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收马超时关羽写信约单挑,封黄忠时说不想与老卒为伍,封魏延时关羽为什么没有意见?

用户50035732909


刘备收马超时,关羽约单挑,黄忠投降时,关羽不想与老兵为伍,为啥刘备封魏延,关羽没啥表示?



提问列举的两件事,与魏延任职汉中,关羽的情境完全不一样。对于收马超后,关羽提出单挑,主要是前面有张飞夜战马超,这件事在当时,就是比较新颖的,估计传播也很快,张飞的武艺 关羽心里有数,能和张飞打二百多合,不分胜负,还挑灯夜战,仍然平局收场,关羽想试试手腕,这虽有傲气成份,但对武将来说,也基本正常。而且,想挑战的这话,是派关平答谢大本营,汇报工作时,顺便提说的。可以当一回事,也可当玩笑,不必认真。



关羽对黄忠不屑,是因为黄忠这次也是五虎上将之一,虽然比关羽的位置靠后点,但是同级的,这和魏延那个汉中太守,不可同日而语。费诗对关羽说,将军封为五虎上将,那肯定要说五虎上将都有谁?这就是很自然的事,黄忠的武艺,关羽是领教过的。但黄忠入川后,平定益州,夺取汉中,特别是雒城外拔除冷苞、邓贤两寨,拿下雒城,败张郃、斩夏侯渊这些功劳,关羽不知道,只用老眼光看问题,发点牢骚只是顺口。



一般而言,对于新封职位,比较关注比自己高的、与自己同级的,至于下面的,一是人员、职级比较多,自己老部下,或许有点兴趣,可能看一看。二是熟悉程度,非原部下的,有的可能听也没听说过。当然,魏延是知道的,但与关羽合作不多,没啥隶属关系。如果时间充裕,心情好,浏览一下名单有可能,但如果事情多,心烦的话,基本不会搭理。



刘备封魏延汉中太守,比起五虎上将,职级上低了档次。关羽没必要事事计较。而且,当时给关羽的敕令,是在汉中发出的,当时的五虎,四虎都在汉中或益州,只有关羽远在荆州,而给魏延的任命,是刘备安排好汉中事务,临回成都时,最后决定的。费诗出发时,也许给魏延的分封还没下达。向关羽传达魏延职位,不仅不是费诗的任务,即使费诗知道点内幕,也不能随意泄露。荆州、汉中十分遥远,那时没电话,通讯、信息传递很困难,关羽根本不知道这事。再说那时,关羽接到新命令,升任五虎上将之首,心中高兴、还有更重要的是,出征襄樊打曹仁,这是硬仗,需要仔细筹划、安排许多军事部署,没时间去想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



对于关羽的傲气,反感批评的人很多,这很正常,毕竟骄傲不值得提倡。但这事也不宜过于较真,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些傲气是长期征战、多次完美胜出、上级表扬、部下吹捧、自身放任、诸多因素综合累积的结果。某些情况下,偶尔流露一些,只有刘备可以委婉地提示一下,诸葛亮估计都滑头,不会轻易撞触这霉头,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而习惯成自然,一发不可轻易改正了。(534)


流誉后


关羽之所以对马超、黄忠、会有不满,其实和关羽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关羽在乎的是: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问题

关羽从184年跟随刘备打黄巾军开始,到刘备进位汉中王,已有35年,是刘备集团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刘备在徐州的时候,刘备驻小沛,让关羽守徐州治所下邳;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带步卒,让关羽带水军;赤壁之战后,刘备驻公安,让关羽守江陵;刘备入川的时候,关羽主政荆州五郡,党政军一把抓。

刘备早期时代,不分兵则已,如若分兵,必定是刘备带领一路,关羽带领另一路军队,关羽就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并且关羽已经习惯了刘备这样的安排,直到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地位上升。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情况开始变了,汉中王劝进表上排名第一的是马超,排名第二的是许靖,排名第三的是庞羲,排名第四的是射援,排名第五的是诸葛亮,排名第六的才是关羽,排名第七的是张飞,排名第八的是黄忠

好吧,原本关羽一直是仅次于刘备,在刘备集团排名第二的人物,现在居然被排在第六名,关羽怎么想?



所以马超来降,关羽就写信问诸葛亮,马超武艺可与何人相比?为什么关羽问诸葛亮,不问刘备呢?因为这种事关羽毕竟不太敢问刘备,而关羽与诸葛亮相处了很长时间,已经对诸葛亮的能力有所信服,所以就问诸葛亮,而诸葛亮的问题则是相当的漂亮: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既把关羽夸了一通,又说明了马超是不可能威胁到关羽位置的,于是关羽就放心了,还把诸葛亮的信拿给宾客看。



而在《三国演义》中就变成了关羽想要入川找马超比试,其实说穿了,还不是因为关羽在意的是地位,而不是武艺。

同样,关羽对于黄忠也位列与自已同级的四方将军之列,感到不满意,黄忠是什么人啊?既然没有马超那样的出身,又没有张飞那样的感情,关羽当然不服气,虽说关羽是前将军,黄忠是后将军,实际在官职上,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官职是一样的,只是前将军排名靠前而已。



一个原本在集团中排名第二地位的关羽,现在沦落到与靠着军功上位的老将黄忠处于同样的地位,关羽当然不服气,关羽不愿意做四方将军,他想做车骑将军或者更高级别的骠骑将军,他想做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就这么简单

但是关羽被费诗劝住了,费诗对关羽说:

创立帝王事业的人,所任用的人才并非都会是一样的,从前萧何、曹参与汉高祖刘邦从小就是亲密老友,而陈平、韩信都是后来的,论他们在朝中所排位次,韩信居位最高,但从未听说萧何、曹参因此有过任何怨言



看到了吗?费诗说的就是地位问题,他说韩信地位最高,萧何和曹参从未有过怨言,这句话切中了关羽的要害,关羽无话可说,只能接收

而魏延呢?魏延不过是在汉中进位汉中王后,被刘备封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虽然魏延已经是破格提拔,但是魏延并没有威胁到关羽的地位啊!



魏延虽然镇守汉中一郡之地,与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之地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同样魏延的镇远将军是杂号将军,与关羽的前将军同样不能相提并论,魏延都没有威胁到关羽的地位,关羽当然没有意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备称汉中王,大封群臣,其中,关张马黄四人,分封前左右后四将军,属于同一级别,并且马超新降既拜平西将军并封侯。

因此关羽才注意到此二人,关羽为人高傲,自己劳苦功高,对两位新人上位如此之快自然有所不满。

然而,魏延仅仅是在汉中王时期拜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远听着威风,其实属于杂号将军头衔,太守就不要说了,刘备那么多郡县,太守多如牛毛,关羽犯得着为一个太守上心吗?虽说关羽自己也是襄阳太守,但他总督荆州,荆守的太守都归他管。

所以,很多人觉得魏延可以比肩关羽,完全是吹出来的,要说魏延和其他太守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汉中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前线,需要一个会打仗的人负责当地防务,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有军权了,调动部队还是要上表朝廷的,不像关羽可以不经过刘备直接出征。

魏延就是到后期,被封南郑侯,假节的时候,也依然不如关羽,人家假节钺。

至于,一惊皆惊并不是惊讶魏延获得了多高的官职,而是惊讶刘备为什么不选张飞,而选了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魏延,显然,魏延并非仅此张飞,他们在差距还有一大截


再生AliseE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胜利,上书朝廷请封汉中王。在刘备称王后,随之受封有功之臣。如,关、张、马、黄受封四方将军。关羽为前、黄忠为后、马超为左、张飞为右。赵云受封为翊军将军、魏延受封为镇北将军。其中,关张赵马黄在《三国志》中后来被陈寿合列一传,慢慢成了五虎上将。

但是关羽对于魏延的安排沉默不语,唯独对马超与黄忠表现出不满,这是为什么呢?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为什么关羽一听说马超来投就表示不服要挑战呢?

在马超投靠刘备并追随皇叔入川后,听闻此事后的关羽立即差关平送信到成都表示要与马超比试一番,一较高下。后来还是诸葛亮写信劝解才打消了关羽的想法。虽然三国志中没有说到单挑,《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有相关情节的描述: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原因是:因为马超名声太响了,关羽担心他的到来会威胁自己在蜀汉中的地位。那么为什么关羽会有如此的担忧呢!我们看看马超的出身,西凉马孟起乃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其父马腾是雄踞凉州的军阀。


这样的身世放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比较看重出身的年代也是出身显赫了而且马超不仅仅是个二世祖,在他父亲被曹操诛杀,马氏家族被曹丞相夷灭三族后,他起兵反曹,也曾杀的曹操割须弃袍避之不及,而且马超本人被称作锦马超,颜值也是爆表。

这样一个家世、能力、外貌都是一等一的人进入了刘备集团,作为元老的关羽自然会想到他这样发展下去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约他单挑给他一个下马威,也表面自己的态度。


黄忠受封后,关羽的态度更是不屑。虽然三国志中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是三国演义中则有相关描述。《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原文说道:

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原因绝不是因为黄忠老,因为当时黄忠虽年过七旬但是关羽也已经虚岁花甲了。这两个人的年龄在当时都属于长寿老人了,如果说关羽瞧不起黄忠是因为年龄,那岂不是自己贬低自己?那么关羽为何不服黄忠呢!


首先,黄忠和马超一样,属于半路投靠,在刘备集团中根基未稳却地位很高。投降刘备后黄忠在战斗中表现勇猛,身先士卒,然后在定军山之战又阵斩夏侯渊,名震一时。虽然根基不足,但是地位却火速上升,这让关羽感受到了一丝丝压力。

第二点就是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了,在刘备起家时带的人马是涿郡派系,在没有第二个派系时还没有问题。但是刘备占据荆州地区又收服了一系列人才,这些人就属于荆州派系了。作为涿郡派系元老的关羽自然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不服黄忠。


魏延被封镇北将军是刘备晋位汉中王后,认为魏延有能力,便让他镇守汉中,破格提拔为镇北将军。那么为何关羽对他没有意见呢?

三国演义中关羽没有对魏延表示不满,是因为黄忠和马超同样被封为了五虎上将,所以关羽认为他们不足以与自己同列才表示不满。但是魏延不是五虎将啊,魏延的地位就低于了关羽所以关羽没有对魏延表示不服之类的负面情绪。


而三国志中,虽然镇北将军位置很重,虽然魏延与黄忠一起来降的,魏延也是属于荆州派系的人。但是,魏延入伍时诸葛亮的话就已经决定了魏延日后地位不会威胁到关羽。那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

那时候是毕竟迷信的,再结合魏延杀老上司韩玄毫不犹豫的行为,一个为人不忠、脑后有反骨的形象基本就坐实了。魏延本身的能力在那个时候也不是非常出名,所以综合以上,关羽认为魏延威胁不到自己的位置,固而也就没有意见。


关二爷忠义无双不假,但是陈寿也在三国志里说他刚而自矜。说明他是一个很在乎自己地位的人,随随便便来一个就要与自己平起平坐,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不满。这样为什么关羽会有如此态度的原因。

你是如何看待关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这个话题有意思,马超即是名将,又是诸侯,名满天下,黄忠和魏延可能同时加入刘备阵营,又一起参加入蜀之战,为何关羽会“厚此薄彼”?难道关羽瞧不上马超,黄忠,偏偏看上了魏延?所以,这些问题貌似在说关羽性格骄傲的事,其实是不同性质的三个事件,第一件事是关羽不服马超事件,事关关羽在蜀汉军中的地位;第二件事是,关羽不服黄忠事件,事关蜀汉顶级将领的名誉问题;第三件事是,魏延超越资格资历,取代三弟张飞成为了汉中太守,关羽为何不说话呢?其实这三件事小说和正史都差不多,不过有些细节化差异而已。



首先说说关羽不服马超,在小说里,马超那也是单挑超猛的武将,来看看他对名将的战绩:八九和击败于禁;二十回合打败张郃;数合之中杀死李通;危机之中,曹洪奋勇和马超大战了四五十回合,气力不加败走;许褚裸衣战马超共二十三十回合平手,其实是许褚微微下风;张飞大战马超共二百二十回合平手,由于马超先使计,张飞的出发点又是生擒,所以马超略微下风;无论如何,马超绝对是三国单挑最顶级的几个猛人之一。再看关羽,单挑也是猛人,却都是集中在早期,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到了中后期,关羽除了和黄忠打成平手外,就一直镇守荆州,很少有出色的表现了。所以,刘备收到如日中天,连张飞(关羽认为张飞武艺在他之上)都干不到的马超,自然会有蜀汉第一大将不保的危机感,才有想和马超单挑的欲望。



再说正史,单挑自然不是历上的重点,关羽也没说要和马超单挑,而是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关羽为何这么问呢?原来关羽认为马超“旧非故人”《三国志.关羽传》,也就是说马超不是“老熟人”,想当年刘,关,张三人在中原辗转,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阵营都待过,豪杰人物更是见过不少,偏偏就是少一个马腾阵营。如今,人中之杰,名满天下,曾经又一度打得曹操几乎不免的一方诸侯马超来投,不知底细的关羽自然要犯嘀咕,这很正常。更要命的是,马超不但有能力,还是大名鼎鼎的东汉伏波将军之后,出身名门还是个帅哥(锦马超),这自然让骄傲的关羽不免有些不自信。要知道,当年关羽在曹营是第一个得到偏将军职位,地位在五子之上,大飞熊写过,这里不赘述。但是,诸葛亮的一封信,让关羽得到了满足,还给宾客观看,可见关羽的自尊心让诸葛亮摆平了。



再看黄忠,黄忠单挑上也算是佼佼者,曾经和关羽交手共接近二百回合平手,而且刀法并无破绽,让关羽在单挑上第一次感受到压力。但是,总的来说,黄忠单挑中间有一次马失前蹄,要不是关羽不愿趁人之危,早已经取得了胜利,当然,这也换来之后黄忠在箭术上留手相报。所以,这本来是朝关羽和黄忠以武会友,惺惺相惜的剧本发展,可惜还是出了意外。长沙失守,黄忠拖病不出,结果黄忠一看到刘备亲自到来,便出降了。当然,站在黄忠的角度无可厚非,只是让关羽下不了台,伤了傲气,所以不愿意和黄忠并列“五虎上将”,也是情理之中。

这里顺便插一下,小说里关羽和魏延的关系。长沙之说所以失守,能让关羽入城,主要是魏延直接把太守韩玄斩成两段,引百姓出城拜投,关羽大喜。所以,从常人的角度来说,关羽喜欢魏延,肯定多过黄忠。

再说回正史,关羽其实和黄忠几乎没有交集,长沙会战黄忠是虚构的故事,历史并无提及。不过,可以肯定一点,黄忠在刘表阵营里地位不高,只是作为中郎将和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刘琮归降曹操后,黄忠升了半级,即“假行禆将军”,连禆将军都是代理的。再看关羽,上文说了,在曹营时就是偏将军了。所以,按照整个入仕的资历和地位,能力不低的黄忠却远远不如关羽这样级别的大将,关羽不服自然十分正常,更何况如诸葛亮所说,关羽没有看到黄忠在入蜀和汉中两战的表现,如何的出色。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一件事,就是刘备封四方将军时,关羽是前将军外加假节钺(高于假节),马超左将军加假节,张飞右将军,假节,只有黄忠一个是孤零零的后将军。



因此,黄忠在“四方将军”地位最低,也证明了刘备提拔黄忠,多少是有些越级越资历的,也符合诸葛亮为何要提醒刘备担心关羽反对的逻辑所在。后来,果如诸葛亮所料,好在刘备派出费诗,一通分析把关羽摆平了,也可见关羽只是闹点意气,并非不是明理之人。既然关羽不是那种不顾大局之人,那又有什么理由反对魏延代替张飞镇守汉中呢?更何况,魏延有一点比黄忠有利,黄忠是跟着整个形势加入刘备阵营的,多少有些被动。魏延不一样,他可是带着部曲,主动加入刘备阵营,又带入蜀的,政治态度十分明显,还有一个和魏延相似的,就是霍峻了。而且,魏延虽然是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地位绝不会超过“四方将军”,关羽还反对什么?

所以,这三件事例,只有前两件事和关羽有关系,还都是基于蜀汉快速发展上升中,特殊情况下的人才磨合的事例,只是放在关羽身上被放大了而已,比如还有刘封和孟达,张飞和刘巴等等。可惜的是,蜀汉还是没来得及进行更深入磨合,随后就走下坡路了。


大飞熊骑士


魏延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刘备,后来又带部曲跟刘备入川,数立战功,逐步升到汉中太守的地位。而且在汉中之战中,正是他用弓箭射伤曹操,使得曹操不得不提前退出汉中。所以,魏延深的刘备喜欢和信任,关羽不可能不知道。

而马超是反复无常,还曾经投靠过张鲁攻打过刘备,与张飞有过数次鏖战,虽说最后投降了刘备,帮助刘备劝降了刘章,实际作用并不是太大。刘备用他也是迫于无奈。关羽看的很清楚,所以才有了后来要入川跟马超单打独斗的想法,其实也是在变相警告马超,要老实听话。

对于黄忠,根据史料提供的资料来看,有一下几点原因导致关羽要跟他,首先,黄忠年岁已高,关羽称之为“不与老卒为伍”;其次,在长沙的时候,曾与老卒数次交锋都没有胜利,反而还被黄忠用箭射中头盔,心中一直有怨恨。在长沙攻占后,没有直接投降关羽,而是在刘备来了以后才归顺,这也让关羽内心不爽。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在刘备大封文武,把黄忠列为五虎上将之一时,十分不满。才有了后来发表内心不满的言语。另一层意思,也是提显他与马超和黄忠不一样的一种表现,强调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的地位。


张文宇


关羽没意见是因为魏延得到的职位比关羽低的多,他都不正眼看一下,哪会有意见。

刘备收马超时关羽写信约单挑,封关羽和黄忠等人为五虎大将时关羽说不想和老卒为伍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不过在正史里也有一定的依据。

在正史里记载马超归顺刘备以后,被封为平西将军。而关羽此时是荡寇将军,级别要比马超低。后来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类比,不过没提单挑的事。

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而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打算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四人并列。诸葛亮担忧黄忠一向职位不高,因为斩夏侯渊的功劳和关张马等三人并列,张飞和马超知道他的功劳不会说什么,但是关羽远在荆州,不知道情况,可能会不服。刘备则表示自己会亲自解释,不过并没有提到关羽自己是否有说过类似的话。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虽然正史和《三国演义》有所区别,但是很显然,马超和黄忠都是因为和关羽职务更高或并列才引起了关羽的注意,而魏延的职务却一直很低,很难吸引关羽的眼光。

根据《三国志》记载,在打下益州以后,魏延不过是牙门将军。刘备出任汉中王以后任命魏延的职务是也不过是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远将军这个官位并不高,在推举刘备为汉中王的劝进书里,马超以平西将军都亭侯排名第一,关羽以荡寇将军汉寿亭侯排名第六,而赖恭以镇远将军排名第九。

这个排名是按照官职大小而来,也就是说,镇远将军比关羽原来的荡寇将军还小,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关羽的新职务是前将军,职务又被提升了一大截,镇远将军这种低级军官的任命,怎么可能引起他的注意,自然不会发表什么意见。


不沉的经远


关二爷是个刚而自矜的人物,其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纵观其一生,除了对大哥刘备忠心耿耿之外,刘氏集团二把手孔明他都没放在心里。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如若不是目中无人,端着个架子到处显摆也不至于落了个心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言归正传,咱们来扯扯关羽跟马超,黄忠之间的那点事,马超成名很早,家族在西凉羌人有极高的威望,当年马超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名震天下,后来被曹操使反间计击败之后慕名投靠刘备。

初时马超大咧咧毫不将刘备放在眼里 ,所以我估计,这里有点灯下黑,刘备乃是仁义之名遍布海内外,心里不爽表面不会吭声,为了收服马超只有关羽出来唱红脸了。两兄弟一个红脸一白脸,马超自此之后一直对刘备唯唯喏喏了。

至于黄忠,正史里并未有与关老爷交锋记录,那个《三国演义》关羽战长沙与黄忠交手不分胜负之事是虚构的,黄忠定军山怒斩夏侯渊,一战惊天下。刘备将之与关羽,张飞,马超,列为前后左右四将,关羽自视刘备帐下第一号大将,自然想要立威于袍泽之间。因此故意出言不逊,意在拔高自己。

魏延其实跟刘备久矣,非《三国演义》所述半道入伙。所以也算是刘氏公司的老员工了,一贯对关羽毕恭毕敬,关羽自然不会对魏延挑衅。

关羽的真实战力其实并不比上述三人高,只是仗着二哥的身份有点显摆而了,毕竟在刘氏公司没人能对他怎么样,当年敢违军令一时意气放走曹操就说明了他不是个合格的员工,做老板的遇见这么个亲信二弟可谓有苦说不出口。


13647349017


一,关羽并不是看不起马超,而是嫉妒,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老板,又是天下文明的武将,而马超也是天下文明的武将,渭河一战杀的曹操丢盔卸甲,而且马超是簪缨世族的门阀士族,名震雍凉的豪强,跟关羽一样都有着东汉朝廷敕封的偏将军,侯爵,又是带着部曲投靠刘备的,隐隐的有一种自成体系的趋势,所以关羽提出比武是想震慑一下马超,让马超知道一下自己在蜀汉集团的地位。

二,关羽其实并没有看不起黄忠,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而且黄忠在汉中战役中斩杀夏侯渊,对于蜀汉政权的建立是有重大贡献的,关羽有什么理由看不起他呢?关羽不满的是刘备把自己跟黄忠并列,他明着是说黄忠,实际上是发泄对刘备的不满,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应该是被授予大将军的,是应该跟其他人有所区别的,而四方将中,张飞跟自己一样是创业的元老股东,他总不能说耻于跟张飞同列,马超是世代簪缨,门阀士族,自己也曾经是一方诸侯,身份尊贵,地位崇高,天下闻名,关羽也不敢说跟马超同列是耻辱,所以,他只能拿黄忠说事儿了。

三,魏延虽然加入刘备集团时间较晚,但是精明能干,文武双全,从刘备入川数有战功,汉中战役时期也比张飞打的好(汉中战役时张飞,马超双双被曹休,曹纯打败),最主要的是因为魏延是刘备的私人部曲,是刘备的嫡系亲信,关羽如果对魏延说三道四的,那就是指桑骂槐,打狗欺主了,这个道理关羽肯定是明白的。





狼的影子319


刘备是蜀汉的主公,关羽则是蜀汉武将的老大,二人之间有默契,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刘备自然是唱红脸,关羽就得扮黑脸。

收马超,封黄忠,关羽发话的目的就是敲打一下这些人,在获得主公看重的时分让他俩知晓谁是武将中的老大,即便荣获主公恩典也得夹好尾巴,等同于下马威的效果,震慑武将的气焰,免得因此而过于膨胀导致野心滋生,造成难以号令。

魏延肯定是没事的,他在诸葛亮的管制下压根没那个机会,所以关羽就用不着去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