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剥。不利有攸往。《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意思就是,剥卦。不适宜有所前往。《象》:山依附着大地上,是为剥卦。上位者以此感悟,需要厚待属下、百姓,以此来稳固根基

剥卦的前一卦为贲卦,贲为文饰。事物通过贲卦之文饰,就会通达,但是到贲卦之终时,就是通达到了鼎盛,事物之理就是太过必极、物极则反,所以通达到最后就会开始剥蚀了。也就是剥卦。

故而《须卦》说:“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以剥卦的全卦卦象来看,是一阳爻五阴爻的局面。阳爻为君子、大人,而阴爻则为小人。在剥卦五阴一阳的局面,同时这一阳爻又是最后一爻,若在前进,将会变成一个六爻皆阴的坤卦,如此的画是不利有所前往,故而为“不利有攸往。”

剥卦是上艮下坤,坤为帝,艮为山。山依附于大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山因为高虽会突出大地表面,但是却不能不依附大地而离开。

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象》中“上以厚下安宅”中的是指统治地位的人、在古代可以指是皇帝那样的人物。而当然是指皇帝下面的臣民。则可以理解为根基的意思。

意思就是说,皇帝必须要厚待百姓,对百姓推行仁政,才能让他的统治跟本稳固。反之若统治者皇帝滥用民力、剥削百姓,让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可想而知。所谓太过必极。

当百姓受压迫过重,终会发生揭竿而起的现象。对于统治者而言,也会动摇他的统治跟本,严重的最终王朝就会有走向灭亡。这就如隋朝末年,施行暴政,所谓是苛政猛于虎,最终起义不断、狼烟四起的局面。

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苛政猛于虎

隋朝是隋文帝所建立,隋文帝是一位有名的皇帝,大隋朝在他的治理下,确实国力强盛,曾让四方信服。但是隋文帝驾崩后,其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因为隋炀帝的施政,最终让隋朝走向了灭亡。

隋炀帝在位期间,虽然也曾做了几件对后世影响较深的事件,比如大运河修成后确实是利在千秋的事业,以及他对科举制度的发展等等。

当然隋炀帝虽然是有些作为的皇帝,但是他同时还是一个暴君。他修大运河不顾当时的百姓生活困苦,在加上他大修宫殿,在当时可谓是滥用民力、劳民伤财。当时百姓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在此同时,隋炀帝还是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连年的发动战争,根本不顾百姓的生活困苦。再则隋炀帝亦贪图享乐、滥杀无辜。当时隋朝的国库已经空虚,隋炀帝为了他自己的奢侈生活,只得剥削百姓加重徭役。

隋炀帝在位时的政策多数可谓是暴政,所谓苛政猛于虎,天下在隋炀帝的治理下,天下百姓已经生活极其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受苦百姓已经对隋朝失去了信心,隋炀帝也因此动摇了隋朝的统治根本,终于发生了农民起义和贵族起义。而隋朝最终则走向了灭亡。

因为隋炀帝不厚待百姓,所以动摇了隋朝的根基走向了灭亡。换一步说,若他当时厚待百姓,结果就可能不同的。就如李世民在位时,他为民着想,最终开创了贞观盛世,成为了一代明君。这就体现出了剥卦《象》说的“

上以厚下安宅”之意。

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所以剥卦的意思就说,做事不可太过,不然太过则极。再则,作为领导的,亦不可太过,不要对下属过度的苛刻,此时是不适宜有所大的行动。比如在一个公司内,若老板对员工或许苛刻、剥削,员工心中自然心生怨气,做起事来效果也不会太好,有的甚至辞职不做,或者还会做错。若反之则,情况就不同了。

剥卦的《彖》曰:

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柔变刚也,说的是柔顺者变成了刚强者。

小人长也,说的是小人的力量在增长。

君子尚消息盈虚,说的是君子注重消退、生长、满盈、虚损之象。

这里的消息,指的并不是信息的意思,而是消退生长的意思。

剥卦是五阴一爻的局面,并且五阴又居一阳爻之下,再加上剥卦是阴爻从下往上推进成的。阴爻为小人,阳爻为大人。阴爻向上推进,就是阴爻想消去阳爻,柔弱者想变成刚强者。

此时的局面是小人的势力发展趋势正盛,作为君子、大人的,是不利于前进的。因为此时是阴盛阳消的趋势,想前进也是不能改变这个局面的。

剥卦,不利有攸往,所谓苛政猛于虎,隋朝末年臣民因压迫过重而反


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君子之人面对阴盛阳消的情况下,是应该闭门修德,也就是顺而止之。之所以顺势而止,除了这个局势的原因,以卦象来看,剥卦为上艮下坤,坤为顺,艮为止,合之就是顺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