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春天,聊城正在对运河进行疏浚。我在闸口北运河河道里发现了这些明清瓷片。

现场出土地点自上而下大致分为四层。第一层为黑淤土,厚50厘米,有近代砖瓦、瓷片等。第二层为浅黑淤土,厚15厘米,包含物多是明清瓷片。第三层为黄褐色土层,发现一些元代瓷片。第四层为黑色淤泥,包含物较少。而发现的这些瓷片正是在第二层。

1289年,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正是这条称为“会通河”的河道,为聊城带来明清时期数百年的繁荣。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林姓匠人作品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2002年,聊城闸口北运河出土的明清瓷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