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产家庭该如何进行财富管理?

万航林


来了来了!针对这个问题小编邀请了一位理财达人来回答。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城市的物价不同,房价不同,消费水平参差各异,所以不同类型的城市对中产阶级的定位不一样。从吴晓波《2019新中产白皮书》的数据来看,不同层级城市的通常情况是:

1,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50w以上。代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30w以上。代表城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

3,三四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W以上。代表城市:福州、大连、佛山、烟台、兰州等。

虽然不同城市对中产的定义不同,但财富管理却是同样重要。

财富管理的首要是保障。

财富获得、积累、传承的主体都是人,因此对人的保障就是财富管理的第一步,也只有人这个主体保持健健康康,财富管理才能够持续地进行。对人身的保障,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保险。

投保建议是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因为意外是最不能预料的,也是最突然的,意外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而对家庭又有毁灭影响的。而重大疾病往往开销巨大,同时有可能影响后续收入。顺序上,先大人后小孩,毕竟财富获得的主要者是大人。

财富管理第二步,备用金。

啥子是备用金?生活中除了一些日常的基本衣食住行的消费外, 还会有一些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开支,比如国庆来了,家庭决定来一场旅游。这得开销吧,根据出行地点的不同,开支也有大有小,但不管去哪,钱得备好。

旅游还好说,毕竟是节假日的活动,即便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心里多少也有点小预期,可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发的要钱事件,这个得防。

这部分备用金金额建议维持在3-6个月的家庭月支出,金额可以适当调整,只求有备无患,心里安稳。

投资品种优选货币基金,不过这并不唯一,基本要求就是变现速度快,如果还有点小收益最好。

财富管理第三部分,增值。

大部分家庭追求的财富管理核心部分就是在保值基础上进行增值。

通常这部分资金就得配置理财产品,而根据收益浮动情况,理财产品分为浮动收益和固定收益。固定收益比较简单,一般是银行储蓄型存款和理财产品,这部分产品收益率在3%-5%之间,贵在安心。浮动类型的多为股票、基金,这类收益高,风险也高,这类资产投资要求会高些,风险也大,但是收益高。固定和浮动的配比建议在3:7。此外也有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方式,建议是有能力的中产家庭再行考虑。

本次回答来自特邀理财达人,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觉得有用,来波关注,点个赞呗!

招商银行App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中产家庭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并没有严格的或官方的关于中产家庭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报告中看到一些关于中产家庭方面的阐述,比如吴晓波平台发布《2019新中产白皮书》,其中数据表明新中产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是371万元,而平均值为496万元

。此类家庭的特点是,家庭年收入在20-100万、家庭年净收入在10-50万,接受过高等教育,主要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从事专业性或管理性的工作。他们热衷阅读、崇尚运动,讲求品质,把旅行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对于中产家庭的焦虑点会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1、收入的稳定性,如果失去正规工作收入,生活水准如何保持?

2、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的安全性,如何安全可以传承下代以及维持不跌出所在层级?

3、层级升迁的渴望,对于顶层的中产甚或中顶层的中产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进行向上突破?

4、子女教育问题,如果保障后续子女可以安全在本层延续?


可见中产家庭大部分的焦虑,与财富不可分割,主要的部分都是围绕着如何增加收入尤其是被动收入(资产收入)以及整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当中。

这就要涉及到对于家庭资产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利用资产理财从而达到上述所求。


第一、初级阶段。做好资产安全保障工作。起步可以用标准普尔家庭财产配置的方法,标准普尔的4321资产配置法(40%保本、30%升值、20%保命、10%生活),这个理念是在为家庭选择保险时候,我的保险经纪人带给我的,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首先要把风险用保险分担下来,叫做以小博大,保险的顺序要遵循先大后小,先保家庭支柱再保其他人,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重大意外可以包含在重疾险)理财险(万能险),如果不是闲钱很多的情况下不要选择保险理财品种。


第二、进阶阶段。就可以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财规划来进行资产配置。这个会需要根据家庭所处于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而不同的投资策略。

1、家庭形成期,从结婚开始建立,家庭子女出生而增加,年轻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投资风险,建议投资策略:50%:股票、基金、外汇、期货;30%:金融债券、国债、定期存款;10%:保险;10%活期、货基

2、家庭成长期,从子女出生开始至子女完成学业为止,要注意投资风险,投资应注重平衡,初步有所积累,需要为子女教育及买房买车,财富快速积累期,同时也是快速消耗期,建议投资策略:40%:股票、基金、外汇、期货;40%:金融债券、国债、定期存款、房产;10%:保险;10%活期、货基

3、家庭成熟期,从子女完成学业至夫妻退休为止,需要逐步降低投资风险,为退休积累安全稳定财富,资产相对比较稳定,整体家庭财富达到峰值,理财目标稳定收益增加养老资本,建议投资策略:40%:股票、基金;40%:金融债券、国债、定期存款、存款、房产;10%:保险;10%活期、货基

4、家庭衰老期,从父亲退休至离世,承受风险能力极弱,投资安全、稳定、低收益产品为主,资产相对稳定,财富消耗期,理财目标为平稳,建议投资策略:10%:股票、基金;50%:金融债券、国债、定期、存款、房产;10%:保险;40%:活期、货基。


第三、熟练阶段。这个阶段就要和大势结合起来,综合利用经济周期、康波定论。

研究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理财策略,推荐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这个有点高阶,是个做投行的朋友介绍给我的。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这是一种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方法,对投资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应着某类资产,其表现将超过大类资产。

四个阶段的收益率排序如下:

(1)衰退阶段: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2)复苏阶段: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3)过热阶段: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4)滞胀阶段:大宗商品>现金/债券>股票


以上是对于中产家庭资产要如何进行规划和配置的一些方案,具体到每个家庭身上还应该有不同的配置方式,比如你的职业稳定性和上升性,你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尤其是父母的健康情况,对于不同家庭还要具体情况来看。但平衡理财,风险与收益对等,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风险,不过分追求高收益,树立一个健康的理财观念是积累财富之基石。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可以进一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芽妈理财经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中产家庭?

我所理解的中产家庭:夫妻双方均有稳定的收入、家庭拥有自有住房、上有老下有小、有正常理财需求而无暴富投机举措。

我认识一个人,两口子都是北京的,家庭年收入50万左右,基本和日常支出打平。因为前些年和朋友合伙做了些小生意,也投资了一些股票,赚了钱,大概手头上有两三百万现金,不知道他们的理财方案,是否符合题主财富管理的要求?

他们的理念是,必须要进行理财,不然多少钱也不禁花,要实现资金稳定增长,争取让投资收益可以覆盖家庭额外支出,以后不上班也能保持现有或更高的生活水平。

具体做法是以下三点:

1、50%的资金用于稳健投资,以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理财为主。可以抵抗通货膨胀,保持购买力,又可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偶尔给自己发个红包,减轻生活压力。这部分投资的收益率约为4.5%~5.5%/年

2、35%的资金用于中等风险投资,交给专业人士打理,以股票和基金为主。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本金损失,追求更高的收益,做到资产的增值。如果你比较保守,可以选择6%~9%/年的资产组合。但是我的朋友觉得现在行情低迷,是进场抄底的好机会,所以选择了风险比较大、收益也更大的资产组合,预期收益率为15%~20%/年

3、前面两点其实都不太需要个人操心,而最后剩余15%的资金,就要放在自己手里,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既能实现自己的一些小理想,又能锻炼自己投资的实际能力,让自己不断成长。这部分就因人而异了,可以选择一些风险更大的投资机会;也可以参与新产业新事物,多做尝试;也可以参与一些实业,学习行业知识,增加收入的多元性,分摊其他投资的风险。至于我朋友的选择,他投了一个音乐教室,现在每年给他

大概10%~15%的分红收益,如果发展的好,开了更多的店,那他的收益也会更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钱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能游刃有余地发家致富。


草根创业老油条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称为中产家庭?这个划分实际上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而来,也就是已经在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上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社会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但是还在追求高层次的“自我需求”道路上的家庭。

简而言之,这个层次家庭的具体特点就是: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有保险,有存款,收入水平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中间序列。中产和财富,两者之间其实没有等号,在这个层级的家庭,需要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财富管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只有堵住了家庭财富流失的漏洞(风险保障)才能够积累财富,进而 实现家庭财富的传承。


家庭财富积累的初期,需要重点考虑可能存在的损失性风险:包括因疾病发生的治疗费用、家庭收入终端、康复医疗费用、名下财产意外损毁及施救费用等。

在家庭财富使用的中期,需要重点考虑存在的支出性风险:包括因子女深造而造成的额外费用支出、保持退休的生活品质、家庭阶段性大额开支等。

在考虑到家庭财富传承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所有性风险:包括因债务纠纷导致的财产损失,资产定向传承、税收风险、婚姻破裂导致的财产分配纠纷等。

充分考虑好了这些,再去考虑财富的合理增值,保持家庭财富的持续性正向上升曲线,跑赢通胀,实现家庭财富自由。


精选宝


中产家庭财富管理最首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稳定持续的保持住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

起最关键作用的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者。

比如丈夫年收入60万,妻子年收入15万,那么丈夫的持续稳定的收入对于中产家庭的生活稳定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财富管理上,最先做的不是买各种金融投资产品,而是防范一些可能导致高收入丈夫无法有高收入的风险。

可能的潜在风险是:丈夫发生意外伤残、丈夫身患重疾、丈夫突然去世。

这些都是导致丈夫可能无法取得高收入的风险,也是中产家庭的隐患。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首先应该给家庭的顶梁柱购买一份意外险、一份医疗险、一份重疾险和一份寿险,受益人可以是自己的爱人,来防范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家庭的冲击,并且在自己真的出现风险的时候,能最大程度的较少自己深爱的人的痛苦和压力。

其次把过于集中的投资做更好的分散化。

很多中产家庭都是由精英组成的,他们有能力也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是优势,但在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过度自信和偏执,比如做房产销售起来的中产家庭可能就是看好房子,所有的资产都是房子,在过去这可能是特备对的决策,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保证未来三十年房地产还会不断上涨?我们知道中国最大的80后刚需和50后、60后的改善房刚需潮已经过去,再加上过去是粗放野蛮式发展,现在是精细化、求质量的发展,逻辑都变了,房子永远涨的逻辑还能成立吗?

有的家庭精英又过去保守 ,只存定期产品,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逐渐向发达国家迈进,可以预见的是固定收益的定期利率会越来越低,如果只是存定期,未来的收益性会越来越低,对于通货膨胀的抵抗力也是越来越低。

做资产组合分散,就相当于有了多个支撑点,就像蜘蛛有八条腿,如果有一条腿出问题了,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只有一条腿,那风险性很可能就是致命的。

我对中产家庭的资产配置总体战略是:

理财和存款、房产、股权类都要涉及,理财和存款是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应对风险和一些突然出现的绝佳投资机会,房产在未来依然很大概率是抵御通胀的很好的产品,股权类由于我国经济追求质量发展,不断向全球输出影响力,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具有很高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企业,股权投资能够很好的享受到我们优质企业的发展成果和红利。

至于黄金、期货、大宗商品,可以适当少量配置,但不作为主要投资配置门类。


爱金融的骑士


我认为,中产家庭的财富管理主要应该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抵抗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黑天鹅”事件的风险,二是保证流动性。


根据财富管理的冰山模型,建议应该持有10%的现金资产,10%的高收益高风险资产(股票、基金等),25%的实物资产(房产、收藏品等),40%的长期稳健收益资产(保本理财、年金等),以及15%的保障型保险。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是什么是“中产家庭”;二是“中产家庭”的特征;三是根据“冰山模型”进行财富管理。

01

什么是中产家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水涨船高,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媒体之中广为流传,但其实官方没有对于“中产阶级”和“中产家庭”的专门定义。

2017年,国家统计局曾对全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行过分组,根据2016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组的收入大约59259 元,中等收入组的收入大约20924 元;而低收入组的收入不到6000元,为5529 元。如果使用这个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庞大。

胡润百富对于“中产”也有一套界定,他们认为一线城市家庭收入在30万-150万之间的,新一线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万-150万之间的城镇居民,属于中产。

根据这套标准,截止2018年,中国大陆中产阶级数量超过3000万户。

根据数据分析,这些中产家庭主要还是分布在北上广地区,其中北京占比接近18%,广东占比为17.35%,上海占比为15.19%。


02

“中产家庭”的特征

在中国,中产家庭主要分布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除了收入水平和资产水平较高之外,他们在财富管理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特征,主要体现在:

  • 受教育水平高:中产家庭的成员通常是“高知”人群,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热爱阅读,拥抱新知,生活讲究品质,对于财富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 工作极为忙碌:身处中产阶级的人,主要从事专业性很强或者管理类型的工作,他们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外加一些照顾家庭方面的时间投入,他们能够专门花在盯大盘、炒股等具体资产管理方面的时间极为有限。

  • 理解市场风险:中产家庭财富升级涉及到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劳动性收入向资产性收入的转型,也就是说,以往主要财富积累主要靠工作收入,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资产投资类收入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体。此时,中产家庭需要升级财富观念,理解风险,保护财富。

03

根据“冰山模型”进行财富管理。

对于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数的中产家庭来说,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早已不是问题,如何让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抵抗通货膨胀是他们的关注重点。

如何进行财富管理,我们主要需要考虑抵御风险和保证流动性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参考关于分散投资、长期投资的财富管理模型------“冰山模型”,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大致的划分和精细化的管理。

“冰山理论”由著名的心理学家佛洛依德首先提出,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冰山,其实只是它漂浮在海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只占总体积的八分之一,冰山更多部分是潜藏在海平面下的,正常我们不会看见。

中产家庭进行财富管理,可以根据“冰山模型”配置资产:

冰山以上表示的是,现金资产和高收益高风险资产,这一部分的资产流动性很好,随时可以变现,并且具有获取高收益的能力,但是缺点是抗风险能力很差。

  • 10%左右的现金资产,中产家庭的月流水收入很多,调动杠杆的能力很强,所以这一部分的资金不需要很多,大概留足够家庭半年生活支出的现金即可,日常没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投入到货币型基金这一类随取随用的理财产品中。

  • 10%左右的高收益高风险资产,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是年化收益最高的市场之一,但是股价短期风险很高,中产家庭一方面不能错过这么好的市场,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分散投资控制风险,因此这一部分的资产配置不能少、也不能多,既要追求高收益,也要能够承受损失。

冰山一下的部分,主要是实物资产(房产、收藏品等)、长期稳健收益资产以及保障型保险,这一部分资产占比更高,是我们资产的基座部分,他们收益稳定、持有周期很长,能够很好地撬动时间杠杆,通过“复利”让我们的财富滚雪球。

  • 25%的实物资产,主要是房产、收藏品等,房地产除了有居住价值之外,自身价值也能随着经济增长水涨船高,可以在很长的经济周期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当然,现在国家的政策导向明确,购置房地产需要考虑的因素比以往多很多。

  • 40%的长期稳健收益资产(保本理财、年金等),这一部分的资产我们主要是撬动时间杠杆,利用时间去撬动收益,他们的投资时间长、安全,并且收益稳定,通过“复利”的作用,能够很好的使整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要注意,这部分资产轻易不能动,因为复利只有与时间配合才能作用巨大,你中断了,损失的不仅是短期收益,更是时间。

  • 15%的保障型保险,人生漫长,遇到“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很高,因病返贫、或者家庭顶梁柱意外身故的事件屡见不鲜,我们应该提早注意到这些风险,早做准备。中产家庭应该配备保额较高的意外险、人生险以及重疾险,用小钱撬动风险发生时我们需要的大钱,保证家庭财富不在意外发生时严重缩水。

“冰山模型”教会我们利用分散投资、长期投资的方式进行财富管理,保证资产在能够顺利抵抗通货膨胀、防范风险、保值增值。这个模型不仅对中产家庭有用,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有效。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财富管理?一部分钱负责保证流动与高收益,主要是现金资产和高收益高风险资产;另一部分钱保证安全和利用“复利”,主要是实物资产、长期稳健收益资产和保障型保险。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欢迎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正好的理财笔记


据世界银行和胡润榜的分类,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属中等收入阶层; 年收入50万元以上属于高收入水平; 净资产600万元至1亿元属于富人或富豪。

当然这份报告会有些笼统,但年家庭收入能达到50万元左右,肯定是可以进入中产阶层或以上,我们就按这个标准来谈一下。也千万不要说按照平均统计这个标准有点高,中国人的基数太多了,放在一线城市,一个家庭夫妻两个人加上孩子加上父母,年收入总数50万,也是还算过得去而已~

那么这么一个家庭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呢?这肯定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第1个是生活,第2个是理财。

第一是生活配置,理财投资绝对不能影响普通的家庭正常生活,这个方面包括供已有的房车贷款、吃喝拉撒,交通费、孩子的学费……

这里要注意一点,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生活方面的配置要适当,其实每个收入都有每个收入层级Level的消费,要节欲也要有所控制,做到延时满足。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就是建立某个项目的储存罐,比如家庭想去某个地方旅游,那就提前一年为这个项目建立一个储存罐,每个月往里面存一笔有限的钱。有时候本来是计划夫妻俩想去吃一餐大的但是最后选择去了平价的地方,那么就把省下来的钱也可以投入到这个储蓄罐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但会珍惜来之不易,而且过程也会十分有趣。

然后第二方面就是理财配置,根据每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当然风险偏好也不同。

家庭的理财配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投入较低风险和理财产品之中比如购买债券、债券基金、保险配置;第2部分投入风险较为中等的基金定投,某些股票基金;第3部分是投入高风险的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

如果没有太多的金融知识建议,还是选择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第1部分,其中保险配置不能忽略,是其中重中之重,人们在意外情况之下是显示的多么脆弱,这一块也要为家人或自己努力建设。

理财这三部分的配置也会根据家庭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在家庭刚刚成立没有小孩的时候而且父母也能够自理可以适当让投入风险较高的产品,但是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有小孩,而且父母一定要照顾,风险小的资产的比重一定要慢慢增加,切不可把大资金投入到风险大的产品之中。

虽然要改善家庭,但是不能以家庭的稳定作为代价。切不可追求暴利。


金十交易学院


以我的经验,应该多看一些理财书籍,从最简单的开始尝试。

1、可以尝试定期存款。按月存入一年定期,一年后每月就有到期的资金可用。

2、可以尝试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转入和转出方便,消费还可以直接扣款,且风险很低。

3、等有了一定的投资理财经验后,就能尝试债权和股票基金了。债权风险适中,但需要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股票基金我推荐指数基金,风险相比个股较低,投资成本低,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只需要明白金融常识。


网金聚汇


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首先建议大部分资金以现金存款或者货币型基金为主(保本型);然后配置部分保险资金,银行里的纸黄金可以配置,增值保值都可以。最后拿2成的资金来买股市里指数基金,不要自己炒股票也不要买主动型基金。我是资产配置研究者量式,对股票期货投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量式


50%的债券,25%基金,10%保险,15%股票。

钱最近要用吗?指数基金是要3年以上不用的钱,比如10万,分成20份,每月投一份。如果半年以内要用的,放货币基金,余额宝之类的,随取方便。半年以上的放债基,嘉实超短债,年化收益5——6%

保险配医疗险,重疾和意外配家庭经济支柱,因为保费比较贵。

除此之外,还可投资股票和可转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