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本土品牌如果能在國外闖出一番天地,說不定也能做出個國際品牌來。

無相財經出品


誰是世界頭號美食強國?

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還是水裡遊的、泥底鑽的,遇到中國人都難逃餐桌一死。

可是,當我們說起全世界最知名的連鎖快餐時,卻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為什麼就沒了中國的一席之地呢?

1. 眾口難調,國產快餐品牌難走出地方

2018年, 中國烹飪協會出了一份“中國快餐企業70強”榜單,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排前三,都是美國的品牌,排在他們後面的則是老鄉雞、德克士、真功夫、鄉村基……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中國快餐企業70強榜單前10位)

看這些名字,很多人恐怕都認不全。

比如老鄉雞,安徽、江蘇、上海都800多家分店了,每天都有百萬人排隊。但是在西南、東北、西北的朋友,聽說過這個品牌嗎?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老鄉午餐免費活動引發的百萬人排隊破紀錄)

還有鄉村基,排名第7,在川陝渝雲貴有300多家門店,但是北方的朋友,有多少人聽說過呢?

原因很簡單,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差異太大了,四川人吃辣、廣東人喝湯、上海人吃甜。假如一家四川餐館要開到廣東去,還是大規模開店,不僅要考慮廣東人的飲食習慣,還要應對當地餐飲品牌的競爭和供應鏈的覆蓋。

很多四川的連鎖火鍋店為了保證口味,原料都是從四川運到各地去,如何解決物流等問題,開店的難度不亞於出國。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某家老火鍋店)

那有人可能會說,我能不能本土化,根據當地的口味改良菜品?

當然可以,麥當勞,肯德基不就是改良了菜單嗎?

2008年,肯德基推出了油條、豆漿、老北京雞肉卷、蔬菜湯、飯類產品,這些都是為迎合中國人的口味而打造。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肯德基早餐中的新潮汕風味乾貝大蝦粥)

還有經典的嫩牛五方,用韌脆的小麥餅皮包裹著川辣風味的牛肉,籠絡了大批粉絲。時不時的,肯德基還會推出薏仁馬蹄飲、涼茶、雞肉月餅等中國風味的單品。

有人去美國吃了肯德基,發現真不如中國的好吃。這說明肯德基在這方面成功了,做出了更適合中國人的快餐。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的快餐做不到因地制宜?

2. 標準化與品質的衝突

安徽淮南的豆腐宴特別有名,不少淮南人也在外地賣豆腐,同樣的技術,同樣的配方,可外地賣的,就是沒有淮南的口味爽嫩。

為何?水不一樣!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淮南豆腐宴)

做連鎖品牌,講究的是一個標準化,你在上海吃的黃燜雞,應該和北京的差不多一個味道。

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產品品質、管理問題,同時維護自己的口碑。

但是,中餐標準化的難度很大。

肯德基的標準化方法是由中央工廠統一生產,再將半成品配送到門店,門店的廚師簡單加工一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但我們都知道,中國菜要好吃,一定是現做現吃。預製、料包肯定會失去一大部分“好吃”,缺少中餐的靈魂。

舉個例子,如果你開一家店用的是料包,旁邊另一家店是現做,價格還更便宜,消費者用腳投票都知道該選擇誰。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某家現炒快餐館)

而且中餐對廚師的技藝要求比較嚴格,這就是為什麼每個飯店都有招牌菜,而其他飯店很難學習模仿的原因!

還有,標準化大生產肯定降低了技藝要求,這就導致菜品的口味一般般,價格卻向西餐看齊的局面。

類似“老鄉雞”這種店,去一次兩次還好,去多了就會覺得膩了。

而肯德基麥當勞的菜品對技藝的要求就低多了,無非就是炸嘛!控制油溫基本就沒啥事了。所以西餐特別注意配方保密,比如可口可樂,一旦配方公開了,模仿者會擠破腦袋。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可口可樂原始配方)

還有一個就是,在管理上,我們與洋快餐還有不少的差距。

無相君曾比較南京和合肥的“老鄉雞”店的差別。發現不僅口味不一樣,價格和分量也不一樣。南京的分量大概只有合肥的一半。

這種現象可能是為了控制各地的成本,但是卻在無意中造成了信任危機,差別對待容易讓消費者反感,更不利於品牌文化的塑造。

3. 打破紅海,或許走出去比本土化更好

儘管中餐連鎖很難在國內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但在美國,有這樣一家奇葩的中餐館,年賺20億美元,分店遍佈美國47個州,每三天就能開一家新店,開店必賺,全球分店已經超過2000多家,深受外國人的歡迎。

不過這家中餐館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老美喜歡吃,中國留學黨卻表示再也不會去第二次。並且創始人說:永不會在中國開店!

它就是中式快餐連鎖第一品牌——熊貓餐廳。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熊貓餐廳)

熊貓餐廳的創始人是一對華裔夫婦,男主人叫程正昌,數學博士出身,女主人叫蔣佩琪,電子工程學博士出身,兩個人都不是廚師。

而程正昌的父親,原先做過蔣介石的廚師。1973年,程正昌拿到數學碩士學位時,全家已經在美國居住了多年。為了能讓父親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館,程正昌勸說家人拿出了6萬美元的積蓄,開了一家餐館,由父親做廚師,自己做經理。

不過,來餐館裡吃飯的大多數是中國人,而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所以程正昌覺得要想生意好,必須要俘獲外國人!

於是程正昌結合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將菜品的味道進行了調整,口味以“甜酸”“微辣”為主,並且摒棄傳統中式的“後廚經驗依賴症”,把做菜程序量化標準化。

比如製作一份最受歡迎的陳皮雞需要多少克雞肉、多少克醬料、多少克油、多少克湯汁,都有統一的標準。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這就造成了後來在美國,熊貓餐廳受外國人歡迎,卻不受中國留學生喜歡的奇葩景象。

因為在中國人看來,熊貓快餐根本就是不正宗的。

不過,程正昌對此的回應是:

什麼是“正宗”?賣得好就是正宗!賣不好就不正宗!在全球做快餐連鎖,一定要本土化,不然只能等死!

比如,美國人不是喜歡吃辣的炸雞塊嗎?好,熊貓餐廳就推出讓他們尖叫的宮保雞丁、陳皮雞等。

美國人不是不會用筷子嗎?行,那就專門研發了一款叉筷結合的餐具,你可以叉著吃,也可以夾著吃......

為什麼“老鄉雞”們就是幹不過肯德基?

(熊貓餐廳開發的叉筷結合餐具)

有人說,熊貓餐廳頂著老祖宗招牌,卻賣不正宗、不地道的產品,簡直丟了中國人的臉,如果擱在中國,分分鐘出局。

但是程正昌早就擺好了定位:熊貓餐廳不適合在中國開,那裡競爭太大。

因而,他只做外國生意,賺外國人的錢。

在無相君看來,我們的本土快餐品牌做不大,沒有關係,這可能和中國足球一樣,擁有先天性的“侷限性”。而且百花齊放的格局也挺好的,因為標準化的美食製作並不符合中國菜的風格,更不利於菜品的創新。

重要的是,本土品牌應該並且可以學會將自己優秀的一面傳播到國外。我們的包子、餃子、餡餅、火鍋,都是很有特色很受西方人歡迎的,如果能在國外闖出一番天地,說不定也能做出個國際品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