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居家隔離後援團”微信群每天14小時答疑北京醫生“臥底”4天點贊上報國家衛健委推廣

“體溫38.5℃,伴有咳嗽、腹瀉,我是不是感染病毒了?”“天天刷手機,一看到疫情就心煩意亂,很緊張焦慮,我該怎麼辦?”……從1月23日至今,每天的早上8點到晚上10點,武漢逸飛社工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在“居家隔離後援團”等9個微信群14小時在線,為上千名居家隔離者、患者及患者家屬答疑解惑,心理疏導。

線上疫情心理諮詢的微信群吸引全國109名醫療志願者加入,有曾經抗擊非典疫情、馳援汶川地震的醫療工作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馬弘“臥底”入群觀察4天后,發覺此方式對很多地方來說,可複製可推廣,上報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組,建議組織網絡專業醫療資源進行支援。

志願者在行動,不到兩小時200人進群

武漢逸飛社工服務中心創始人理事長陳蘭蘭介紹,逸飛社工服務中心目前已有160名全職社工。

疫情在發展,她感到,要為人們提供心理幫助,疏導情緒。“拉上幾個社工服務時認識的北京醫療志願者,23號當晚建群,不到2小時就達到200人,之後當晚又建立了第二個群,兩個群人數近千。”

武漢 “居家隔離後援團”微信群每天14小時答疑北京醫生“臥底”4天點贊上報國家衛健委推廣

武漢 “居家隔離後援團”微信群每天14小時答疑北京醫生“臥底”4天點贊上報國家衛健委推廣

陳蘭蘭(右一)在社工服務中


“居家隔離後援團”8天接受一萬多人次諮詢

陳蘭蘭介紹,“我們把14個小時分成7個時間段,每兩個小時一班,一班通常配備:2名醫療志願者+2名心理諮詢師+2名社工+2名後臺人員。”她解釋,醫療志願者對諮詢者進行症狀分析,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疏導安慰,社工會對個案跟進管理,後臺人員對數據統計分析。

到目前,“居家隔離後援團”共接受一萬多人次諮詢。陳蘭蘭介紹,若判斷對方可能存在一些症狀,會單獨拉進一個群,由醫療志願者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告知就診途徑或防疫方法。 “居家隔離後援團”就像一個蓄水池,慢慢分離出若干小群,目前又組建江岸、漢陽、礄口等6個片區的小微群,對有需求的居民開展針對性諮詢,服務延伸至社區街道。

北京醫生“臥底”4天點贊群服務,上報國家衛健委推廣

據介紹,提供醫療服務的志願者來自全國各地,有的仍奮戰在疫情一線。

在眾多醫療志願服務的醫生中,有一個“潛伏者”。經北京的志願朋友推薦進入微信群之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馬弘在群裡觀察了4天。後來,她私信群主,告知這個模式可借鑑可推廣,並給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組寫了一封信。

馬弘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她發現這個社區服務微信群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很強,武漢的網絡服務中的社工,起到了很好的橋樑作用。“雖然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也開啟了網絡服務,但本地醫生連續作戰已經非常疲憊;群裡來自全國的專業醫療志願者,能遠程對居家患者的醫療問題和化驗單指導,能答覆疑似患者的詢問,能及時緩解患者焦慮。”

在馬弘的幫助帶動下,目前又有近300位全國醫務志願者加入服務群,線上馳援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