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采薇”是什么意思?

浮光掠影796


采薇有两种含义。

一、采薇指的是隐居!

而且不是一般的隐居,而是高傲的,宁可饿死也不肯从俗的隐居。典故的主角叫做伯夷和叔齐,他们听说周王发兵灭了商朝之后,便愤怒地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一直到饿死。

曾经传诗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比如辛弃疾词《鹧鸪天》有一句“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采薇”,这个采薇指的就是有骨气地隐居。

比如王维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开头四句“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这个“采薇”是指隐居而不愿当官。

比如黄庭坚诗《放言》里面第一句“弄水清江曲,采薇南山隅。”把采薇直接和陶渊明联系在一起,更是隐居之意。

比如杜甫诗《解闷》第三首有一句“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这里的采薇指的是辞官后的闲居生活,而且好像还有饥饿之意。

二、采薇指的是想家。

不可否认,《诗经》里也有采薇,但是诗经里的“采薇”指的思念家乡,或者是苦闷之情。

比如王绩《野望》中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里的采薇指的是《诗经》里的《采薇》一篇,借指将士或行人的苦闷或思乡之情。

比如谢灵运《苦寒行》里面的“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这里的采薇指的也是远行的苦闷,即思乡之情。

那么,如果我们在古诗词中遇到“采薇”二字,应当选哪一个解释呢。很简单,若是前后句有隐居的意象,比如首阳(隐居地),采薇人(伯夷叔齐)、西山、南山,岩阜,林泉,山阿,青山,野老,歌,那么采薇就是隐居。

若是前后有远行,征戍,归戍,关山,娩娩,兵戈,那么必须然仅仅是指《采薇》这首诗。


亦有所思


浮光先生的原来提问是:古诗中“采薇是什么意思”?可他并不是问,采薇可以申引出什么含义?因此,这就留有容我来参与讨论的余地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说简体字混淆了“採”,“釆”是不恰当的。因为一般人看到采薇並不会想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去的诗句。其实“採薇,撷蕨”都是古人採药的用词。薇是植物亦称白薇,俗称大巢菜。遍生于我国的山坡,林下,根可入药。所以有人说:“采薇的薇同微,是细也”,这也就扯得太远了!

“採薇”为什么被申引为隐居呢?这确如有的网友所言,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说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殷並灭殷,他们就远避到首阳山里採薇而食,终于饿死于山中,而不肯任职当官。所以之后,採薇在许多诗文中,就有隐居不仕的申引意義。至于王绩的《望野》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採薇”是否有思乡的意思呢?如果是“思乡”那这个“怀“字就是多余的字。诗句意重简练,不会说:我怀念思乡。很可能还是说:我希望隐居。因为隐居是高人雅士的行为,诗家以委婉之词表达己志是常见之事。


信敏498


感谢提问!

——“采薇”一语,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流传至今,描写了将士戍边的辛苦劳作,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而正如提问所涉及“采薇”一词,它真正的含义,向来众说纷纭。咱们姑且只从《诗经》里面探寻一下答案——

首先,“采薇”中的“薇”,是一种豆科野豌豆,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这个只是字面的意义。

——结合整首时来看,“采薇”无疑是一个动词。随着每一段的描写,作者把戍边枯燥又危险的形态,夹杂着深深的思乡之情,甚至对于边防形势的严肃和艰辛,表现的淋漓尽致!仔细读来,这感情里面似乎又有很多的抱怨成分。

——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冰封在戍边将士记忆里的姿态,我们所能体会、所能见到的,似乎不单单是季节轮回,岁月的流逝,同时也能感受到思乡的切切深情,流露出生命走向苍老的无奈……

(文中文字或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人)





云筝静雪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 ,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独行者老黄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诗,表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军旅生活是很艰苦的,军人长时间采集野菜,从”薇“刚露出地表(薇亦作止),到柔止,到刚止,就是非常茂盛了,一直在采集,这不会是闲极无聊的举动,只能说明他们的生活是靠野菜维持的。军人们有室有家,也非常想回家(曰归曰归),但是他们不能回家,因为王事靡盬,因为玁狁之故,他们不遑启居。为了国家的重讬,他们载饥载渴,忧心孔疚,使得(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他们不能定居下来,整日戒惧,因为敌人(孔棘),不可以安逸。他们的艰苦卓绝,使得他们取得了(一月三捷)的伟大战绩。军人们也很浪漫,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是心情的写照,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是日常状态的描述,是不是很浪漫呢。


田野風


采薇者,采微也。微者,细也,柔也,弱也。圣人之训,智慧所在也!

《书》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老子曰:“恒无欲也,也观其妙”。妙者,微之极也;

孔子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华夏道统一脉相承!




淡漠千里1


采薇这个典故来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人都把“采薇”作为归隐或者隐遁生活的典实。

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薇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