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曾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却不出手相救呢?

茗茗之中-徐瑞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首先我们来说是马超的封地在哪里

马超是中国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也是有名的将军,和其他大将不同,马超曾是西凉军的统帅,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诸侯,他所率领的凉州铁骑还曾阿紫渭水旁逼的曹操丢盔卸甲,割须断袍,只是后来时运不济,被曹操打败后失去凉州属地,只得南下投奔张鲁,后又归属刘备

按史料记载,马超属刘备后被封为五虎上将,颇受礼遇,其中临沮确实是马超的封地

当初马超投靠刘备之后又和刘备一起去攻打成都,成都拿下之后,就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并且担任督临沮。可是为什么马超没有就关羽呢,他和关羽都是刘备的五虎上将归于一条船上的人,一旦有一个损失了整条船上的人都不舒适。其实马超并没有在临沮,如果在的话,他一定会用自己的悉数力气去救关羽。关羽发起襄樊之战,便是现在的佯攻,真正的主攻点是刘备打汉中,刘备在打汉中之前,早就把马超跟张飞都调到成都去了。关羽战败的音讯传来之后,刘备正在汉中,马超和张飞正在成都,它们都不可能及时赶来。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走麦城,犯下了重大的战略错误。荆州之地,历来都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关羽就算不被吕蒙杀死,自己只怕也难逃一死,除非刘备一定要他不死。

所以,关羽之死已经注定成局,救或者不救,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羽走麦城的时候,的确路过一个叫临沮的地方,这个地方是马超的封地,离关羽走麦城距离不过几十里,但是当时的马超远在西川,和刘备在一起,距离临沮千里之遥,他本人是不可能到临沮救关羽的。所以,不是马超不救他,而是他根本没法救。

我们来看看关羽为何自己走成死局。

将荆州放到关羽的手里看管,应该说刘备是深思熟虑的,守住了荆州,刘备在西川才可以放心干事。很多人认为刘备让关羽守荆州,根本就是一出阴谋戏,利用关羽的高傲,假以东吴之手而杀之,以保自己弱势的后世继承人得以安生。这个说法有点扯淡,尽管从当时的情况看,刘备的儿子的确很弱势,而关羽张飞的后代都比较强势,可是死了关羽还有张飞啊,还有他们的后代啊,在江山还没有稳固的情况下就拿武将开刀,那是犯大忌的事情,所以这个说法实在很扯。

我倾向于刘备让关羽守荆州是对他的信任,关羽虽然高傲,但是能力才干颇具,水淹七军就是证明。但是,也的确因为他高傲的性格害了自己,因为当时刘备给关羽的战略意图并非是去攻打襄阳樊城,只要把荆州守死了,大局便安定了,但是关羽自视清高,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刘备的战略意图,将兵力调走了,荆州空虚,让陆逊与吕蒙得逞。

作为将帅的关羽如此没有大局观,实在是令人愕然,就算是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但是擅自更改战略意图的后果,就算关羽不死,活着来到刘备面前,不知道刘备会怎么处理他。

这是关羽之死最致命的因素:违反军令和战略意图。

关羽死后,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率军70万众想要夺回荆州,结果失败而终,刘备兄弟仨从此走上死路,这充分说明了荆州的重要性,说关羽大意失荆州都是轻的,他简直就是目无王法,自取其辱。

关羽受难之时,为何没有任何援军接应?

一来,刘备正在全力经营西川。本来是将关羽作为一颗钉子插在荆州以防止东吴和曹魏的。关羽的失败打乱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部署,在这样的情况下,荆州一失,就算有策应也没人敢动,因为“大门”一旦打开,想要关门,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诸葛亮那么会算,他也没有算到关羽会失掉荆州。

二来,关羽的为人差强人意

。除了对刘备忠心之外,关羽在刘备团队的口碑并不咋的,他首先瞧不起赵云黄忠马超,甚至对马超说“不愿与之为伍”。要知道,在东汉“世族+豪强”的社会意识里,在刘备的五虎上将里,马超具备典型的世族豪强背景,是刘备最注重的合作对象。很多人忽视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所以看不到真实的历史现状。关羽的这种不合作性格,注定被人嫌弃。

三来,东吴和曹魏的牵制。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荆州一失,刘备不得不动用大部队反扑,但是悔之晚矣,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除了战略性防御,根本没有多少进攻机会,这就是荆州的重要性,没了荆州,直接从牵制转向被牵制的战略被动局面。


青灯问史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会不救关羽吗?不可能的,先不说关羽对蜀汉的重要性,就凭他和刘备“恩同兄弟”的关系来说,马超也不会不救他。

马超之所以不救关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办法救。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一个叫临沮的小县城说起。


马超授平西将军,督临沮,关羽败走麦城,在临沮被杀

从上图可以看出,临沮县在麦城以北,离麦城也不远,关羽败走麦城后继续北上,就是在临沮这地方被吴将潘璋埋伏,父子俩都为国捐躯了。

而之所以会有“马超离关羽不过数里,而不去救援”的错觉,就是因为我们都错误的认为:马超此时还在临沮。

不错,马超在投靠刘备并拿下成都之后,是被刘备封为了平西将军、都督临沮,和当时关羽所驻守的荆州南郡相距数百里,以为呼应。但之后爆发汉中之战的时候,马超就被调回了益州,与张飞、吴兰等屯兵下辩,并策反了氐族七万余人,牵制曹军主力。

刘备继任汉中王后,马超已在成都,又怎么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临沮去救援关羽呢?

刘备夺下汉中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至此马超就住在了成都,再也没有回过临沮了。同样的,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说明马超不在临沮。

刘备做了汉中王后,本来为治中从事的名士彭羕被外放到江阳做太守,临行前他去面见马超,并有过一段对话:

马超:“你是朝廷名士,才能出众,怎么能外放,做个小郡的太守呢?”

彭羕:“刘备这个老兵痞子,不足与谋。”

马超:“你在外部为官,我在内部接应,天下没有不平定的。”

这就是著名的“彭羕谋反疑案”

,按照马超的“你外我内”的说法,则更加证明了马超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在成都上班了。

从时间点可以看出,关羽北伐和“彭羕谋反疑案”都是发生在刘备继任汉中王之后,所以关羽败走麦城时马超根本就不在临沮,又何来的“见死不救”呢?


一贰一橙


关羽败走麦城时候,路过马超封地,为什么马超没有相救呢?

其实这个问题只是被“督临沮”这几个字蒙蔽了了双眼,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在马超的帮助下,刘璋(益州牧)主动投降,刘备顺利取得成都,算是平定了西川,刘备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但是这里“督临沮”这是一个封号而已,马超并没有带兵去临沮上任,而且临沮只是属于荆州九郡之一南郡下的一个小县而已,只是刘备随便给马超的一个封号而已,岂能真的让马超这员大将去做关羽手下的手下?

而且刘备那时候对于部下的封号都是乱七八糟的,即使有了封号,并不代表真的去哪里上任。

1、比如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虽说封了凉州牧,到这时候的凉州还属于曹操的地盘, 2、还有赤壁大战后208年,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这封号是不是搞笑?





同时来看下马超封了“督临沮”后的这几年的去向,

1、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刘备派马超与刚刚在巴西大胜张郃的张飞、吴兰、雷同等将领屯兵于下辩。


2、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张飞与马超、吴兰、雷铜等率军驻扎沮水,假装攻打武都、阴平两郡。吴兰、雷铜被曹洪、曹休等人识破击败,吴兰部将任夔战死。三月,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刘备据守,马超与张飞引兵退回汉中。

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众将的奋勇下夺取汉中全境。秋天时候,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 ,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在这里必须普及下一些知识,荆州有多少郡?

208年,荆州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没有取得荆州前,有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

208年,曹操得荆州后,既分南郡立襄阳郡,又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并分南阳郡立南乡郡。赤壁之战后,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得南郡,刘备将临江郡改为宜都郡。



所以可知,无论是刘备所说的南郡还是东吴所说的南郡,都不是一开始的大南郡,而是扣除襄阳郡和临江郡的小南郡(辖有:江陵、枝江、旍阳、当阳、编县、华容、孱陵(刘备209年改为公安县,在公安屯兵)、作唐共8个县),

所以临沮应该在襄阳郡和临江郡的边界处(临沮在枝江西岸),


208年赤壁之战后,荆州七郡被人为的重新排序,

1、曹操占据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南阳郡和襄阳郡)

2、孙权占据南郡大部分与江夏,荆州重地南郡首府江陵也在孙权手中,由周瑜坐镇。

3、刘备则占领荆州四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并且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但是,江陵被周瑜镇守,这就阻挡了刘备的扩张。使得刘备向北不能进,向西则不能占益州。

4、于是刘备向孙权多次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其实也就是借给南郡江陵一县(南郡的治所,最豪华的一个县),这时候的刘备也就管理着南郡的,江陵,公安两个县而已。

湘水之盟

215年刘备取得了益州,孙权多次索要借给刘备的南郡地区,刘备不给,于是在216年,鲁肃,吕蒙直接出兵,迅速从关羽的眼皮底下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长沙等三郡,于是刘备一方面命令驻守南郡的关羽领兵三万去重夺三郡,刘备则亲率五万大军进至南郡属县公安。刘备与孙权双方当时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眼看一场主力会战便要在荆州爆发。


但这时候曹操突然进攻汉中的张鲁, 因为汉中对益州的战略意义是决定性的,所以曹操此时对刘备的威胁比孙权严重。于是刘备主动与孙权讲和,将长沙、江夏、桂阳三个郡交给孙权,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自己,双方以湘江为界分割荆州。而孙权既担心打不过刘备又想趁曹操主力在汉中之机进攻合肥,便同意了刘备的讲和条件。 这就是著名的湘水之盟。

关羽之死

1、话在说过来,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

2、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

3、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


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

4、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

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


同年十二月,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这时候也看到临沮这个地方了,关羽和关平都是在临沮被俘虏,再次证明临沮是个小地方,也基本没有驻军,也不适合驻军(好的城防才是驻军选址的必要条件),因为刘备在荆州的主要军事力量在江陵县和公安县驻扎。


为了中国之崛起



♥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现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同年冬,在临沮(现湖北省南漳县)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杀。而马超督管临沮是在215年至217年,在关羽被杀的时候,马超已经离开临沮镇守阳平关(现陕西省勉县老城区)了。


♥214年,马超投靠汉中张鲁,得到张鲁赏识。遂向张鲁借兵,准备北上攻取西凉故地,久攻不下,退回汉中。受张鲁部下挑唆,张鲁拒绝马超入汉中。适逢刘备入川,刘备派李恢说服马超,马超于215年夏投奔刘备。刘备分兵交于马超,马超直奔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217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10月,马超和张飞等将领率军驻扎甘肃成县,策反文县羌人牵制曹操主力。218年正月,马超与张飞南撤,驻守沮水,佯攻武都与文县。三月,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汉中,马超与张飞引兵回汉中与刘备会合,抵御曹操。至219年刘备尽取汉中所有城池土地,曹操回许昌。219年秋,马超牵头,率文武100多人拥立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封马超为左将军和有生杀大权的假节。

♥刘备处理完汉中的军政大事后,南下成都,汉中交于马超驻守,治所位于现在的勉县老城区。222年12月,马超病故并葬于勉县,时年47岁。


灵山禅师


关羽因为擅自发动襄樊之战,被曹操和孙权的军队联合打败,然后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临沮这个地方。

临沮实际上就是马超的地盘,当初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且督临沮。也就是说马超是临沮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刘备授意马超督临沮这个职位,不代表临沮这个地方真的就是属于马超来管理。要知道马超是半路投降到刘备这里的一个将军,刘备对于马超并不是十分的信任,给他一个名义上的平西将军,督临沮的头衔,只不过是想先稳住他而已。至于马超能不能被重用,这一切都是有待考察的。所以马超的督临沮是个虚职。

况且马超在投降刘备之后,就一直跟在刘备的身边南征北讨,刘备打成都的时候,马超在刘备身边,刘备打下成都来后,又开始和北边汉中的曹操开战,这时候的马超也随从刘备到了汉中。

恰恰就是刘备和马超在打汉中的曹操的时候,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而且襄樊之战的前期刘备又是擒于禁,又是斩庞德,可以说他的战事是一路凯歌,送给刘备的都是捷报,谁能想到关羽会失败呢?

可是,事实上关羽不但失败丢了荆州,而且还把身家性命给丢了。因为关羽失败的很突然,可以说毫无征兆,所以,远在汉中的刘备和马超根本来不及救援关羽,并非是马超见死不救。

说实话当时的马超因为身在汉中无力救关羽,即使他有力救关羽,也未必会救。因为关羽这个人一项比较自大,他是看不起半路投降过来的马超的。

当初马超投降刘备的时候,关羽听说马超和张飞斗了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身在荆州的关羽得到消息,写信去问诸葛亮,马超这个人怎么样?他的意思是想让诸葛亮给他和马超安排一场比赛。

诸葛亮当然明白关羽的意思了,但是,诸葛亮是不会让他们两虎相斗呢,诸葛亮写信告诉关羽,马超确实是个英雄,但是和美髯公您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关羽一听诸葛亮这样夸自己,也就再也没提这件事,你看这样的关羽,总是爱逞匹夫之勇的关羽,怎么能得到同事的喜爱呢?连刘备比较敬重的诸葛亮说话的时候,都要顺着他说,更何况其他人了。


史学达人


刘备和关羽的关系,马超能不清楚吗,他敢不救吗?结果马超没有去救,其实根本不存在救或不救之说,只因问题存在三大误导,从而将我们引入了一个“相救”的思维误区。

封地误导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占据西川,因马超有迫降刘璋之功,遂封其为平西将军,督临沮。难道马超被封为都临沮,真就都临沮吗?

其实不然,三国时期,由于天下纷争不断,虚授、遥领等封赏常有发生。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刘备封关羽都荆州,但是关羽所都荆州其实名不副实,前期荆州为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分据,后期仅有南郡一地,荆州四郡已划归孙权所有。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曹操赤壁大败后,刘备也曾任命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但也并非真督,仅是做好三郡钱粮征调的保障工作而已。

再如:曹操对战袁绍期间,曾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汉寿又在哪里呢?无从稽考。因为无论是曹操的地盘,还是袁绍地盘,没有汉寿县的地名记载。但是,刘备占据荆州时,武陵郡辖下确实有一个汉寿县,同时刘备攻取蜀中后曾将葭萌改名为汉寿,即:广汉郡的汉寿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汉书·地理志》:“琅玡郡……武乡,侯国。”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晋书·地理志》、《华阳国志·汉中志》:汉中郡辖西乡县;《旧唐书·地理志》:本汉成固县地,蜀立西乡县。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武乡侯、张飞的西乡侯,皆为遥领。

《三国志·蜀书·吴懿传》记载: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章武元年,为关中都督。

当时,关中属于曹魏地盘。也就是说,吴懿的都关中也仅是遥领而已。

所以,当时刘备封马超督临沮,是真督还是遥领?答案就在下面的两大误导之中。

属地误导

刘备虽然封马超督临沮,但是临沮当真属于刘备的地盘吗?

《夷陵州志》记载:远安县,邑名:临沮
《水经》注记:水出新城郡昌魏东南,发阿山,东流经临沮县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

由此可证明两点,一是三国时期确实有这个临沮县;二是临沮确实属荆州辖地。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

此事发生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赤壁大战后,因中庐、临沮、宜城三地有贼寇作乱,徐晃率兵前去平定。也就是说,临沮当时属于曹魏的地盘才对。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此事发生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似乎之前的临沮归属又属于刘备。或许在公元209年至公元214年期间,临沮曾先后移主,只有这样方才说得通。但是,就在这一年乐进又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似乎临沮又再次回到了曹魏手中。

关键是,也就在这一年刘备入主西川,并封马超督临沮。也就是说,极有可能是在刘备封马超督临沮的前后,曹魏大将乐进又正好大败刘备临沮长杜普。所以,以此来推刘备封马超督临沮也就很正常了。

《魏氏春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分南郡之巫、秭归、夷陵、临沮并房陵、上庸、西城七县为新城郡。

这些也足以证明,临沮的地盘当属曹魏所人。

《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三国志·吴书·潘璇传》: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由此可见,关羽确实在临沮遇难。如果临沮真是属于刘备的地盘,就算马超没有实督,难道会任由东吴兵马来去自如、不闻不问吗?显然不是,答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此时的临沮绝对不会是刘备的属地。那么,之前说的临沮属于曹魏的地盘,曹魏难道就会任由东吴兵马来去自如吗?当然不会,之所以东吴兵马能在曹魏属地临沮活动,是因为在这期间曹魏和东吴达成了共同对抗关羽的同盟协议。关键是曹魏和东吴刚刚达成同盟协议,曹魏也不担心东吴“假道伐虢”。同时,临沮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当时的曹魏和荆州之间,料想东吴也不敢趁火打劫。所以,东吴兵马出现在临沮也就非常正常了。

而在这期间,临沮从未出现马超的任何蛛丝马迹,也就证明马超绝对不在临沮。

由此可知,一是临沮不属于刘备的地盘,马超没有实督也实属正常;二是面对如此大战,马超竟然没有任何举动,显然极其不合常理。因此,结果只有一个,临沮不属于刘备的地盘,马超没有办法走马上任,人自然也就不在临沮了,又如何能够去救关羽。

然而,以多年督荆州的关羽,又岂会不知临沮归属,但他又会何要逃向临沮呢?

裴松子《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传延引蜀记注文》: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

也就是说,败走麦城的关羽,后有孙权大军围追堵截,无奈之下关羽只好向临沮败退,毕竟临沮处于刘备和曹魏两国的交界之处,并有沮水之利,或有一线生机。同时,临沮离江陵还有二三百里之远,如果真正有可行的败退捷径,自然不会选择败退临沮。之所以会走此地,也只是个不是选择的选择罢了。

时间误导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二十二年冬十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年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
《三国志·蜀书·彭羕传》: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言大惊,默然不答。退,具表辞,于是收付有司。

此事发生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在这一年彭羕和马超均在成都。也就是说,从公元217年至公元220年期间,马超从未有机会就任督临沮,而关羽又是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12月在临沮被马忠所害。所以,从时间上来说,马超根本没有机会相救关羽。

综上所述,因为临沮的封地、属地、时间三大误导,从而将我们引入了马超不救关羽的猜想之中,其实马超根本就不具有任何救援关羽的条件,又如何去救。


祥子谈历史


作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的一生是传奇的,过五关,斩六将,一心向汉,将一个忠字做到极致;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将一个勇字做到纯青!

可惜兵败麦城,身死临沮,英雄末路,令世人为之唏嘘。由于关羽被擒于临沮,而临沮这个地方,刘备曾派马超督管,有人就说,关羽在马超的地盘上被擒杀,为什么马超见死不救呢?这还得从马超督临沮说起。

一、辅助刘备入川有功,督管临沮。

马超本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曹操进军关中,将欲攻汉中军阀张鲁之时,遭到马超和韩遂的联合反抗,随后曹操改攻凉州。凉州失守之后,马超投奔张鲁,后来差点遭到张鲁部下的杀害,于是最终投奔刘备。

当时刘备正在对益州的刘璋用兵,正要围攻成都。由于马超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并且年少有为,勇猛过人,在西凉素有威名。刘备知道马超的威望,于是暗中给马超一支军队,令马超帮助刘备围困益州首府成都。

马超自然明白刘备的用意,于是径直将军队开到成都城下。

益州刘璋本来就胸无大志,兵弱将寡,刘备入川以来,势如破竹,获得了益州大片土地,益州已经是人心惶惶。再加之马超率军围困成都,城中百姓十分恐慌,刘璋更是如坐针毡,只得开城受降,就这样,马超为拿下成都立下大功。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刘备一高兴,就封马超为平西将军,掌管临沮。这就是马超督临沮的经过。但是,当时刘备并未称王,说临沮是马超的封地,则是不准确的。

二、关羽败走麦城,身死临沮。

既然马超被派掌管临沮,那么关羽被擒于临沮之时,马超为何不出手相救呢?关羽在马超所掌管的地方被擒,那么马超该作何解释呢?其实,马超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原因有两。

首先,所谓“督临沮”只是一个虚职,马超并不直接管理临沮。恰恰相反,当时临沮是属于荆州的一部分,是关羽所镇守的地盘。大家看一看刘备封赏马超的头衔便可窥见一二。

马超本是西凉军阀,在西凉很有威望,在后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马超奉命在西凉策动氐族七部几万人起义,牵制曹操,响应刘备,由此可见,尽管马超已经失去凉州,但是马超的威望在西凉地区依然很高。

刘备入川之后,封马超为征西将军也是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平定西凉。然而,临沮远在东边的荆州,为什么又要令马超“督临沮”呢?显然,刘备并非真的让马超去管理这一个小小的临沮县城,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虚职或一种名誉称号,马超在此地并不具有实权,当时此地是属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管理的。

其次,当时马超也并不在临沮。由于在关羽进攻襄樊之时,正是刘备汉中之战胜利的那一年。刚才说到,在汉中之战前夕,马超还在前线策动西凉起义,并与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忙着攻打下辨呢!汉中之战胜利后,马超与一百二十名大臣上联名书,上表汉献帝,辅助刘备称王,因此汉中之战结束之后,马超也在刘备身边。

汉中之战219年5月结束。而襄樊之战从219年7月开始,到219年12月结束。可见,在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马超是来不及支援的。而且襄樊之战的战局急转直下就发生在短短几十天内,当关羽父子被困临沮之时,马超尚在千里之外,因此,关羽之死,决不能让马超来背锅!

而反观关羽在襄樊之战前后的表现:对待东吴,他傲气凌人,不加以争取;对待下属,他不加团结,导致内部生出嫌隙;对待战事,他刚愎自用,大意轻敌,或许,他不可一世的威名与盛气凌人的傲气才是他惨死的最大原因。


无笔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恰恰在临沮被吴将马忠所杀。


很多人表示不解,马超怎么这样啊,都这个时候了,为什么不去救关羽啊,难道是因为马超心胸狭隘,这种时刻依旧还在记恨关羽当初在马超加入刘备的势力的时候,关羽很是看他不起?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关羽喜欢争强好胜,听说马超投降刘备,关羽听说马上就写信给诸葛亮,询问诸葛亮自己和马超相比,谁更厉害,诸葛亮把关羽夸了一顿,告诉关羽马超比不上关羽,关羽收到回信后大喜过望,把这种私人信件向左右众人展示。


这么一件事,难道就成为日后马超不救关羽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 马超确实是督临沮,但马超他还是凉州牧呢,他有凉州吗?没有啊,他是遥领啊,这个时候这些地方都在曹操手里,马超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凉州牧,有名无权。

况且关羽大意丢失荆州,吕蒙陆逊白衣渡江后,临沮已然是孙吴的势力,如果马超在临沮,那也根本救不了关羽,只会依然沦为阶下囚。

况且史书中有多次记载,马超在刘备集团中是一个位极高权不大的存在,马超之所以在刘备集团中有一席之地,与他本人相比,他的名更重要,他毕竟是之前凉州地区的军阀,也是做过君主的人,刘备能够接纳他,把他当牌坊,但是考虑到当年马超坑死自己亲爹亲兄弟的事件,刘备也不大可能给马超独立在外执掌兵团的机会。


事实上,马超对自己的处境体会是非常准确的,蜀汉曾经有一个叫彭羕的文臣嫌弃刘备是个老兵油子出身,想要和马超合作,马超觉悟高的很,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拉黑,可想而知,马超这个人这个时候已经在刘备集团中想得很明白了,什么个人荣辱早已置之度外,此时的马超非常依恋家族存亡,这从后来马超病危临终之前写信哀求刘备善待自己堂弟马岱这一历史事件中也能看出。

再然后,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在关羽兵败麦城前后,马超与其余蜀汉臣子一同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马超的名字排第一,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当时马超就在成都。


既然马超当时人都不在临沮,当时临沮又不被蜀汉实际控制,因此也就谈不上马超对关羽见死不救了。

最后,我们都知道,刘备在三国,一直以仁义信义著称,可是在有关关羽事件上,刘备不但杀了自己见死不救的义子刘封,还不惜背盟要御驾亲征举举国之兵要与孙吴拼个你死我活,但却封马超为骠骑将军,进封斄乡侯。由此,我们也能反推出关羽之死,和马超没有任何关系。


夏目历史君


看小辫儿说历史,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三国在演绎着无数英雄的激情和背叛还有悲剧,其中估计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关羽败走麦城。即使是现在任何一部电视剧在关羽败走麦城这一段剧情上也都多少带了点悲凉的气氛。可是,也有很多小伙伴发现出了关羽败走麦城,曾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却不出手相救呢?




第一,关羽高傲和自负

当年刘备册封五虎将的时候关羽被列为第一名。关羽对于当时被封为五虎将的马超和黄忠特别不服,认为他们两个人一个年纪太大一个带兵不行。特别是在归顺刘备以前,马超曾经和曹操干过一仗,受曹操离间计的影响导致惨败,西凉也被曹操占领了。

在关羽看来马超就是个打败仗打到无家可归最后只能来投靠刘备的丧家之犬。所以导致马超在军队里面一直受到排挤,对关羽也一直是一种敢怒不敢言的状态,怨恨很深。每次马超立下战功的时候,关羽都和其他人表示如果自己上场会表现得比马超更好。

如果说马超当初和张飞大战到深夜可以说明马超的武力,关羽则会这样表示:张飞刚赶到就和马超打了起来,虽然张飞一路赶过来早就累了,但马超还是没有打败他,说明马超的武艺确实不怎么样。看不起对方的武艺,是对一员武将最大的藐视。



第二,关羽对于刘备称帝这件事情的反感。

当初为什么要和刘备一起打拼,就是想着光复汉室。当关羽在荆州的时候听到刘备称帝的信息后,没有任何道贺的意思反而只是嘲讽了刘备一波。问刘备为何不给自己一个荆州候爷的官位。

这是刘备被打脸最狠的一次,而且是被自己最相信的人打脸。

刘备也明白,自己的梦想是想成为皇帝,而不是做一个忠君护国的大臣,他想成为千古一帝,他觉得,关羽将成为他成为皇帝的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所以,当关羽战败的时候。马超不出手也有刘备的意思。



第三,马超的手下对曹操军队的畏惧

那个时候曹操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杀了关羽,他自己将会受到全盛时期的刘备的愤怒。这对他来说将是灭顶之灾,为了不让自己背这个锅所以他严格命令手下对于关羽只追不杀,让借东吴的手来杀关羽。

为了顺利借刀杀人,曹操军队一路上都大张旗鼓。明明就几千人的队伍,硬是要搞出来几万人的动静。

马超的手下看见曹操的动静,加上他们以前和曹操军作战的时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连西凉都丢了,所以他们对曹操军队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种种原因结合起来,马超看见关羽逃亡的时候是决不会出手的。我们也很难体会到,当关羽骑着赤兔来到蜀国国境的时候,自己的同胞对自己见死不救的时候那个悲凉的心态和无奈的叹息的那种感觉。


小辫儿说历史,坚持原创,欢迎关注,本文为悟空问答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