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用户110578816612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

一,70后之所以不愿意种地,是因为靠种地不能养家。70是最早出去打工的一代,他们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很重。种地的收入实在太微薄,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70后,现在也就四十多岁,结婚早的孩子现在有十几岁。孩子马上就要结婚了,他们要给孩子修房子,准备结婚的钱,靠种地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很多70在外面打工,一去就是十几年,回到家里,们做得更多的是小生意,比如在城镇上开个小店等。

二,80后为什么不会种地呢,因为80后很少种过地,当然,他们只是没种过传统方法的地。比如肥料要靠挑,下种子要靠锄头一个坑一个坑地挖。80后种地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活相对轻松很多。

不过,80后种地只是活变得轻松了一些而已,收入并没有增加。因为他们种的地并没有变化,依然是父母的那些地,有些小块的地因为不适合机械操作甚至直接放弃。还有就是,机械收割的话,会有一定的浪费,不如传统收割的彻底。

所以80后种地,虽然轻松了很多,但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变少了。所以80后很矛盾,想种,可又没有收入,外面的机会那么多,随便进个工厂,收入都比种地强,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种地。


三.90后为什么不谈种地。农村的90后大部份都是从留守儿童过来的,没有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从心里是抵触农村生活的。守留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这种被留守的生话。

再说,90现在也就是十几二十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谁原愿回到农村去种地呢。还有就是,现在男女失衡,如果留在农村的话,终生大事可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那么农村的种地问题如何解决呢?

这个问题必须再回到70和80的身上,未来二三十年内的种地主力军肯定是他们。

国家现在搞城镇化,大量人口涌进城镇。涌进城镇的人,吃的问题必须解决。人口涌进城镇后,大量的土地闲置了下来,这些闲置的土地就可以集中管理。

80后有一部份人是愿意种地的,上面提到,他们因为没有更多的地可以耕作,所以才不得不放弃种地。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地,再帮助他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闲置的土地就被盘活了。这样一来,种地有收入了,进入城镇里工作的人也有吃了,这种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90后未来会不会回来种地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土地盘活了,农村还可以开办一些深加工企业。

因为大量人口涌入城镇,食物这一块是供不应求的。事实上,我们国家现在依然靠大量进口粮食来维持,这是很不安全的,吃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才不会受制于人。这段时间猪肉、菜品、水果等价格的大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的土地盘活了,加工企业开办起了,90后自然就会回流。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种地的收入会大大超过城市白领。种地不会再成为一个没有出路的代名词,90后00后选择种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农故事多


00后没地种!为什么???农村经济发展快速,很多90后在城里赚了钱都回家盖房子,90后一般家里都有三四个兄弟姐妹。那么每人盖一栋房子,四兄弟就四块田。田都被拿来盖房子了,那么00后去哪里找田种呢???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我们村和其他四条村相隔几十公里。现在呢?我走到邻居家就是隔壁村了。因为四条村盖房子,盖成一条村了。都快成一个城镇了


AI陈晓杰


我觉得是件好事。我是70后,小时候看过一些农业现代化的画报,就觉得机械化农业种植非常好。后来长大了了解到农村人口增多,一户没有多少土地可种,所以受到费用,技术等原因无法提高收成和利益。20多年前,好多人不在种地,出去打工,把自己土地租给别人种,我想快可以发展到大型农场全机械化科学种植了。进几年农村城镇化进程很快,也许我想到的快出现了。到时候大型农场出现,按市场需求大面积种植,几个人按按电钮从种到收,有专职农业技术人员跟着,有市场调研跟着,绝对是大发展。

以前科幻式的图画,今天可不是难题。以后没有农民,都是农业工人。


嘴真碎


从农村出来的真的深有感触,对于我们家来说,我爸妈是会种地的,但是除了种地他们更主要的还是在县城打工,因为种地真的养不活一家人。

我和我妹妹从小忙着读书,对地里的事情真的不懂,后来家里地都被干部征用了,我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再也不用种地了,真好。

那么以后谁来种地,我想,国家对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我们终端消费者还需要,那么就会有人生产,肯定不是指望像我们家以前那样种的那些,而是更规模化的生产,高效率的产出,才能养活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


财经几何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以后谁来种?怎么种?其实大家不用愁,不愿种地的人越多,土地越好管理。美国的大农场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出现都不种地的现象,农村会出现以下5种变化:

1 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90年以后的农民都不种地,农村的土地就会荒芜。但是农村土地有一个条件 ,土地荒芜不能超过三年,一旦超过村上有权利收回。

90后不种了,大量荒芜的土地会降低土地的成本。让一些没有本事或者一技之长的农民,来种地,因其承包土地成本降低,种地得到的利润也会增加。

2 资本进入

90年以后的农民都不种地,土地成本下降,资本家就会进入农村土地市场。现在资本,之所以进入不了是因为,农村的土地价格太高,资本进入以后,得到的利润非常少。

以大资本,博取土地产生的那点,未知的利润,风险是非常大的。在土地价格,非常高昂的今天,大投入小回报,只有农民去干,资本家是不会干的。


土地成本降低,资本家会以低廉的代价,来承包土地。后再经过投资运营,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让另一批农民,重新进入土地,不过代价就非常高昂了。

3 农业大户

当90后不在种地的时候,当年的农业大户是今天农业大户远远比不了的。单讲规模,粮食补贴,机械补贴方面就不是今天能比的。

现在的农业大户,很少有3000亩地以上的规模。等到90后不种的时代,遍地都是这种种地大户,处于那个时代,农业会有商业保险,农业大户的种地风险会大大降低。

4 村集体招商引资

当无人种地的时候,村集体会把土地统一的管理起来。然后对外招商引资,村民有能力可以村民种,如果没有能力,就对外发包。

这时的土地价格不会太高,各农户分的钱也不多。主要目的是让土地,流转起来。盘活土地,土地才能升值。

5 被改变用途

土地荒芜以后,会有许多地被改变用途。当然基本农田,是不会改变用途的。只有改变用途,才能有新一代农民来种植。



土地改变用途以后,才能产出不同的价值。如果只是单一种植粮食,未来的90后,00后们,真的就不会种地了。

如果未来所有农民都不种地,我们就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的种植也会被统一管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强上很多。


田俊超白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70后,80后,90后,其实00后今年都已经20岁了。

这其实一个时代在发展的问题,思维也要跟着时代一起变化。


1、先回答题主第一个问题,以后谁来种地?食品公司种、食品公司雇来的工人种。时代在转变种地的人从农民会慢慢转换成工人。将来也可能是机器人(自动机械并一定非得是人型)。其实现在也有很多机器人应用到农业种植过程中了,比如有些地方可以实现定时自动灌溉,比如收割过程中的一些自动化工序。也许有一天就完全不需要人参与了。


2、题主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怎么种?两个方向:


其一追求产量,挑选和培育产量高品种、机械化种植收割、使用农药化肥确保产量,解决大部分人温饱的问题,世界上人口在不断增长,大部分公司在做这个工作。


其二追求健康和美味,与上边做法相反,挑选营养丰富美味的品种,不用农药化肥催熟,选择远离污染地区全程有机种植,只为种出健康营养的食物,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在升级,人们的健康意识在觉醒开始追求饮食健康,一部分公司在满足健康的需求,比如,蒙北燕麦,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刚李刚刚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电视台为蒙北燕麦创始人李刚岭先生颁发:2019中国三农创业十大人物和中国天然燕麦第一人奖。可见国家对健康农业也是很关注的。


接下来引申一个关于粮食的问题的小思考,过去我们小时候学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解决我们不再挨饿的是袁隆平老先生这样科学,是研究农机的工程师;而在解决食品健康是李刚岭先生这样企业家。农民可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慢慢消失,但是请放心,我们不会挨饿!


麦向北方


如果都不种地,大家都好好地活着,担心什么?

如果都不种田,有一部人可能就无法生存,那这一部分无法生存的人总不会眼睁睁让自己饿死,就只得去种地了。

所以,物竞天择,自然法则下,远古蒙昧时期,人类都生存下来了,时至现代文明社会,岂会有无处谋生,而有田不种,宁可饿死的人呢?


飞鸟留痕2O16


身为一名80后始终记得小时候家长的一句教诲是: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别种地!相信很多人都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现在看来将来有地种的倒是很厉害的人,搞不好就是一个农场主,农业也会越来越智慧化,科技产品会成为种地的主要劳动力!

近年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显著性提升、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性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互联网+智慧农业中,使得模型建立时间更短,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类似,互联网+智慧农业也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中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数据库建设也逐渐更全面、更完善、更准确,样本空间的加大使预测结果和数据行为更具有参考价值。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智慧农业创新技术应用成果更多,应用范围更大,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也将不断涌出类似沱沱工社、多利农庄等生产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和顺丰优选、联想佳沃等销售端互联网+智慧农业企业。

随着创新技术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其中,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将是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工业互联网


80后,己回家种地,作为农二代,既然决定扎根农村,有些初步的想法

现在我家现在土地三十亩(多半是父母承包的),其中十七亩是小龙虾和水稻套种,另外的地种水稻和黄豆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现在打算拿些边角的地和菜园子种些绿色蔬菜网销,因已经试验了半年,反响还可以,明年扩大些

如有机会也想包大片土地,实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种植计划,更重要是拉到投资,这也是需要很大的资金需求的
也见过太多做农业亏本的,所以在这之前踏实种好自家现有的土地,学习种养植经验,将来土地谁种?除了大型农业公司,大约就是像和我同样想法的人吧


一茉乡村日记


没有收益,就没有积级性。人均土地少,分散,虽说国家种地有补贴,但粮价低,种儿亩地,一年下来没有什么收益,不如岀去打工来钱。但是如今打工也不好干,许多行业受环保之限关停很多小企。农民文化程度低,也会面临无工可打。其实国家应该引导农民搞经济农业,种植一些费工的作物。中国农民人口多,种粮只有机械化才有收益,但是种菜,瓜果,养殖小戸经营,品质提高,原始操做,产品质量好,价格高也有竞争力。近几年规模化养殖暴露岀的问题也有很多。小农经济即可让农民有事可做,也能带农村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