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令人费解的一场战斗,应该怎么解释?

清幽宁静


这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其实这场战斗并不令人费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长坂坡之战前,刘备带着数十万百姓与三千精兵南下到当阳县景山安营扎寨,当天晚上四更时分,曹操就率领五千铁骑狂奔了一日一夜,在当阳追上了刘备。



紧接着双方就发生了景山之战,刘备方是数十万百姓和三千精兵,曹操方是五千精锐铁骑,而且曹军是四更天偷袭,刘备军及百姓大多毫无准备,刘备被打得大败,自已的家小二位夫人及阿斗不见了,糜竺、糜芳、简雍、赵云也不知去向,就连数十万百姓,也是乱作一团,大多被曹操俘虏。

此战过后,刘备方只有一百多骑兵,其余全部损失,而曹操有五千铁骑,并且曹军大部分在后方源源不断的赶往前线,形势对刘备方极为不利,刘备只顾着逃命,也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要不是张飞杀出一条血路,救了刘备,估计刘备也逃不出曹操的包围圈。



关羽去了江夏不在当阳,赵云下落不明,刘备身边只有张飞了,于是张飞负责断后,率领二十余骑兵在刘备逃走的必经之路长坂桥处设伏,让二十余骑后在桥东的树林制尘土飞扬的假象,以此来迷惑曹军,而张飞一个人横矛立马于桥上,等待曹军到来。

张飞在当阳桥等待的同时,赵云则开始在五千曹军阵营中左拼右杀的过程,赵云此前的任务就是保护刘备家小,由于在四更天发生的景山之战中,一片混乱,与刘备的二位夫人及阿斗走散了,赵云不可能空着手去见刘备,因此在乱军中到处寻找,并不断的遇到小股曹军。



赵云是抱着必死的心态,誓言要救回刘备的二位夫人和少主阿斗,否则赵云有何面目留在世上,赵云首先是遇到了简雍,后又救了甘夫人,一枪刺死曹仁部将淳于导,并救下糜竺,杀出一条血路,直接杀到长坂桥前,见到了站在桥上的断后的张飞,赵云让随从骑兵护送简雍、甘夫人、糜竺去找刘备,而自已再返回乱军中寻找糜夫人和阿斗。

这个时候赵云是没有遇到曹军主力部队的,只是遇到了曹军小股部队,赵云武艺高强,尚能应付,另外赵云身边还有几个骑兵跟随。



接着赵云遇到了曹操的背剑之将夏侯恩,一枪刺死夏侯恩,抢了曹操的“青釭剑”,终于在一面土墙边,赵云找到了怀抱阿斗的糜夫人,糜夫人左脚中了箭,无法行军,这个时候赵云身边的随从都战死了,赵云只有一个人一匹马,他想把马让给糜夫人,自已步行,可是糜夫人不等赵云答话,为了不拖累赵云救援阿斗,直接跳入枯井中,自杀身亡。

在赵云与糜夫人对话这段时间 ,曹军主力部队陆续赶上,杀声四起,赵云将阿斗绑在身上,骑上战马,准备冲出重围,这个时候,赵云才遇到了曹军的主力部队。



赵云首先斩杀曹洪部将晏明,与张郃大战,杀退张郃,又与曹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力战,接着被曹军大量部队包围,赵云抽出青釭剑,一手拿枪,一手拿剑,一个独战曹军,毫不畏惧,赵云明白自已的使命,怀中的阿斗是刘备唯一的亲生骨肉,绝对不能死在我赵云手中。

赵云凭借自已求生的信念、视死如归的勇气和武艺高强的身手,左冲右杀,数千曹军居然无法抵抗,所到之处,曹军不断倒下,而身在高处的曹操也发现了赵云,引起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如此人才,如此猛将,曹操势在必得。



于是曹操下了一个命令:必须活捉赵云,谁也不能放暗箭伤人。曹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招降赵云,为已所用,但却无意给曹军制造了一个大麻烦,不能伤赵云,又要活捉赵云,曹营中哪位大将有这个水平,就是吕布也不能,曹操的命令无疑成为赵云的护身符。

曹操的命令一下,曹军立即缩手缩脚,而赵云却是毫无顾忌,终于让赵云杀出了重围,来到了长坂桥边,赵云能冲出重围有几个原因:



1、赵云号称常胜将军,武艺高强,除了吕布,估计赵云的武艺无人能用。

2、赵云职责所在,为了完成自已的使命,赵云不惜以死相拼,视死如归,毫不畏惧,不怕死的人拼起命来,是没有人敢迎战的。

3、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的命令,曹操下令不能伤害赵云,还要活捉赵云,让曹军投鼠忌器,而赵云则是毫无顾忌,所以就冲出了重围,这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赵云冲出重围后,最先冲到长坂桥的是文聘,文聘看到张飞横矛立马,不敢上前,刘备在荆州投靠刘表有七年了,文聘与张飞肯定是认识的,多少知道张飞的勇猛,不敢上前。

之后不久,曹军大部分也相继赶到,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都来到了长坂桥,可是都不敢上前,曹军将领可是与张飞多次交战,他们知道三英战吕布是张飞打头阵,张飞曾经夜袭曹营,一个独斗曹营八员大将,都没有打败张飞,曹营将领心有余悸。



虽然张飞也制造了一些假象来迷惑曹军,但这并不是曹军不敢上前的主要原因,曹军不敢上前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曹操。

因为曹操在长坂坡之战不断的干蠢事,先是下令不能活捉赵云,结果让赵云逃了,接下来到了长坂桥时,又对众将说道:

我曾经听关云长说过,他三弟张翼德能在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千万不要轻敌。



不仅如此 ,曹操还将张飞的名字记在衣袍底上,以便在战斗中遇到时,有所防备,这事曹操都干得出来,可见曹操有多么害怕张飞!

曹操就算没有这么说,曹营将领都知道张飞的历害,谁也不敢当出头鸟,刚才一个赵云,就把大家杀成那样了,现在曹操又这么说,你可以想像一下曹营的那些大将会作如何感想?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这些人,除了许褚能与张飞斗上一斗,其它人估计都不是张飞的对手,关键张飞还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给吓死了,曹操作为主帅的表现,在这里极其不称职。

曹操看到张飞吓死了夏侯杰,居然是第一个带头逃跑,逃跑的时候,连冠簪都掉了,披发散发的逃走,何其失态,一幅仓皇失措的神态,逃了半天才在张辽和许褚的劝说下,回过神来,才想起派人去打探张飞及刘备的虚实。



张飞之所以能吓退曹军,本质上还是张飞勇猛,在心理上占据了上风,而曹操作为主帅却表现极其失当,不仅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而且带头逃走,这是曹军不敢攻打张飞的主要原因

其实长坂坡之战,剧情安排挺合理的,只是曹操表现得相当失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之战确实令人费解。大多数的人都在想:曹军为什么不一齐冲过去呢?正常来说张辽、张郃或许褚,他们中任一个和张飞交手也不会落下风的啊?其实曹军中有人早就看出张飞是故布疑兵了,但他们都不说破,为什么呢?

张飞设有伏兵、当阳桥不适合群攻

当阳桥一夫当关,两边都是水。这个地形只适合一对一决战,而曹兵刚到还未定下神来,张飞大喝一声,就有人吓死落马了。其它将领只能先稳住阵脚再说了。

再者,张飞安排骑兵在树林中来回奔走,树林中已尘头大起,而桥头只有张飞一人。此时情形与空城计相似,众人疑有伏兵,加上皆知张飞勇猛,所以曹军停下等待曹操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重大军事决定要由主帅来决策。

曹操众将各有小心思,思想不统一

当阳桥的地形只适合一对一决战,如果一拥而上就会后军拥挤前军,不战而乱。此时曹军各位主将各有小心思,所以没人出战。

曹仁、李典武功与张飞有差距,而且曹仁是主将,自然不会出战了。而夏侯惇、夏侯渊与张飞是亲戚关系,也不会主动出击。许褚虽然勇猛,但他是曹操的保镖,主人不在他当然不会拼命了。

张辽、张郃两人为一代名将,他们没有把握能一定战胜张飞。另外,此战是曹操为了私怨,追杀刘备及荆州百姓,他们内心是反对的,但做为部下他们只能尽人事出征,所以此时他们也不主动出战。但做为身经百战的名将,张辽、张郃早就看出张飞是故布疑兵了,但他们都不说破。

由于曹军将领各有所思,所以唯有等待曹操到来再做决定了。

曹操刚被吕布追杀过,心有余悸

曹操在豫州战役中被吕布追杀,差点丧命。加上之前关羽和他说过:“张翼德能在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次见到张翼德真人,他心中已先怕了几分,再看到树林中尘土飞扬,疑有伏兵,所以他掉头就跑了。

曹操逃跑的时候,由于走的急,连冠簪都掉了,披发散发、一幅仓皇失措的神态。这时,明白人张辽及保镖许褚,追上曹操并劝说,他才回过神来,派人去打探虚实了。

总结

在《三国演义》中,当阳桥之战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合情合理。作者通过张辽、张郃等人在当阳桥前的表现,暗指曹操此次兴兵是不义之举。


扬生解史


这个不费解啊。

以史为鉴先来解释文聘为何不向前进攻!

文聘本来是刘表部下,刘表死后,蔡瑁做主投降了曹操,文聘也在投降之列,还被曹操封了官职,获得重用。

演义中文聘来追刘备,被刘备痛骂了一番:

“文聘!背主求荣,还追赶故主的兄弟,良心何在,廉耻何在!尚有何面目见人!”

结果是,文聘羞惭满面,没有追赶刘备,自个引兵往东北方向去了,也算是故意放跑刘备。

等到刘备跑掉,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文聘虽然第一个追到,但看到对面是张飞。文聘寻思:

1、打的话不一定打得过张飞;

2、离的近了再被张飞痛骂一次又划不来;

3、万一有埋伏自己吃了败仗咋办?

毕竟文聘熟悉诸葛亮的才能,也知道张飞的武力值,加上他刚投降曹操,寸功没有,万一吃个败仗,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了,所以文聘没有继续追赶,停下来等等大部队的意见。


接下来以史为鉴解释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和许褚为何不进攻

首先是曹操占据了荆州,打跑了刘备,正在志得意满。不想长坂坡上被名不见经传的赵云杀了个通透。

《三国演义》书中记载:

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赵云在长坂坡上从一个无名小卒,凭借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的战绩,一下子镇住了曹营诸多大将。

曹操麾下大将一看刘备麾下名不见经传的赵云都如此厉害,那名声在外的张飞岂不是更强?赵云的战绩不但抬高了自己,也顺便在曹操众将心里抬高了关羽、张飞的身价。


其次,曹操长坂坡上要求生擒赵云的命令还是有损士气的。

曹操看上了赵云,就要命令生擒活捉,完全不顾曹营将领的生死。

现在又碰到名气更胜于赵云的张飞,曹操是不是还会有爱才之心,要求众将活捉张飞呢?

在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这一帮武将看来,还是等等曹操亲自过来,下个命令,对于张飞到底要活的要死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出山之后的两把火烧怕了曹军。

诸葛亮出山后,第一把火就是火烧博望坡,烧的夏侯惇、李典、于禁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  

第二次在新野,诸葛亮先火攻,后水淹,水火齐放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

诸葛亮这两把火已经在曹军心里烧出阴影了。原著了也说: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 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

因为这么多名将,遇到张飞一个人还不敢近前,长时间的等候让曹军士气更加低落;等到曹操到现场,跟左右将军有一次抬高对手打击自家军心:

“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众将本来士气就不高,这下更是降到了谷底,所以张飞三声吼吓死了夏侯杰,吓退了曹操,成就张飞威名。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很好理解,长坂坡之战就是刘备自讨苦吃得来的结果!

★点击右上角【关注】油茶丝语,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温馨提示:完整阅读本文约需3分钟,欢迎您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分享、点赞和鼓励!

读书品史明事理,借古鉴今知兴替。让丝语和您一起走进历史,走近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过去,去品读、去了解、去揭秘那一场场或惊心动魄或平庸肮脏的“曾经”……

本文看点:说起长坂坡之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为了救刘备那个扶不起的儿子——阿斗,在曹操军马中七进七出的赵云,以及独自一人在长坂桥上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的张飞。

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诸葛亮多次劝说刘备袭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和向外发展的根基,他都没有听取,而是直接以所谓的义给

ou了,最后刘琮投降,荆州成为曹操的囊中之物,自己也被曹操追着满世界地跑,说白了就是刘备自讨苦吃得来的结果。

一,当初如果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袭取荆州,刘氏集团则进可据,退可守,就不至于被曹军打得鸡飞狗走。

在刘氏集团进驻荆州不久,诸葛亮就得出了刘表不是能够“守得住”荆州的主儿的远见卓识,并多次建议和劝说刘备趁机袭取荆州,作为刘氏集团长久可据的立足之地和由此向外的拓展、发展的根基,但是,每次都被刘备以其虚伪的“义”给否决了,以至于刘表死后,刘琮经不起吓,在屁滚尿流的同时乖乖向曹营举起了白旗,使得荆州转眼之间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刘备当时那是个悔啊,心想当初要是听了诸葛亮的建议,将荆州紧紧抓在自己手上,就不至于有被曹操追得抛妻弃子,四处乱跑的今天。好在身边还有赵云和张飞,否则,刘备就真的可能只有兵败身亡一条路,后来就不会有三国鼎立,就没有刘备,没有蜀汉什么事了。

二,这是典型的“主帅无能,累死三军”的现实战例。


刘备的无能首先表现在他的当断不断,自受其乱上。当初陶恭祖对刘备三让徐州而不取,导致刘氏集团丧失一个绝佳的立足之地和发展良机,不得不东躲西藏,投东家奔西家,集体过寄人篱下的日子;在荆州的时候,刘备更是不长记性,置诸葛亮累次劝谏于不顾,以至于刘氏集团景山惨败狼狈而逃,让赵云为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得不舍生忘死,在曹军阵营里七进七出,要不是曹操想要活捉,结局可想而知;让张飞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屹立长坂桥上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

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刘备无能而且听不进劝,最后自讨苦吃得来的结果!


油茶丝语


首先说,长坂坡当阳桥一战,并不是罗贯中虚构的,正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


从这段文字基本可以看出来这个故事的原型。史实中是,曹操派遣五千虎豹骑星夜急行军追击刘备,刘备军队有步兵将近万人,夹杂在十几万百姓之间,不成队形。刘备听说曹操手下最精锐的虎豹骑来了,赶紧发挥看家本领——跑路,丢下老婆孩子就跑了。

但是曹操的追兵速度很快,跑不掉,于是命令张飞带二十人殿后,就有了长坂坡的剧情。张飞站立桥头,大喝:“我是张翼德,你们谁来跟我决一死战?!”,追过来的虎豹骑不敢上前,于是拖延了一段时间以后刘备成功溜号。但是史书里并没有说曹操或哪些名将在现场。

其实这个事情听起来很魔幻,仔细一分析,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首先,曹操本人并不在现场,他要是在现场,就算用人堆也得把张飞堆死去追刘备。当时曹军突袭刘备和难民,局面非常混乱,连曹军主帅和将领也不知道刘备往哪里跑了。张飞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些曹军士兵和普通将校而已。

其次,张飞能挡住曹军,因为他是张飞。

张飞之所以喊“身是张翼德也!”,是因为他有充足的自信,相信张翼德这个名字,可以镇住99%的曹军官兵。

虽然在正史上,并没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这种事情,但是张飞和关羽,的确是东汉末年公认的悍将,无论哪方势力都认为关羽张飞是战斗力爆棚的牛人。

“程昱等咸曰:羽、飞,万人敌也!”——《三国志》

连曹操的谋士们,都一直认为张飞关羽是万人敌,将军士兵们肯定也是如此。而且之前关羽在曹军阵营时,破万军斩颜良(这个事是真实发生过的)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面对与关羽齐名的张飞,曹军的恐惧可想而知。

当时的情况是——张飞在当阳桥上与人单挑,地势很狭窄(一座小桥而已)。这就像在胡同里打架,你就算有千军万马,也只能一个一个上去单挑。

如果曹军真的一拥而上的话,的确是可以在付出惨痛代价以后耗死张飞成为胜利者的。但那是对曹军而言,具体到每个士兵身上,如果自己真的往前冲,那么极大可能自己不是胜利者,而是那个代价!!!

都是打工的,混饭吃而已,跟着大伙一起冲是可以的。这种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的送死行为,还是算了吧……

所以史书留下了这句话: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小约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包括《三国志》张飞传中也提到了这一幕。曹操方面,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和许褚个个都是猛将啊,这些人以前也几乎没有跟张飞交手过,为什么见到张飞如同猫见了老鼠,畏缩不前甚至心生胆怯呢?我试着从两个方面说一下这个问题:

关羽曾被困曹营,对张飞极力进行吹嘘,以致曹操当时令人把张飞名字刺于袍中

当年,关羽在曹营之中时,于万军之中温酒斩颜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还清楚。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曹操带领军队来到白马山,袁绍让颜良来打头阵。两军阵前,曹操先让吕布原来的猛将宋宪迎战,结果不到三回合,就被颜良斩于马下;宋宪的朋友魏续一看,坐不住了,敢杀我朋友,策马直奔颜良而去,不出二十回合,又被颜良斩于马下。曹操以及手下将领一看,这颜良不是一般人物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撤!

关羽出马,怎么打颜良的呢?关羽说,“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什么意思,根本不用两军阵前打,我老关可以直接到对方军营中,不用等酒凉了就把颜良头提来。于是,关羽跨上赤兔马,直奔袁绍的河北军中,“河北军如波开浪裂”,还没有等颜良反应过来,就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割了项上人头。十万河北兵在关羽面前瞬间大乱,被曹操一顿猛冲。

待到关羽回曹营,曹操伸出大拇指说,兄弟真厉害啊。关羽很客气,“我这算什么,我兄弟张飞,在百万军中取敌人老大的人头,如同探囊取物般”。曹操镇住了,心想以后遇到张飞可得小心,让左右随从把张飞名字绣在袍子里,天天提醒自己,已经做足见了张飞就跑的准备。可见,《三国演义》对长坂坡之战早就进行伏笔,不会无缘无故的让张飞把曹操的虎将们全部镇住。

张飞怒目站在桥上,背后是一片树林,树林之中做了迷惑曹军的部署

纵使张飞再厉害,面对曹操的一万人马加虎将大集合,就是再多三头六臂恐怖也唬不住曹操。但是长坂坡之战前,《三国演义》中描述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空气的诸葛亮刚刚在博望坡把夏侯惇的十万大军烧烤了,已经给曹军上了初出茅庐的第一课。曹操此时对刘备的军师相当小心。

而张飞站在桥上时,树林里已经做了迷惑曹军的行为。让二十个军士的骑着马,马尾巴绑上树枝树叶,荡起一大片灰尘,佯装树林里已经埋伏了大队人马,放着张飞在桥上作诱饵一般。看《三国演义》中如何写的,“文聘........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

所以,曹军诸将与其说是怕张飞,倒不如说是怕诸葛亮,这个在博望坡烧烤摊把十万曹军烧烤了的“卧龙”大厨。

等曹操赶到以后,又有两件事加剧了这种情绪,一是曹操听到张飞的大喊,顿时没有主心骨,又干起了面对张绣把亲儿子推下马来的行当,“百万军中取首级”都可以,今天曹操可只带了一万人啊,披头散发先跑为妙,于是自己先跑了;二是曹操到了后,就给剧情增加了恐怖氛围,先来了一句,这是张翼德啊,大家都要小心,结果曾经被张飞挑下马来的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摔下马来。

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张飞怒目圆睁、吼声似雷,单靠长坂坡前一声吼就吓退曹军,实际上早就做了伏笔。


东湖野客


话说文聘带一行人先行追到长板桥,见张飞放赵云过桥,独自一人自立桥头,文聘不敢遇近,随后夏侯惇张辽等人赶到为何不打张飞,其实这时是攻打张飞的最好时机,因全是武将,来这几人任何一人都能与张飞战上二三十回合不成问题,一个人不行,几人齐上,夹败张飞不成问题吧。可偏偏来个夏侯惇,他与张飞什么关系,妹夫呀。众人也只好给夏侯惇一个面子,等曹操到来,这曹操一来,见张飞一人挡住去路,他又为何不派人攻打张飞,这就得从吕布和关羽说起,三国里谁都不敢与吕布交手,唯张飞,并且吕布也没战跑过他,又还是张飞一见吕布就连骂开打,其一。其二,千里走单骑时曹操一心想关羽投靠他,称他是天下英雄,关羽说:他哪里能及他义弟,他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曹操当时还吩咐手下,若见张飞众人一定得小心。所曹操当时见张飞威风凛凛,身后尘土飞扬,凝有伏兵,再加上一路追赶赵云时已累得疲惫不堪,可偏在此时,张飞一见曹操就来气了,你这龟儿子,这几天把老子迫得到处跑,老子得出这口恶气。于是,大吼一声:燕人张飞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在。他这一吼到不打紧,吓得曹操一将人跌马而死。当时人马乱成一团,根本无法指摔,所曹操才只好下令撤退。


明天更好129185798


最令人感到非常惊奇的就是在三英战吕布这一战之中,关羽张飞和刘备都是非常厉害的,就算刘备不怎么厉害的话,关羽和张飞的实力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他却需要三个人的力气才能够将吕布打败,吕布也没有这么厉害吧。这一战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惊讶了,关羽在后期都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的存在,自己一个人都和吕布打的不相上下,为什么还要加上他三弟张飞甚至还要用刘备来一起帮助才能够打败他吕布。


吕布根本不是这么厉害的,要是到了后期的话,关羽就可能几下子就将吕布打败,也不会需要他们几个人的实力,这一战可能是描写的最冲突的。这个愿意是后面有非常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仔仔细细的去讨论。

罗贯中让吕布成为天下第一并不是他多么厉害,而是这只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准而已。

在三国演义里的某个描写之中,吕布并不是最厉害的,其实关羽才是最厉害的,但是吕布成为了天下第一,这个就是因为前期的时候吕布的确有一个厉害。而后面的关羽都是慢慢的发育了起来,在前期的时候关羽并没有经验,而当了三国真正三分的时候,那才是叫做真正的混乱。


要是关羽张飞和刘备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话,可能就没有很多人去看了。因为他们本来就这么厉害,他们能够做到任何事情也是应该的,所以人们就没有什么兴趣了。而罗贯中这么写,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关羽后来能够成为这么厉害,都是依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又一步的提高了自己战斗力,最后成为了天下第一。向人们透露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努力一定会成功。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件事情,但是这个也只是为了符合人们中的喜欢而已,根据这民间的故事而改变而来的。很多时候三国演义猜到的并不是历史上的事件,而是根民间的故事来参考的,这个就是为了抓住人们的喜欢,小说就是要这样子才能够成功。



其实他们几个并不怎么会配合,张飞已经和吕布打了三百多回合,要是换上关羽就一定会成功

这个如果在小说里面继续猜测的话,可能就是关羽张飞刘备他们几个人并不怎么会配合,虽然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大将,但是。虽然关羽和张飞非常厉害,但是刘备不一定这么厉害,刘备的武功根本算不上一流大将,就觉得他和吕布打架的话,他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关羽和张飞不仅是要和吕布打,而且也要保护好刘备。



其实要是换做关羽上来的话,他可能和吕布打的不相上下,甚至是不可能被吕布打败的,要是关羽的武功能够再提升一点的话,或许就能够打败吕布了。而张飞和吕布相比的话,吕布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比张飞还要高强一下,他们两个能打这么多回合,也说明张飞的实力和吕布也是相差不多的。

你们认为关羽到底能不能打败吕布呢?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


长坂坡之战,张飞和赵云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这场发生于建安十三年的战争,本来是刘备与曹操之间的对决,但是刘备逃亡过程中,却出现了如此和谐的一幕,当然也正是因为张飞 的拖延神功,也给了刘备足够的逃亡时间。

时值公元208年,当时曹老板挥兵南下,最终目的地就是荆州,打算直捣黄龙,正因为当时刘表的去世,也让当时临危受命的刘琮不知所措,在紧要关头之下,刘琮大兄弟居然直接投降了,而且根本没有反抗,尽管整个蜀汉王朝发生 了如此大的 变化,但是刘备老兄却丝毫不知情。


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刘备,并未有任何准备,终于刘备听到了风声,但是也只给了刘备逃亡的时间,并未给他过多的时间思考人生,刘琮大兄弟本来派来通知刘备的宋忠同志,也让刘备给送了终,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本来按照诸葛老兄的想法,直接取缔刘琮,夺取荆州,以此为据点和曹贼决一死战,但是嘞,如此大义灭亲,被人背后戳脊梁骨 的事情,刘备可是万万不敢,所以尽管取代荆州,也成了“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事实上刘备还是对刘表有一丝情义的。


所以无可奈何的刘备,也只好忍辱负重,选择收拾刘琮大兄弟撂给他的烂摊子,本来刘备只想着逃命,打算找机会东山再起,但是甚是得民心的刘备,居然人格魅力强大到十万有余的百姓愿意跟随逃亡,这下完美的逃跑计划落空。

随着队伍的壮大,所有人只能抱团前行,极大地拖慢了行军速度 ,尽管当时有人建议刘备轻装前行,大部队慢慢跟上就好,但是讲究仁义的刘备,终究认为这并非大丈夫所为。


尽管曹操势如破竹,但是要想逮住刘备,也并非那么容易,曹操得知刘备出逃,所以进一步采取了应对措施 ,利用五千精兵铁骑打算半路拦截刘备,两者速度的悬殊差距,很快就让刘备老兄在当阳地区落网。

起初讲究仁义之道 的刘备,现如今才算尝到负重前行的痛苦,毕竟刘备当时尽管看似人数上有绝对优势,但是真要比起作战能力,怕是绝大部分是乌合之众,最终在长坂坡附近,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刘备的大部队显然不堪一击。


此时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刘备,最终决定先保命,毕竟自己才是曹军的最终目的,所以也就暂时和诸葛军事,赵云大将,张飞兄弟,以及手下几个关键人物,一起逃窜,以期保存实力,来日再战,慌乱之中,居然把赵云大兄弟给忘记了,一路狂奔,随后才发现赵云不见了。


有情有义的赵子龙,原来为了主公安全,毫不甘心的他,就打算给曹军一个教训,顺便把刘备媳妇儿给找回来,毕竟他可不想看见自己的大哥抱头痛哭,失去斗志,最终成功营救出甘夫人,好在有所觉悟的刘备,最终还是让张飞留下断后。


别看张飞浓眉大眼,嗓子更比胆子大,实际上张飞在凶悍的外表下,也少不了一颗细腻的心,就拿战神吕布而言,怼谁都好使,但就是遇上张飞就蔫了,已经被张飞吓出病来了,此时的情况就是如此,尽管张飞就一个人,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仿佛就是给张飞量身定制一般,居然在张飞:“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的嘶吼,硬生生吓退一众曹军。

明知自己一人会吃亏,但就是巧妙地和曹军众人打了个心理战,效果居然出奇的好,有舍才有得,最终刘备尽管丢失了两个女儿,以及那众多的百姓,数量众多的物资,但是好在关键核心人物都在,刘备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张飞和赵子龙之所以能够配合如此默契,实际上也与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尽管刘备并不比曹操那般奸诈,但是在识人用人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张飞光是站着都够吓人,赵云的勇猛无敌,不仅让当时的曹军大肆溃败,而且突然出现的张飞,更是让曹军误以为周边有埋伏。


双方在僵持的过程当中,尽管曹军后续有部队增援,但是毕竟车马劳顿远要比作战更累,为了追赶刘备众人,当时曹军是开足了马力的,但是相比较之下,尽管刘备大部队速度缓慢,但是极大地保存了实力,这点来说是绝对耗得起的。

但曹军就不行,短期内大量的体能消耗,当然不足以应战,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贸然开战究竟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所以只能静观其变,等待曹操来了发落。


历史红尘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一回里,有这样一段情节: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往西奔走。


关于长坂坡一战,张飞以一人之力逼退曹操千军万马,咋一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张飞武艺再高,也难抵挡住曹军?难道有天助?张飞那一嗓子是狮吼功?

不是,都不是。虽然这段情节是《三国演义》虚构,但其合理性是正确的。怎么说?听我细细道来。

世人皆以为张飞只是一个勇莽匹夫,其实都错了。长坂坡一战,咋一看,张飞是不是太自信,就靠他一人之力,就能抵挡住曹军?如果你能够通篇把《三国演义》这回合看完,你就会对猛张飞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在赵云突出重围之后,张飞其实早已在长坂坡准备接应,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桥上,为了能够多拖延时间,他命士兵在对岸埋伏,兵少怎么办?很简单,砍些树枝树叶,在山坡下,使劲摇,而且还让马在后面奔跑,卷起尘土,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有伏兵在前方,数量还不少。这是张飞想出来的,他的目的是为何拖延曹军,让刘备和军民有更多的时间转移。

至于为何曹军到了长坂桥,却不过去呢?就张飞那点伏兵,岂能抵挡住曹操的千军万马?恐怕曹军手上的马鞭就能够堵塞河水?那么张飞的第二步就是在心理上战胜曹军。


张飞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关羽的大肆宣扬下,弄得曹军人尽皆知。如果只是口头相传,倒还罢了,关键曹操还给了个助攻:头听闻云长有个弟弟张翼德,那家伙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啧啧啧啧,这曹操还真的是给了好助攻。诸军众将听到自家主公这么说,心中虽然不忿,但是主公没有发动进攻的命令,自己也不好出战。就在大家相持不下的时候,曹军又给了一个大的助攻: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竟然被张飞的大喝之下,倒于马下!

于是乎,曹操便鞭马回头。众将诸军看到主公走了,自然也跟着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