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翰墨奇才

——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中國新聞雜誌·趙汗青 天下時報網·劉欣華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認識書法家張世坤,是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僑聯活動上。張先生溫文而雅,說活輕聲慢語,不急不燥,純樸厚道。在與張先生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金剛經》是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是佛經的“憲法”之經。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為什麼要用篆書書寫《金剛經》?張先生說:秦始皇登基後,統一規範了文字,稱為“小篆”,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少年靠勤奮,成年靠努力”。張先生出生在著名的中國“梨都”宿州市碭山,自幼喜愛書法,在老一輩書畫家的薰陶下,他與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結下了一生的情緣。1973年12月,18歲的張先生當兵走進了軍營,後至陸軍副連職參謀、幹事,直到轉業在宿州市埇橋區文聯工作。在訓練艱苦和工作繁忙的情況下,他始終也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張先生說:“我的少年時期都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度過的,每天的生產勞動十分艱苦,精神追求相對貧乏。但正是由於在那樣的時期對身心、思想意志的磨鍊以及美術設計的基礎學習,為我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部隊時期以及轉業到地方工作,他總是利用週末、假期四處拜師鑽研書法藝術。他的勤奮與刻苦,得到了諸位老師的充分肯定,這也給了張先生很大的鼓勵和信心。多年來,張先生刻苦臨習諸多碑帖,如氣勢古樸、渾厚朴茂風格的大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號季子白盤》,《石鼓文》;線條圓潤,運筆勻平,使轉流暢的小篆“玉箸篆”、《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這為他的書法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書法是一門富有感情的藝術,是情感宣洩的載體,同時,這門藝術也潛移默化地塑造書法家的性靈。張先生說:“越是深入追求,就越能體會真善美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人性中的一致性。”在書法《金剛經》創作中,他將感情融入線條,做到“心手雙暢”,讓人在作品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懷。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多年來,與其說張先生是在磨鍊自己的書法技藝,不如說他是在修煉自己豁達純真的心境。如今的張先生,在篆體書法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小篆法承李斯、鄧石如,書風樸厚挺勁,流利華美,豪放中寓現著婉秀;他的大篆,蒼勁古樸、深厚凝重、氣勢沉雄,有著幻化流雲浮絲之美;青絲細雨中又滿溢雷厲風行之豪邁。時而青絲細雨,暖陽斜照;時而暴風驟雨,乘風破浪,剛柔並濟,恰如其人。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正是由於張先生特殊的人生和藝術經歷,造就了他特殊的審美和藝術風格和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在書法的表現性與創作者的個性之間,張先生很好地找到了平衡。在當代書壇,張先生與他的書法深邃通俗,獨闢蹊徑,筆法雄渾蒼勁,如鑄如刻,入木三分,自成風範。張先生是個博學多才的書法家,集北魏人的精髓,將魏之豪放、雄壯、多變,融於規整成熟的隋、唐楷體之中,形成自己的“世坤體”。你看他書寫的《金剛經》,其篆書結體稍長,糅合了隸法,多用長鋒軟毫,起伏提按,極大地豐富了篆書的用筆。多年來,張先生獨特的藝術篆書,被人們所津津讚許。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張先生的純手書篆字《金剛經》,正文918頁,5453字,宣紙線裝本(約31.5x16.5cm) ,帶譯文。整套分6冊裝和12冊、9冊及單裝本四種。既可單卷存放(個人、家庭);又可全套收藏(單位、集體)。集書法欣賞、收藏與一體。家庭可作為“鎮宅”、“祝壽”、“辟邪”、“賜福”、“保平安”之用。字帖曾出有王羲之集字、柳公權、蘇東坡、林則徐、傅儒、顧善夫、金冬心等名人所書不同版本,但均無篆字書體,而唯有篆體最貼近《金剛經》所成的年代。張先生手書書法藝術的篆字宣紙線裝本,每年流入社會的數量不過兩套,且原創作品本身又具有極強的不可模仿性,加之其知名度的不斷提升,所以收藏前景十分看好,更具“收藏”和“保存”價值。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張先生的篆書《金剛經》由李剛田(中書協評委,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雜誌主編)、吳雪(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文聯主席、書協主席)及國內十餘位著名書法家題簽。2013年8月入“文達杯” 全國《金剛經》全文專題書法大賽作品展;2013年9月22日首次以萬元人民幣由河北石家莊任利軍先生收存;2014年8月12日作為本地政府禮品送九華山慧慶方丈收藏,同年慧慶方丈在宿城投資興建“地藏禪寺” ;2016年2月12日在九華山百歲宮由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方丈欽定;2019年3月27日分別由布達拉宮十二層觀音正殿、大昭市十二歲等身佛殿收藏。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如今張先生被人譽為“翰墨奇才”,決不是空洞的一時稱頌譽美之詞,而的的確確是名至而歸,這得益於他豐富的閱歷和對藝術一貫執著的追求。我們為自己能夠結交到這樣豪爽的好朋友而深感自豪!同時,也深為張先生豪邁大氣的為人性格所折服!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張先生現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2006年全國百名“德藝雙馨書法家”;2018年3月由中國非物質文化學會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藝術傳承人”;2019年7月被授予“國禮藝術家”榮譽稱號。

我們衷心祝願張世坤先生在藝術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翰墨奇才——記書法家張世坤和他的篆書《金剛經》


趙汗青:名先傑,配字汗青,男、安徽宿州人,袓籍安徽淮北,資深媒體人、博士,旅美作家、文史學者,中國新聞雜誌副總編輯。

已出版20萬字長篇軍事歷史小說《垓下之戰》等九部。


劉欣華;女,安徽蚌埠人、祖籍河南省溫縣,英文翻譯、博士、作家、文化學者,天下時報網總編。

有千餘篇散文、隨筆、遊記、譯文散見於海內外各媒體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