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加國慶七十週年閱兵式的我軍15式輕型主戰坦克,小巧而強悍,像一隻敏捷的獵豹威武霸氣!

由於受坦克炮塔體積和重量的限制,15式輕型坦克使用了一門94式加長炮管型105毫米線膛炮,它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毫米口徑坦克炮,在2000米內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可以擊穿600毫米的北約重型靶板,在3000米內擊穿500毫米重型靶板,也就是說它可以擊穿T–72M/T–80U的前裝甲和炮塔裝甲。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實事求是的說,我國曆史上是受坦克集群威脅嚴重的國家,整個1970年代→1990年代初估計有4500~6000輛坦克在我國北部...軍事壓力非常大。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軍博裡面的545號坦克T62型坦克,它邊上是美軍M26“潘興”,珍寶島戰鬥當中,有資料顯示545號觸雷後履帶被炸斷後,我軍的75毫米無後坐力炮確實擊中了545號的炮塔座圈,雖然使它的炮塔轉動受到影響,但並沒有擊穿裝甲把它擊毀,這樣表明我軍當時反坦克武器很落後。

1970年代末我國與西方國家各方面關係出現緩和,我軍也派出裝備專家去西方進行考察,在1980年代引進的英國L7型105毫米坦克炮的奧地利版本,通過技術消化而仿製成功。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L7型坦克炮英國皇家兵工廠的傑作!早年間蘇軍的T54A和T55坦克大量服役,為了在“東西方”可能發生的大規模坦克戰中獲得優勢,英國皇家兵工廠研製出來52倍口徑的105毫米線膛炮,發射的次口徑穿甲彈初速高,可以在2000米距離內擊穿450毫米厚的鋼板,這在1960年代初是非常犀利的!當時T54A/T55的炮塔裝甲厚度只有200毫米多一點,一發L7發射的穿甲彈就能洞穿!而蘇軍T54A/55坦克的D–10T型100毫米炮在2000米處只能擊穿230毫米60°傾角的裝甲,差距甚大!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T–55主戰坦克的車體前裝甲厚度,它採用16Л(фд5653)裝甲鋼製造,雖然硬度大、強度高,但L7可在2000米外就能將它擊穿。

由於L–7炮性能卓越,德國、美國、以色列、奧地利...等國都先後引進了該炮,作為“豹Ⅰ”、M60、梅卡瓦Ⅰ...等西方第二代主戰坦克的主炮使用,L7105毫米線膛炮雖然經歷了近50年的時間,其卓越性能仍然沒有貶值,目前仍有許多型號的輪式戰車上使用,可以說是“老幹新枝”般的存在。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我軍79式主戰坦克,屬於二代坦克,也是我軍第一型安裝世界標準坦克的坦克,完全可以對抗T62坦克,有消息稱它被援助給了柬埔寨陸軍。

我國引進奧地利版本的L–7之後進行了仿製工作,經過了不懈的努力終於在1980年代初將該炮仿製成功,先後出現了81式和83式兩型105毫米線膛炮,安裝在了79式和88式坦克上,使我軍坦克在與“北方國家”坦克集群的對抗當中有了一件可靠的對抗武器!並且對L7炮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潛,2000年代初研製成功了94式坦克炮。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央視的一檔節目,介紹的就是94式105毫米線膛炮,巨大的穿甲威力打穿了十層鋼板後還有餘量。

進入到1990年代隨著我軍對於坦克裝備車輛多型號的需要,對引進的105毫米線膛炮也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將炮管加長了0.7米,炮口初速提高了100米/秒,裝備到了59D坦克上使用,這使得59D坦克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五對負重輪”!完全可以和T72A/B進行對抗。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59坦克源自蘇制T54A坦克,而T54A/55坦克是戰後生產量最多和裝備國家數量最多的坦克,目前在世界各國中仍有超過8000輛在服役,而59式裝備了94式坦克之後就成了最強的“五對負重輪”!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L7系列坦克炮除了性能卓越之外,它的體積也很小,圖片中左邊是蘇聯T54A坦克的D–10T型100毫米坦克炮;右邊是以色列繳獲埃及的T54A/55後改裝的“蒂朗4”坦克,裝備的L7型坦克炮,從佔用炮塔內部空間體積來看,L7雖然口徑大一點,但是設計的更加緊湊,全重重量只有1282公斤,安裝在54A/T55炮塔內節約了很大的空間。

總體來說94式坦克炮繼承L7家族的:重量輕、後座距離短、威力大,車內體積小...等優點,很適合安裝在各種型號的中型坦克、輪式坦克上,車輛適應性非常好。

15式坦克安裝了94式坦克炮後,可以應對周邊的任何型號坦克,加上它還安裝了99大改型坦克的某些先進光學觀察/瞄準器材,具備在任何氣象條件下精確射擊的能力,所以15式坦克安裝105毫米口徑坦克炮完全可以應對任何戰爭。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參加1999年國慶閱兵式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

在引進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同時,我國有引進了德國“萊茵金屬”的L44型120毫米滑膛炮的一些技術,L44滑膛炮是德國在1979年研製成功的,它是西方第一型滑膛坦克炮,一經問世就成為西方坦克炮的標杆,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包括美軍的M1A1坦克都使用它作為主炮,當時德國也有意向我國推銷剛剛研製出來的“豹2”坦克...所以我國有選擇的引進了L44,因為當時我國北方已經出現了T72和T80兩型更加先進的坦克,只擁有105毫米坦克炮是不夠的,還需口徑更大、穿甲能力更強的120毫米滑膛炮才能應對。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測試120毫米滑膛炮的122型工程車,炮塔上還安裝了四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

我國在引進L44炮製造技術之後也和L7一樣進行了技術挖潛,首先就是增加炮管的長度,從原來的44倍口徑增加到了50倍口徑,同時發射藥室也從原來的9.43升增加了三分之一,這使得我國製造的120毫米炮成為L44系列炮當中最強大的。

但,我國研製的120毫米坦克炮由於重量和體積增加後,當時我國研製的中型坦克安裝比較困難,主要原因就是炮尾部分,勉強裝到炮塔內後,嚴重的擠佔了本來就不大的內部空間(後座行程),只得是減少彈藥攜帶量,而且120炮的後座力太大對於當時的坦克座圈也有很大的震動影響,受技術條件的限制,120炮最後沒有安裝在我國主戰坦克上,炮研製出來後沒有平臺安裝是不能接受的,最終將它安裝在了83式自行榴彈炮的底盤上,就成了我們看到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這麼大的炮彈沒有體能根本拿不動,為了節省體能和更快速的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配備半自動裝彈機,最大供彈速度為14發/分鐘,能完成3發/18秒和5發/30秒的急促射擊。

更主要的是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極高,可在3000米外擊穿150毫米68°傾角的北約重型靶板,在2500米處可擊穿任何1990年代的先進坦克,消滅T72和T80也不在話下,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服役使得我軍擁有了第一種可以對抗世界先進坦克的能力,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的仿製和性能再提高,使得我國在坦克炮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從火炮鋼材的冶煉開始到最後的成品火炮技術水平一下子提高了30年,也為後來研製更先進的坦克炮提供技術基礎。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英國皇家兵工廠所展示的“酋長MK7”坦克炮塔,所用的就是第一代L7型105毫米線膛炮。

我軍目前坦克炮的發展水平已經進入到了世界先進行列,目前輕型坦克、輪式坦克使用105毫米線膛炮,而99系列和96系列坦克使用口徑更大的125毫米滑膛炮,適合用於各種裝甲平臺,隨著“北方威脅的消失”我軍坦克的數量也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高效型發展。

被我國引進後,發揚光大的105毫米和120毫米坦克炮

參加俄羅斯“東方–2018”軍演的我軍99式坦克,背後是俄軍T62/T64坦克,據俄羅斯導演組演習後稱:一輛99坦克完全可以對抗3~4輛T62...因為它們已經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了。

只有你自己強大了才能應對各種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