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你作为一个东北人,最有可能去哪里发展定居生活?

不似流年129725410


作为吉林人,我就在吉林省待着,当然全省最适合发展的也只有长春市了。

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可谓是集中了全省的优势资源了。无论是大中型企业,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不要说在全省,在东三省也是可以排到前面的,在生活方面,虽然是个伪二线城市,但是房价还是算是可以接受的吧,毕竟二线城市里平均房价不过万的已经不多了。

虽然东三省这十几年整体情况都不怎么好,人口流失,尤其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但也不能就此看衰东北,毕竟“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生长在这里,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援家乡的建设。谁都希望家乡能够有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能够富足幸福,但是人都走了,谁来发展家乡呢?

东北在建国之初一直到90年代都在为全国的经济做着贡献,虽然现在没落了,但也不意味着会一直没落下去。至少在长春,我看到的还是城市在不断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城市快速路里程不断增加,地铁线路也在逐渐形成规模,各种公园,也在不断的新建和完善,各项公共设施也在逐步的健全。。。可以预见,长春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未来几年是会稳步提高的。当然光靠内力是无法带动长春经济腾飞的,还需要国家辅助以相应的优惠政策,除了资金扶持外,人才引进机制等也尤为重要。

相信只要政策得当,长春,乃至东北的腾飞也就指日可待了。


叫我尼克大人


作为长春人,我选择深圳!我很感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因为他儿子在深圳工作,所以他和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深圳的事情,很遗憾高考没考到广东去!毕业了有机会,此时不去,更待何时?来了以后,我发现我喜欢深圳的活力,喜欢深圳的速度,更喜欢深圳的包容!尽管老家有房有车,苦于老家房价太低,来到深圳依然两手空空,朋友说我自讨苦吃,一个女孩子家家放着富人不当非得当穷人,但我总觉得人生不就应该不停的折腾么?趁着年轻,吃点苦,没什么!否则到老了,我会遗憾!我承认深圳是一座不加倍努力就无法立足的城市,但这是一座凭本事吃饭的城市,机会很多,对于我这样的草根阶层来说,很是开心!虽然很多东西的物价远高于北京,但作为改革的最前沿,深圳的节奏让我做事充满斗志,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很感激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城市,父母经常遗憾他们年轻的时候,去哪都受限制,他们随单位从吉林省一个偏远的大山里调动到长春,已经实属不易,现在老了,走到了一座更加遥远的城市,也是一种快乐!她们很享受这座城市的气候,很少有雾霾天,老妈老爸的鼻炎和气管炎都好了,很开心!不过我们有些失望的就是深圳的山好矮啊,山上的景色也一般,每到去东部华侨城的时候就开始思念老家的丛山峻岭,我们吉林长白县的十五道沟山脉断层像翻书的页面一样奇特,三伏天的水温都明显感觉冰手,我们这里天然的景色比华侨城强多了,可旅游的人数怎么天地之差呢?真为老家鸣不平,太可惜了!


枫梓1256


我是哈尔滨人,70后,离退休还有十多年了,一直在考虑退休后去哪里定居生活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哪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为什么想着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呢?

我承认这话有些道理,毕竟在这里生活成长几十年了,这里有我的亲朋好友,有我的成长足迹,有我难以忘怀的回忆。对人到中年的人来说,故乡的情怀是很重的,最美的风景是故乡!

但我还是想去外地定居。主要是身体的原因,我体质比较虚,特别怕冷,哈尔滨这里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室外最低温度常常零下20多度。

可能有人说了,东北冬天有暖气啊,多舒服啊!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暖气烧得不热的话,室内睡觉时候穿棉裤棉袄都冷,冻脸。室内烧得过热的话,早上起来嗓子不舒服,喉咙非常干燥。

最关键的,这里冬天空气非常不好,雾霾很重,这两年没到冬天我就咳嗽,常常一个月才好,所以,哈尔滨总的来说,冬天是不宜居的。

这几年,我去过了大半个中国,一边旅游,一边留心将来的养老之地,我的目标,从北到南,有大连,秦皇岛,烟台,威海,桂林,昆明,惠州,海口,三亚等几个城市。

大连去了两次,挺喜欢那里的,离哈尔滨近,冬天也有暖气,但是,感觉那里太潮湿了,而且主城区房价太贵,买不起!

秦皇岛夏天人气很旺,那里东北人好多,房价还算可以 ,不算贵,但是 ,冬天就很一般了,北戴河那边没几个人,非常冷清。

烟台城建我感觉很乱,很破,房价还算可以,一万左右,而且海在北面,不潮湿,本来相中了,但是阴差阳错没买成,错过了机会。

威海是一座宁静的滨海小城,当时我去住的地方是南曲阜,旁边就有一个楼盘,档次挺高的,一问,房价才四五千,当时就动心了,可惜,那时手中钱不够,又没想过贷款,也错过了。

桂林去过一次,是11月去的,桂林山水实在是太美了,美景看不尽,而且那里的房价好便宜,当时我住在临桂新区那里,房价才3000多,不过那里人气一般。非常喜欢桂林这座小城,可是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尤其室内。个人觉得,在桂林买房养老不太现实,冬天太冷,但是夏天在这里租房常住几个月的话,是必须的,这里的风景,全国独一无二。

昆明去过一次,蓝天白云,空气不错,只不过海拔太高了,而且紫外线强烈,我这个东北人去了不适应。

惠州去了好几次,半城山色半城湖,空气很好,而且这里又临近深圳,广州,香港,东莞,地理位置优越,出行方便,定居的话 ,我个人觉得是上佳选择。

海口太潮湿了,无感。三亚虽然很喜欢,但是房价太贵了,而且那里夏天实在热得受不了,加之这里和东北之间出行主要靠飞机,旺季的话机票太贵了。再说海南物价较贵,我觉得东北人在这里租房一段时间可以,常住的话不太现实。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仅供参考。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文明讨论。勿喷。


李中东


我是长春人,我很喜欢在儿子呆的山东的家呆着,那里的天气不错,很适合我这个气管炎,在温暖的环境中呆着,我在那里呆了好几年,感觉山东的气候,适合老人呆着,那里冬天不冷,走路方便,不象东北,大冬天,马路上冰天雪地,路太滑了,因此在那里一直呆了五年 这五年里无论冬夏都走一走,而且可以坐车上哪都知道了。最好的地方往往有许多弊端,首先是家里的东西 ,都是新东西,新锅400多元钱的使半年坏了 大碗50元买的,从中间两半了,电水壶200多元钱的坏了,水笼头1000多元钱买的让我使坏了,擦地的托布坏了,我在长春结婚二十年都没坏过一件东西,我想这是怎么了,难道是不让我在那里呆着,在有天天这响,那响,总有一种声音响,让我害怕,就像剪子蛟东西的样子,半夜我就更怕了,你刚睡着,就有响动,吓得我天天晚上半夜十二点后睡觉,你早睡半夜指定响 ,我想了许多办法,买八挂镜子挂窗上 ,用桃木放窗上,枕头下放刀,都用了,回长春找那个老太太看了,说你要发善心,给地下室放点好吃的,我就下地下室去了,黑黑的地下室,我下去了,到我家那个门口,有两个大红灯笼,大红花是纸做的,吓我一跳 ,不敢进去了。没办法了,我就天天信佛吧,最后找到了观音菩萨,总算不响了,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从此好了,快回家吧,那不是我呆的地方 ,别人都说没声,只有我能听到,你说怪不怪。所以回长春,感觉长春真好,四平八稳的,没有什么干绕,也许年岁大了,长春市真是好,四季分明 没有那么多的事 ,也不做怪梦,也看不见壁虎在我身上,也看不见那些不该看见的东西。也看不见那个很大的蜘蛛有一元硬币那么大小瓜不点。总之离开了,就该离开那里。只能在这里陪着先生过日子。

我回来后 家乡也变化大,门前铺上了马路,街区也都有了象样的绿化带,车站也大变样,地铁也开始运行,玩的地方多了 ,各个地方都发生了翻天福地的变化,感到生活更好了,日子越过越有劲了。





金秀云


我是辽宁人,我选择深圳。我是15年毕业至今,已经在深圳工作了整整4年了,我已经爱上了这里,没错,这里就是那个北上广深超级一线城市中的一个,这个城市绿化好,街道整洁干净,最最重要的就是,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市。这里有腾讯,这里有华为,这里有大疆,这里更是有联想和后起之秀ivvi科技等一些列高科技企业,为这个城市注入了科技感和神秘感,也正是如此,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汇聚于此。来过深圳的都知道,深圳有一句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没错,这里没有什么方言,也没有什么粤语,全部都讲普通话,所以没有任何沟通问题。

四年的生活,让我越发离不开这里,大学是在辽宁读的,毕业后义无反顾就来到了深圳,这个我向往的城市,一切都很好。唯独房价太高,真心伤不起呀,据说深圳湾那里房价都到了15万了吧😂太可怕了,所以本人已在惠州入手一套,惠州便宜啊,一城工作,两城生活,我觉的也挺好的,还是要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杨杨子阳


不用假如了,我就是东北人,高中就来法国了。

我家有亲戚在这边儿,现在大学毕业了,一两年回家一次吧。一开始还挺想家的,后来有一次,和我爸视频,看见镜头里的空调,想和他说,竟然一时想不起来空调用汉语怎么说!一直说冰箱,呃不对那个……当时还挺难受的

法国挺好的,东北也挺好的,我不是因为东北不好中国不好才走的,完全是命运使然。即使我无法回去工作和生活,我也永远祝福那片土地。


数学是魔鬼吗


虽然我在南方有两套房,但是我还是觉得哈尔滨最好,最适合我,并且等退休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哈尔滨,说心里话,南方城市没几个比哈尔滨好,多了解一下住一段时间就会知道,说别的城市不好不厚道,就不多说了,自己心里要清楚,不要人云亦云,风水轮流转,哈尔滨会越来越好德,越来越有特色格调,是最宜居的城市或者之一。


大东北龙


我是东北人。我是从两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果是东北年轻人,还是选择去东南沿海城市创业好。毕竟东北经济不是很好,年轻人利用青春好时光,多赚点钱,为自已人生奠定一个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见见世面,增长些才干。

但如果是退休的准老年人,我不赞成去南边定居养老。毕竟在东北老家生活大半辈子了,生物早已定形,春夏秋冬自动调解,而且老人适应能力变得很弱,一旦去了南方定居,身体调整很困难,体质弱点可产生并发症。另外,老话讲:落叶归根。人越老越思乡怀旧,因为故土故人故情是不能忘的。年龄大了,身在异乡的乡愁是很苦的。

人至老年,还图个啥?舒适的物质生活?恐怕未必吧?应该图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住在老房里的安全感,熟悉的山山水水和亲朋好友,以及故土中角角落落里的回忆。这些应该老年之最需要的东西。

春风化冰雪,夏来花满园,秋叶红似火,冬雪舞翩翩。。。四季分明的大东北,如何能割舍得掉?


远山344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除了有过四年的军旅生活,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个人觉得,移居不一定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这应该是一个地域或者家乡是否到最后有没有原住人坚守的问题,上升到国家,最后是否有没有更多的中国人留恋这个国家的程度。

建国初,东北吸引了全国的精英人才到这里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南方所谓宜居城市也大量吸引了东北的人南飞,单就养生而言,东北尤其是地处寒带的黑龙江确实不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南飞也让人理解。东北资源无偿的在计划经济向南方输出,现而今资源枯竭,产业乏力,也造成了走相当一部分人南下创业,毕竟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留在哈尔滨,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她给了我太多的生活经历和幸福的感受,没有任何亏待我的地方,这里的亲朋好友,每个人都是那么豪爽活波,没有一个人背负于我,尽管现在有人嘲笑她落后,三线的城市,一线的房价,生活成本像欧洲,城市建设像非洲等等。但是我始终坚信,哈尔滨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有自己独特风情和工业基础的大城市,会厚积薄发,再塑辉煌的。

相反,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有很多人也和穷人乍富的某些地域的人一样,夸大甚至无端的黑自己的家乡,显得很不厚道,离开了哈尔滨或者东北,不在这里生活了,更应该带走的是无尽的乡愁,永远的思念。毕竟这块土地养育了你,成就了你甚至完善了你的性格,走出去没有什么,永远不回来也没有什么,可不论你到哪里,可能永远改变不了的是你东北人的性格,东北人的饮食习惯,东北人的口音,东北人的处世观,因为你的身上永远的烙着东北的印记。抹之不去。

做为哈尔滨人,我还会坚守在这里,用逐渐衰老的躯体去建设改造自己的家乡,随着她变老,等待她再次焕发青春,永远的留在这里,留在这富饶的黑土地,美丽的松花江。


极品白丁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想法会不同。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好一概而论。自媒体时代,其实从生活角度,没有多大不同了。小孩子读书,东北是好地方;年轻人创业,东北不适合;老年人养老,东北可以作根据地;男女谈恋爱,江南烟雨蒙蒙适合抒情。拥有一张足额信用卡,你是自由人,世界属于你。东北那疙瘩,不好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