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亳州老街古朴风韵

走进亳州老街,时光仿佛倒流,转眼间就穿行到记忆深处的市井场景中:一家家明清风格的店铺沿街而立,一条条铺着石板的街巷连接成片,往来不息的人流,各具特色的叫卖……行走其间,如同置身于老电影的剧情里。

因为地处老城北门,亳州老街又称北关古街。这片商业街濒临涡河,历史久远。涡河上连惠济河,直达宋都汴京,下通淮河,水运发达。赵宋年间,亳州成为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大街小巷多达一百余条,俗称“七十二条街,三十六条巷”,被誉为“小南京”。《亳州志》载:“百货辇来于雍梁,千樯转输于淮泗。”“豪商富贾,比屋而居,高舸大船,连樯而集。”北关一带,客商云集,会馆林立。

老街的过往岁月

感受亳州老街古朴风韵


一街一物品,一巷一分类,专业化集市是亳州老街的鲜明特色。那些依旧沿袭的街巷名称,还有一直流传的旧闻轶事,珍藏着老街的过往岁月,从中我们得以窥知这片街区曾经的繁华。

白布大街,是一条以经营布匹为主的街道。从前,衣料多为手工纺织的土布,也称白布,需求量很大。唐宋时期,亳州与宋州、定州、益州为四大丝织中心。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赞曰:“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白布大街上,分布着多家专营白布、绸缎等纺织品的老字号,规模较大的有和泰公、和盛庆、同盛昌、恒丰益等。同仁堂药店、老金记鞋店、南北义兴铁货店、乾开元徽墨庄、义利成茶庄等商铺也分列其间。

亳州是名副其实的“药都”,其地产“亳芍”和“亳菊”驰名全国,药材贸易兴旺发达。东西走向的里仁街就是一条经营药材的街道。“里仁”二字,取意《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里,就是乡里、邻里,乡邻之间,仁爱为美。

经商之道,诚信为本。药材药品,关乎治病救人,信誉更为重要。当年,里仁街的许多药商以德、信、义、仁、和、宁等字用来命名药行的店号,如和丰、德太、义隆昌、协盛等,意在彰显重德行、倡信义、守良知、求和谐的商业美德。时至今日,新的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规模空前,汇集着数以千计的各地药商。或许,亳州的药材交易久盛不衰,正是得益于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承吧。

因为传统手工业发达,专门制作金属器具的打铜巷应运而生。据说生意最好的时候,小巷内有四十多家铜匠铺子,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加工的铜铝制品有锅、盆、勺子、秤盘、水烟袋、门鼻子等,还制作锣镲等打击乐器。

类似的街巷还有很多,比如帽铺街开设多家制帽作坊和帽子店,爬子巷经营竹筢子等竹编用具,花子街专售各种纸花制品,干鱼市街以买卖山野干货为主,小牛市街加工销售牛皮和制作牛皮鼓,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由于街巷密集,以致几步之内,竟有六条街巷交叉汇合,人称“八步六条街”,别有一番意趣。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白土布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那些竹编和纸花也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里仁街上再也见不到药行的踪影,只有打铜巷里,偶尔传出稀稀落落的敲打声,似乎提醒人们,消逝的往昔并不遥远。

演绎着历史的兴衰成败


感受亳州老街古朴风韵


闻名于世的花戏楼坐落在这片老街上,整座建筑由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庙大殿等部分组成。豪华的建筑风格,造型别致、高大雄伟的铸铁旗杆,技艺精湛的砖雕、木雕和彩绘等,奇妙精美,令人叫绝。花戏楼当时叫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商人兴建的聚会之处。馆内奉祀山西人关羽,故又名大关帝庙。

明清时期,晋商称雄商界,盛名远扬。花戏楼里,财大气粗的富商们,相邀听戏,把酒言欢。在角儿转身亮相的叫好声中,在觥筹交错的干杯之间,引出了一次又一次商机,敲定了一笔又一笔生意。财源广进,风光一时。那时的亳州,汇聚了江宁会馆、湖广会馆、河南会馆、福建会馆等30多个商业会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亳州出产好酒,酿酒业一直兴盛。于是,在气派的会馆中,在昏暗的酒肆里,天南地北的客商或呼朋唤友、开怀畅饮,或孤身独坐、一人自酌,品尝着陈酿原浆,也品味着人生的快慰和烦闷,还有难以排遣的缕缕乡愁。

那时的花戏楼,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台上台下,同样演绎着兴衰成败、变幻无常的故事。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商人,都具有过人之处。但是,追逐财富的过程,总是面临着诸多艰险和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若是利欲熏心,势必厄运缠身,危及身家性命。如果身处乱世,难免凶多吉少,甚至惨遭杀身之祸。花戏楼的戏台两侧有一副楹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那些富商巨贾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也是梦中之人!如今,人去台空,余音不再,只留下游客们一声声叹息。

曾经的亳州,还建有规模不等的众多钱庄。位于老街的南京巷钱庄为清末平遥“日升昌”票号的分号,主要经营存款、放款、货币兑换以及发行与兑换钱票、银票等。这是一座两层三进四合院,有前厅、中厅、三厅、信房、账房、掌柜房、金库、财神堂等30多间,布局严谨,保存完整。“东西南北八方客流万里,春夏秋冬四季财汇咸通。”钱庄内的这副楹联,大概是生意兴隆时的真实写照吧。

坚韧而落寞的远行者


感受亳州老街古朴风韵


老街的故事,多得不计其数。老街的际遇,成为一个传奇。风雨间,挺直腰身;劫难中,保持风骨。繁盛之时,未曾迷失;受到冷落,从不消沉。现代都市里, 阅历丰富的老街,犹如一个坚韧而落寞的远行者,从回望的尘烟里蹒跚而至,如今神态疲惫,变得面容憔悴。

繁华如梦如烟,韶华一去不再。然而,透过鳞次栉比的那些老店铺的身影,分明能够领略到街市曾经的兴盛。从嘈杂的市喧声和往来的人群间,仍然可以真切地感触到延续千年的巷陌风情。

眼前的铺面有些破旧,老街的生意依然在延续。那些特色小吃、传统手艺,带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勾起许多温馨的往事。那些小作坊、小买卖,谈不上红火,却颇有几分知足的意味。亳州是老子的故乡,《道德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生活在老街的人们,似乎也深谙此道。

历经沧桑,淡定从容。老街的古朴风韵,独具迷人的魅力。这里的每一块旧砖,每一片老瓦,每一条青石板,带着岁月包浆,散发出怀旧气息,宛如窖藏陈酿,馥郁醇厚,回味隽永绵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