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程序员行业的一句话 :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童年654321


  入职现在这家公司之前,我看了一下招聘启事,其中提到要有SQL性能优化经验,对于大并发有要求。正好我之前几份工作都有这样的工作内容,而且对于性能优化、大并发很感兴趣,于是就跑去应聘了。

  然后就是与面试官的交锋,SQL运行顺序与优化方案、悲观锁与乐观锁、REDIS和CACHE过期策略与区别、请求分发软件、消息队列软件……与面试官聊了两次,每次两个钟头。看面试官这么重视大并发、性能优化,感觉进来必定大有可为,然而……

  公司里面记录最多的一张数据表只有10万条,而且还是不常用的,而常用的数据表基本上都是只有不到一万条数据。只有近期有个同事在做SQL的时候把语句写得太复杂,我就过去帮了下忙,然后就再也没有这方面的事情了……

  之前在一家公司待着的时候,技术部经理跟我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面试时就是要找一些偏难怪的题目,最好是那种永远都没人用的东西。工作多年的人很容易被这些东西问倒,等他感觉自己浅薄的时候,你就可以压价了……


黑屋2


大学刚毕业,现在还是实习阶段,回想当初面试前端的时候,自己的的确确是个菜鸡(现在也还是),在厦门的软件三期一场春招去投简历。第一家是个外企,上来就问我闭包是什么,当时我只回答了闭包有自己的独立的作用域,至于做什么,因为觉得以后都用vue,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vue上面了,对js的理解并不透彻,面试官态度奇差,说我连这点东西都不懂不适合做前端开发,当时我就懵逼了,不懂难道不能学,再说你那什么态度,想着以后要是跟这种人做同事估计也不会长久,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就直接走了,简历也没留下。

后来进了下一家公司之后,这里的同事还算可以,对于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我一个实习生还是没有多高的体会,但是我见过组长面试新人(三四月换血比较严重),问了一大堆我听都没听过的问题,或者说是框架,后来问了我的组长才知道,这些东西只是用来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甚至在工作中并不一定会用到。

初出茅庐我不禁感慨,原来职场上有这么多我之前不了解的东西,尤其是网上学完的vue入门,react入门,实际运用中用到的却少之又少,前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第一次接触项目,连续加班三个礼拜,我甚至到现在都还在怀疑是不是不适合做程序员,脑子不太好使还是怎么的,哎,刚出社会现在也只能坚持吧。

最后说一句,还是学校好啊!


叶老shi


很多年前,部门头让我出题去考一个来面试的,好像有1、2年工作经验。因为我们部门涉及面很广,所以我就挑个4-5个方面,包括网络、数据库、开发等,每个方面写了3道题,难度系数按257算,最简单就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该知道的内容。

我就直接跟面试的人说,这份题能做多少就多少,我想看看你的能力方向在哪里。来面试的小姑娘回来说,“这有点难我做不出多少,但我会去学”。

我就跟头说,这小姑娘不错,诚实愿意学。后来真的收了。过了一段时间做的很不错,比原先的好几人还要强。专业能力不说能有多高,但是人家愿意学愿意做,我觉得这个比混日子的好多了。


IT的老司机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真就是出自以为程序员朋友之口。

今年6月份的时候,他在没有选择好下家的情况下,直接从公司离职,准备试水行业市场,看看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他的运气还不错,没过两天就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理由是他们看中了我朋友特别有想法这一点。

面试的过程非常正规,先是面试,然后提问题,最后是手写代码,他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在那一刻,是多么的被重视。

更重要的是,那些面试题全都是当下最火的技术,最前沿的框架,在一个勉强算是二线的城市里,能有这样想法,问出这样的技术问题,别提他有多高兴了。

而且无论是面试官,还是架构师和项目经理,说话彬彬有礼,问题都非常有学术范儿,这让他的内心回荡起两个字:稳了。

事实的确是稳了,他进入了这家公司,薪资待遇也不错,可是工作却和他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没有使用新技术、没有前沿的框架,更没有各种关于创新和项目想法的头脑风暴,有些技术甚至还不如他的前公司。

于是他和我说出了那句让我倍感经验的台词:

“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

在倍感此话的精辟至于,其实细细品一品,这话还真有点意思。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这不是职场中的个例现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似乎都把面试包装的非常漂亮,然后回到实际工作的时候,却是一些和当初描述不相符的工作内容。

企业为啥要这样做呢?实话实说不好么,弄的这么“高大上”,显然是在欺骗应聘者啊!

说实话,企业这样做,也是出于许多无奈,而且这种行为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套路”,也称不上是骗,待你看过了下面的分析,你就会明白企业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01.企业为了包装自己,让自己显得更加正规

其实如果你从企业的视角去看问题时,你一样会发现很多竞争,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很多小公司在面对大公司时,会天然的陷入劣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腾讯和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都在招人,而且要求都差不多,那么面试者会更倾向谁呢?

毫无疑问,肯定是想要加入腾讯的人更多,因为人家的名气和规模摆在那里。

而小公司怎么和大公司竞争人才的竞品呢?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包装”成大公司的样子。

其中最容易包装的环节,必然就是面试了,这些小公司通常会模仿大公司的面试流程,以及面试中会问到的问题。

即便自己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那么多高级的东西,但是该说的、该问的也一样不会少,这个目的很简单,其实就是为了吸引应聘者。

毕竟只要应聘者踏进了公司的这个大门儿,条件什么的再谈也不迟。

02.岗位竞争激烈,方便筛选人才

当然了,看待企业行为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只看到一个点,还要看到这个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和影响。

这其中最大的利益,就是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应聘人员的筛选成本了。

当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竞聘人员较多时,如果企业一个一个的去深入了解,恐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而且效率也会非常的低,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而若是在面试环节就设立一些门槛的话,这样在筛选人才的时候,就会容易的多。

比如说故意拿出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在面试的时候,对不同的面试者进行发问,肯定就能检验出面试者的能力水平。

这样一来,谁的能力强,谁的水平高,便可以一眼就清晰的看出来,从而帮助企业节约很大的人才筛选成本。

03.储备人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

很多企业的老板都知道“未雨绸缪”的道理,可能有些工作企业现在不需要,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不需要。

就拿“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这句话来说,也许今年公司停留在拧螺丝的阶段,然而发展好了后,明年就会研究推进系统,后年就会研究发射。

到时候现去到市场找这样的人才,可能根本来不及,但是如果在面试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人才,将其留住作为后续的人员储备,这样不也很好吗?

当然了哈,以上三点只是主要原因,或许也会有很多面试官愿意“炫技”,就是纯粹的爱显摆,把自己懂的那点东西晒出来,这也可能是一小部分原因,但在这里,我们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有哪些利益。

可是如果再回到面试者的身上,那么这种行为可能真的说不上友好,毕竟谁都想要找到一份和自己匹配的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称心如意。

所以说,作为面试者,在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到以下三点:

01.问清楚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

最好的套路其实就是没有套路,当你绝对对方可能是存在“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的情况时,不妨直接一点,问问面试官,我的工作到底是做什么。

直接发问是最有效的办法,我曾经就是靠这样的方法,避开了面试陷阱。

所以说,面试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有什么不清楚的,该问就问,等到上班再问,那可真的什么都晚了。

02.详细了解公司的信息

当然了,我们也不排除面试官会说谎的可能,当你觉得面试在说谎时。

不妨从公司入手,详细的了解一下公司,可以从互联网、论坛以及和面试官交流等渠道和手段,尽可能的了解公司的信息。

因为从一家公司的规模、业务模式、市场份额上,是能够看出这家企业,对于某些高级工作,是否有必要的。

03.在面试前多做一些准备

不管是最终是否录用,也不管最终的工作是不是“拧螺丝”,在面试前多做准备,总是没有坏处的。

我始终认为,面试是一个人能力的另外一种表达,能不能把自己的经历和强项讲好,也是需要锻炼和学习的。

所以说,面试前多做一点准备,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看一看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战胜面试官最好的办法。

综上所述,当我们能够从企业的视角出发,看清楚很多问题,其实也就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容易,每一位应聘者都应该为自己的成长负责,面对企业这些打“擦边球”的小套路,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对方法。


职男小凡


早上催儿子上学,发现他穿鞋穿的很慢,迟迟拔不上去。

我上前一看,发现鞋子又小了,这小子长的太快,刚满6岁,33码的鞋子都很挤脚了。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给孩子买鞋、买衣服,总是得留有一定的余量,刚刚好不行,要不了多久就得扔。

所谓“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这句话说的太夸张,不过这也反应了某些程序员得了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东西,严重缺乏想象空间。

我就说一句:我们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都用上了吗?我们在高考、在大学学的那么多知识都实际运用了吗?能实际运用上不过十分之一吧。

可我们说那些东西不该学吗?别把学习的罪责再推到高考模式和考试导向上,这样显得我们的学习都是被迫的,是毫无乐趣的。

真要说造火箭,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都是说造火箭、当宇航员吗?可出身社会以后,我们还是得老老实实上班打工,这又怎么说?你不能说学的那些东西是没有用的,至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说了,整个社会人的文化素质整体都提高了,那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整体也会提高不少,就有可能发展的更快。

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就能理解面试说的高大上、考察的全面深入一些,其实是很正常的,至少了解你的基础、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思维深度等等。至少从这些点了解到你的可塑性和潜力如何,不要以为拧螺丝是很简单重复的工作,可是你了解螺丝的材料构成吗?有多少种螺丝?分别有什么用处?拧螺丝的原理又是什么?……如果你不能举一反三,只是看做这是一种手工活,那你学的东西真的是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难怪苹果落地你只想到是不是红了、好不好吃,而人家牛顿就能从中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这就是差距!

科学和知识的价值不在于你是不是会拧螺丝,而在于你懂得螺丝是怎么来的,原理是什么?如果让你去造,你能不能造的出来?你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懂得为什么?千万不要眼高手低,什么都看不上,那你的发展就会极其有限,很快就能见到天花板。

没听说过一句话吗?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如果对自己没有高要求,再加上目光短浅,估计真的只会拧螺丝,啥都不会了,那还谈何发展呢?

面试不仅要看你是否会操作,也要看你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否则录取你干什么呢,真的是拧螺丝,你未必能比一个大爷干的好。

再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有些东西用不上,那照样可以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只有一个无知又不想学习的人,他才不会有好奇心,也体会不到这其中的乐趣,岂不悲哀!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我就是程序员,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句话就是程序员找工作面试时的真实写照。

面试时的高标准、严要求,实际工作是修修补补、捉捉虫子(改bug),这是IT行业多少年来的怪象,而且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面试官无聊的炫技心理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这种面试官,张口就是“你谈谈怎样实现类似于淘宝高并发的秒杀系统”,我的内心是奔溃的啊喂,这哪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再说这是淘宝多少工程师、多少年经验的积累集体智慧的效果,我真能做出来我还来你这?更过分的是,我是做前端的啊喂,我写个秒杀的界面在行,让我设计秒杀系统,这不是相当于让我骑着共享单车上高速嘛,虽然单车也有轮子。

二.行业从业者多,岗位竞争激烈

这也是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由于IT行业相比薪资水平较高,自然有很多人眼红了。培训机构流水线般的“生产”,只要什么技术方向火起来,不出一年就有大量速成的从业者进入行业。如此这般,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作为企业,这么多人等着被翻牌子,能用拧螺丝的钱招到造火箭的人才当然最开心啦。所以程序员面试时经常是“一顿提问猛如虎,一问待遇一千五”!

三.自嗨型的创企老板爱做梦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催生了一批创业公司,创始人个个以为自己是乔布斯,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做个垃圾没人下载的app就以为自己是下一个微信,张口闭口三年会上市五年成龙头。这就是我说的自嗨型创企,这些以为自己是乔布斯的人招人怎么可能要普通人?

综上所述,程序员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除非互联网再出现一次巨大革命。


我是夏桑小喽啰,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下哦,有想进入IT行业的朋友也可以留言讨论下,我作为入行七年的“老鸟”能给你提供一些真实的建议。


夏桑小喽啰


程序猿,一个懂JAVA语言、C++语言、C语言、VB语言等各类非人类语言的人类,在普通人看来,做好程序猿太难了。是的,因为程序猿行业有这样一句话: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可想而知,能进入程序猿行业不容易,可是程序猿行业却存在岗位技能需求被严重放大化的问题。

在前期面试中,首先不仅要看你的学历,985/211是首选,然后还要看你的个人经历,语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你还要懂各类专业知识和精通天文地理,你要懂如何建房子也要知道孙思邈是谁,可以用C++语言迅速的编辑一个小游戏,也要会用JAVA语言快速的给你自己做的小游戏做个外挂,给你说你以后可能会接触到公司最核心的技术所以要求专业技能十级以上等等,始终要求你在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但是看看你面试的岗位需求,只是招聘一名网站维护专员。

在你经过了几轮的面试,好不容易拿到了offer。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始接受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时,老板说,来帮我美化一下网页,再做几个网页版面,在系统中导入所有客户的数据等这些对你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了。这时候你能明显感受到岗位所需的技能需求和当初面试时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BAT工作的程序猿表示: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是常态。程序猿的工作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细致而又具体的工作,虽然面试时岗位需求被夸大了,但你如果进入了这个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身体和心理必须要经得住考验。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哈哈,这属于程序员界甚至职场的黑话了,而且是老一辈的程序员。

下面就分享下,咱这头顶“灯泡”老程序员的经验。

一、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这是程序员面试时的“狗血黑话。”

试想一下,在2020年1月的某天,身为程序员的你投了份简历,很快便收到回应。

电话里,女经理通知你,周五去面试。你也很爽快的同意赴约。

周五,你来到面试公司,你会发现一切和你想的都不太一样。

HR并不是美女,而是刁难你的“野兽”啊。

她们会先问你:“您的工资预期是多少呢?”(这很重要)

你答:一个月,10000元。

接着HR们会为你准备笔试大礼包,从布尔值、字符串再到逻辑运算。

这里说一下,倘若是职场小白真的会以为,天呐这家公司就是厉害啊,这笔试题有造火箭之势啊。

崇拜归崇拜,倘若你笔试题有错误,她们就会说:“您这技术还差点,不如这样吧一个月7000元,我们这里可以让你突飞猛进得学习…你看怎么样”

同意,当然同意啊。

后来你会发现,什么所谓的面试题全是扯,跟工作没多大关系。

而职场老油条们更是会悟出一个道理,所谓的面试根本就是自己与HR的砍价环节。

最后送程序员小白们一个锦囊,找工作问预期一定要多说一些,防止HR们杀价。

while 故事:(循环)

HR:“请问您的预算是多少?”

小张:“2000元。”

HR:“行小伙子不用答笔试了,直接录取。”

………


科技无颜祖


这是我刚入职现在的公司时遇到的问题,项目是go的同事边学java边写的。他们从go转java的理由是,go的很多库都是从github上引入的个人库,维护和安全都不符合公司的利益。所以项目有很多问题,如果是试水的项目,那能用就行。如果是一两年垮不了的项目,如果不够标准,后继者只能陷入无休止的盲目补救之中。

你想,如果造火箭的人打磨一颗螺丝,你觉得他能差到哪里去。前不久看,就说谷歌他们面试就比较难,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高薪招来的人,大堆人其实就做着公司最普通的业务,但是他们相信,高水平的工程师总体上要做的更好。

年初找工作,还去头条面试,当时给了两个题,让我写个单链表排序,可能排序数组,现在大家都能徒手写下来。平时都做业务,很少去排序链表,排序树,突然交换节点没交换对,就结束了。面试官就说,其实我们都知道,你们做公司业务都不会有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徒手写算法,懂各种高可用,甚至就是个dba,运维,虽然这些东西你真来公司,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我们希望你都懂。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骨有度


它指的是面试时,面试官往往喜欢问一些很难的知识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用不上;不仅如此,实际工作内容往往比面试题更简单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面试官想知道的是求职者的能力上限

很多程序员面试过很多公司后发现,大公司的面试官喜欢考察眼界、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而小公司的面试官往往喜欢和求职者死磕一个知识点。

这些公司的面试官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问到的很多问题在工作中往往用不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浪费时间,实际情况是,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求职者的能力上限,看看他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如果求职者的表现超预期,那么他完全符合岗位需求,甚至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大概率来说,他一定能在相应岗位上做得出色,

这就像让一个大学生去做一道小学题,就有种降维打击的感觉。

所以,适当的问一些“造火箭”的问题,才能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峰值。

二、求职者太多,只有提高面试难度,才能刷选人才

我有个朋友在面试一家公司的驱动工程师岗位时,发现面试官问到了一些上层应用的问题,比如数据库的使用、大数据框架等。其实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点,也不会影响日常的工作,但面试官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即便只做驱动,也需要了解上层的实现逻辑,从而在跨部门合作时,才事半功倍。

其实,因为求职者实在太多,面试官也在用这种方法来刷掉只会写底层驱动的一些求职者。懂得应用的一些知识,在测试自己的驱动时,写出的demo才会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更有实用性。

所以,面试造火箭,也是为了提高面试难度,刷掉一些平庸之辈。

三、纯显摆

有个程序员,去面试A公司时,被面试官问的问题卡住了。后来入职了B公司。巧的是,有一天,有个求职者来面试,程序员去面试他,发现正好是之前A公司的面试官。于是程序员把面试官当时问他的问题抛出来,再问他,发现对方也答不上来。

这就怪了,自己都答不上来的问题,当时干嘛拿出来问别人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纯显摆的心态在作祟。那些面试官,喜欢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应对求职者,觉得问的问题越刁钻,求职者答不上来,自己就越有成就感。

他们并不以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自己构造了一套假大空的面试题,但求职者也不傻,自己工作多年,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还是懂得一二的,所以才会让求职者感觉到“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有一句话这么说:取其上者,得中;取其下者,得下;取其下者,什么都不得。

也就是说,从面试官的角度来看,当他自己问的问题,求职者基本上都能答出来时,在他心里,求职者的能力就已经超过了岗位的需求,那么他就是那个该招入的人。

而如果他问的问题太简单,也会让求职者犯嘀咕,觉得工作内容是不是太简单了?对于程序员来说,往往喜欢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当面试官问到“造火箭”的问题,而自己能答得上来时,不管真正的工作是否在“拧螺丝”,他都会觉得这家公司技术实力可以,对公司的向往之情,就会言于溢表。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