专业学习,可以报一个函授班,以前有朋友参加过,他们是按照学年制的,整体课程安排也比较合理和系统,如果自己很自律,买书在家学习也是可以的,但还是要定期参加技法的培训班,有些东西是需要老师当面示范的。


能够做到这些,仅仅代表把书法系统的学习了一遍,可以说是入门了,真正要建立自己的书法体系,则需要自己一生的时间去搭建。

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书写的技法,还包括自己在文学、艺术上的修养,在书法上叫字外功。

搭建自己书法体系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没有人陪伴,也没有老师给指路,需要靠自己摸索,完成的早晚和优劣就要看个人的天分和努力了。

真应了那句话,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书法基础可以突击训练,但是风格无法强求,谁也不知道自己最后会写成什么样,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也是书法的乐趣所在吧,谁喜欢一眼看的系统的学习书法到的结果呢?


人磨墨,墨也在磨人,在此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吧。


不二斋


抱庸看法与诸友略有不同。书法技艺的培塑像万物生长,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即便落在了最肥沃最湿润的土地上,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天分悟性与学书得法,是最关键的因素。



什么是书法的天分?对线条有强烈的感觉,对空间结构有强烈的感觉,对书法审美有强烈的感觉。具备了天赋,只是有人轻轻点拔、为你打开门栓,就可以释放潘多拉魔盒,演绎自己的书法传奇。

因此,书法学习不是搞科研项目,也不是带兵打仗,非要做足这样那样的准备,搞兵力部署、武器配备、组织协同那一套。更多的是要循序渐进,让其自然生长。所谓系统理论技法的构建,是随着书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书俱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天分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得法与勤奋是至关重要的。平庸之人背记理论,聪慧之人办写边触类旁通的融会理论,天才之人自已总结创造理论。所谓“五体”贯通、“系统构建”之类的说法,大多的空洞的理论,没有三二十年的功底,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整这些东西。倒不如认认真真的进行临摹创作的习练,这些才更实际、才更实惠。

自然生长还有一层重要的内涵,就是不要偃苗助长,书法学习不能搞突击奇袭的跳跃式战术,要允许它缓慢而扎实的生长。学习就像滚雪球,内核越硬越实,滚起的雪球越大,内核松松垮垮,滚着滚着就散了。人书俱老,学到那一步,就会遇到那样的问题,然后解决矛盾问题,促进技艺的提高。不需要着急,更不能为求立竿见影,就把饼摊得很大。很多人学书为什么想搞统筹方法、走终南捷径,其实就是学书的功利心太强,这对书法习学没什么好处。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学习书法前如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书法系统?这个问题有点奇怪,是不是我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开始学习书法之前,就把这一辈子如何学习书法的路子就定下来,第一步学楷书或者隶书、学谁的字帖?第二步学谁家的行书,应该选什么字帖?第三步等等,如何一步一步的学习?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大可不必。我从以下两点来说明一下:

不能提前设置一个框架把自己框起来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而书法恰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阅历的不同,性情爱好会不同,所以你现在设定下来的路,以后未必会喜欢走。

在还没学习书法之前,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可以说是零,这个时候你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书法系统,是不是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就像一辆越野车在隔壁上行驶,需要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断地矫正方向才能达到目的地。

学习书法也是这么回事,一开始我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书家的字帖开始学习,学习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我们对书法的认识不断加深和理解,你原来不太喜欢的字帖,可能会重新去审视它,喜欢上它。

例如我就是如此,早期喜欢柳楷,最讨厌颜楷,那时才十几岁,也没人教,就是自己买书看书学习。那时听人家说赵体不好,太软俗了,赵孟頫人不好是贰臣等等。可是后来成年之后,学的东西多了,了解的多了,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之后,再看这些书家的作品时,想法就改变了。

小的时候最看不上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现在在重新审视的时候,竟然被它深深地震撼了,远隔千年还能感受到鲁公那份悲痛的情绪,才明白为何这件作品被誉为“第二行书”了。看完中国书法史后,对赵孟頫的认识,由小时候的不屑变为深深的敬佩,他的字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赵粉了。

学习书法临帖,就是在不断地自我修正

我一直都很喜欢启功先生的字,因此对他学习书法的经历也有意多去了解了一些,他的这些经历我想对您会有所启发。

启功先生早期是学习唐楷《多宝塔》和写经小楷,二十多岁时开始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临习赵孟頫的《胆巴碑》,学习了一段时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用笔有些板滞,缺少用笔之趣。于是又开始学习董其昌的用笔和用墨,从董其昌的书法中学到了董的流丽、飘逸之趣。但是这个时候又发现字有点缺乏骨力,于是又开始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

这就是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的第一个阶段,在他的《论书诗》中有记载“先摹赵董后欧阳”,先从赵、董的清秀、飘逸,转向欧阳询的端稳、严谨。我想这跟启功先生的年龄和阅历有很大关系,年轻时和中年时人生的态度会发生变化。

进入晚年的时候,又学习柳公权的《玄秘塔》,取其结构体势上的劲媚,这样一来通过学习颜、赵、董、欧、柳各家,然后经过融合与互补,形成了启功先生自己的书法风格。

从以上论述中,我的结论就是,不要过早地给自己定下来必须学完这个之后再学那个,好高骛远。先把眼前的东西学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学有所成之后再根据自身的喜好,再决定下一步的方向。

以上只是本人拙见,仅供参考,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书法知识。


翰墨今香


这个问题说到点子上了,书法学习必须系统,头脑里要有清晰的脉络,照着本欧阳询的字帖闭门造车基本就悲剧了。以楷书为例,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汉所有楷书,但隶书是主流,至曹魏时期,钟繇是楷书大家,但是他的楷书隶书笔意很浓。

成熟的楷书出现在东晋,王羲之是最关键人物,他的一系列传世小楷作品端庄秀丽,其中尤以《乐毅论》为第一。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北朝以魏碑体为主的楷书也精彩纷呈,但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战乱动荡,文化上没有传承,只留下一些摩崖和墓志,《龙门二十品》是经典。说会南朝楷书,陈隋时期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九世孙,继承了楷书正溯,代表作为《真草千字文》,唐就不多说了,初唐虞欧褚薛四家,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唐代是楷书的巅峰,也让楷书走向死胡同。元赵孟頫跳过了唐代重新最寻魏晋笔法,在唐楷外又开辟了一条新路。

宋代刻版印刷书籍大量使用,里面都是用的规范的宋体,楷书的规范性实用性日渐重要,艺术性严重下降。明代文征明的小楷独步天下,小楷也只是抄写工具而已,总体对楷书不待见。明末清代由于行、草、楷书的媚俗化与馆阁体的盛行,文化界开始了书法复古运动,篆、隶、魏碑重新焕发了艺术生命,篆意入楷,隶楷结合,让楷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进入当前新时代,书法教育体系已经非常系统完善,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楷书的学习也呈现多重面貌,喜欢秀美的学晋唐,喜欢粗旷的学魏碑,无论学什么只要学到位都可被承认。但是有一点要清楚,书法学习一是继承传统,二是推陈出新,综上所述,历史上就是这样的。那些死抱着一个欧阳询不放的简单模仿者,毫无艺术价值可言,不管是花了多少钱在网上宣传,不管是开多少个营销号忽悠,最终还是要被抛弃的。


张伟评论


学习书法前,还没有完整系统的书法体系,如何完善自己的书法系统?

开始学书法,没有头绪,一如盲人摸象,一头水雾,如何破解,这就要粗略了解书法史的大体概况,知其四体八法知识,了解各朝代的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具有啥样子的风格,一般习练都是学古人经典,因此了解后,则有选择那一方面是适合自己的习练入帖。


至于自己的系统练习,还没有必要,现在只能先学习基础笔画,其二有了一定的基础笔画的完善,可以再有自己的发展意向。是否精工一体,或擅长行书,草书?

针对自己的特点,可以由初期阶段走到自己的专攻某种书体。或哪一家书法的风格,取决与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及自己的禀赋才智,找到与自己灵犀相通的书法风格,

这才有自己的书法完整的系统。建议自己经过初期的习练中,发现自己的书法禀赋在哪里。只有实践才可能知道自己的爱好特长,仅仅靠别人理论的指点,算是学习参考之,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相信自己的直觉,艺术的东西感性很重要,想象力是艺术的翅膀,艺术的创造力的精神支柱。



不断的在实践,方有灵犀触动。因而,想要系统学习,读书书法史,刻苦习练基础,后有成系统性。


狂喜淡墨a



这是一个非常欠思考的提问,严格意义说有些无知。没有学习书法前,毛笔都不一定会用哪里来的书法体系,而且还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书法体系。盲人摸象都谈不上。因为你有任何的条件,就像盖房子那样,一有相应的资金而没有一点适合建筑的材料,就是要去设计图纸有有有材料才行。就在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谈建立与完善。看来要做无米之炊了。


其实题主的意思可能是说该如何进行相对系统的书法基本技法的学习与临摹练习。其实非常简单,通过老师或自己首先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然后进行临摹练习就行了,首先选择一本专门讲授点画、l偏旁部首、结构、章法、读帖或描红临摹练习的字帖,按图索骥,一步一步临摹锻炼下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每一块砖的质量都做扎实的有有质量了,然后就有了建设高楼大厦的原材料了。也就是说能够精通一家之法,然后再遍阅百家的学习过程中才有资格谈什么建立和完善什么自己的书法系统。

实际上这个

说法还有些好高骛远了,选择一本字帖,坚持少而精,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去临摹锻炼就可以了。学习书法之前或之初,做好基础工作为本。本立而道生。


把附图所罗列内容扎实临摹学习精通以后在谈什么建立与完善吧。做不到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谈,都是空中楼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