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收藏的一幅书法作品,个人比较喜欢,各位书法家如何点评?

欧冶山人


豆腐青菜各有所爱,自己感觉好就行。我喜欢马平和老师的字,可惜马老师去年春天驾鹤西去了。



仙人掌101976806


题主收藏的这幅书法,书写的是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总体书写的还不错,是取法当代人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到一点学欧阳中石的笔法,比如第一句”桃源一向绝风尘“,就很像欧阳早年风格。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全诗为——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遗憾的是,这幅作品上有两处错误,两处硬伤:

一是”看竹何须问主人“的看字,作者想写成异体字写法(见下图),但却写成了”朝“字。实际上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其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流字,作者的草书写法值得商榷,这种写法实际上是另外一个字——”淬“字(见下图)。

《唐 · 孙过庭 · 书谱》淬字(见下图):


而,流字草书可以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可见《唐 · 孙过庭 · 书谱》流字(见下图):

第二种流字草书写法可见《明 · 韩道亨 · 草诀百韵歌》写法:

第三种可以参考毛体草书流字写法:


因为这两处硬伤,这幅作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不过若是自己喜欢,收藏着自己看看也是可以。

各位书法爱好者或者藏友,在收藏书画作品的时候,最好还是请懂行人士看一看,尽量不要收有瑕疵或错误的作品。


麓风轩


很不错的一副行书条幅作品,功底很深,我跟您一样喜欢。

这幅作品作者落款黄进勋,应该就是我贴出来的下面这位黄进勋。

黄建勋,1953年生,福建人,著名书画家,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国学书画院书画家。幼承家学,擅长行草、能书能画能诗文。黄建勋个性鲜明,他的书法作品的线条极富动感和弹性,行笔迅疾,收笔稳健,充分表现了高超的调控笔锋的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建勋从事书法美术教育已逾二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也有许多人在全国各类书展中获奖。黄建勋作品呼声很高,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喜爱和广泛收藏。

题主贴出来的这幅作品,犹为漂亮。作者深得王羲之欹侧书法风格影响,对体势的驾驭能力极高,虽为临危据槁之形,却有绝岸颓峰之感,用这句古话来赞美黄建勋似有过誉之嫌,但也八九不离十。作者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空间布局极佳,

远观,一派古风古韵直入眼帘,近看,如春风拂面,令人愉悦。

这实在是一副好作品,不过夸归夸,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题主那副字的落款“黄建勋”与我从网上下载的这幅黄建勋书法作品落款完全不同,会不会其中有一副是赝品?如果真是有,我愿意相信我从网上下载的这一副字是赝品!顺祝题主愉快!


永书101


己故书法家戚庆隆先生作品欣赏。




手机用户5360390321sz


答,因为本人喜欢欣赏书画,九十年代新疆有几位德高望重的书法书画名家作品。牧歌,白应东,康国桢,王世昌,张造時,名书画家作艺术作品,我很敬佩他们人品及作品!怀念他们的時候拿出来回忆欣赏。我收藏优秀作品艺术是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美德。


老默0106


你好,黄建勋先生的作品,很棒,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协调统一,格调儒雅,有颜真卿行书笔意。值得收藏。




流云艺朵


这幅作品,总体来看,闲适自然,不激不厉,章法上上下相承,错落有致,左右参差,相互照应,用墨浓淡适中,用笔有收有放,一些字夸张变形,平中求险。通篇在自然变化中达到章法气息完整统一。不失为佳作。至于个别笔误,如流字写成“染”字,注意是“染”字,而非“淬”字等,瑕不掩玉,当然,如果能不出现这种笔误,当更好。我还是一个原则,一幅作品,先不看字,看整体神韵。


兴平南郊窦文海


这副作品给人一种软绵绵,懒洋洋地病态之感。原因就是笔力太弱了,中锋用笔不够挺健,笔画之间没有承接呼应,字与字之间也没有体现阴阳顿挫的节奏韵律。如果一件艺术作品本身不具备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收藏它还有意义吗?


午火999


是福建黄建勋老师么?

既然题了上款,写给“孝坚先生”,也是文人心意的表达,应该好好收藏。

就这件作品来说,写得很认真,气息儒雅,用笔娴熟,还是不错的。

略有不足,比如第一列的“柳市南”的“ㄱ”如果有方笔的动作,避免雷同,会更好。


向金港的象


这幅书法作品写得不错,黄建勋是一位书画家,从事书法教育多年,写的内容是王维的一首诗,王维与知交裴迪去长安柳市之南新昌里访隐士吕逸人不遇,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门著书的隐士生活,显示作者羡慕"绝风尘"的情怀。不过此书法作品中"朝竹"应为"看竹","闭门"应为"闭户",不曾见过有"朝竹"."闭门"这个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