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协里写丑书的多?

阿里摩天轮


为什么书协丑书多?

实际这就是书协会员与未进书协人的区别。一般说来,进入书协者,都是基础都过关,尤其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进入书协者,都是挺厉害的角色。这在我们的当地,实话说,的确有两刷子,没有一定的书墨基础,经过了多次的参加展览,而被筛选脱颖而出。


话说二,其中所谓丑书之列,是两类,一类草书,因为不识读,或者不感兴趣,望其草字,判断楷书不怎么样,大家都有经验,大凡写草书情性的人,都是散简的笔墨形式,从一开始就喜欢草字,而写楷书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境界。

草字者,属于比较烂漫,借此书体而乐于抒发胸臆,楷书者而从整肃则取悦。都是一泓微波涟漪之书墨情怀。

相应来说,草字的远源,不一定会有楷则规模,再有草书景观。

故另一类,属于从古意,追索先秦左右的古雅朴茂,而取其笔意而创自己的丑貌。达到一种深远。近古雅而崇尚。但是刚刚起步,其笔墨形状与味道,依然缺失古雅。仅仅剩下了“丑”态。

于是不过明人眼睛。明白人,一看便知道有几斤几两。但是可怜的是有些人依然感觉自己的书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属于自我陶醉。

很多书协会员由书法传统基础而创优秀作品,为数不少,不得不佩服。因为这些人走的书法路,底蕴深厚,创作具实力派。



本着一分为二,客观的分析看待,不能一刀切。现在引领书法前锋者,还是那些有实力的书协会员,尤为国家级书协会员,更是高水平者,没有高水平,也自然进不了书协组织。对于老百姓能够获得书协会员,实在不容易。

是不是这个理?期待评论勘正。


狂喜淡墨a


天哲按:近来头条上发文章、回答问题比较多,一是我在利用更多的无聊时间,以前开车多,现在开车少坐车多,所以无聊时间就多了!二是出差时间多,我是喜欢出差的,这么多年,我发现,只要是出差,办事效率就高,这中间,坐地铁时间就多,自然就有时间利用!

因为量上去了,我就发现了大问题了!我是越来越喜欢说实话了,越来越不怕别人批评、责骂了,越来越喜欢网友恨之入骨的丑书了……以前是喜欢,但还藏着掖着!最近因为头条上发文多了,不愿意藏着掖着了……喜欢“丑书”喜欢得胆大包天了……

一,我觉得“丑书”里更能看到传统哲学的美!这就好比一个乞丐去为地震灾区捐款,那种高尚的情操特别耀眼……

二,我觉得“丑书”里面更能看到书法家的性情、情感,这样才觉得真实、踏实!这就好比一个人,不笑不哭连一点表情神态都不显露出来,我觉得这个人太无趣了……

三,我觉得品“丑书”就像品酒!小时候喜欢喝饮料,觉得甜了就是好,现在喝了一两囗可以,多了就是觉得浅了、平淡无奇!看“丑书”不一样,有如茅台、五酿液,乍喝苦,但是苦后有香,有涩,有劲,有韵,重要的是,她能勾起魂来……






陈天哲



其实大多数书协会员的书法,无论是字的结体还是章法上都很有功底,都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只是有些人想标新立异,所谓创新所以才有了“丑书”的出现,而书协为鼓励创新,就把某些人的某些“作品”推了出来。我儿子年十八,练书十年,三年前就加入省书协。现上传他的作品,还望雅正。



15993758627


关于“为什么书协里写丑书的多?”这个问题,我认为,古人的书法都成了传世经典,再追也追不上了,怎么办呢?那就“创新”吧!所以,就绞尽脑汁地研究如何把字的用笔和结构变化起来,打破传统的笔法,把好端端的字的结构破坏得疮痍满目,其章法和墨法也不按常规处理了。他们认为,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时代风貌,才有艺术观赏性,才符合时代审美,才叫“创新”,才能在历史上留点什么的。

记得当代魏碑大师孙伯翔先生说过,当代人学书法,先不要谈创新,应老老实实的继承传统。他还说,难道你的字超过古人了吗?如果没有超过古人,那就要继承;如果你的超过古人了,再谈创新也不迟。但是,你的字超没超过古人,还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并不是你说超过就超过了。孙伯翔先生还说,当下的人动不动就提书法创作,这是不妥的,你会创什么?叫写书法作品就可以了,不要轻易地把写书法作品称为“书法创作”。


(上图为孙伯翔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当代隶书大家张继老师说:“书法创新很可怕,但不创新更可怕!” 张继老师在书法创作时,曾告诫他的学生,说:书法创变,无论怎么变,都不能失去法度,都应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如果失去了法度,那就不叫书法作品了,即便是,也是“俗作!”


(上图为张继老师的隶书作品)


(上图为张继老师的章草作品)

所谓书协里的“丑书”大多是展览体,其实并不丑,不把“展览体”当作丑书看待。为什么?因为“展览体”是不失法度的,如果“展览体”不符合法度,是入不了国展和其它形式的展览的,除非是有过硬的关系。


中州耕牛堂主


都说书协的丑书多,但现实中丑书却能大行其道。是个人的审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收藏家的钱多了感觉要烧包了?还是市场左右了人们的审美取向?

啥叫丑书?

可能是对于书法刚入门的爱好者和还未入门的爱好者来说,丑书是对除了正整的楷书之外的书法作品描述罢了,因为书法是一种与其他艺术不一样的东西,看似门槛很低,多数人以为,就是写字。笔者在基层做过调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识字不识字儿的,都敢评论书法,当然,在他们的眼中写的规矩的、象印板印的,这是最高境界,写得规矩的行书次字,草书就根本入不了法眼。这确实是基层书法的审美现状,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好像用在哪儿都是正确的!并且大多数书法从业者都不敢反驳这种说法,因为都怕犯众怒,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其实书法艺术、文学艺术跟科学技术是一样的,具体的评审标准,恐怕不是任何群众都介定的。不是象农村的选举一样,看谁顺眼就投谁的票,没啥技术含量!把“二王”的作品拿去跟小镇上的书家Pk,会被秒成渣渣。

丑书有几种?

第一种丑书是画家字,虽然是书画同源,但是画家用笔的侧重点不一样,在书法上可能要受一定的影响,画家字比较注重艺术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所以,对中国画不太了解的人,也理解欣赏不了画家字。

第二种就是,纯粹属于既不是画家字也没有在书法上受过系统的训练,只要认识几个字,用毛笔字写出来,虽然带有浓烈的个人情感,但是不具备书法的要素,跟江湖杂耍一样的,这才是真正的丑书!

还有一种丑书,是经过设计出来的,没有没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字体一脉相承的逐渐演变过程,这事实上是,把别人人书俱老的作品,强行移植到自己的书法中,成了自己书法作品中的蹩足怪诞、个性矛盾的东西。

如果有楷书、行书、草书一脉相承的循序演进的书法,达到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这种书法是好书法,绝不是丑书。唐朝的孙过庭,《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云: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经过了楷行草这几个步骤的扎实历练之后,这种书法一定是不俗的,一定是充满个性自由,和艺术张力的作品,有的甚至达到了成佛成仙的境界,但这种丑书,没点书法知识和艺术功底,还真看不出来,更别说能写的出来!

至于书协丑书多,没必要叽叽歪歪或者慷慨激昂,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好看的多看两眼,有碍观瞻的就别看,中华文化也不会因写几个丑书的而丧失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八圣山人


所谓的丑书和乱书这类称呼完全是不懂书法的外行话。千万别以为会写几笔就懂书法。其实差的很远。我练习了十年都不敢乱说,更不敢发作品出来,因为我知道,水平还不足,高手太多了。老老实实的练习就是正道。



关于书协丑书多这件事情我觉得要从普通人的审美观说起了。大家都觉得一笔一划的楷书或者隽秀的行书为最美好的书法。是最具有艺术代表性的。其实这种看法只能说对了一小部分。首先艺术是美的,这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并非主流艺术标准。艺术标准到底什么?艺术不必只是单纯的服务于视觉感官的,艺术可以拿来直接表达思想,传达观念。那么这么说应该理解了吧,艺术就是传达思想和观念,因为人本身的原因,思维能量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也不同。比如八大山人的书法,很多人说是丑书,被誉为灌肠体。其实呢?他的书法风格内涵篆籀之法与碑学的精华。他简化了用笔的动作,任由笔豪做平面的运动,提按微弱到了极其隐含的地步。



这的确让人很吃惊,因为人们追求的那些复杂而且高档次的用笔技术,八大弃之不用!这样的追求确是需要些魄力的,因为要冒着“单调”的风险。石涛和尚有两句诗称赞八大山人 “书法画法前人前”、“眼高百代古无比”,就用笔追求上说,八大应该当之无愧的,是去掉铅华返本真。这种艺术精神和艺术表达是建立在绝对的基础功底和对文化认知的基础上的。还有如现代的王墉,王冬龄的书法都被称作丑书。有这些看法的人只能说对于书法艺术,你还是个孩童,需要加倍努力学习和读帖,这样你才能有资格,有自信的去评论别人的书法。



另外,丑书和乱书的心态一定要祛除。因为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了你在书法中的严重不足。且行且学且谦卑,这是文化人的格局,好好想想吧。


书法影响力


丑书出现在书坛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基本上是跟书协成立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说,自从书协成立开始,丑书(当时被称为流行书风)便也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书协成立时中国的文化刚刚复苏,受到日韩一些前卫书风的影响,一些年轻书家开始尝试和探索新的创作风格,形成了新的审美趋向。这批书家就包括王镛、沃兴华、石开等当时书坛的实力书家。


流行书风展一共举办了三次,基本上每一次都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但是,王镛等人毕竟是书坛的中坚力量,这股所谓的流行书风非但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竟然大有星火燎原的趋势。鉴于书协在书坛书坛的影响力和特殊地位,加上这些丑书名家大多在书协担任重要职务或评委,所以书协成为丑书的重灾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丑书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像王镛说的那样成为切合时代的审美思潮,也没有像丑书名家们想象的那样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不管这些所谓的权威和名家如何的相互追捧,并且竭力寻求理论依据,依然收效甚微,始终无法改变大众的传统书法审美习惯。



从目前只要丑书一露面必然招致骂声一片的现状来看,书协里丑书泛滥也面临相当尴尬的境地。所以,书协扬言要对丑书采取限制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惊龙轩


关于“丑书”,网上有很多说法,凡是不喜欢的作品,一律命之丑书,棒杀之。更有人评出十大丑书,王镛、石开、刘云泉等“光荣”入选。

王 镛 书法

笔者混迹书法圈10余年,体制内的中国书协、各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有接触,体制外的草根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有接触;听闻过差额选举时,本不在名单上的某理事差点当选副主席的传闻,也目睹过江湖书法家口衔毛笔街头卖艺的情景。下面就丑书说一下我的观点,欢迎拍砖。

刘云泉 书法

先谈点题外话。歌曲大家都爱听,歌曲种类很多,有民歌,有流行歌曲,有摇滚,有民谣,有爵士等。唱法上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你想听的别人不一定爱听,你想听别人也不能不让你不听。再看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有爱看小生的,有爱看花旦的,也有很多人喜欢丑角。一部戏里若是没有一个插科打诨的丑角,这部戏就不活了。

邵岩 白发老农如鹤立

好了,说回来,书法字体上有篆隶楷行草,形式上有条幅、中堂、横披、扇面,书法界有几幅“丑书”又何妨,权当菜品中的调料,酸甜咸辣麻,任君选择。不喜欢的作品我们大可不看。这是第一个观点,允许丑书存在。

郑板桥的书法是不是也是丑书 《歌谣轴》 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二个观点,是否丑书不要急着下结论。史上有人曾说颜真卿是丑书之祖,说这话的人是米芾老先生,他认为颜字颠覆了二王楷书的法度,原话是“颜柳挑踢”。这话对否先且不论,我们说一种书法的风格要从长远上看,可能几年、几十年不够,放个几百年、上千年,若是还能流传,那说明我们当初说的丑书是错误的,或者说当时我们的认识水平不够。时间是把杀猪刀,美丑交与时间去检验,说不定人家又开创了一个时代呢。

金农的漆书也很多丑

第三个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认识的一律认为是丑书。想起春晚小品《招聘》里的一句台词: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个字。说这话的人是个神经病。很多作品我们不理解,也许是我们看的少,欣赏水平不够,人家很可能是有来历的,所以不要一看到不喜欢、不顺眼的书法就一概认为是丑书。十多年前有位书法家,因长期生活在日本,见到一张流失在日本的古帖,此帖在国内知之者甚少。他苦心临习此帖,终一举成名,现在广州生活得很好。

清朝隶书大家陈鸿寿

说到最后,忽然意识到个问题,文中提到口衔毛笔一事,特作说明,并非所有口衔毛笔的书法家都是江湖书法家,福建书法家张文佑先生自小犯病,失去双手,只能以口作书。文佑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研楷、行、草、隶,尤以小楷取法魏晋而独具一格。在此算是替文佑先生作一宣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不光是书协里写丑书的多,江湖上写丑书的也多。

近些年来,书协由于种种原因,操作不当,有失尊严,书协尽成了腥味四溅无孔不入的臭鸡蛋。什么江湖中人,什么现代书派,什么红黑两挡权势贵人等等,一踏糊涂地混入了进去。从此,书协也成了隐藏江湖书法派系的-个组织。这就难怪写丑字的人,一个胜过-个的多。

最主要原因还是权力,名利在作怪。轻视了中国传统优秀书法,搞个人专权,个人名气,个人得失干劲十足,名气冲天。本来与书法无关的一些行当之人,对于书法书学根基不牢,或者刚入书法之门的一些初学者,也当上了什么家,什么长,什么师,光环十足,臭名昭著。

书协,作为一个计划经济时期新生代产物,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书法,有着义不容辞,敢于担当的责任。但是,事实上根本没有做到做好这一点。成了书法不成书,书道无正道之乱象。

因为有这些劣迹尚存,写丑书的不多才怪呢。


郁香墨



书协里写丑书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以我的理解来看,丑书反传统,放在一堆传统书法中很显眼。

就像现在是春天,北方有10多度到20度,气温适中,大多数人穿着长裤,薄外套或衬衣,但有一部分人却穿起了短袖,短裤和短裙,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

丑书就像穿短裤短裙,或冬衣的人,站在人群里非常酷目,人们看一眼就能记住。

在全国范围内,丑书名家有王冬龄,白砥,程风子,曾翔等人,都是被人们热议的对象。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要写所谓的“丑书”,以我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

其一,这些人已经进书协了,书协高手多,想靠传统出名成家太难了,那么,就偏不遵循传统,跟传统对着来。依靠走捷径的方式扬名。


传统对笔法要求严格,一笔一画都要遵循古人的程式,丑书作者偏不这样来。无视规则,章法和笔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可以给自己戴上“创新”的帽子。其实,这种创新就像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经不起考验。

其二,丑书作者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了,想玩点所谓学术上的东西,以视正听。

丑书作者进入书协后,成为了专业书法家,这就需要他们拿出真本事说话,要不然站不住脚。而从学术层面开拓和创造,是这些书法家心照不宣的事。

我认识好几个陕西书协副主席之类的书法家,他们就是这样认为和这样做的。

学术这东西本身就难以定位,它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弄好了,有人认可和追捧了,就成了学术,弄不好,就成了垃圾,遭人唾骂。


其三,丑书作者不自信,被自己的真实水平所愚弄,也被“皇帝的新装”所愚弄。

丑书作者在书协中大多有职位和头衘,并且身兼多种社会职位,他们也清楚自己真正练习书法的时间并不充足,不像一般书法家有大量时间练习。

因此,让他们规规矩矩写,很容易露馅,暴露自己本就不高的水平,那么,他们就大笔任意挥写,反正写出来很多人不认识,能震住人。一般书法家也是丑书作者的下属,不便于站出来纠正上级的不对,就做个顺水人情,人前说人话,跟着鼓掌叫好。丑书作者听到有人叫好,就认为自己真了不起,书写习惯成了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