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为什么有些中产阶级家庭要主动把女儿送到官宦人家为婢?

水生55635132


因为可以免税除徭。

古代苛捐杂税很重,冯梦龙、凌濛初所处的明代,税赋是出了名的重。

看过《捕蛇者说》吧?事实上,就算历史上评价最好的隋前期、唐中前期以及清康雍乾时期,实际课税也差不多能达到了一个家庭总收入的一半。

所以,其实古代人非常愿意自动投身为奴,减轻自家的负担。

官宦人家,包括那些不做官,但是有举人功名的人家,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免税除徭。不仅免自己的税役,还能减免奴仆家庭的税役。

在古代,分税和徭役。税就是指钱,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仅仅是免钱,或许有些人不会动心。

但是徭役不同,除了兵役以外,其他需要人力的苦活,都靠徭役来征集人手。虽然无法全部免除,但是只要免除一部分出苦力做白工的苦徭,这对任何一个人家都是天大的好事。毕竟,服徭役着不仅吃苦受累,耽误自己的事情,而且伤了病了也都要自己担着,这负担实在太重了。

因此,在古代几乎所有没靠山的百姓们,都愿意将家人送入某官宦门第做奴仆,以换得在一定程度上免税除徭。

比如你看《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以后,也是有人争着来他家当奴仆的,不为别的,只为免税除徭。

更何况旧社会重男轻女,除了那些极度疼爱女儿的,一般把女儿送出去也不会特别心疼。假如女儿在官宦人家混得好,万一被收了房什么的,将来也是家里的靠山。

最后,不要以为“奴婢”的身份就一定很低。奴婢也是有等级的,基本上若不是粗使贱婢,那她们的生活未必就那么辛苦。想想《红楼梦》里那些丫头就明白了。


纯钧LHGR


三言二拍乃五本书,集合了宋元明三朝代一些故事,其中的三言乃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民间故事白话汇集,里面的故事的背景是封建朝代。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人们思想还很落后,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女佳丽三千,王公贵族三妻四妾,美人无数,只要有钱有势,你就可以妻妾成群,连商贾百姓 都允许一妻多妾,再加上侍女婢女,每家后院都是成群的女人。

以当时的制度,婢女其实算是一种工作,只是这个工作的地位比较低下,没有多大人身自由,婢女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的,从小养大,终身为婢的,另一种是签了契约,到一定年龄就可以嫁人出去的,而平民百姓家女儿为婢的基本上是第二种。

在封建朝代,女人是被视为一种财产,没有社会地位的,小商小户之家,很多因没有多大的钱财势力,为了把女儿卖个好价钱好出身,从小就会花力气去培养,学女红,学礼仪,让其知书达理,然后送入大户人家做婢女,在当时,婢女是可以供主人玩乐的,运气好的,长的出众的婢女得到主人的喜爱,就会被主人纳为侍妾就有了个好出身,女家也因此攀上高枝,更上一层楼,而那些入了房却没有讨得主人喜欢的婢女,在主人允许后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赏赐,再嫁给平头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之所以很多的中产阶级、平民百姓家为了搏个前途,得到钱财,把女儿从小培养,送入富贵之家做婢女。

其实说穿了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悲哀,也是女性的悲哀!


石丘故事


古代士农工商严格的等级思想,中产家庭大部分是手工业者或者是商人,社会地位明显不高。把女儿送到官宦人家,最好的就是能嫁入官门(有爬床的机会),次之就是学习官宦的规矩,比如三从四德啊,或者如何伺候好别人,这也为是以后嫁人的资本


北辰27184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无法猜测的,也许他还有更不为人知的苦。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酱酒味


知道士农工商的排名,你就能理解了


穿柳的鱼


古时候将就门当户对攀高枝.因为当时社会制度原因,中产阶级只有在通过这个环节,才能让自己家族有更坚强牢固的后盾!就像古代国家为保和平,公主远嫁他乡一样!


重阳王2


当时女性地位本来就低,这么做说不定还可以挤入上层社会


用户101239564289


为了得到庇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