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经济如何才能重新崛起?

姬梦尘


广州经济重新崛起?首先考虑到大力发展高科技,高科技给经济的发展带来爆发式的增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素。科技离不开人才。高素质人才是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吸引世界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相当的宽松政策和高待遇,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广州有众多高校的优势,也是科技发展后助力。加大投入双一流高校的科技研发力度,留住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打造高科技的广州集聚地,尤其要抓住互联网信息化的大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广州有千年商都的营商地理和环境优势。营造各方面适合投资的好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开创性的创新思维,管理服务要到位,拿出当初改开放的勇气和信心。相信广州不出十年会有很大跨越式发展。


绘画与摄影


很多人都批评广州相对北京、上海、深圳,包括和杭州比,新兴产业不够发达,存在产业结构问题。

但杠杆游戏觉得,这基本是句废话,上至整个中国,下至大部分省市,不都存在结构新问题。等我国进入了发达经济体行列,到时也会有美国、欧洲那样的经济结构烦恼。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对于大部分内地所谓的强省会,广州是一座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城市。尽管强省会抢人喊得很厉害,但广州常住人口2017年的增量,远超他们。

确实,凭借着强省会策略和金融危机后产业转移、大区经济,以及高速投资,强省会取得了很好效果。

但如果把这放在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思考,就会明白,每个城市都有高增长的阶段,都有城市化、工业化、投资高速增长的阶段。

更多的地方,实际只是在重复广州的过去。没有哪个强省会不会遇到这样的阵痛,只是时间问题。而广州反倒是在完成工业化后,可以考虑经济转型的事情了。

类产业和人口发展的历程表明,超级城市群里往往蕴藏最顶级城市。格局拉开了想,强省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甚至长期不会有比肩港澳大湾区、京津雄三角这样的超级城市群。

一个强省会,最多成为一个超级大都市区,最多成长到广州今天这样。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广州已经达到一座省会城市地位、影响力的极限。

其他强省会的上限在哪里?他们及其周边,要成长为超级城市群还需要时间——反倒,强省会在今天是对的,但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这反倒成为铸造超级城市群最大的障碍。你能指望着和一群穷兄弟,组建世界级的城市群吗?

和深圳新经济的蓬勃向上、经济结构完成质变不同,广州新旧动能的转换处于攻坚期。在广东地区,有关两者的讨论非常多。甚至不乏唱衰广州的声音。

但是,正如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所言,过去几年,广州在招商引资上硕果累累,令人眼花缭乱,再过一段时间,等这些项目完全落地之后,就会慢慢地反映到GDP里面去,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广州真实的GDP。

以广东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靠山,以广州市的家底以及掌握的资源,有没有GDP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要什么样的GDP?

是的,广州在苦练内功,在默默努力,这就是转型升级。

作为一省省会,广州却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际商贸、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地位上,傲视京沪外所有城市。

这个地位不是今天才有,而是数百上千年。无论在人类是否进入工业化时代,还是工业革命后,广州之于我国都有极强的门户意义。

特别是人类进入海洋文明之后,广州的地位也就注定了,只要不乱搞,不会差到哪里去。今天,作为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的未来可能差吗?

在杠杆游戏看来,广州今天遇到的经济失速,反倒是好事。相对困境中沉心静气,接受批评、博采众长,假以时日,几年后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爆发力会更强。


杠杆游戏


广州的经济地位确实越来越尴尬了。从最初的北上广,再到后来北上广深,到现在成了北上深广,将来还有可能变成北上深广杭,广州的经济一步步被别的城市超越。

和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相比,广州对高科技企业的拥抱还不够。北京有小米、百度,深圳有华为、腾讯,杭州有阿里巴巴及其子公司。广州对互联网科技、智能硬件的拥抱真的太少了,没有拿得出手的高科技大企业。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7年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北上杭深居全国前四位,占了全国的80%以上。广州仅有3家独角兽企业,全国排名第六。

广州一直在固守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增加值比重呈下降趋势,新兴产业比重在提升。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广州市有两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南方电网和广汽集团,都是传统企业。而深圳方面有七家企业列入世界500强,包括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

目前经济总量不如广州的武汉和杭州,对新经济的拥抱力度非常大。因此广州要有紧迫感,否则指不定哪天就会被超越。

当然,以上都是一家之言。每一座城市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包括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只要广州找好战略定位,制定适宜的政策,它依然能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大都市。


财经知识局


广州的经济就没有衰落过,只是深圳和杭州的崛起太过耀眼,导致广州看起来好像是相对衰落了,其实不然。深圳的发展是举全国之力发展的结果,广州在政策上受到的倾斜比深圳差一点。而且两个城市实际上区分度比较高,深圳主要是科创,广东主要是商贸。

虽然在互联网经济和智能制造领域,广州落后于北京、深圳和杭州,但是在其他方面,广州一点也不逊色。首先广州是千年商都,延绵近2000年,光这一点全世界好多城市就比不上。

其次广州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和广东省的广州,而不像深圳作为“文化荒漠”或者“工业文化城市”,实际上是全国人的深圳。广州的科教、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跟南京、西安、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一样,并不弱于深圳,甚至在很多方面要超过深圳。

第三是广州的平民性,和广州相比,深圳的门槛仅次于上海,适合高学历人才创业和工作,但是广州对农民工也来者不拒,不管是生活成本还是房价,生活在广州是有希望的。

第四是广州本身的经济就很有韧性,广州是全国房地产的大本营,拥有保利、碧桂园、恒大等知名地产公司;广州的广交会是全国外贸的一张名片;广州的总部经济、外国领事馆和金融实力在全国也是前三之列;广州拥有南方电网和广汽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

广州的发展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不一定要像深圳和杭州一样,做一个网红城市。


青年史学家


广州经济崛起多少有些伪命题的感觉。广州经济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具有相当活力。

广州是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第一:广州设有商业银行支行2376家,仅次于北京(3424家)、上海(3341家),保险法人机构5家,2016年保费收入1166亿,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三位。2011~2016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133%,同期,北京增长108%、上海增长113%,广州增速居全国之首。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97家在广州投资或设立地区总部,其中33家是来自海外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每10家在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有一家来自海外金融业。目前在广州共集聚126家外资金融机构,来自全球17个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广州金融业目前拥有两大国际交流平台。每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专业展会。永久落户广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则是由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袖共同发起成立,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知名创投机构IDG资本将南方总部设在广州,全国首个合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公司落户广州。总规模达1500亿元的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在穗设立,银河金控、中证报价南方总部、华电金融也落户国际金融城。

第二:作为中国证券会最重要的两所(上证、深证)、两系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中证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简称“中证报价系统”)之一的,中证报价系统2017年正式在广州上线,结束了广州长期没有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的空缺。中证报价系统的设立是为了支持私募债券、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大宗商品交易、场外衍生品等非公开业务发展,促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开展跨界业务。提供以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产品的报价、发行与转让服务;提供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私募市场的信息和交易联网服务,并开展相关业务合作。四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平台之一落户广州,使广州发达的私募股权市场燃起熊熊大火。目前各地来广州挂牌交易的私募股权企业超过4000家,并在不断增长。广州2016年后每年直接融资余额超过1.35万亿,仅次于上海(1.48万亿),直接融资与社会融资之比52.3%,全国第一。目前广州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14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33家,并以每年11家左右的速度递增。广州新三板新增本地企业挂牌率全国第一,2017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证明广州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最活跃、投融资能力最强大的金融中心。广州商业资本在世界经济网络中正在迅速金融化。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

第三:广州有中国最为强大的全球性房地产企业军团:保利地产、雅居乐、碧桂园、恒大集团、星河湾、富力集团、时代地产、合景泰富、合生创展、方圆集团、高德置地、越秀地产、合富辉煌、敏捷地产、海伦堡地产等等。广州房企多年占据全国房企十强的半数左右席位。在中国不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都能见到以广州为大本营的房地产名企。考虑到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高销售额、高成长性和高利润率特性:例如2017年泛广州地区排名前三大的全国性房企销售额接近14000亿、净利润接近1500亿,作为参照,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2017年利润578亿。由于房地产的类金融属性,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广州房企军团为广州金融业带来大量国内及海外投融资需求。广州房地产企业与金融资本的相互作用趋势非常显著,研究显示:广州金融服务业的连通性对住宅和办公地产投资回报起到积极作用,并由此使广州受益于相关的金融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并带动广州房地产相关的钢铁、建材、化工、机械、银行、有色金属、设计、广告、工程承包、家居、营销、装修、家电、物流运输……等行业经济发展,实现循环增值。

第四:广州的展会经济历史悠久,绵延30年的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目前创造最多就业机会的展会,主要以出口和为中国创造就业为目标。而内地很多进出口交易会进口规模远超出口3~4倍,因此从促进出口为中国创造就业的角度来说,广交会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是反映中国出口贸易运行的主要风向标,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每年超过25000家全国各地厂商参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采购商则超过250000人次。各国采购商都有固定的采购习惯,供应链生态一旦形成,极难改变。庞大的贸易规模催生了巨大的贸易金融,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它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具体来说:国内和跨境的交易结算是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起点和最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的服务使得完全陌生的两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借助于银行的中介作用而发展成为交易对手;贸易融资总是与贸易相伴而行,为贸易活动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研发、创新、推广了许多新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福费廷、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保融资、订单融资、货押融资、风险参与、贸易融资与资金产品组合等。这些贸易融资新产品不仅推动了银行服务能力和内部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而且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为广州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用担保、避险保值、财务管理是银行为贸易参与方提供的增值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信用担保是银行为贸易参与方提供以信用增强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在帮助买卖双方建立互信、促成交易方面作用明显;避险保值是在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波动日趋频繁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帮助客户有效规避风险的专业服务。金融业为广州庞大的国际贸易提供这些服务催生了相应体量的广州贸易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对广州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除上海外的长三角城市(诸如南京和杭州),珠三角城市有着更高的全球连通性,广州在全球连通性方面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而中国同时成为港口、机场和高铁全国性枢纽的城市仅有上海和广州。

除了极少数避税天堂,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可以单独发展金融业,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强大的商业投资和庞大的贸易:全国第三的金融机构数量、广州商业资本在世界经济网络中的金融化、占领了全国性房地产市场的广州房企与金融资本的相互作用、规模巨大种类繁多的贸易金融、超强的全球连通性五因素共同助推下,在2018年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广州排名大幅跃升,超越巴黎、墨尔本、百慕大、开曼群岛等老牌世界金融中心,广州迅速成长为全球排名第十九位的国际金融中心。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全国前三位 :在广州投资的外资企业达2万多家 ,世界500强企业297家 ,其中四分之一在广州设立了亚太、全国或地区性总部。

广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70.9%,居全国前三位 。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第一位。 民生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 。是国际公认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

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62个 ,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是“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中国百强城市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四甲

《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

广州10区中共有9区位列中国百强区: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番禺区、海珠区、白云区、增城区、南沙区、花都区。其中天河区名列第二、黄埔区第六、越秀区第九。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库


我两年前就说了,深圳是北上深三大都市圈之一,广州、香港是深圳的左膀右臂。广州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广州就是一个讲方言、写土字的地方性城市,深圳是全国性经济、金融中心,深圳才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





我爱红鱼儿


广州不是首都,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经济特区,只仅仅是一个省会。没有许多政策红利的扶持,缴税方面的优惠。还得负有超重上缴国税省税的义务,以以上的条件为对比基础又有那个能耒比,可以拿出耒比一下。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一直稳居全国首位,不是吹出耒的,是低调务实得耒的。希望中国能有一个省会城市能超越广州,广州人会为他高兴的。政策红利的威力是巨大无比的,也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有的,但不努力去争取肯定就不会有的.广州在这方面可能是弱项,要补一补。作为一个广州老百姓我不想看到每每在比GDP,难道不能比比宜居宜业宜教宜医宜食宜乐吗?如果全国都有比这六宜的氛围,民生将受福不浅,国会因之而强盛。


fusir1


首先这个问题很有问题!广州的经济没有低迷过,何来崛起?觉得广州经济低迷的因为看到北上深的发展,江浙城市的超越,而广州好像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其实不是广州人是不会了解广州的,广定位州一直是以贸易为主的一个城市,从交易会到各大批发市场都是广州的血脉!就算现在电商冲击,批发还是广州支柱产业!“产地不如聚地”这不是吹的,只不过广州要发展,就是如何把网络冲击变成机遇,把批发市场变成一个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这个需要政府去搭建和落实!

相信以广州的包容性,假以时日还四方来朝的繁荣景象!


摄影佬陈


这个问题有意思,毕竟现在广州也只不过是被深圳超过,距离“重新崛起”的窘境还远着,就GDP看来广州还是全国第四,仍然是一线城市。

但是目前来看,广州被深圳超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广州在创新上已经放慢脚步,被深圳超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究其原因,广州没有深圳的创业氛围,创新能力也有所不足。去年全年专利申请量,深圳有17.71万件,广州只有11.8万件,比深圳少了将近六万件。

在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今天,恐怕每个中国人都会意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才是最有利的竞争力。今后掌握核心科技越多的城市,竞争力就越大。显然,广州的核心科技掌握量不如深圳,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广州应进一步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放开民营经济竞争,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样才能在研发领域迎头赶上,不至于吃老本过日子


海汇观潮


这个问题分两步,首先广州能不能崛起?第二步问广州如何崛起?

首先回答广州能不能再次崛起,七八十年代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三来一补创先河,如今廉价劳动力和中等技术越南、柬埔寨等劳力都领先与我们,最近二十年广州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房地产也走到中后期,所以从这方面看应该不会有再次大幅度提高了空间了。



再回答广州如何崛起?一靠科技,如今深圳带头而且后来居上,广州也面临工业4.0的转型升级,从最近招商类型也看出广州立志长远。


二靠领头羊效应,马云在广州深圳率先开办无人超市,今后无人医院、无人快餐店都会铺开。

三是随着五G的开发,新的科技生活模式随之展开,而广州是国内的先河。


四是新型养老模式诞生新的生活方式,未来二三十年是养老型社会,广州也不例外,但它肯定是国内最先试行养老和发展的最和谐城市!

总结起来,广州要把周边收编成国际大都市,才会有机会成为功能齐全的先进的最有后劲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力量就要靠好政策指引,靠合同作战,大家的共同努力, 终会有广州不一样的明天!
最新资料显示,广州的最先进光电


芯片生产线开工,世界智能工业的回暖,广州最先发力。
(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