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在静默时,如何接收到军方的指令?

汗哒哒滴


▲潜艇是水下优秀的“静默杀手”(图片来源于:见水印)

潜艇作为水下的“静默杀手”,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下航行作战的,特别是核潜艇,其理论上是可以一直在水下潜航的,从而达到对对手突然攻击,出其不意的效果。

▲长波电台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装备了(图片来源于:见水印)

不过,潜艇在水下潜航时是如何接收到军队/国家领导层的指令呢?这就要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装备即长波电台,长波电台顾名思义就是发射长波用的电台,而长波在无线电的通信中是频率最低的电磁波段,那一般来说长波电台工作在超长波波段,其发射的超长波可以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并且可以不受地表弯曲的影响而传播很远,达到上百甚至上千公里,而与中波和短波不同,长波信号基本不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信号,因此具有全天候播出,信号稳定的特点,由于其传输距离远,信号衰减小,故而广泛应用于类似像潜艇这样的大洋远距离通信任务。

▲潜艇配备的通信浮标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除了长波电台外,现代的潜艇一般还自带有一些其他的通信手段,比如说通信浮标,这种通信浮标是可以进行回收的,潜艇需要与外界通信时,就可以将其放出,而在不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将其进行回收,那像俄罗斯目前的“奥斯卡”系列核动力巡航导弹核潜艇就配备了这样的装备。


军武次位面


潜艇尤其是核潜艇,能够长期潜伏在大洋深处执行各种战略战术任务,凭借良好的隐蔽能力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潜艇在静默待机的时候,一方面不容易被对手发现,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跟己方进行沟通联络。为了保证己方的军事指挥机构能够随时有效指挥调动潜艇部队,同时与其他军兵种进行协同一致的联合作战,主要军事大国都不惜巨资地精心打造自己的远程对潜通信体系。

远程对潜通信系统是潜艇作战能力的基本保障

目前主流的对潜通信手段分为陆基平台和空基平台。首次最常用的是陆基平台,包括甚低频(VLF)对潜通信基站(工作频段为3—30 kHz)和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工作频段为30—300 Hz)。甚低频(VLF)对潜通信基站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很多中小国家都可以掌握,主要用于对常规潜艇的通信。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通信距离只有数百公里或者最多上千公里,当然常规潜艇的活动范围有限,也算是基本足够使用了。

甚低频(VLF)通信系统和超低频(SLF)通信系统

最要命的是甚低频波段对海水的穿透能力只有十几米,而且传输速度缓慢,潜艇接收信号的时候必须长时间处于潜望镜深度,容易暴露自身位置;基站占地面积庞大,容易被敌方发现并摧毁。真正属于大国重器的对潜通信系统是更加高端的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超低频波段对海水的穿透能力高达上百米甚至数百米,通信距离超过6000公里,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是专门为核潜艇配套的战略级别对潜通信技术。

美国的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

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最先掌握超低频(SLF)对潜通信技术,为了满足规模庞大的核潜艇部队的作战需求,分别在1989年和1991年建成了首个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中国则是在该领域奋起直追的后起之秀,通过学习借鉴美俄的成功经验和问题缺陷,攻克了同时接收不同频段信号的重大技术难关,在通信距离、通信深度、发射功率、传输灵敏度等核心技术指标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我国首个超低频(SLF)对潜通信基站正式投入部署。

美国E6通信中继飞机

其次空基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知名度不高的对潜通信中继飞机,其最大优点是部署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美国先后研制装备了EC130、E6两代对潜通信中继飞机,最大最先进的E6跟E3预警机一样,都是采用波音707为载机平台,机身采用严格的抗电磁辐射设计,能够承受核爆炸级别的电磁辐射冲击;搭载了功能强大的通信中继系统,可以将来自任何方向的通信信号进行加密压缩,再通过长约8000米的拖曳式天线发送给游弋在海底上百米深处的核潜艇。

中国高新3号通信中继飞机

美军总共装备了15架E6,以确保对全球各主要海域全天候的无缝覆盖。鉴于对潜通信中继飞机的实用性和多用途性(不仅可以用于对潜通信,同样也可以用于指挥调度各种地面或者海上目标,便捷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其他国家也陆续推出了类似的装备,比如俄罗斯的图142MR、图214SUS对潜通信中继飞机,中国也有以运8飞机为平台的高新3号对潜通信中继飞机,随着国产大飞机的投入使用,还将进一步发展更加大型的新一代对潜通信中继飞机。


晨曦谈兵



这是一个潜艇怎样保证与后方通讯的问题。

图片巴基斯坦海军正在建设中的长波台,可以看到高塔和固定钢缆非常的密集...潜艇对基地保持联络一直就是技术难题!因为潜艇在水下潜航受海水的屏蔽作用、地区曲面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包括长波台和卫星通讯都是有一些缺陷的。
“长波台”工作示意图,它的发射机也就我们看到的那个高铁塔,由于远航的舰船和潜艇较多,铁塔的数量也会很多,一个铁塔管着一段频率,所以我们看到的长波台占地面积都很大。

早期的潜艇远航距离已经很远了,个别的大型潜艇作战半径已经超过了10000海里,这就需要建设长波台来保证舰船与基地之间的通讯联系所,谓“长波”指的是300KHZ~30KHZ频率,波长在1000米~10000米的无线电波,这种长波传播比较稳定,受气象复杂变化,甚至核爆炸干扰极小…等特点作为军用远程通讯波是比较适合的。
我军094型战略核潜艇,指挥台前面那个橙色物件就是通讯浮标、艉舵附近那个橙色物体是救生浮标。

那么,潜艇怎样和后方基地保持联络呢?就是潜艇在进入到安全海域后→先用“被动声呐”探测周围海域的敌情,没有发现有舰船在周围海域→升起“潜望镜”观察继续观察,确保安全后→将通讯天线升起(潜艇并不浮出水面),发射密码与基地的长波台相互间进行通讯联络和通讯传输,这个时间是比较短暂也就几分钟时间,通讯结束之后潜艇迅速下潜到安全深度。
093C型常规潜艇指挥台上的各频道的通讯天线,指挥台前面橙色物体就是长波/卫星通讯浮标。


但现代侦察手段的先进性,潜艇在潜望镜深度升起通讯天线已经变得很不安全,而且数字通讯量很大,潜艇仅几分钟的与基地联络时间显然不够,比如说:美军在没有卫星通讯时代,长波台发射的信息每分钟仅几个字码!信息量低了可怜,还容易领会错误...所以就需要采用通讯量更大的方式去解决。

目前潜艇能较长时间与后方联系方式是使用拖曳式通讯浮标,就是在潜艇艏部或者指挥台后面有一个收放舱室,内里放置一个通讯浮标和其它长杆天线,需要和基地联络时将它释放出去,潜艇在水下一百多米的安全深度就它可以浮到水面上…然后与基地进行较长时间的数据交换通讯联络,由于声呐浮标的体积很小也很难被敌方的反潜兵力发现。


093BⅡ型攻击核潜艇的指挥台后面微微隆起,有军迷猜测是垂直潜射导弹发射器,但大部分观点认为:这么点的地方装不了几根垂直导弹发射器...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声呐浮标释放/回收舱,图片里093BⅡ型艇外面看不到橙色的通讯浮标了,而且原来将通讯浮标布置在艇艏位置并不好,潜艇航行时有可能产生缠绕...还是将它布置的指挥台后面比较好。

现代通讯卫星(中继卫星)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还使用大容量转发器,使得潜艇即便是在万里之遥也能与基地进行比较畅通的通讯联系,但卫星通讯虽说是较好的解决了通讯量的问题,但是时事通讯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转发的数字信号有可能也被敌方的监听设备接收到,在现在大型计算机的破译下, 数字密码也不是太安全的,保密能力也在逐渐下降。


唯一可以解决潜艇实时通讯和保密性问题的只有量子通讯手段。

量子通讯就是:利用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通讯,所谓“量子纠缠”就是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距离有多远,其中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所以可以看出量子通讯是不受海上屏蔽影响的,能够实现实时而完美的水下通讯,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保密性强、信息传输量大、传输距离远...等特点,是将来通讯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发展方向。




量子通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谁完全掌握了量子通讯理论和通讯设备制造,谁就能建立崭新的“信息霸权”!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与基地之间的通讯质量在逐步改善,将来的潜艇与后方通讯会更加的畅通无阻、信息量交换量很大,基地会实时看到潜艇内部的操纵情况,并且参与到指挥作战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而不担心泄密的风险。


皇家橡树1972


“无线电静默”是一个专业术语,意思就是无线电台关机,保持沉默。作用就是敌方不知道电台的位置,不利的地方就是无法与外界联系。

现代军事行动中的飞机、军舰、坦克等等战斗装备,由于与外界隔离,只有通过无线电台才能够与外界联系,离开了无线电台,基本就是一个聋子和哑巴。

大家还记得日本鬼子在1941年12月8日偷袭美国夏威夷瓦胡岛上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吗?从日本国向东行驶到夏威夷路途遥远,需要半个多月。为了突袭珍珠港成功,日本特混舰队几十艘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补给舰、潜水艇等等,都关闭了无线电台发射装置,保持了静默。

就这样,日本鬼子庞大的舰队在靠近夏威夷珍珠港遥远的路途中,没有一个无线电讯号发出,美国人也没有发现日本人的偷袭企图,最终导致突袭成功,美国海军损失惨重。

无线电静默只能收到讯号,不能发射讯号,也就是说保持静默的电台能够收到基地的讯号和指令,只是不能答复。



一风2008


良好的隐蔽性是潜艇最大的武器,所以潜艇在执行任务时总是保持静默的。

它们只“听”不“说”,只有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才会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或放出通信浮标向基地发送信息。这也是潜艇容易暴露的时候,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灭顶之灾。

如何与潜艇安全、快捷的通信,一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即便现代海军已进入网络时代,潜艇的通信方式仍比较原始。

无线电波是信息的优秀载体,天上地上到处跑,但主流的高频通信却不适合潜艇。因为海水导电能力好,高频短波在其间穿行能量衰减很快,穿几米深就跑不动了。

长波就好多了,它传播稳定,能量损耗少,能够穿透很深的海水,

所以对潜艇通信多使用长波。

长波通信的波长在1000米以上,频率在300kHz以下。又可细分为长波、甚长波、超长波和极长波。

甚长波波长10~100千米,能穿透30米深的海水,超长波波长1000~10000千米,能穿透100~200米深的海水。潜艇不用上浮,也能安全的接收信息。

但甚长波、超长波通信也有缺点:

1、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带宽越窄,携带的信息就越少。用长波通信,发送几个字母都要10多分钟,更别说音频、视频这样的大流量信息了。

所以,长波通信只能发送简单的内容,比如预先约定的代码等。更多通信还是要上浮或放出通信浮标才行。

2、长波电台耗资巨大,它是一座电子城堡,有数以万计的零件,

发射机功率高达2兆瓦,发射铁塔高400多米,整个发射台占地几平方公里。

地面天线阵列更是不得了,1986年美国建设的甚长波地面天线阵列,长度达135公里!从威斯康星州一直拉到密歇根州。这样的庞大工程,一般国家是做不了的。

3、长波通信台生存能力差,战时是敌人首先攻击的目标。

为了确保潜艇通信不中断,各国提出了许多备用方案。比如美国的TACAMO(塔卡木)机载甚低频通信方案。它由

有2个飞行中队组成,一个部署在太平洋,另一个部署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

E-6A战略通信机,拖曳2根甚低频天线,1根长10000米,1根长1500米。飞机在高空不断盘旋,将天线从吊舱里放出去。机上有甚高频/特高频电台、高频电台,翼下吊舱还有卫星通信天线,发射机功率250kW。

“塔卡木”系统24小时值班,随时向潜艇发送紧急命令,并确保潜艇收到。

短波不行,长波也不完善,怎么办?

人们尝试各种办法,然后蓝绿激光走进视野。蓝绿激光是波长在450~570毫米的可见光,介于蓝色、绿色之间。它的波长很独特,恰好与海水吸收光谱错开,所以穿透海水时衰减小,能到达很深的地方。

在实验中,垂直射入海水2000米,能量衰减仅5%~10%!这个深度早已超过各国潜艇的最大潜深。不但衰减小,通信带宽还很宽,接收电报小意思,发个图片、聊个语音、看个视频也没问题,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但蓝绿激光也有问题:就是激光束太窄,指向性强。在不知道潜艇位置的情况下,没法将激光束指向潜艇,也就没法传递信息了。

那潜艇自报位置行不行?NO,那不就暴露了嘛!所以蓝绿激光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人们只能在现有技术下升级,美国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安装了甚低频拖拽天线,可在水下、冰层下100米内隐蔽通信,并可与“塔卡木”系统互联。

美英还联合研制了的一种可双向通信的“光纤系留浮标(RTOF)”,它由通信吊舱释放,漂浮在海面上,通过光纤与潜艇相连。然后由卫星中转,与指挥平台联通,成为作战网络中的一员。英国在其“机敏”级核潜艇上装备了这种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通讯设备不断出现,未来的潜艇终将在海面下实现更快捷、更安全、更隐蔽的通信。


和风漫谈


潜艇堪称水中杀手,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影响潜艇隐蔽性的因素很多,除了潜艇磁性、噪音、尾流之外,潜艇的通信,尤其是潜艇主动发信行为是导致潜艇暴露的重要因素。

由于海水是良好导体,对电磁波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因此常规通讯的电磁波无法穿透海水,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也能到达海水较深处,而且波长越长,电磁波的穿透力越强。甚长波(波长10万米~100万米)能够穿透20多米的海水,超长波(波长100万米~1000万米)能够穿透100米深的海水,这个深度也是多数潜艇战备巡航的深度。

几十年来,这种甚长波、超长波通讯一直是潜艇对外通信的主要方式。由于无线电测向技术能够迅速探测到潜艇发送信号的位置,因此在长波无线电通信方式下,潜艇之间、潜艇与外界之间的通信有着严格的规定:与岸上指挥部不能进行双向实时通信,只能进行单向非实时通信;潜艇对岸发信或收信(超长波除外)时,需经过艇指挥员批准并浮出水面或接近水面才能进行;潜艇发信力求短促,所发信息采用电报方式,以简短的约定信号或无线电信号瞬间发出;潜艇收到岸上信息后,条件允许时须尽快给予收据,使岸上指挥部确认已收到;潜艇与水面舰艇、飞机的双向实时通信,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潜艇之间利用音频或超音频机械波在水中传递信息。


实际上,潜艇在执行任务巡航,需要严格执行无线电静默的措施,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海区内,严禁无线电发信,只收信甚至不收信”。

目的是防止敌方监测到已方潜艇的发信时间、功率、活动规律和移动速度、方向等,进而获取潜艇所在海区、数量、航速、航向和行动企图等情报。

潜艇无线电静默包括全面静默和单方静默,单方静默就是只接收不发信。潜艇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这种单向静默的状态下,接受指挥部的指令。而且,一般也要在约定的时间或者海域,通过快速通信完成指令接收。

岸上指挥部对潜艇发信网是由多座无线电发射台组成对潜发信体系,并按多点、纵深、疏散的原则组成发信网,以增加对潜通信的覆盖面。岸上指挥部对潜艇的命令、指示和通报等,均以长波和短波同时发出,从而不仅实现对潜的信息发送,也能实现网内各发射台之间、各发射台与对潜指挥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统一调度。

早期苏联曾建有9个大、中型甚长波发射台,其中4个在西伯利亚,3个在欧洲地区,2个在黑海地区。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华南地区合建一个大功率长波发信台和远程收信台为其核潜艇服务,当时这一要求损害了中国主权,因此被断然拒绝。美国也有9个甚长波发射台,其中2个在亚洲,1个在澳洲,1个在中美洲,1个在欧洲,4个在本土和夏威夷,构成其全球对潜发信网。

为保持潜艇活动的隐蔽性,岸上指挥部通常采用广播的方式向潜艇单向发信。对常规潜艇,主要使用频率为3~30千赫的甚长波和短波同时发信,潜艇按规定时间在水下10~15米处潜望镜深度用环形天线、或在40~80米深度用拖曳浮标天线接收甚长波信号。如果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潜艇甚至可以浮上水面接收短波信号。

核动力潜艇由于通常在深海活动,甚长波穿透深层海水能力差,岸台主要使用频率为30~300赫的超长波发信。超长波穿透海水能力比甚长波强的多,潜艇可在距水面100米以内用600米长的拖曳浮力天线接收。超长波虽然穿透力大,但其传输速率较慢,尤其是穿透上百米的海水阻隔后,能量损耗导致信号质量更差,发送3个字母的信号都需要15分钟左右。

因此,岸上指挥部如需发送较长的信息,会先用超长波发送简短的约定信号,令潜艇上浮至能接收甚长波、短波或微波信号的深度,再用高速短波将信息发送给潜艇。

岸对潜通信的另一方式是卫星中继通信,岸上指挥所将发给潜艇的信息储存在岸站设备内,潜艇对岸上指挥所的信息可随时发出,并以主动取报方式自动接收岸上信息。其传输速率高,通信容量大,可靠性好,能在短时间内交换大量信息,但潜艇须上浮至水面或潜望镜深度,使其卫星天线露出水面指向卫星才能进行通信,不利于保持潜艇的隐蔽性。

为保证岸潜通信的不间断,美国还建立了机载对潜通信系统。该系统通常由1 0余架飞机组成对潜通信机群,每架飞机安装甚长波发信机和拖曳天线,飞机轮流升空对潜发信,潜艇则以慢速潜航在水下15米深度接收。

比较前沿的对潜通信是蓝绿激光通信,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这种波长为470-540毫微米的蓝绿激光最大穿透海水进行通信的深度可达到600米,且数据传输速率远高于超长波,这对于潜艇隐蔽接受指令至为重要。

激光对潜通信有星载、机载陆基三种工作方式,星载方式是激光发射机安装在卫星上,地面站的信息由卫星通过激光信道转发给潜艇。机载方式则由飞机上的激光发射机将信息转发给潜艇。陆基方式需要地面激光发射机将激光束射向空载反射器,空载反射器再将激光束反射给水下潜艇。尽管蓝绿激光对潜通信具备数据传输率高、方向性和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也有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目前仍处在探索试用阶段。

中国海军经过几十年努力,已经建立起健全的的对潜发信网,不但有健全的长波发射台、卫星通信网,而且在潜艇低频通信上已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研制完成世界上最大功率、最高灵敏度的低频通信系统,创造了通信距离最远和通信深度最深的世界之最。


军备解码


潜艇与外界通讯用的是长波无线电技术,这种技术根本无法在静默条件下接收军方指令。长波无线电的波长比较长,可达1千米以上,具有传播稳定、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在海水这样的复杂介质中,可以穿透30米左右的海水。如果是超长波无线电,其波长将会更大,对海水的穿透能力也会变得更强,其穿透能力可达200米左右。不过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尽管长波无线电具有上述优点,但是长波无线电的信息传递能力却不强。因为信息传递能力较低,长波无线电只能传输二进制代码这类较为简单的信息。接收方收到信号后需要用特制解码密钥解码,才可以得到发出的指令。

在通讯过程中,潜艇需要将通讯天线或浮标升出水面,才能发送和接收信息。而潜艇的通讯天线和浮标又很容易被反潜机或军舰发现,所以一旦被发现,潜艇的处境就会变得相当危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潜艇会保持静默,只有在事先约定好的时间才会与外界通讯联系,并且多以接收命令为主。

(潜艇与外界主要通过长波进行通信)

(潜艇需要上浮通信浮标才能完成通信)

(通信浮标很容易被反潜机发现)

另一方面,长波无线电通讯技术还必须在陆地上部署长波电台作为中继通信,而长波电台的建设却没有那么容易。不仅天线体积巨大,还需要有非常大的场地,耗电量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当年美国修建的长波电台,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35公里。总之,要想实现潜艇的全球行动部署,就需要在不同地点布置长波电台,以此才能保证潜艇与指挥机构的通讯联系。

(长波电台需要很大体积的天线)

正是因为长波无线电通讯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研发新的通讯技术,比如蓝绿激光通信、平移声学-射频通信以及量子通讯等。不过,这些新技术目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短时间内还无法进入实用化。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通讯技术水平来看,潜艇的通讯的方式依然是长波无线电通讯。

(量子通信)


战情解码



潜艇出海执行任务前,指挥部会给潜艇制定行驶路线。若遇到突发情况,指挥部还制定有备用路线。指挥部给潜艇下达指令时,用秘语。即使被破译,敌人也无法得知潜艇的具体行动。

另外,潜艇隐蔽性。除了静音和潜深外,无线电信号是暴露潜艇位置的重要原因。

在执行任务时,为了隐蔽,潜艇通常会保持静默。通常潜艇的无线电静默,是相对静默。只接受指挥部的信号,不回复信号。

在面临敌人近距离水面反潜力量时,潜艇也会处于绝对静默状态,连接受无线电信号也关闭。


杨朱学派


潜艇在水下为了不被敌方的军舰和反潜机等发现一般都会保持静默,如果其静默工作做的不好而被敌方的探测设备发现大部分时候都是死路一条了。所以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被发现的风险都会保持静默,但是保持静默其不能向外发出信号那么它又是怎么与指挥部取得联系的呢,总不能潜艇出了海之后一切的行动都只由潜艇上的指挥官员自行安排吧,这要是在敏感时期潜艇指挥官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所以潜艇必须要与指挥部取得联系,接收他们发出的指令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像目前主流的高频短波通信应用在潜艇上面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我们知道高频短波在海水中的衰减性非常厉害,一般只能穿透个几米,而如果因为必须要用高频短波通信而上升到离海平面只有几米的距离放出天线那还不如直接上潜到海平面进行直接的通讯,这样的方法在和平时期可以用一用,但在战时这样用那也就别考虑什么安全不安全的了,所以主流的高频短波在潜艇静默通讯上面并没有应用

(通讯天线,潜望镜等设施必须要潜艇上升到距离海平面几米深度处使用)

而反过来看传播稳定且在海水中能量衰减比较弱的长波是比较好的,长波可以细分为长波甚长波和超长波以及极长波,其穿透能力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可以满足潜艇静默时安全通讯的要求;



但是,长波通讯仍然是有较大的缺点的:

第一个就是其携带信息量少,因为当其波长越长时其带宽就越窄,携带的信息就越少,只能发送携带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之前早期的时候收一份电报都要半小时,别说到了战时分秒必争且信息量大的通讯了;

第二个就是容易失联,其实别说第一个信息携带量低在战争时期能否传送大量信息,真的到了战争时期其还能不能被作为通讯手段都是一个疑问。这是因为长波通讯是一个较为庞大显眼的工程,为了确保长波通讯能够稳定,长波通讯基站及其相关设施设备都不计其数,通常光就一个通讯基站的发射台都占地数平方公里,更别说不计其数的通讯天线阵列,如图为美国建立的甚长波通讯天线阵列,整个天线阵列达到135公里长,横跨两大洲,这么大的目标战争时就算是闭着眼投弹都能命中,一旦战争爆发,这些通讯设施必定都是处于首批打击对象之列的




所以,为了能够传输大量信息且保证通讯相对稳定安全,长波通讯也并不是主流的通讯方式。

而现在一般采用通讯中继的方法来使得指挥部与潜艇取得通讯,比如美军的E-6通信机,搭载了机载通讯系统,其机载通信中继系统为TACAMO AN/USC-13系统,该系统的组成部分有中央控制台、发射/接收机系统、甚低频功率放大器、天线耦合器和双甚低频拖曳天线。中央控制台有4个座位,集中控制各个分系统工作。在需要与潜艇进行通讯的时候,E-6绕小半径轨道持续,然后天线近似垂直下垂,以确保潜艇的拖曳式天线能够接收到E-6发出的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卫星中转的通讯手段,但这些方法目前来看也并不是最最安全稳定的。




其实别看现代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尤其是军用科技一般都领先于民用科技,但是在潜艇静默时如何与指挥部安全的取得通讯方面的技术通过讲解我们也知道其发展的并不是特别理想,目前像几个比较超前的几个手段其实也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像美国的“蓝绿激光通讯”和我国的“量子通信”,都是还处于理论阶段或者是实验阶段,想要能够成熟稳定的运用到潜艇上面还是要一段时间的,不过像目前世界大环境是安全稳定的,大范围的大规模战争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爆发的可能,那么在这中间的时间里更加安全成熟的潜艇通信方法肯定会有的。


迷彩眼观世界


按照国际惯例,具备完整海军战略的军事大国,海军军方均可实时掌握和监控航母、军舰、潜艇、货轮的位置。

潜艇通讯系统

目前,无论是常规式的现代化潜艇,还是核动力战略/攻击潜艇内部均配备了八大通讯系统,分别为:岸对潜、潜对岸、舰队潜、潜对舰、战机对潜、潜对战机、潜对潜及潜艇作战及遇险网系统。

潜艇的通讯系统方式

一、VIJF频段通讯

VLF的频段一般在3-30M仓,天线长度大约在2-28米之间,在这个频段下通信可以深入水下15米左右,但必须由路基的天线来传输。

二、ELF频段通讯

ELF频段可深入水下100米的深度进行正常通信,如果使用高科技的接收设备,通讯频率可深入水下400米以下。

三、机载对潜中继系统

VLF与ELF通信系统按照惯例都会部署在沿海海军基地附近,因为体型较大,容易在战时被破坏,于是就有了中继通讯系统。

四、HF/VHF/UHF通讯

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藏能力强,伤害输出大,尤其是战略核潜艇,由于无线电传输速率容易被发现,所以完成一次通信的时间往往在0.06-0.09秒之间。

五、UHF/SHF/EHF卫星通讯

卫星通讯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天候,也是当下世界各军事强国对潜艇通讯的主要手段,潜艇接近水面即可接收,大大增加了敌军侦察到的难度。

六、蓝绿激光对潜通信

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路基、天基和空基系统。

剩余还有四种不同形式的通讯手段,加上以上6种共计10种通讯方式

P.S.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潜艇需要隐蔽活动或执行相关军事任务,岸基对潜艇发射的大多为长波、超长波和卫星通信。岸基对舰和对潜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对于潜艇通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定时单向发送和密码电报及约定信号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