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楷、隶、行、草能一起练吗,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清影摇风23


我对书法比较爱好,但自身水平不高。但对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任何学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各方面的知识互相联系的,一种知识可以对另一种技能产生促进作用。如文理两科,有的人把它们截然分开,我绝不赞同,我认为它们之间影响极大,文科学不好,理科自然难以学好,反之亦然。所以说,你对楷隶行草各种书法都作一点练习我想还是需要了,并不是坏事,至少你也得对各种写法有个大概的认识。这叫做博采众長,为我所用。譬如说,你学写草书,首先得写好楷书,如果楷书都写不好就去练草书,你这个草书是一定写不好的。但是,学术一定要有专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得有一个主攻方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练成一种炉火纯青的书法,一定要把它写出可代表你自己水平的好字出来,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奇文高叟


初学者学习书法,最好是开小口挖深井,先攻一体,切忌摊大饼,眉毛胡子一把抓。书法五体,虽义理不悖,但各具情态,初学者重在打基础,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根基,贪大求全,往往事与愿违,一个也抓不住。

书法艺术的修养打磨,就是靠“累积效应”,理论的与实践的,悟性的与勤奋的,缺一都不可。举个例子,临摹是老少都学都用的最常见训练方法,新手临帖与老手临帖,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线条在那里,结体在那里,质感不一样,力道也不一样。刚刚接触书法,技法基础还不扎实,就开始搞多体同学,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当然,系统的书法学习,既需要深度,也需要宽度,技多不压身嘛,而且,通过不同书体的学习,对改善书写缺陷、克服瓶颈是有益的。比如,学楷的结构打不开,可以通过学碑体来拓宽;结体不好看,可以通过学隶书来强化。但是,这是在书法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至少对一种书体的学习把握已经比较系统和全面。因此,“全面开花”“多头并进”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初学者。

我从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百体书王”,即便书圣王羲之,楷书草书虽也很厉害,也仅以行书为冠为尊,又何况普通人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资质天赋也是一定的,以一定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去多体皆学,显然是违背艺术修养生成规律的。强行为之,其结果也必然是诸体皆能书、实则无一善。比如绘画圈,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得其一已为大善。书法也一样,需要专,需要深,而非宽与广,“百体书王”之说,还是省省算了吧。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首先,明确观点,不可以。

其次,告诉你为什么。

这是因为每一种书体都是有规律的,都是经年累月练就的,如果今天练楷,明天玩行,后天习草,一曝十寒,不易掌握用笔结字的规律,也极易练成四不像。

最后,告诉你应该怎么办。

先把一体(楷)练精弄熟,当然适当临点别的,推荐隶书,篆书,但精力不要超过20%,主要还是放在楷上,颜柳欧任意一体,如果把任一体的规律掌握住,其他书体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一己之见,希望能帮到你。


爱e视频


学习书法,应该是从小就从楷书练起,当功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融汇贯通、再练其他字体也就都漂亮了。

如果一开始就练"隶、行、草书"大杂烩,我个人认为很难练成书法;我们周围很多人、是长大后才练书法的,因为小时候在农村单人校上学时连书法字帖都没有,加上那时候小学老师大多也就初中毕业,师资水平不高,所以导致了很多人写的字不漂亮,没有名师哪来高徒?

想写好书法,需要功力、静心、和长期的坚持练习,需要和名师交流、才能成长得快。


武夷山独行侠


把一种书体写得较扎实了,几种书体兼学也是可行的。

其实许多古代名家行书字帖里,都巧含了楷书技法,隶书技法和草书技法。有的字用笔相近,有的字结构相近。

所以学习行书时,兼学楷书使笔力沉着。兼学隶书增加古拙之趣,兼学草书增加行书的运动节奏。

如果主攻行书,那么要分清主次,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研习行书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王羲之书写的书法作品。)











神韵轩书法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想也没有标准答案,本来,就没有绝对性的东西,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建议性的答案,壹庸也是。

首先,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建议同时学习好几个字体,学的再多,不消化不是劳民伤财吗。有人说书法家诸体皆通,为啥不可以,但哪些书法家也没说他开始时同时学了好几个字体才诸体皆通的吧!

另外,对于深学的同志而言,选择性的学习多个字体未尝不可,比如对行草书学习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己笔力不够,学学大篆未尝不可,有人学的楷书,现在行书拥有楷书的影子,那你学学草书也是可以的,当然,你学的一种字体已经相当娴熟,学习其他字体那是绝对可以的。

我想要说的,其实很简单,想要融汇贯通,这几种应当都有所涉猎,可是怎么学,在什么时候学显得尤为重要,否则,适得其反,徒劳无功。开始学习书法,每天半一时楷书,一小时行书,一小时篆书,你试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估计时间长了,你就会草书了。[呲牙]





壹庸诗书文


学习书法,楷、隶、行、草能一起练吗,效果好不好?为什么?不能一起学,理由很简单,第一,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这四种字体的笔法各异,结字各异,风格各异。你若一起学岂不是跟厨师将不同性质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乱炖了吗?如此哪来的美味。

一、楷书

以楷书来入门来是学习规范建立基础。其笔法以“永字八法”为主,大部分讲究中锋运笔,字型以方块为准,按照不同的书家风格会有不同的差异。

二、隶书

隶书是上承篆书,下启楷书的字体,我们现在所说的隶书一般是指汉代隶书,其字形以扁为主,长宽之比约为3:2,主要笔画有横、撇、捺三笔、横笔画最具特色的为“蚕头雁尾”。

三、行书

行书由于其潇散的风格以及比楷书书写速度快的特点受大众所爱,其可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含楷书笔法多的为行楷,含草书笔法多的为行草。其字结体因地因时会有不同的变化。

四、草书

在书法艺术中,若论哪种字体可以更能抒发书家的情感,非草书莫属。草书可分为:小草、大草(狂草)、章草三种。除了章草其他两种草书基本可以算是符号来代表文字了,可以说其无形即有型,无法即有法,一起皆在书者。

综上所述

以上四种字体,四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笔法、笔势、神采均因字体不同而各异,除非你已经达到接近书法家的程度,否则,不走火入魔算是幸运的了。


书法有云


中国古代书法家,基本上都是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学的。远的不说近代书法家都是真、草、隶、篆、行兼学的。

书法都是互通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真、草、隶、篆、行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

相反,如果楷、隶、行、草一起学,可以更加系统完整地了解书法的丰富笔法和内在联系。对我们学习书法,会有非常直观的帮助。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就精通真、草、隶、篆、行五体书法。所以,他的楷书、行书都很精彩,这也得益于他丰富的书法技法。

柳公权也是精通各体书法,他的楷书里往往有篆书的笔法。


赵之谦也是真草隶篆行都很精通,所以,他很容易能够做到碑帖兼容,开创一代书风。

我们不能停留在初学书法的认识水平上看书法的学习和研究。以为书法只有楷书,只有楷书写好了才能写行书、草书。

书法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一个人要把一种书法学好都非常不容易,何况好几种书法都要学好,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但是,书法学习不可能永远只学一种楷书或者草书。


学习书法,就是从最低的要求来说,你也要精通楷书和行书。这是最低的要求。

像田蕴章这样的书法家一辈子就会写一个楷书,所以,他就不是大书法家,他的楷书也没有什么艺术。

只能永远停留在一般的写字水平,是学习书法而不能成为大书法家的根本原因。所以,学习书法和学习写字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就是军训和当兵的不一样的。学习写字,就像学习军训,能学会列队走步就可以了,但是书法家教学当兵打仗,必须要有实战的各种本领。

你就会列队走几步,那是不能成为一个士兵的。

当然,田蕴章说过,他不想成为书法家,就是想把楷书写好,这就与成为书法艺术无关了。所以,我们真的无所谓田蕴章是写字还是写书法艺术作品。


凡是要想在书法艺术领域成为书法家的,真的需要楷书怕、行书、草书、隶书同时学习。

我需要指出的是,事实上隶书、楷书是一个书法大系统。所以,隶书和楷书是互通的。

学习隶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丰富楷书,对楷书的创新会有最直接的帮助。

我们知道,楷书来源于隶书,是从隶书的一部分书法风格中发展而来的。

这种风格被钟繇和王羲之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了。


但是,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像钟繇王羲之这样一种风格的书法,基本上都成为“魏碑”了。

今天,很多书法家就是在魏碑的基础上,希望发展出新的楷书来,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假如我们直接在隶书里面寻找发展楷书的可能,那么,就会写出自己新的楷书风格来,那么,学习隶书,就是楷书创新的一个捷径了。

所以,学习隶书,除了隶书本身的书法艺术之美,还有对楷书发展有帮助的重要意义,只是我们很多人也没有什么书法创新的理想,就隶书学隶书,学了隶书,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书法创新。

如果你有很高的书法创新理想,不能不学习隶书。

行书是楷书的快速写法,也是楷书能够如行云流水般书写的书法。更是日常最实用的书法。我们必须学习行书。


至于草书难度比较大,但是,如果有行书的基础,学习草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理论上来说,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是一个书法体系,因为这四种书法都是统一的。

首先,楷书和楷书非常亲近,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其次,行书和草书都是以楷书为基础的书法。也是楷书高效率的书法,更多书法艺术美的存在,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事实上也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起学习的。起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种书法。

一个书法家学习书法,如果只有楷书一种,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要写楷书。

那么,如何把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四种书法都学会呢?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初学者,建议起码首先学会楷书。

如果楷书临摹没有什么困难了,那么,再学习行书和草书也就轻松很多了。隶书,先学后学都可以。也可以与楷书同时学习。

具体的课程可以这样安排。(假如是全日学习书法)上午学习楷书,下午学习隶书。这样坚持一年左右。如果楷书、隶书都差不多了,就可以学习行书、草书了。

特别是在楷书基础比较好的情况下,一天之内都可以转换好几次书法。


例如,我现在有时候就是在一个上午,会练习好几种书法的。感觉非常好,也都能学好。

虽然,我们这是说书法的临摹学习。如果要创作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最好以一种书法为主。如果自己条件好,能够学好几种书法,各种书法都有自己的风格就更好了。

所以,对于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能不能一起学,我的意见当然是,完全可以的。而且,这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书法学习过程。

不过,学习书法不要太强迫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就不要学得太杂太多。


千千千里马


不建议一起练,效果不好.

一种书体的由来,都有它孕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且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然后才能定型.......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还可以肯定地说,专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专攻一体也难以取代它体。

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四种书法字体的临摹要点.

楷书:楷书是书法发展的最后结果,也是如今最为实用性的字体。在书法欣赏上,单以楷书为标准的艺术欣赏是偏颇的,学会看懂更多种字体,这样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才应该是书法艺术欣赏的前提条件。有这样的认知,就会明白,一个帖临能力很强的人,远比只能把楷书写端正的人功底要高。楷书与其它书体相比,其主要特点有:一时形体方正,提按转折明显。二是横平竖直,笔画形态丰富。基本笔画、复合笔画的变化比篆书、隶书多。三是楷书的书写要求不仅比篆书、隶书多了许多提按连贯动作,而且有程度上的差异。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形;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性质。”

隶书: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

行书:学习行书以临摹《圣教序》为宜。要把握此帖的艺术风貌和特征,如笔致遒润儒雅、字态俊丽秀逸、气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笔内掖收敛,线条瘦硬劲挺,点画的组合、偏旁的揖让、牵丝映带、笔势字势等纯出自然。通临时注意纠正线条拖沓纤弱,即骨不健、气不畅、墨不沉等通病。在通临的基础上,就要打好攻坚战,从字型、字势,笔型、笔势及笔画的粗细对比、墨色变化(可参照兰亭墨迹)等方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达到在创作作品时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练程度。

草书: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草书创作要有一定的气势,字法准确,用笔大胆,敢于放开写,并注意墨色变化,过渡得自然,有节奏感。注意防止用笔潦草不沉实、笔画交待不清、送笔“过”或不到位、出现滞笔等,特别是转折处的提笔。要加强对经典法帖的临摹,强化字法和技法训练,在大气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复归于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我上面的介绍很明确了,每种字体的临摹要点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是对书法三种技巧综合能力的表现,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本功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那么如果四种字体一起临摹,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那么对正在学习书法的人来说,真正懂得欣赏书法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所,从内心深处燃起对书法的浓厚兴趣,我想比学习哪一种字体效果会更佳.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不管是学习哪一种,还是哪几种书体,随心就好.


俊东说画


学习书法,楷隶行草一起练可以,但结局肯定是写不好,写好书法是个功夫,是用时间磨练出来,没有时间的积累是达不到一定的造诣。很少有某位书法家四体皆通,因为大的书法家,写着写着就知道自己更适应那种写法,并加上苦练。再者书法不同与绘画,只要识字就能大概看出书法的优劣,所以虽然不是人人书法家,但人人可鉴赏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