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到臘月二十八才公示績效工資結果,這是一種工作技巧嗎?

紅藍推演


習慣就好。好多學校都在寒暑假算關於教師所得的各種賬,結果不發微信群或QQ群,只張貼在辦公室,還叫大家去核算。半年一年算一次,你叫我去核算對照那些某日某刻某事獎了什麼扣了什麼,哪裡加分哪裡罰點,還在假期裡回學校辦公室看,你瘋了還是我瘋了,或Both we are?也曾多次在私下或開會場合提出結果及時發群裡,不起一絲漣漪,得不到半點回應。

就這麼任性,這麼暗黑!

我等自然無奈,無奈久了自然不奈,自然懈怠…

久了,彼此習慣了。你居高處賞風景,我在凡間自有樂。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甚善!


落思rose


我曾經被這種工作技巧“技巧”過。感覺真的讓你防不勝防!

2015年,暑假期間,公示九崗晉八崗人員名單,秋季開學才知道。

——放假之前這種工作已經結束,我感覺自己比同鄉鎮工作的某某校長差了兩分,可能沒有“戲”,也就不關心了。後來聽同事講,他根本沒有教學設計,是借用別人的。但是,公示期已過,沒有異議的話,肯定已經批准了。要知道,一學期的兩本教學設計是20分的,這樣的話,我就完全可以在當年晉升到八崗。

可是,我是一個老實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教師,他又和中心校領導有關係,我又能怎麼樣呢?就這樣,我吃了3年的虧,直到2018年才晉升到八崗。

——我感覺,我被技巧了!

就是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在放假的時候,在你最放心的時候,突然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就是工作技巧。

例如,今天公佈學校績效工資數目,明天早上就要上報分配結果;上午通知申報職稱,下午3點之前必須把材料送到中心校,遲到1分鐘,拒收!……

大家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中小學教育者


績效工資核算一般在放學之前,因為績效工資需要老師簽字確認才能報賬。

又是一個學期結束,年關將至,老師們都關心著自己的績效工資,能得多少?扣了多少?哪裡做的不足導致的扣款……按照我們學校一般的慣例,績效工資都是在期末考試結束之後發放成績單之時進行公示的,因為那個時候老師們都會在學校,而績效工資發放是需要老師簽字確認的。



我們這裡期末發放的績效工資是百分之三十的浮動績效,大概三千多塊錢(分兩個學期發放,一個學期的期3500左右)。題主提出,學校到臘月28是不是有什麼套路?今年我們縣區在臘月18就發放完了成績單,開始寒假,我們學校在當天進行結算,老師簽字確定。但是發放要等統一到核算中心審批,要等大概一個禮拜之後,一般來說臘月25左右績效工資才能到賬。

績效體現的應該是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所以會有差距,有的差距還不小,臘月28才公示,老師難免疑心有套路

老師很關心自己的績效工資,既然是“績效”,自然要體現出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所以每個老師的績效並不會一樣,有多有少,有的差距還比較大。


哪個老師多一點,哪個老師少一點,核算的權利在領導手裡,當然學校會有一定的績效工資發放辦法,根據考勤情況,常規教學情況,工作量,教學成績等等進行量化打分。有些是比較客觀的,比如考勤,有些就比較主觀了,比如常規教學,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老師對績效工資考核辦法也是頗多疑慮,總覺得自己的工資是不是被平均了。

還有的學校績效工資發放辦法傾向於行政幹部,確定的發放基數中,行政幹部就比老師高一點,也導致很多老師不滿意,甚至某些地方出現校級幹部績效一萬多,普通老師只有兩千塊的事例,嚴重挫傷老師的工作積極性,績效工資變成老師心中的“痛”。


總結語:績效工資是從老師自己的工資中拿出百分之三十發放的,也就是說是拿自己的錢來獎勵自己,而且很多老師就算全勤,業績不錯,也是不能完全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份績效的,總是要被扣除一部分,所以老師們對績效工資詬病頗多。


周老師的工作室


工作技巧?沒明白!不是因為錢那個時候才到賬才算出來的嗎?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是我太單純?我們今年的績效計算包含的項目早就在收集,整理,只是上面錢還沒撥下來,到現在績效還沒發下來,我查了下,去年是年後開學才發的,今年不會還是這樣吧,辛苦了一年,錢不能及時發,有點鬱悶!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這不是什麼工作技巧,這是領導的一個工作策略和套路。

之所以在臘月二十八才公示績效工資結果,原因不外乎有兩個方面:

第一、避免績效工資結果公佈過早,教師之間就會相互對比、核查、諮詢,這畢竟是牽扯到個人利益的真金白銀,是每一個教師都非常關切的問題,牽扯到的信息量較大,績效工資考核過程也相對比較複雜,所以公佈過早有可能會滋生出來預料之中的一些麻煩事,到時候相關負責人還有學校領導,就要一件一件的給解釋說明,而且有些事情也不一定能夠完全解釋清楚。

第二、一直拖到臘月二十八才公佈績效工資考核結果,這樣教師都全部放假,各在各家,各忙各事,都將時間和精力投放在籌辦過年事宜上,對這件事就沒有那麼過度的關切。這樣就減少了相互之間的信息互通,也減少了面對面的核對查詢,更減少了群體性效應。

領導很善於用“”這一招,時間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有些東西拖一拖就會淡化,有些東西拖一拖性質就會完全發生改變。

所以說,臘月二十八公佈績效工資考核結果,這不叫工作技巧,而是領導的工作策略和套路。


教育探微


臘月二十八公示績效工資結果,很牛!

我說的很牛不是諷刺,而是真的感到真厲害,工作效率真高!

大家都知道,績效工資一般每學期發放一次,期末考試剛剛結束,績效工資就能公示了,這速度沒誰了!

年前發放績效工資不可取

談談我們這兒的情況:

我們這兒各學校的績效工資發放辦法有三種可供選擇,這三種辦法是教體局結合調研的結果,分成了三類,由各學校自行選擇一種實施。

無論哪一種辦法,最高和最低之間是相差1000元錢的。

為了使得績效工資發放的更加科學、合理,各學校都制定了自己的考核辦法,從師德、教學業務成果、工作量、教學成績和考勤等方面進行了量化。

績效工資的發放時段是:每年的2月至7月發放下學期的績效工資;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1月發放上學期的績效工資。

上學期發放的時間是在寒假開學以後。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留出更充分的時間對一個學期以來教職工的工作進行更加細緻的量化。

績效工資放在年前發放,我感到時間太緊,容易出現差錯,不可取。

績效工資核算不能馬虎

在核算績效工資之前,由考核辦牽頭具體組織實施。

先是通知各處室(辦公室、教導處、教科研、藝體部等)將本處室負責考核的數據提供出來,發到各年級,考核辦提供考勤數據,統考成績出來後,由教導處提供給各年級。

具體核算的時候,考核辦、教導處、藝體部、三個年級主任集中在一起,由各年級和相關處室分別通過大屏幕投影進行數據核算。足以保證核算的公開與透明。

核算完成後,各年級通過一定渠道對本年級任課教師的績效成績進行公示,藝體部和考核辦對非考試科目教師和非教學人員的績效成績進行公示。

公示無異議後,再由考核辦公室對各年級、各系列的教師績效成績進行彙總,按照規則賦值得出每位教職工的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核算出來後,統一在校務公開欄內進行公示一週。無異議後,送給會計室,通過銀行進行發放。

我認為,老師的績效工資核算必須認真、仔細,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差錯。這裡邊不允許存在什麼工作技巧。

可能有人認為,臘月二十八公示,反正快過年了,有意見老師在假期裡也不能反映,是一種工作技巧。

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學校管理層確實是這麼想的,我認為,這種技巧不要也罷!否則會影響學校的公信力。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學校臘月二十八才公示績效工資,這裡面有很多原因,但我們不能就此斷定這是學校故意的,不是嗎?

我想,有不少人是這麼猜想的,如下:

臘月二十八才公示績效工資結果,這個時間點很是“關鍵”。

老師們都放假了,都在置辦年貨,都在忙著走親訪友,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

這個時候,績效工資即便和自己的預期有些許出入,一般也不會再去打電話給領導詢問情況。

因為領導們也要忙著過年了,接不到電話或忘記回覆信息也很正常。

等到開學後,你的“疑惑或憤怒”也淡了很多,往往也就過去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失為一種工作技巧。

但老穆認為,學校之所以到臘月二十八才公示績效工資,或許是因為財務審核慢的緣故,亦或是學校為了公平而詳細計算,從而導致公佈期延遲也未可知……



老穆也看了一下其他老師的回答,大概有這樣幾種情況:

【1】有的學校對績效工資不公示,都是自己看自己的,而且不允許拍照。

【2】有的學校在放假前就公示了,老師也都簽了字。

【3】還有的老師覺得自己績效工資不對,讓學校重新計算,然後再簽字。

【4】有的老師覺得績效工資的一些“考評因素”過於主觀,不夠公平,因而心生不滿。

【5】還有的學校,早就公示了,但由於財政緊張,至今還沒有發。

說句實話,老穆希望基層老師的這些意見或看法都能被領導們看見,應該早點想辦法去及時解決老師們的困惑……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老穆說語文


我是教小學語文的張老師,可以關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怎麼跟我們這兒一個樣兒呢,真是世界之大,萬變不離其宗。

每年的績效考核都牽動著每一位教師的心。因為除了平時的工資,教師沒有任務其他收入和福利,就靠年終的這點績效工資來過這個年。

1.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曾記得績效考核剛剛實行的時候,學校通過教代會舉手表決方案。因有幾項條款細則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個會從下午兩點開到了路燈亮起。一直在修改、商討,最後還是老師妥協了,跟校領導槓著,大家識時務者為俊傑,同意了。連著好幾年,這個績效方法拉開了差距,老師敢怒不敢言。

2.方案人性化。現在績效考核政策也實施好幾年了。校領導也一屆換了一屆。現在的領導更加人性化,為一線老師著想,差距在縮小。老師都是勤勤懇懇工作,無非就是有的老師上公開課是強項,有的老師默默無聞管理班級是能手,有的老師寫文章是擅長的。大家能力不同,分工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適當的差距有是正常的,但差距太大,分成三六九等,勢必會降低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同事之間也有隔閡。

3.公示時間有玄機。公示時間在臘月二十八,說明這是故意而為之。我所在學校每年都是很早就學校微信群公示,每個人每項細則都一一明示,每個人總數多少也寫得清楚,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是excel拉到最後寫了名字和總金額,這樣查看就一目瞭然。大家想看誰的,或者相互比較的都是很清楚的,這筆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適當的差距存在,大家都是理解的。而有些學校遲遲不公開績效工資的,可能是細則制定太細,計算統計太過複雜。另一方面可能是差距太大,早早公示會引發疑義。公示只張貼在學校的公示欄,每位老師的總金額沒有計算出來,只能自己拍個照片回家慢慢算。這裡肯定有貓膩。因為一所學校老師曾手動統計了每位老師的績效工資,發現差距相差甚遠,而引發了矛盾。

其實,績效工資可以體現獎勵機制,適當拉開距離是正確的。大部分老師都默默無聞耕耘著,正因為夯實了基礎,才能有上層建築,優秀老師才能嶄露頭角。普普通通的老師雖平凡但可敬、可愛。為我所在學校的領導點贊,績效考核公平、公正、公開。


張老師的語文課堂


我不知道別處的績效工資怎麼發放,我們這裡的績效工資,每年分兩次發放,上半年的績效工資,隨著11月份工資下發,下半年的績效工資隨著第二年的四月份工資下發。績效工資的方案以每個學校的為準。

制定績效工資標準的時候,學校開了教代會討論,大家的意思是把這錢,平均分給大家。可是根據上面的要求,績效工資不能搞平均,可是大家也不想拉開檔次太多。最後訂的標準是,考核優秀的人每月都領50元錢,那麼一學期六個月,就多領300元錢。

這點錢發到老師的手裡後,都拿出來請客了。所以績效工資不管多還是少,最起碼我們們沒有多大的區別。每一學期的績效工資好像是3600多,然後扣除點幾險幾金的,大概剩下3200元。好像是這麼點,每次都跟工資在一起下發,記得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這麼點錢。

這位朋友問,學校到了臘月28公示績效結果,每年都是這樣嗎?還是就是今年如此呢。績效工資的制定還不是透明的嗎?難道其中還有什麼貓膩嗎?如果有的話,老師是可以提出自己質疑的,別管是什麼時間,既然公示就得接受大家的監督,不合理的地方就算是臘月28也得提出來。

有人說這是工作技巧,這是委婉的說法,其實這就是領導的工作套路。可是你再怎麼套路,關係到錢的問題,哪個老師不認真對待呢,不公正的待遇,肯定就會有人質疑。

績效工資旨在提高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理論上實行的是多勞多得。可是很多地方,多勞的根本就不會多得。尤其是基層的老師,付出很多,可是得到的卻是最少的。使績效工資成為了譏笑工資。

本來績效工資就是扣除了老師們的一部分工資,拿出來獎勵老師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被薅走的羊毛,被個別人織了件羊毛衫,他是暖和了,有的連自己被薅出去的羊毛都拿不回來,等於給別人集資了,當然會有怨言。

不管是領導有工作技巧也吧,還是工作套路也吧,如果發放績效工資存在著不公平,這樣絕對會大大地打擊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幹好,多幹還取得的報酬少,你說你心理會平衡嗎?積累的時間成了,一定會有人反對的。要麼是攢夠失望離開教育,要麼就是不在用心教育,哪種結果都是教育界的很大損失吧。

制度從來都是好的,可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會存在偏差。但願執行者一定抱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只要制定的績效發放的制度傾向於一線教師,多勞多得,那麼老師們都會擁護。那麼像這種情況,啥時候公示有何妨,遲了時間,遲不了錢,大家稍安勿躁。反之大家腦補,時間一長,老師們絕對會有怨言。一個學校領導的成績就靠老師們集體的努力才會取得。老師都沒幹勁了,你這領導還會有啥成就。你不要見小利而忘了大利。

失去了人心,你這領導還能很好的繼續下去嗎?望三思而後行。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對於績效工資的分配有什麼自己的看法,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淺淺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學校臘月28才公示績效工資結果,並不是學校有意這樣做。為什麼這樣說呢?


1、期末考試結束已經到臘月二十左右,考試之後再安排教師評卷,學生表彰,教師總結等工作,時間緊張。

2、考核內容比較多,教師考勤、師德、教案、作業、聽課筆記、讀書筆記、家訪記錄等,學期結束,還要對這些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然後上機登記,工作量比較重,但還來不得半點馬虎。


3、全面檢查之後,對原始數據進行公示, 讓教師進行復查,複查有誤進行再次修改,就是對原始數據能有異議之後,然後再進行考核彙總。

4、考核中佔分比例最大的就是教學成績。教學成績還要參考教體局所提供的參考值,根據參考值來計算教師的得分,對全校教師進行一路縱隊成績排名,打破年級、打破學科。學校在計算的時候,還得等教體局下發參考值的過程,然後再計算,計算比較複雜,教師多的學校,需要時間也多。

學校在計算績效工資的時候,也是抱著對教師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每位教師負責的原則,儘量把每項工作都做好做細。大家都想著過年了,應該把績效工資發到手中,讓老師們手頭寬裕,好好過年。但往往因發放績效工資時, 有些教師比較數額比較少,影響過年情緒,因為一二百元,過年一直給管理人員打電話,讓大家都不能安心過年。這種心態大可不必,心態最重要,身體重要,因為績效工資比別人低了一些而處處挑事,這種做法令人不可理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