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攻擊艦的成本遠小於航母卻可以發揮類似作用,為什麼不多造兩棲攻擊艦替代航母呢?

孤獨的虎王


航母兩棲攻擊艦看起來外形相似,但卻是承擔不同任務的兩種武器好不好。

航母的任務是消滅敵方艦隊,奪取制海權,因此它的作戰區域在遠海,通常距離海岸線在1000公里以上。而兩棲攻擊艦的任務是兩棲登陸作戰,將地面部隊投放上陸,因此它必須迫近到海域。

兩棲攻擊艦雖然也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可以停放飛機,但主要是直升機,只有美國在兩棲攻擊艦上配備固定翼戰機。因為固定翼艦載機的維護保養遠比直升機複雜,而兩棲攻擊艦因為需要佈置攜帶登陸艇的巨大塢艙,嚴重擠壓機庫空間,以致無法攜帶幾架固定翼艦載機。以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例,儘管其排水量超過40000噸,但一般只攜帶6架AV8B海鷂戰機。這樣有限的數量,只能勉強自衛,根本談不上爭奪制海權。

雖然“黃蜂”級有一個攜帶20架海鷂的制海模式,但即便如此數量還是遠少於正規航母,不能很好承擔制海任務。

有沒有可能說,壓縮乃至取消塢艙呢?

有,美國新艦“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就是這麼幹的,他們取消塢艙,擴大機庫,於是可以在艦上搭載F35B這樣的大型戰機。但是實際使用發現,沒有塢艙不攜帶登陸艇的兩棲攻擊艦已經失去其本來意義,

其實兩棲攻擊艦與航母最明顯不同就是,兩棲攻擊艦是直通甲板,而不是斜角甲板,這就造成要以常規方式起降飛機時,必須清空甲板,無法讓另一架飛機進入起飛點待飛,起降作業也不能同時進行,這樣就極大影響了戰機出動效率。唯一解決辦法就是使用垂直起降戰機,而這就意味著戰機只能輕載起飛,極大影響航程和打擊任務。

美國人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從“美國”級3號艦開始,又重新恢復了塢艙設計。

也許有人會問:能不能給兩棲攻擊艦也裝上斜角甲板呢?

可以,問題是這麼做的話,等於是在建造航母了,錢沒少花,有必要頂一個兩棲攻擊艦的空名嗎?


真正鱷魚不哭


術業有專攻,兩棲攻擊艦比真正的航母差遠了。

近年來隨著垂直起降戰機的成熟,大大降低了航母的噸位,這也讓很多中小國家裝備了融兩棲攻擊及小型航母為一體的戰艦。

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送艦是這種思路的始作俑者與典型代表,這艘滿載排水量27000噸的戰艦實際上就是一艘帶有滑躍起飛甲板的兩棲攻擊艦,除了具備兩棲投送能力外,還能搭載十幾架AV-8B/F35B,成為一艘輕型航母。這種兼顧輕型航母與兩棲攻擊能力的戰艦非常符合中小國家的需求,因此意大利、澳大利亞、土耳其紛紛效仿,日本對出雲號的改建也是這個思路。

說起來,這種流行於中小國家的戰艦最早來源於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為了應對前蘇聯發展勢頭迅猛的核潛艇,美國提出制海艦的概念,計劃建造一些排水量1-2萬噸的小型戰艦搭載垂直起降戰機和反潛直升機,在主力艦隊的支援下主要用於反潛,其定位與二戰時的護航航母一脈相承。

真正讓這一思路發揚光大的卻是美國的大表哥---英國。上個世紀70年代末,工黨治下的英國大肆削減軍費,英國海軍不得不建造了2萬噸級的無敵級輕型航母,搭載“海鷂”垂直起降戰機。這型航母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種大放異彩,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種輕型滑躍航母+垂直起降戰機的搭配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西班牙、意大利也建造了類似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加里波第號”等輕型航母。

美國也在其排水量4萬噸以上的兩棲攻擊艦上部署AV-8B垂直起降戰機,目前正在用更先進的F35B替換。甚至在最新型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首艦上取消了傳統用於兩棲登陸的塢艙,而大大強化航空運作能力,使得其能夠搭載超過20架F35B,其作戰能力不亞於一艘中小型航母。

但是,雖然這些兼顧兩棲登陸與輕型航母的中小型戰艦非常流行,但是它們仍然不能代替傳統航母,原因有如下幾點:

1、這些兩棲戰略投送艦在充當輕型航母時只能使用垂直起降戰機,這類戰機的載荷航程性能、機動性能較常規型戰機差。

海鷂、AV-8B、F35B這些垂直起降戰機都需要升力風扇、矢量噴管等,不僅佔用機體空間造成燃油攜帶量減少,而且還增加了大量的死重,因此付出了不菲的性能代價。以F35B來說,其最大飛行過載僅為7.3G,而F35A和F35C則是9G和7.5G,作戰半徑800公里左右,而F35A和F35C則是1100公里。

F35三個型號的數據對比,可見F35B是最差的,而且還是最貴的。

2、這些兩棲戰艦攜帶垂直起降戰機的數量較少,用起來捉襟見肘。

由於兼顧兩棲投送能力,因此無論在機庫面積還是航空支持保障能力上,兩棲攻擊艦攜帶垂直起降戰機的能力一般都不強。排水量四萬噸的黃蜂級一般只攜帶6架AV-8B,即便減少直升機數量,最多隻能攜帶20餘架,而噸位與黃蜂相當的戴高樂號航母可以攜帶30多架陣風。

數數戴高樂航母上的戰機數量,就知道什麼叫專業。

3、兩棲攻擊艦無法使用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機等專業機種,體系作戰能力很差,無法勝任高強度海空戰。

看看真正的航母上艦載機的數量和機型構成。

綜上,雖然兩棲攻擊艦也有不俗的航空運作能力,但是跟真正的航母相比差太遠,只能是中小國家用來執行低烈度海空戰的權衡之舉,而真正的海軍大國,都在不遺餘力的打造更大、更強悍的專業航母。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想要實現一艘標準航母同等的戰鬥力,必定需要好幾艘兩棲攻擊艦,成本算起來幾乎也差不多了!兩棲攻擊艦隻是可以展現出航母的一定功能,但是戰鬥力絕對不在一個等級。

此前兩棲攻擊艦主要的任務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主要進行兩棲作戰,既能夠搭載飛機,又可以運送裝甲車輛投送到陸地作戰。由於垂直短距型起降固定翼戰鬥機的出現,目前兩棲攻擊艦也可以發揮航母的功能。比如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型戰鬥機,戰鬥力超過了世界上其它航母國家服役的標準航母。

比如下圖中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博諾姆·理查德號”,光甲板就搭載了13架F35B戰鬥機:

而航母只進行空中打擊任務,一般並沒有兩棲攻擊任務,但是戰鬥能力卻是兩棲攻擊艦所不能比擬的。比如攜帶的艦載機數量,美軍目前服役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艦載機數量可以接近80架,而前面提到的黃蜂級,只有13架,再擠上一些其它艦載機,也不過20架左右,所以差別明顯。其實從排水量也能看出來,尼米茲級接近10萬噸的排水量,黃蜂級只有40000多噸。

黃蜂級還算排水量較大的兩棲攻擊艦,其它國家甚至只有一萬多噸的排水量。

兩棲攻擊艦隻能作為那些想要發展航母,而無力發展航母的國家一種比較合適的替代方案,因為航母不是所有國家都能研製和建造,即使購買也很難養得起,這從巴西和泰國為了國家的臉面,硬著頭皮購買航母,最後無力承擔就可以看出。下圖就是巴西“聖保羅號”航母,巴西海軍無力承擔使用費用,已於2018年退役,

有實力的國家,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並行發展,比如美國,目前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同時,此外還有8艘黃蜂級和1艘美國級等兩棲攻擊艦。沒有實力而又想要航母的國家,兩棲攻擊艦是個不錯的選擇,目前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就先後發展了可搭載F35B型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實現自己的航母夢想。比如下圖的出雲號,具備搭載F35B的能力,成為航母。

所以兩棲攻擊艦終究代替不了航母的作用,只能作為補充或者不得已的方案。


資訊所長


航母充當兩棲攻擊艦玩可以,兩棲攻擊艦想要承當起航母的作用就難了,兩者定位不同所承載的裝備不同,戰鬥力更是差距更遠。

可能是近年世界各國製造了很多款兩棲攻擊艦充當本國主力艦隻,讓大家有了錯覺感覺兩棲攻擊艦動輒數萬噸的排水量基本等同於中小型航母,是不是以後各國都可以用兩棲攻擊艦代替航母。造價又低、排水量並不小,而且還能攜帶艦載機以及兩棲作戰裝備人員很全面。

以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例,這是一款以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為主要作戰武器,配備船塢的多功能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高達41150噸和中型航母水平著不多,可以搭載多款氣墊登陸艇、兩棲戰車以及總計35架以上F-35B艦載機、CH-53、CH-46、AH-1W等多種飛機,作戰能力堪比一般國家中小型航母。

雖然表面看起來能力出眾,但是具體一些由於功能設計上的要求甲板有限,不能搭載固定翼預警機,沒有彈射系統。缺少固定翼預警機兩棲攻擊艦作為航母的功能立刻下降,而且沒有彈射系統只適合垂直起降以及直升機使用,對於真正遠洋或大國對戰沒有任何優勢。

而且由於兩棲攻擊艦用於兩棲登陸作戰,對於航母最大的戰鬥力艦載機來說無法搭載更多,艙內需要搭載更多的氣墊船、兩棲戰車、人員裝備。綜合上述幾點術業有專攻,讓兩棲攻擊艦替代航母並不現實,可能對於中小國家來說可以考慮,但對於大國而言航母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河東三叔


在美國海軍的作戰序列中,兩棲攻擊艦無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種軍艦可以攜帶戰鬥機、直升機和裝甲載具,執行兩棲攻擊任務。可以說,是兼具了航空母艦攜帶航空戰具作戰和登陸船隻執行兩棲作戰的特點。就拿美軍最新型的美國級兩棲登陸艦來說,這種軍艦的排水量已經超過45100噸,接近中型航母的水平,在攜帶裝甲車和登陸船隻的同時,可以搭載美軍的F-35B戰鬥機進行戰鬥,攜帶的各種戰機總數達到了38架。

而一艘美國級兩棲登陸艦的價格,預計為30億美元。同比之下,一艘美軍最好的福特級航母的價格,卻足足有130億美元。雖然一艘福特級航母的載機數量為超過90架,接近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三倍,但是它的價格卻超過了美國級的四倍。也就是說,如果花費同樣的金錢,美軍購買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可以攜帶比福特級還多的艦載機,同時具備了兩棲攻擊艦提供的兩棲作戰能力。那麼,美國為何不購買更多的兩棲攻擊艦來取代航空母艦呢?

不可否認,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確實達到了中型航母的作戰水平,尤其是F-35B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加入,更是使得美國級具備了類似航母的戰機攜帶能力。但是歸根結底,兩棲攻擊艦的目標是用於兩棲登陸作戰,攜帶航空力量進行作戰只是一部分目的,而航空母艦才是純粹用於使用航空力量奪取制海權和制空權。雖然從紙面上算,3艘美國級的艦載機就有114架,比福特級的90架多了不少,但是福特級仍然遠比三艘美國級更加適合大洋決戰來奪取制海及制空權。

兩棲攻擊艦艦型飽滿,不適合高速航行。而且甲板有限,不足以搭載固定翼預警機,而固定翼預警機的作用是預警直升機難以替代的,如果缺乏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那麼艦載航空兵的戰力必然大打折扣。同時福特級航母還有著兩棲攻擊艦難以媲美的其他優勢,那就是獨特的電磁彈射系統。福特級電磁彈射系統可以控制彈射力量,小到幾百斤的無人機,大到幾十噸的滿油滿彈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都可以彈射,兩棲攻擊艦就不能做到這一點。此外,航母的機庫比兩棲攻擊艦大得多,福特級航母的機庫對固定翼飛機的容納能力,更是比美軍的典型兩棲攻擊艦——黃蜂級高出3倍以上。

一艘整合完善的具備多種艦載機支持的福特級航母,用於奪取制海權和制空權時的作戰水平要比三四艘美國級還強大,只按照紙面數字是會吃大虧的。兩棲攻擊艦可以用來代替航母執行低烈度作戰和對付弱國,但是要完全替代強大的航母還是不可能。


科羅廖夫


兩棲攻擊艦的成本遠小於航母......可以發揮類似作用,這句話不成立。

一分錢一分貨,到哪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兩棲攻擊艦確實比航母便宜很多,但作用並不類似。

兩棲艦和航母最大的差距在:速度。兩棲艦的航速一般只有20節,著名的西北級最高航速才18.8節。而航母一定要在30節以上。兩棲艦比航母要低了將近三分之一的速度。現在航母上基本上都裝這大型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很遠,可以監視大量的空中目標。兩棲艦也沒有這個功能。航母還裝有大型的聲吶,用來探測水下目標,兩棲艦也沒這個功能。

航母的速度更快,看的更遠,聽的更清,性能比兩棲艦優越的多。

如果想讓兩棲艦發揮航母類似的作用,首先就得提速,以便和驅逐艦編隊作戰。這需要換新的動力系統。要是也想看的更遠,聽的更清,那還得安上最好的相控陣雷達和聲吶。

一艘3萬噸的兩棲艦,換上更強的動力系統,安上大型相控陣雷達,裝上聲吶系統,它的性能確實跟排水量近似的輕型航母差不多了,但是,價格也漲差不多了。這樣的兩棲艦和輕型航母的成本一樣。

想作用類似,價格也得類似。而且這種高配版兩棲攻擊艦應該改名叫多用途輕型航母。

我個人覺得像韓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類的中型國家搞這種多用途輕型航母還是很不錯的。可以搭載幾架F35,欺負一下更小的國家海軍,也可以搭載直升機和登陸艇執行兩棲任務,還能當艦隊的旗艦。

都叫航母但也得再細分:輕型、中型和重型。

兩棲攻擊艦和輕型航母有共同語言,可以研究研究。因為它倆都是小型直通甲板,沒有彈射器,沒有滑躍跑道。起降的也都是輕型飛機、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少搭載幾架飛機,裝幾艘氣墊船,這個問題不大。而且輕型航母,它的設計本身也不是為了打高烈度戰爭,都是用來打小仗的,用高配版兩棲攻擊艦客串也什麼問題。

升級一下,兩棲攻擊艦確實可以達到一定的輕型航母的作用。但成本肯定是省不掉。

輕型航母或者多用途航母,造價有20億美元應該是足夠了。美國的大黃蜂兩棲艦30億,屬於有點宰人,而且4萬噸的排水量也是偏大了,不屬於輕型的行列。20億美元的輕型航母、多用途航母有吸引力,但跟30億美元-60億美元的中型航母比,和100億美元-130億美元的重型航母比,還是太弱了。

兩棲攻擊艦怎麼提高,也達不到戴高樂、伊麗莎白女王這類中型航母的:類似作用。更別提福特級了。中、重型航母可以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可以搭載大型戰機,數量更多。兩棲攻擊艦、輕型航母不能搭載固定翼預警機,20艘它也打不過戴高樂,50艘它也打不過福特。

用兩棲攻擊艦替代航母,只能是替代輕型航母。

而且同等價位的多用於航母肯定是打不過純航母。

花30億美元造一艘艦,既能海戰,又能登陸。那麼,它在海戰中,肯定是打不過30億美元的戴高樂號航母,因為戴高樂是純航母,純用來海戰的。人家航母搭載了40架戰鬥機,你的航母搭載了20架戰鬥機+10艘氣墊船,那打海戰,打空戰,肯定是吃虧。

所以造這種艦並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造這種艦可以,性價比不錯,但是:

1,你得認美國當大哥。

美國人用他的航母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然後你開著這艦跟著去湊個份子。

2,你不能惹其他有中型、重型航母的國家。

韓國造這種艦打菲律賓,土耳其造這種艦打希臘,這可以。還很牛逼呢。造這種艦和美英法中打,那就是作死了。

如果你的對手比較強,都是中等國家,大國甚至是美國,那就只能老老實實造純航母,還得是越大越好。航母有基礎了,再造純兩棲艦。各司其職。


美國的兩棲攻擊艦已經能搭載F35B,這其實就是已經在發揮類似航母的作用了。美國的兩棲艦當航母用,一般國家的海軍,包括不能搭載固定翼預警機、不能搭載隱身機的航母還真幹不過它。


銳度何老師


兩個不是同一個東西,

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是同一種類型的,

他們都是用於登陸作戰的,通俗點就是奪島,或者搶灘登陸到某一個國家作戰,他們船體內部搭載運輸坦克、兩棲戰車、氣墊登陸艇、登陸部隊、直升機、垂直起降飛機等陸戰力量,是一個載體。

而兩棲攻擊艦區別於船塢登陸艦在於,

船塢登陸艦是海平面作戰,沒有空中力量掩護(一兩架直升機),只能搭載戰車、坦克、氣墊登陸艇、一兩架直升機、部隊等。

而兩棲攻擊艦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是完成海上立體化作戰的裝備,他不僅能搭載船塢登陸艦的所有東西,還有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的機庫,同時起降八架飛機。

總的來說,兩棲攻擊艦是用於搶灘登陸的,搭載的是陸戰隊,武器是陸軍武器,

而航母是用於海戰的,提供的是空軍、海軍裝備,用於海上空戰的,

他搭載的是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能提供起飛和降落,

兩棲攻擊艦一般是在航母海戰打擊了對方海上有生力量後,到對方本土搶灘登陸的,

兩個不是一個東西,沒有可比性。


南朝居士


兩棲攻擊艦,主要是遂行“由海向陸”打擊的2-4萬噸級的水面大中型艦艇,作戰能力要強於船塢登陸艦和坦克登陸艦。

一般能攜帶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兩棲登陸艇、兩棲坦克、兩棲突擊炮、兩棲裝甲輸送車、其他越野車等,以及裝載兩棲登陸作戰人員,既可以是海軍陸戰隊,也有可能是由陸軍步兵等組成,進行立體登陸搶灘作業。由於兩棲攻擊艦,排水量一般要低於航母,內部結構也要比航母簡單許多,沒有航母那麼多複雜的數層艙室,因此,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週期短,建造成本也遠遜於航母。

航母,一般是由4-6萬噸的中型航母,以及8-10萬噸的重型航母所組成,1-2萬噸級的輕型航母,事實上已經很少裝備,畢竟屬於海軍航母的非主流軍品。
尤其是在海軍作戰艦艇大型化,驅逐艦排水量都超過1萬噸的背景下,1-2萬噸的航母確實拿不出手了,泰國海軍那艘1萬餘噸的輕型航母早就泊在港口不出海了。

作為海上流動的野戰機場,航母的作戰能力就體現在艦載戰鬥機上,中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數量相當於陸地上一個空軍大隊,重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規模則相當於一個航空聯隊。

因此,中型以上航母的作戰能力很強悍,具備強大的遠洋制空和制海權,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是以航母為圓心的600公里範圍,同時也具備了“由海向陸”打擊能力。

兩棲攻擊艦,既不具備艦載機彈射起飛的能力,也不具備艦載機滑躍起降能力,但對AV-8B和F-35C這般具備垂直起降性能的艦載戰鬥機來說,就能夠成為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但兩棲攻擊艦由於受制於飛行甲板面積、艦艇的排水量,艦載戰鬥機的攜帶量有限,攜帶更多的是適合立體登陸作戰使用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等。

攜帶AV-8B和F-35C垂直起降艦載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具備了航母一定的作戰性能,可以發揮類似航母的作用,但卻始終無法取代真正的航母。國力強大的國家,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作戰艦艇是比翼齊飛的,都有所建造和裝備,在軍中各司其職,戰時能相互協調和配合作戰,發揮各自作戰性能的最大化。實力稍弱的國家,由於玩不起航母以及航母作戰群,就會發展兩棲攻擊艦,在配齊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兩棲登陸艇和兩棲戰車的前提下,都會想方設法地獲得類似AV-8B和F-35C等具備垂直起降性能的艦載戰鬥機,賦予兩棲攻擊艦具備一定航母的作戰能力。

但即便建造更多的兩棲攻擊艦,也無法真正取代航母,也無法撼動航母在海軍中絕對的主力艦,其他艦都圍繞航母轉動的態勢。


國平軍史


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可是不一樣,那不是一勺燴的東西,表面上看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都是大平板,然後肚子裡是空的,上面可以搭載戰鬥機,但是如果單單從外形上覺得兩者沒有區別,可以混為一談,那個便宜就造哪個,那就顯得有點露怯了,就像裝甲兵的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都是炮塔加底盤,但是不能三者合一造一種,一樣的道理。



航空母艦,這東西本身沒什麼戰鬥力,它的戰鬥力體現在飛機上,你帶多少架飛機你的戰鬥力就是多少,多帶一架飛機就強一點,它肚子裡是機庫,裝的是戰鬥機。它主要是在茫茫大洋上作戰或者戰場離本國比較遠,戰鬥機肯定不能飛過去,所以要用航母執行對海對陸攻擊,尤其是海上,陸地上可能找到機場,但是海上可沒有起降飛機的地方。


兩棲攻擊艦不一樣,它肚子裡裝的是登陸艇和登陸的裝備以及人員,屁股後面是艙門,打開以後可以放登陸艇上岸進行登陸。有時候它上面也可以帶一些垂直起降的戰鬥機,但是為了登陸,在登陸作戰過程中它主要攜帶直升機,因為戰鬥機不能載人,直升機可以載人進行垂直登陸作戰。

過去登陸作戰得找合適的海灘,然後登陸艇平面登陸,搶灘上岸,然後平推過去,直升機就比較靈活了選擇合適地點把兵力投送過去就行了,不必非得直接強攻海岸了,可以襲擊敵人後方,或者乾脆就是直升機先行投送兵力偷襲,然後再登陸艇上岸。所以對於兩棲攻擊艦來說,直升機是重要裝備,在登陸作戰中兩棲攻擊艦不可能像航母那樣全都帶戰鬥機。


鍋蓋頭司令


兔哥回答:兩棲攻擊艦的作用是支持兩棲登陸作戰,可以攜帶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作戰,也能攜帶作戰車輛以及支持這些作戰車輛搶灘登陸的運輸船艇。兩棲攻擊艦的性能和船塢登陸艦有相似之處,最大的區別是直升機作戰能力強於船塢登陸,而搶灘登陸能力弱於船塢登陸艦。和航母比兩棲攻擊艦的制空權的爭奪能相差甚遠,兩種艦所擔負的作戰任務不同,但具備互補性,這也是兩棲攻擊艦通常都被配屬到航母編隊的原因。



兩棲攻擊艦的任務範圍基礎就是兩棲攻擊登陸作戰,讓它具備輕型航母作用的除了擁有直通甲板這個基本條件外,主要是艦載機的性質發生了改變。我們都知道兩棲攻擊艦上面能夠搭載直升機,但隨著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的出現,使兩棲攻擊艦的戰鬥力得到了拓展。例如,美國的F-35B戰鬥機具備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降的能力,這樣一來兩棲攻擊艦所搭載的武器裝備就遠高於直升機本身的戰鬥力,使兩棲攻擊艦具備爭奪一定製空權的能力,也具備了對縱深地帶打擊的能力。應該說F-35B這樣的隱身戰鬥機的服役給人們一種啟示作用,那就是兩棲攻擊艦的作用已經不單單是支持兩棲登陸作戰任務,而是像多用途化方向發展。



航母的作用依然重要,雖然不像兩棲攻擊艦那樣的功能多,但卻非常專業,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都是能夠爭奪制空權的,制空權是現在戰爭中的一個重要高地,特別是體系作戰環境下,陸空一體、正在向陸海空天電網信息化作戰模式邁進,必須有制空權的支撐,否則這個網就建立不起來。未來武器的打擊方向也逐步向由空中而來的方向發展,制空權的爭奪也必然會發生改變,空中遠程防禦需要作戰飛機來完成,而航母的意義無疑是使這種空中防禦、進攻的距離大大延伸,成為全球到達的唯一載體。兩棲攻擊艦雖然作戰能力得到拓展,但受限於所能攜帶艦載機的數量,起降方式,所搭載的戰鬥機從性能上無法和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相比,這是根本所在。



無論是航母還是兩棲攻擊艦,決定戰鬥力生成的是艦載機,如果兩棲攻擊艦能夠攜帶和航母一樣的艦載,那麼,兩棲攻擊艦的戰鬥力和航母比只差戰鬥力的大小,作用上就不存在區別,而且由於兩棲攻擊艦具備航母所不具備的登陸作戰能力,兩棲攻擊艦的多任務性就不落後航母,只有大小,而戰鬥力大小可以用兩艘、三艘攻擊艦來解決,價格也不會高於航母。由此來看,兩棲攻擊艦要實現這樣的目標,艦載機的性能是關鍵,能否擁有一款具備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機是決定兩棲攻擊艦替代航母的節點。當然這只是從技術角度來做一個探討,武器裝備並不是技術決定一切,用途是根本。



兩棲攻擊艦的戰鬥力自然會拓展,更先進的艦載機也必然會出現,但儘管如此,兩棲攻擊艦就是兩棲攻擊艦,艦載機性能的提高可以使兩棲在敵情威脅較重的海域進行兩棲登陸作戰而可以不受航母的保護,但依然脫離不了登陸作戰的本質。目前,兩棲攻擊艦受重視的程度在增加,容易製造,價格相對便宜,作用廣泛使兩棲攻擊艦受到一些無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的喜愛,只要有一款具備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降的戰鬥機,就是一個小航母。總體來說,兩棲攻擊艦的多用途討人喜歡,但正所謂一心不能二用,爭奪制空權,對海對陸打擊這方面來說,兩棲攻擊艦和航母比就彷彿專業和業餘比,目前還沒到可以替代航母的階段。兩棲攻擊艦雖然多用途性好,也不是誰都需要,但航母可是誰都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